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長庚骨科許文蔚醫師、耳鼻喉科蔡明劭醫師分獲「終身影響力獎」、「年度影響力獎」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公布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嘉義長庚醫院骨科許文蔚醫師與耳鼻喉科蔡明劭醫師雙雙入選,分別榮獲「終身影響力獎」與「年度影響力獎」,展現嘉義長庚在臨床醫學與學術研究領域的深厚實力與持續創新能量。此榜單是依據Scopus資料庫,分析全球近900萬名科學家在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術表現,遴選出全球學術影響力前2%的頂尖學者,被視為當前最具公信力的國際學術排名之一。
嘉義長庚骨科許文蔚醫師開創國內關節內視鏡手術新紀元,並率先引進電腦導航輔助人工膝關節手術技術,大幅提高手術精準度與病人術後生活品質。除臨床成就斐然,也長年投入骨科生物力學與人工關節材料研究,曾赴美國明尼蘇達州梅爾氏醫學中心與伊利諾大學醫院進修,發表多篇國際期刊論文,涵蓋人工關節、骨質疏鬆與運動醫學等領域。
嘉義長庚耳鼻喉科蔡明劭醫師長期致力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臨床診治與手術創新,結合精準、安全與舒適三大要素,將達文西機械手臂技術應用於睡眠手術,亦主導制定《達文西睡眠手術共識指引》,奠定國際標準,其研究團隊更揭示睡眠呼吸中止症與阿茲海默症風險之關聯,證實有效治療可顯著降低失智風險,對神經退化疾病防治具重大貢獻。目前蔡醫師已發表超過127篇SCI論文、引用次數逾2,000次,並擔任多本國際期刊編輯委員。
其他人也在看

嘉義長庚許文蔚蔡明劭 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12日電)美國史丹佛大學公布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名單,嘉義長庚醫院骨科醫師許文蔚與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入選,分別獲終身影響力獎與年度影響力獎,展現臨床醫學與學術研究深厚實力。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基因檢測打造個人化大腸癌治療 精準醫療成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隨著大腸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基因檢測成為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的關鍵工具。透過檢測腫瘤特性,醫師可以依據每位患者的基因突變情況,量身訂做治療計畫,有效提升療效與存活率。 基因檢測決定治療方向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鴻華醫師說明,基因檢測是標靶治療的先決條件。目前健保針對第四期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已給付RAS、BRAF、HER2與MSI/MMR等基因檢測,其中RAS基因最具關鍵性,決定了應採用抗血管生成型或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型藥物。若RAS為野生型,左側大腸癌建議優先使用抗 EGFR 藥物,以達最佳療效;而右側大腸癌則多以抗血管生成型藥物為主,但若需快速縮小腫瘤以利手術,抗EGFR藥物可能更有效。若RAS為突變型,治療將轉向化療或抗血管生成型藥物,即使第一線失敗,也可持續搭配化療使用。 NGS開拓罕見突變治療機會 陳鴻華醫師指出,對於少數罕見突變患者,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相較於傳統的單基因檢測,能更全面地發現變異的基因,幫助醫師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提供額外治療希望。而標靶藥物與化療合併使用不僅可延長存活期,也增加腫瘤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賴清德頒發總統科學獎 科研策略要30年催生3名諾貝爾獎得主
總統賴清德今(11日)頒發第13屆總統科學獎,感謝中研院士梁賡義、葉均蔚2名得獎者的科研貢獻,更舉台灣每千人研發人力高居全球第2,未來將持續做好基礎科學教育,發展高教深耕,並啟動台灣橋樑計畫等加深與世界學術鏈結,以科研策略希望未來30年水到渠成,催生物理、化學、醫學3大領域,至少增加3名台灣諾貝爾獎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趙露思、陳偉霆《許我耀眼》慶功宴賣貨 網嗆「割韭菜」!官方回應了
趙露思、陳偉霆主演的《許我耀眼》播出後成績佳、受到許多討論,是平台今年成績最好的一部戲,日前演員群再度齊聚舉辦慶功宴,結果官方開直播賣起周邊商品,且商品品質被認為很差,被網友質疑這種安排根本「割韭菜」,而官方微博也火速澄清原委。
鏡報 ・ 17 小時前
刷牙後狂漱口竟NG?你可能從小搞錯的4個潔牙觀念,難怪越刷越蛀牙
刷完牙後漱口把泡沫吐乾淨再正常不過,但這麼做竟然有可能增加蛀牙的機會?根據英媒《BBC》報導,英國伯明翰大學牙科學院教授、牙醫師普拉文(Praveen Shar...
早安健康 ・ 16 小時前健保擴大泌尿上皮癌免疫治療給付 年約500人受惠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2日電)全台每年新增4000名泌尿道上皮細胞癌患者,但4成確診已中晚期,且復發率高,一旦轉移,5年存活率不到1成。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免疫治療,有望降3成死亡風險,估每年500人受惠。
中央社 ・ 9 小時前
男急診驚見10公分大腫瘤 1年半長大26萬倍難早發現
一名65歲男子1年半前做過肺部電腦斷層掃瞄,當時很開心沒有發現任何異狀,不料最近喘到急診,赫然發現肺部不僅有積水,還有10公分大的腫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提醒有吸菸史的民眾,就算檢查無異狀仍不能掉以輕
健康2.0 ・ 1 天前

本來好好的,為什麼突然得癌症?腫瘤醫點名5大癌前警訊:身體快崩潰
以為體檢沒紅字就能安全下莊?當心身體已經「油盡燈枯」一場小病都能釀成大禍!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YouTube頻道「出神入化廖醫師」拍片分...
早安健康 ・ 16 小時前

兒童居家燒燙傷「4大熱源」快檢視!必學「急救5步驟」一篇學會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國民健康署提醒,電暖器、火鍋、熱湯與熱水澡等家中常見熱源,都可能造成兒童燙傷。 不要等出事才後悔!幼兒「居家燙傷」高風險點一次看 家長與照顧者應全面檢視廚房、餐桌、浴室、客廳與臥室等生活空間,及早排除潛藏風險,為孩子打造安全的生活空間。 廚房:劃清界線,遠離熱源防燙傷 家長應將廚房與幼童的活動空間確實區分,並經常提醒幼童不得嬉戲奔跑並應保持距離。家長切勿在懷抱或背負幼童時進行烹飪,並應保持廚房地面乾燥、止滑及養成將鍋具手柄朝內擺放的習慣,杜絕意外燙傷及刀傷的風險。 餐桌:移除風險,熱食遠離 確保餐桌穩固不偏斜,並避免使用桌巾或桌布,同時家長應確保熱飲與熱食放置在桌子中央或遠離幼童伸手範圍的安全區域,以防止幼童拉扯而造成燙傷。 客廳與臥室:高溫電器,隨用隨收 家用電器除應選購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商品檢驗標識」之產品外,使用燈泡、蒸氣熨斗、電棒捲、吹風機等高溫電器時亦須特別注意。此類電器在斷電後仍會殘留餘溫,家長使用完畢後應立即拔除插頭,並將其放置於幼童不易觸及的高處,或收納於具安全鎖的防護櫃中。 浴室:水溫把關,全程守護 進行沐浴時,請嚴
健康醫療網 ・ 9 小時前探訪部落長輩看見存在意義 謝祖武籲歲末傳愛偏鄉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2日電)歲末將至,藝人謝祖武化身介惠基金會傳愛公益大使,親赴屏東瑪家鄉排灣村探訪今年62歲的李伯,一句「如果有人記得我,我就不孤單了」,讓他不禁語塞,也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中央社 ・ 9 小時前
國保投保金額115年調整 270萬人月多繳43至84元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2日電)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衛生福利部調整國民年金保險月投保金額,明年元旦起約270萬人每月須多繳新台幣43至84元,政府補助保費亦相對增加,每年保費收入約增加37.5億元。
中央社 ・ 9 小時前
減重節食當心腸道壞菌暴增! 營養師:熱量攝取不要低於「這數字」
減重7分靠飲食、3分靠運動,很多人選擇少吃來減重。新研究指出,靠降低熱量來減重,可能導致腸道菌相失衡、讓一種連醫生都頭痛的壞菌激增。 每個人的腸道有億萬隻腸道菌,且每個人都不同,高、矮、胖、瘦都有不同的菌相,那麼卡路里對於腸道菌有何影響?一篇刊登於《自然(Nature)》的研究給了答案。 低熱量減重 腸道功能衰退 歐洲最大的教學醫院之一、德國柏林夏特里醫院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斯普蘭格(Joachim Spranger)和美國加州大學的團隊研究了80名更年期後、體重介於輕微過泡到嚴重過胖之間的女性,隨機分成2組,一組每天只吃800卡、為期16週,另外一組則是維持他們現有的體重。同時,在實驗前後都採集糞便樣本分析腸道菌相。 結果顯示,節食組的人腸道菌的數量減少、組成和代謝能力都改變了,「因為環境改變了,腸道菌為了吃到更多養分而調整自己的代謝能力,而且懂得儲存養分、不被人體運用,」研究成員之一的施瓦岑柏格醫師(Reiner Jumpertz von Schwartzenberg)說。 接著,研究人員把糞便樣本植入腸道菌已被淨空的老鼠中,結果被植入節食後糞便的老鼠,身體質量(BMI)少了10
康健雜誌 ・ 9 小時前
影/《許我耀眼》慶功宴趙露思合體陳偉霆 主演們輪流還原名場面
[FTNN新聞網]影音中心/陳沛妤趙露思、陳偉霆主演的《許我耀眼》流量飆破20億,10日在成都舉行慶功宴,兩人再度同框,趙露思在用餐過程直播,兩人還原了「妍...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