健保擴大給付 晚期泌尿上皮癌 降3成死亡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每年約有近4000名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患者,其中,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復發率高,一旦轉移,存活率更是不到一成。
所幸今年10月1日起,擴大給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於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化學治療後的維持治療,不再限制生物表現量檢測,助我國晚期泌尿上皮細胞癌治療更進一步。
健保署署長陳亮妤指出,今年在癌症基金挹注下,希望台灣的癌症治療能與國際接軌。如今依照學會與國際實證重新評估給付標準。解除PD-L1限制後,預估每年將新增約300名病友可受惠,讓免疫治療能更普及。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王弘仁表示,根據大型臨床數據,晚期泌尿上皮癌患者在化療後,若搭配免疫治療作為維持性療法,不僅能提升患者的整體存活期,更降低近3成的死亡風險。如今,健保已跟上國際治療建議,放寬患者使用藥物的限制,以減輕癌友治療的經濟負擔。
台灣泌尿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吳俊德表示。泌尿路上皮細胞癌的治療是一條從診斷到後續追蹤的長路,這次擴大給付不僅使整體治療流程更順暢,也使醫師對患者後續照護的規劃更有信心。
台灣癌症研究學會理事長蘇柏榮也分享,有臨床數據的支持,醫師如今能依循治療建議,及早為化療後患者提供維持性治療,使整體照護路徑更完整。台灣楓城泌尿學會秘書長鍾旭東也表示,此次的擴大給付,讓醫病雙方可以更專注於治療本身。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賴峻毅指出,過去在臨床上,經常看到許多患者在化療結束後,僅能被動等待復發,如今不僅能減少患者等待時的不確定性,對醫師而言,不必再有看著病友有藥卻無法使用的無力感,也能更直接的與患者討論後續的治療選擇。
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指出,過去常看到病友因高額費用而不得不中斷或放棄治療,這次擴大給付不僅使病友對醫療制度更有信心,在用藥上也能夠更即時。
其他人也在看



普發一萬24日開放郵局臨櫃領現 首週實施分流 (圖)
中華郵政公司配合政府「全民+1 政府相挺」普發現金政策,中華郵政副總經理藍淑貞(右2)13日在記者會宣布,11月17日起全台3180台郵局ATM提供全天候服務,11月24日起更開放可在全台1294間郵局櫃檯領現,,首週依身分證號單、雙號分流。
中央社 ・ 1 天前
高燒逾3天恐感染肺鏈 速就醫
發高燒超過3天,小心不是普通感冒,恐是感染「肺炎鏈球菌」!一名10歲女童,發燒一周後出現關節痠痛、腳痛等症狀送醫,發現中耳已化膿,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來甚至從嚴重中耳炎演變成敗血症,住院長達28天。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每年4000人罹泌尿上皮癌!醫曝高風險族群:台灣「1關鍵」發生率較高
60多歲的張女士在2017年被診斷出罹患第3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手術後不到半年,癌細胞便轉移至肺部,病情進展至第4期,所幸她參與了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至今已近8年,依然健康有活力地過著充實生活。自2025年10月起,政府擴大給付免疫抑制劑用於晚期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化療後的維持治療,預估每年有500人受惠。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荷爾蒙穩定 哺乳期也能拚試管
越來越多媽媽在生下第1胎後,為了盡快拚第2胎,選擇在哺乳期間就啟動試管療程。專家指出,過去多認為哺乳會干擾排卵、降低試管成功率,但近年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哺乳中的女性與已停乳族群在懷孕率、流產率與活產率上並無顯著差異。是否適合啟動療程,關鍵在體內荷爾蒙是否已恢復穩定。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 天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5 小時前
50歲男「1症狀」誤認胃食道逆流!醫查驚:肺癌了
聲音沙啞是咳嗽過久的症狀,但小心恐是罹癌徵兆!醫師陳榮堅表示,一名50歲患者聲音沙啞一段時間,原以為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致,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患者的單側聲帶不動,原來是因肺癌(肺部腫瘤)壓迫聲帶神經,導致聲音沙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40歲男大便「灰白色」一驗驚見癌症已擴散!醫:糞便見5顏色注意
40多歲男子長年以藥物控制膽結石,出現腹痛、糞便灰白、眼白發黃就醫,確診為「壺腹瘤」。醫師陳榮堅提醒,大便顏色異常是重要警訊,若糞便呈灰白、黑、青、黃或紅色,都可能與膽結石、腫瘤或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相關,應及早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
健康2.0 ・ 1 天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4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2 天前
這件事比吃炸雞老得更快!抗老每天只做4件事 打造身體防鏽力
許多人一聽到「抗氧化」就想到保健食品,但醫師提醒,真正的抗氧化從來不只是吃對東西,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如何預防身體提早生鏽?以下醫師教你真正抗氧化保養。 在保健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抗氧化」
健康2.0 ・ 14 小時前
學校打流感疫苗前1天才揭曉廠牌惹怨 石崇良:家長的堅持不必要!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流感疫情少見提早報到,出現一波「秋季流感」現象,且疾管署預估最快11月底,流感就會二度增溫,卻傳出有家長抱怨小孩子在學校接種流感疫苗,校方卻在打疫苗前一天下午才告知疫苗廠牌,根本沒時間了解及選擇。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公開發話,強調如果孩子過去沒有特殊不良反應,家長不太需要堅持要打特定廠牌的疫苗,所有疫苗效果...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