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鳳凰颱風門診一覽 烏日林新醫院照常、臺中醫院夜間停診
〔記者黃旭磊/台中報導〕鳳凰颱風暴風圈邊緣預估將在今天週三(12日)影響台中市濱海鄉鎮,台中市府宣布達到停班停課標準,週三停止上班、停止上課,烏日林新醫院除了牙科休診,各項醫療服務照常;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一般門診白天正常看診(部分門診停診),夜間全面停診;台中榮總停止正常門診,僅開設颱風特別門診。
烏日林新醫院表示,週三各項醫療服務照常,除了牙科休診,住院醫療、急診醫療及復健、血液透析、健檢、各項檢驗檢查均照常。
臺中醫院表示,週三一般門診上午及下午正常看診,部分門診停診,夜間全面停診,停診科別包括家醫科旅遊醫學門診、心理師治療評估、健康促進大樓3樓門診體檢與醫療大樓11樓健檢中心暫停,但仍可領取健檢報告。
臺中醫院說,急診、住出院、開刀、生理檢查室業務照常辦理,病歷等各項申請業務於週三傍晚5時半後暫停服務,提醒看診民眾注意安全,出發前撥打(04)22294411詢問看診狀況。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慶院區(12日,週三)開設內、外科,及婦產、兒童及耳鼻喉科、骨科部、家醫部、神經內外科、身心科及泌尿科特別門診,醫學影像及心導管、血液透析門診照常服務,內視鏡、放射治療等門診暫停。
台中榮民總醫院表示,週三依規定停止正常門診,另開設颱風特別門診,上午診掛號11時半截止、報到12時截止,下午診掛號4時半截止,夜診停止門診,傍晚5時後如有醫療需求,敬請前往急診就診。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鳳凰颱風來了!11縣市+花蓮部分放假 11/12停班課一次看
鳳凰颱風進逼 明上半天10縣市風雨達停班課標準
明天上半天9縣市風雨達停班課標準 桃園新增入列
鳳凰颱風逼近 屏東縣12日停班停課
其他人也在看
愛喝即溶咖啡注意!國際研究證實: 罹患「乾性黃斑部病變」風險 暴增近7倍
便利商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即溶咖啡,是上班族快速提神的救星。然而,2025年6月發表在國際期刊《食品科學與營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罹患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近7倍。這項由中國湖北醫藥大學主導的研究,分析了超過50萬人的基因數據,透過孟德爾隨機化等先進統計方法,首度證實即溶咖啡與眼部退化性疾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NOW健康 ・ 20 小時前頒發總統科學獎 賴總統盼30年內有3位諾貝爾獎得主
「2024-2025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今天(11日)在總統府舉行,總統賴清德親自出席,賴總統肯定得獎人梁賡義院士及葉均蔚院士對科學的貢獻,同時強調政府將持續深耕基礎科學,將臺灣建構成全球知識創新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偏鄉長者靠山! 恆基居護所重啟 醫療直達家門
恆春基督教醫院居家護理所(恆基居護所)正式重啟,成為恆春半島失能長者最強後盾!服務橫跨枋山、獅子、牡丹、車城、滿州、恆春等6鄉鎮,鎖定長照2至8級個案,經醫師評估後納入居家醫療,涵蓋重度失能、安寧療護,一站式把醫院級照護送到家門口。居護所2018年開張,卻因人力荒熄燈。靠中央、縣府資源加持,去年底家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衛福部台北醫院3醫師獲獎 展現實體照護、線上醫療實力
衛生福利部11日舉辦第12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頒獎典禮,衛福部台北醫院共3位醫師獲獎。門診主任暨骨科醫師楊士賢獲「優良醫師獎」;失智症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醫師吳俊毅獲「新人獎」;婦產科醫師曹國桃再度榮獲「台灣e院醫療諮詢服務獎-績優個人獎」,展現院方在實體照護與線上醫療諮詢服務的實力。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外科手術結合免疫與標靶治療 多專科協作讓肝癌治療更有彈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啟辰報導】肝癌長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前段班,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過去外科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但近年隨著醫療科技與藥物治療的進步,肝癌治療已進入多專科整合的新時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許士超醫師指出,現今臨床上針對不同階段的肝癌,會結合手術、移植、標靶、免疫及放射線等多元策略,為病人量身訂製最合適的治療計畫。 肝癌治療新趨勢!免疫合併療法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許士超醫師表示,肝癌患者多合併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因此手術並非所有病人都適用。「若肝硬化嚴重,我們會以肝臟移植為主要考量;若癌細胞已有轉移或侵犯血管,則會採取全身性治療,包括免疫療法合併標靶或抗血管新生藥物。」他指出,免疫療法自2017年被引入癌症治療領域後,讓許多原本無法手術的患者有了新選擇。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臨床研究顯示,有些患者在接受免疫合併治療後,腫瘤控制與後續手術條件有改善的趨勢。不過他也提醒,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疾病期別與整體健康狀況而異,仍須由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後再決定最合適的方式。 外科角色從「單一治療」轉為「整合關鍵」!肝癌治療進入團隊時代 在多專科合作模式中,一般外科仍扮演關鍵角色。許醫師說明,外科不再只是「切除腫瘤」的單一路徑,而是團隊治療中的重要環節。「我們會根據病人的整體狀況,評估是否可透過微創或達文西手術安全移除病灶;若不適合開刀,則會與腫瘤內科、放射科等共同討論,採取局部電燒、放射線治療或肝動脈栓塞等方式控制病情。」他強調,目前中國附醫的肝癌團隊會針對每位病人召開治療會議,由外科、腫瘤科、放射線科、營養師甚至中醫師共同參與。目標不是單一治療,而是幫助病人找到最適合、最安全的治療組合。 不同病況不同解方 免疫療法融入多科合作新架構 在自身的臨床經驗中,他分享曾有一名六十多歲的肝癌患者,術後半年出現腹腔與骨骼轉移,病情一度惡化。當時病人狀況雖不理想,但體能尚可,與家屬充分討論後,先以外科手術清除腹腔腫瘤,之後再由腫瘤科介入進行免疫與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在多科別的協同照護下,病人病情穩定,目前追蹤至今未見腫瘤復發,生活品質也維持良好。許士超醫師強調,這樣的例子顯示跨科整合的重要性,不過他也補充,每位病人的狀況不同,治療過程中仍需謹慎觀察副作用與身體反應。 面對肝癌挑戰 醫籲:營養與心理支持不可忽視 除了治療技術的進展,許士超醫師也強調病人的生活照護與心理支持同樣重要。「癌症治療過程可能影響食慾與體力,因此我們會與營養師合作,協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營養攝取方式。」另外,他也提到,中醫師在團隊中也扮演輔助角色,協助處理治療過程中的身體不適或副作用,前提是需經過醫療團隊評估與監測,確保治療安全。他表示:「我們鼓勵病人透過正規醫療體系的中醫部門接受諮詢,而非自行服藥,以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此外,許多患者聽到「無法手術」時容易產生放棄念頭,「我們會告訴他們,現在的醫療手段比過去多很多,肝癌並非無法控制的疾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與追蹤,仍有機會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肝癌治療選項多元 治療前醫病溝通不可少 雖然免疫療法與新藥物治療的進展令人振奮,但許士超醫師坦言,許多民眾仍停留在「開刀才能根治」的舊有印象。他指出:「免疫與標靶治療在台灣普及不過五年,觀念轉變需要時間。醫師的責任除了治療,也包含衛教與溝通。」因此,在每次門診中,詳細向患者解釋可行方案、潛在風險與預期效果,協助病人以理性態度做出選擇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隨著新一代藥物與微創技術持續發展,肝癌治療已不再是單一學科的戰場。他表示,未來將持續強化「多專科整合照護」的模式,結合手術、藥物、放射線及營養心理支持,提供病人全方位的照護,以達到讓病人不僅延長生命,更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的現代醫療核心目標。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健康醫療網影音 ・ 20 小時前
鳳凰颱風來襲!疾管署籲民眾防疫三步驟 避免登革熱、類鼻疽等傳染病上身
隨著鳳凰颱風逼近,全台預期出現豪大雨。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雨後清理家園時務必落實「裝備要齊全、飲食要注意、清除孳生源」三大防疫原則,以防汙水、汙泥或積水孳生病媒蚊,導致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登革熱與屈公病等傳染病發生。 疾管署指出,強風暴雨常讓土壤與泥水中的病原菌暴露於地表,除了接觸傳染,還可能透過飲用受汙染水源或吸入污染空氣感染。民眾應將水煮沸再飲用,清理家園時務必穿戴防水手套、長靴與口罩,避免吸入受汙染的塵土或水滴。 疾管署特別提醒,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力低下者為高風險族群,若近期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應提高警覺並儘速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2025)目前,全國累計70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含11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主要集中在高雄市(52例);鉤端螺旋體病累計75例(含2例死亡),以**臺中市(12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與屏東縣各11例。 此外,國內已出現29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疾管署呼籲,雨後應落實「巡、倒、清、刷」,主動巡視居家環境、清除積水容器,避免蚊蟲孳生;大型廢棄物可聯絡清潔隊協助清運。若出現發燒、頭痛、噁心
常春月刊 ・ 20 小時前

考試壓力吃炸物狂冒痘 高三生爛瘡長滿臉
許姓高三生面臨學測考試壓力,每當深夜補習結束返家前,都會買炸物及手搖飲當宵夜繼續唸書,結果日前臉頰兩側冒出大片青春痘,甚至還會疼痛,讓他不得不戴口罩上學,連帶也影響唸書情緒,就醫檢查發現是囊腫型痤瘡,經建議外用藥物搭配局部藥物注射及口服A酸,同時調整作息後,總算讓他有臉出門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健保鬆綁免疫療法!泌尿道上皮癌免驗PD-L1即可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罹癌到現在,現在最幸福的是每天能夠陪伴孫子散步,感覺自己像回到正常的生活。」一名年過六旬的陳大哥感性分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郭哲銓指出,陳大哥被診斷出泌尿道上皮癌時已為晚期,經歷過數輪傳統化療,雖有一定療效,病情暫時穩定,但身體明顯疲憊,嚴重影響生活。 所幸,今年10月起,健保放寬PD-L1檢測限制,讓泌尿道上皮癌治療得以與國際接軌,病患能更快速且廣泛地使用免疫療法,「後經醫療團隊評估,陳大哥接受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維持治療,腫瘤成功控制且副作用微小,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改善。」郭哲銓醫師說。 IO治療放寬PD-L1限制!補足泌尿道上皮癌傳統治療缺口 泌尿道上皮癌成因與抽煙、特定中藥成分如馬兜鈴酸等環境風險因素有密切關聯,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屬病情嚴重或已轉移。過去標準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但因患者年紀偏大且體況多不佳,常難以耐受化療副作用,造成治療成效受限。 「泌尿道上皮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O)取消檢測PD-L1條件,最大的意義在於為病患爭取了『時間』與『機會』。」郭哲銓醫師表示,IO 維持療法已成為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治療的全球趨勢,
健康醫療網 ・ 21 小時前聯合國北韓人權決議案 李在明政府續參與共同提案
(中央社首爾1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聯合國今天公開的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決議案,南韓政府以共同提案國身分參與針對北韓人權問題的「北韓人權決議案」,這是李在明政府上任後首次提出該人權決議案。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瘦不下來、經期大亂? 社群熱議多囊卵巢症候群四大致命症狀
在近六個月網友針對「多囊性卵巢症狀」的討論中,「肥胖」是最常被提及的問題。許多被診斷為多囊的患者感到哀怨,明明努力運動、控制飲食,體重卻難以下降。醫師出面說明,這是因為多囊患者經常伴隨「胰島素阻抗」,導致身體調節血糖的能力下降、代謝變慢,脂肪更容易囤積。專業人員建議,面臨減重卡關時,應與醫師討論調整運動強度與飲食組成,才能更有機會逐步找回身體的平衡。經期混亂影響備孕,情緒波動易致身心俱疲除了體重問題,「經期不規律」也是多囊相當常見的症狀,許多患者月經間隔可達數月甚至半年。此一情形對正在備孕的女性造成極大困擾,不規律的經期會讓「抓排卵日」變得困難,容易錯過適合受孕的時機。備孕經驗: 儘管如此,許多有相似經驗的媽媽們仍在社群上分享成功受孕的經驗,鼓勵其他患者透過排卵藥、配合照卵泡等醫療評估與施打破卵針,放鬆心情,仍有機會成功受孕。情緒影響: 多囊伴隨的荷爾蒙起伏,容易造成「情緒易波動」,使人更容易感到緊張、心情低落,身心都感到疲憊。網友互相提醒,有壓力一定要找到適當的抒發方式。長痘痘、體毛增多:外觀變化衝擊自信多囊症候群伴隨的雄性荷爾蒙分泌過高,也引發了顯著的外觀變化,間接導致自信降低。長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2026聯合國氣候峰會主辦國未定 衣索比亞負責2027
(中央社巴西貝倫11日綜合外電報導)明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主辦國仍未確定,可能是澳洲或土耳其;不過2027年的主辦國幾無懸念,幾乎可以肯定是非洲外交強國衣索比亞。
中央社 ・ 18 小時前
久站「靜脈曲張」發癢抽筋怎消除?醫用1招「膠水黏靜脈」擺脫蜈蚣腿
50歲周女是一名高中老師,因較課長期站立,使雙腿靜脈曲張導致腿部皮膚發癢,且搔抓而出現紅腫破皮,擔心需要動手術治療,經親友介紹至仁愛長庚醫院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門診就醫,醫師以超音波檢查評估血管狀況,最終選擇施行微創手術靜脈膠水治療,讓她順利回到講台,繼續作育英才。
優活健康網 ・ 21 小時前唐獎陳振川受邀羅馬俱樂部 談災後重建、永續運輸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2日電)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今年獲選國際智庫「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正會員(Full member),近日出席俱樂部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會議,分享災後重建、永續運輸的經驗。
中央社 ・ 16 小時前2歲孩撞斷媽鼻骨 黃金治療期別錯過
一名30多歲年輕母親日前抱著2歲兒子時,沒想到孩子頭部向前一撞,狠狠撞上她的鼻子,當下她只覺得鼻梁一陣劇痛,之後鼻部出現瘀青。一開始以為只是皮肉傷,但後來覺得鼻子「怪怪的」,就醫檢查發現鼻骨前端竟然骨折了。所幸在黃金治療期內接受手術才順利康復,恢復美麗外貌。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颱風鳳凰豪雨重創蘇澳 國軍第三作戰區執行災後搶救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2日電)颱風鳳凰挾帶豪雨重創宜蘭蘇澳地區,造成多處淹水災情。國軍第三作戰區表示,昨天晚間接獲地方政府兵力支援申請後,出動官兵執行蘇澳災民撤離任務,今天持續投入救災兵力及機具協助蘇澳地區災後搶救、清淤及復原工作。
中央社 ・ 18 小時前
以音符寄深深父子與父女情 鴻心不散音樂會追思創辦人暨悠然山莊30周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衣綸/台北報導 「鴻心不散.用感恩心相聚,在樂聲中懷念。」由財團法人樹河社會福利基金會與財團法人鴻彬教育基金會及佳美貿易公司共同舉辦的「鴻心不散音樂會」以追思與感恩為主題。創辦人之女樹河基金會董事長許秀子,並以薩克斯風獻曲向父親許鴻彬致上懷念與感恩,呈現跨越兩世代的父女情深,同時懷念創辦人夫人許陳銀與洪碩伯榮譽董事長。本次音...
匯流新聞網 ・ 20 小時前
蘇澳上次最大累積雨量是梅姬!專家:今晚起到明天這些地區降雨又會增多
持續關心颱風動態,氣象專家吳聖宇今(12)天表示,鳳凰颱風今晚掠過南台灣,強度持續減弱仍要留意強風大雨機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男子假扮病患」闖入診間行凶 名醫江漢聲看診時遭刺傷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前輔大校長、名醫江漢聲,看診時碰上假裝病人的嫌犯,拿出預藏的美工刀攻擊,造成他右手腕、左腹部受傷,還好沒有生命危險,警方初步調查,這一名嫌犯,過去曾經檢舉江漢聲挪用公款,可能不滿法院判江漢聲無罪,心生不滿持刀行兇,而他不但在臉書先寫下犯案動機,逮捕時還高喊「沒有正義沒有和平」。記者vs.輔大醫院醫師江漢「江醫師你有被嚇到嗎謝謝謝謝,傷口還好嗎整個身體都還好嗎謝謝。」受傷的右手緊緊包紮,輔大醫院名醫江漢聲,做完筆錄後,離開派出所,身體似乎還有些微恙。曾姓嫌犯表示「沒有正義沒有和平。」嫌犯移送時,對著鏡頭表達訴求,涉嫌刺傷輔大醫院名醫江漢聲,還透過臉書設定被逮時間,長篇大論寫下犯案動機。內容先闡述自己,並無對「江漢聲」殺人之主觀犯意,強調若江漢聲等人無罪,本人又何罪之有?林口分局副分局長涂增華表示「偵訊後將依殺人未遂恐嚇罪,以及違反醫療法移送。」曾姓嫌犯表示「沒有正義沒有和平。」名醫江漢聲製作完筆錄離開派出所 面容憔悴表示謝謝外界關心(圖/民視新聞)被警察帶走,還高喊沒有正義、沒有和平,週二下午兩點半,輔大醫院發生流血事件,輔大肄業的30歲曾姓男子,突然闖入輔大醫院門診,拿出美工刀,劃傷正在看診的名醫江漢聲,遭警方壓制在地。輔大醫院行政副院長龔家騏表示「本院下午發生一件,民眾就醫過程中,持美工刀傷害醫生的事件,在事件發生第一時間,醫院的保全及同仁,即馬上制止該民眾,後續警方到達後,並將該民眾帶回偵訊。」曾姓嫌犯移送檢方複訊時 還高喊沒有正義沒有和平(圖/民視新聞)警方初步調查,在醫院裡面大膽持刀攻擊的這名嫌犯,曾檢舉江漢聲挪用公款,他疑似不滿法院判江漢聲無罪,才會心生不滿,假裝病人掛號,進去診間後,沒有任何爭吵,直接拿出美工刀攻擊,造成醫生右手腕刺傷、左腹部擦傷。輔大校長(2024)江漢聲表示「有些學生的家長,一直堅持說還是要有門禁,他們覺得不放心。」75歲的江漢聲,是泌尿科名醫,曾任輔大校長,2018年曾經捲入侵害校產、挪用公款糾紛,但整起案件在2025年,因為罪證不足,獲判無罪。江漢聲急救後,並無生命危險,輔大醫院強調,將配合警方調查,依法追究相關責任,絕不寬貸。《民視新聞網》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原文出處:男子假扮病患闖診間行凶 名醫江漢聲看診時遭刺傷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名醫看診看一半「美工刀襲來」診間濺血! 輔大醫院曝最新傷勢最新/輔大醫院濺血!泌尿科名醫江漢聲遭砍 涉案者已被警方帶回輔大醫院爆醫療暴力!泌尿科名醫江漢聲左腹、手腕遭刺 警方、院方發聲了
民視影音 ・ 21 小時前
怒火攻心不只是成語!心臟科醫師揭「1狀況」快就醫:請對自己好一點
許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都會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抒發、與親友大吐苦水,寫下「我心情不好」、「心碎了」、「傷心到不行」等語。不過「心碎了」可能不只是個誇大形容詞,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負面情緒所引發的心絞痛甚至比運動更常見,約1/3的患者在服藥或心導管手術後仍會持續胸痛,為此呼籲心臟病患者應放鬆心情、減壓生活,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避免情緒成為致命誘因。
鏡報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