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這個水果」能抗癌護心還降血壓? 研究:具有多重保護效應!
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話並非迷信,蘋果是一種營養密度高的水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維生素C,多酚類抗氧化物以及鉀離子,這些成分對心血管,腎臟與腦血管的健康都有重要助益,能在日常生活中,成為預防慢性疾病的天然防線。
忙碌教學工作,和每天行政相關事務,都要立即處理!熱愛教育也更重視營養攝取,尤其是蔬果,更是陳老師每天務必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必須定量補充,而蘋果更是她的最愛!
仁德醫專護理科助理教授陳嘉珮表示蘋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所以說而且還有纖維質,對於我們平常的作息,還有一些細胞能量的補充,還有一些我們新陳代謝的部分。也是有所幫助,所以這也是我喜歡吃蘋果的原因,我想蘋果之所以可以讓我們紓壓,是因為它本身,我們在吃蘋果的時候,它這個讓我們有這個愉悅的這個感覺,所以漸進的讓我們,可以達到紓壓的效果。
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姜惠珊表示,蘋果對我們健康的幫助,其實水果裡面它其實富含了很多水溶性的纖維,還有很多的一些營養素,那所以在食用蘋果狀況下,其實大部分來說它是能夠幫忙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那這個其實就會對我們的心血管有所謂的保護。
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許碩珉指出我們其實知道蘋果也有很多營養啦,蘋果的部分的話 裡面有纖維素 有維生素C,那研究上面也有指出說 蘋果長期攝取的話,對於我們這個癌症 還有這個心血管疾病都是有幫助的。
研究指出,蘋果具有多重保護效應,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改善輕度認知障礙(MCI),促進頭髮生長與燒燙傷癒合,改善口腔環境與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
TVBS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專訪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廖誼青,她表示由於蘋果富含多種植化素,因此,平時多攝取蘋果或富含蘋果活性成分的萃取物,的確對於人體健康有潛在的功效,包括血管內皮保護、降低血脂 抗發炎 抗氧化、抗細胞凋亡,以及抑制癌細胞侵襲與轉移等等的作用。
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許碩珉指出像現在蘋果正是產季,因為是秋冬季節, 所以民眾也可以多攝取蘋果,那如果是腸胃比較不好啊,有腸躁症 有容易有脹氣這些問題的患者,可能就是要小心,盡量適量攝取蘋果不要攝取太多。
根據多項國際大型研究顯示,每天攝取約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可使心血管疾病整體風險下降約5%至25%,在血脂異常或代謝症候群等高風險族群中,每週食用蘋果三至四次的人,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可降低約40%到50%。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鄭翔如表示蘋果中果膠與多酚的協同效果。果膠能在腸道中與膽汁酸結合,促進膽固醇排出,進而降低壞膽固醇的濃度、多項流行病學研究指出,長期攝取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飲食者,其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風險可降低約 10% 至 20%。
陽明交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張宇賢多年觀察發現,現代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心血管疾病和發生率持續攀升,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指出,不良的食品品質與心血管發生率是有相關的,而美國心臟學會強調,飲食應著重於在整體的形態,而並非單一的形式或營養素。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 李任光表示其實站在心血管保護健康的立場上,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希望從病人本身做起。病人本身做起之後,事實上最後真的不行,當然可以尋求專業的醫療照護。事實上,健康的飲食就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知道,在這個無論是美國或者是歐洲治療心血管的疾病的標準準則上,事實上健康的蔬果的飲食的攝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蘋果皮中的槲皮素抗氧化與抗發炎物質,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血管發炎反應;在動物實驗中可抑制神經退化過程、促進腦血流,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與延緩認知衰退。
更多 TVBS 報導
營養師封「完美零食」!這水果在抖音爆紅 助排便、防血糖飆升
紅茶、綠茶健康效益大!護血管還延壽 喝茶避免「3件事」
症狀輕微常被忽略!「小中風」恐是大腦警訊、中風前兆
久坐死亡風險增!科學家:「一杯這飲料」避免心血管危害
其他人也在看

植物性飲食助防失智!研究:莓果、綠茶可望降風險15%
最新研究顯示,以健康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方式,不僅能降低失智風險達15%,更可減少認知障礙風險高達39%。其中,莓果與葡萄皮、綠茶與可可、全穀豆類被確認為對大腦最友善的三大類超級食物。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三成國人血脂異常 冬天頻繁吃鍋 恐增心血管危機
冬天氣溫下降易使血管收縮、血壓隨之升高,為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段;此時若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對血管更是「雙重壓力」。因鍋類食材不乏大量肉類、海鮮、加工製品等,常讓體內壞膽固醇過高產生發炎反應。
聯合新聞網 ・ 7 小時前
國中軟聯》蔡皓丞上演無四死完封 重慶自我警惕闖16強
【賽會特約記者王婉玲台中報導】台北市重慶國中今天(14日)在32強賽一路領先,在先發投手蔡皓丞演出1安打完封帶領下,終場以5比0擊敗台南市崇明國中,挺進國中軟式聯賽16強。 崇明投...
智林體育台 ・ 2 小時前
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別誤認中風貧血!眩暈成因分4型態,打通血路+作息才是治癒不復發關鍵
秋季早晚溫差大,容易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及血管收縮,除了要留意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有些人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當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身體平衡受影響,加上血管收縮使腦部血流減少,都會提高眩暈的發作機率。尤其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眩暈發作年齡更有年輕化趨勢。
幸福熟齡 ・ 2 小時前
深耕基層力拚初選 林俊憲:讓政策更符合台南需要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南報導 台南市長參選人、民進立委林俊憲日前正式完成民主進步市長初選登記,初選腳步加速前進。林俊憲今(14)日表示,市民的支持是靠行動與政策一步步爭取而來,因此,他將以更扎實、也更真誠的基層行腳作為第二波選戰起點,從市民的日常生活出發,以最務實的政見、最接地氣的行動,向市民呈現一個更進步、福利更好、更有希望的台南藍圖。 「...
匯流新聞網 ・ 1 小時前
全家在家「大啖榴槤」!下秒消防員突找上門 鄰居以為煤氣外洩嚇壞通報
傻眼!法國一戶人家在家中大啖榴槤,沒想到這一吃消防隊竟找上門,原來是鄰居誤以為是煤氣外洩通報,全家人看到消防員上門嚇了一大跳,趕緊解釋這才解開這次的烏龍事件,原PO把事件拍成影片上傳的TikTok,讓不少網友哭笑不得。
鏡報 ・ 21 小時前
徐欣瑩喊「赴中澄清誤會」!沈伯洋批昧於現實:要我承認台灣是中國的?
中國揚言緝拿民進立委沈伯洋,國民立委徐欣瑩日前卻在質詢時稱,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可以帶沈伯洋過去澄清一些誤會也不錯」。沈伯洋今(14)日回應,不是中國定義的台獨,就代表要投降、簽和平協議、承認台灣屬於中國,「這怎麼是台灣會採取的立場?完全昧於現實,對中國有所不認識」。而被媒體提問徐欣瑩言論時,沈伯洋也表示「喔,宗教的那一個」,也讓現場媒體笑了出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教小學生「聖誕老人不存在」老師遭議會調查
[NOWnews今日新聞]蘇格蘭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告訴小學生「聖誕老人不是真的」,讓9、10歲學生對聖誕節的幻想破滅,引發家長群體不滿,連當地市議會都介入調查。但也有網友直言,老師也不能撒謊。據英國《每...
今日新聞NOWNEWS ・ 20 小時前
黃明志僅重獲自由14天!被爆交保前要求做1事 父一問三不知:我也看報紙才知道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捲入台灣網紅謝侑芯命案,日前遭吉隆坡警方逮捕二度延扣,13日期滿獲得保釋,他交往15年的女友Sarah親自到警局辦理交保事宜,不過其實這只是短暫的重獲自由,警方表示他的保釋期只到26日為止,而律師也證實黃明志在交保前要求警方帶他去醫院,為的是做身體檢查;他的父親黃安熙被媒體問及兒子案情、是否回家,皆表示他不清楚,因為他也聯絡不上兒子,無奈感嘆「什麼也幫不上忙」。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 小時前
普發入帳被判定「金流異常」鎖帳戶... 想解鎖得跨縣市
南投縣 / 綜合報導 行政院普發1萬,民眾開心領錢,但南投卻有一名女子笑不出來,因為她到提款機領錢,卻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帳戶被銀行鎖住,不但無法領錢,也不能匯款,她詢問銀行得到的答案是「金流異常」讓女子傻眼,而且要解鎖帳戶,必須親自到銀行臨櫃辦理,偏偏南投又沒有分行,女子只好專程從南投竹山,騎機車到彰化員林辦手續。看著入帳的3筆普發1萬,李小姐不但沒辦法幫兩個小孩領,銀行帳戶還被鎖,當事人李小姐說:「目前無法執行轉帳交易。」李小姐8日登記領普發,昨(12)日確認入帳後,先是發現無法在ATM提領,想用APP匯款也不行,還收到銀行警告訊息,顯示金流異常,帳戶被鎖。當事人李小姐說:「(銀行告知)所以妳的帳號就暫時不能做使用,然後妳必須要帶雙證件,到我們鄰近的銀行去做處理。」因為南投沒有這家銀行的分行,為了辦理解鎖,李小姐從南投竹山騎車40分鐘,到彰化員林臨櫃辦理,再騎回竹山,至少花掉2小時,銀行告訴李小姐,如果帳戶同一天頻繁轉帳,系統就容易偵測異常。記者VS.當事人李小姐說:「(所以他這個說法你可以接受嗎),不能接受啊,,我覺得根本就是擾民啊。」李小姐強調,這個帳戶平常都是在繳卡費和家庭開銷,並不是長期未使用,她把這段經歷PO網,才發現其他縣市,也都有人和她相同遭遇,據了解,銀行帳戶或網銀長期沒有使用,或是沒有匯款存款紀錄,或是突然有大筆資金往來,都可能被銀行列入風險帳戶。對此銀行也聲明,強調被鎖定的帳戶,大多是過去因其他風險因素而列管,和這次普發作業沒有直接關聯,數鈔,中央普發1萬,大家開心領錢,但為了領錢卻被鎖住帳戶,還得大費周章跑銀行解鎖,民眾忍不住痛批「太擾民」。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8 小時前衣服晾不乾又有臭味?「一條毛巾+拱形晾法」幫你解決!7招照做衣物快乾又不發霉
當連日陰雨、濕氣重,或是冬天冷風不夠乾衣時,很多人選擇在室內晾衣。但在室內晾衣容易「衣服不乾、發霉、有異味」的問題常見。日本東京ガス旗下生活平台「ウチコト」整理了一系列室內晾衣加速乾的方法,快看看哪些方法可以立即執行!為什麼室內晾衣比室外難乾?室內晾衣比戶外慢,主要因為「空氣濕度高、風流少」,而且空......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5 小時前
名醫推「自費醫療」逃稅!賺逾千萬沒報稅 財政部對多家診所開罰
賦稅署指出,醫美診所、眼科診所、牙科診所及人工生殖診所等醫療診所,提供非健保給付之醫美療程、眼科手術、齒列矯正、植牙及人工生殖療程等自費醫療服務,其收費常達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因屬病患自費負擔項目且多以現金交付,稽徵機關不易掌握該等自費收入,致診所常有...
CTWANT ・ 18 小時前
陳奕老婆生了! 緊牽小10歲五分埔千金報喜「母女均安」
陳奕老婆生了!陳奕與小10歲的五分埔千金紀曦晨今年六月舉辦家宴,女方當時挺著大肚,預告年底就要生產,13日晚間傳出喜訊,紀曦晨順利生下女兒,陳奕在個人Instagram報喜:「母女均安,老婆辛苦了」。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5 小時前
台灣成人高血糖盛行率破12% 五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健康新警訊!國健署今(13)日指出,根據「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發現,台灣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達到12.8%,凸顯血糖健康已經成為全民應關注的重要議題,提醒民眾,糖尿病前期個案唯有透過「定期檢查、血糖監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管理代謝症候群」才能降低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 國際糖尿病...
匯流新聞網 ・ 23 小時前
「3類食物」保護大腦!降低失智風險 營養師大推:提高專注力
許多人最怕老了失智,擔心記憶力衰退、生活無法自理。營養師薛曉晶提到,研究發現,採取健康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可降低失智風險約15%,認知障礙風險降39%,建議多攝取「莓果與葡萄皮、綠茶與可可、全穀豆類」,有助於穩定神經傳導、提升專注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遭發懸賞通告 八炯酸「金額低」:有沒有窮成這樣
台灣網紅「八炯」溫子渝、「閩南狼」陳柏源遭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發布懸賞通告,徵集違法犯罪線索,稱對於協助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視情況給予5萬至25萬人民幣,引發網友熱議。對此,八炯昨(13)日晚間也拍...
華視 ・ 4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8 小時前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
健康2.0 ・ 1 天前
做大腸鏡前一定要看!「低渣飲食清單」1圖看懂 這些食物絕對不能碰
最近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安排做大腸鏡,但很多人一聽到要檢查就緊張到不行!其實,只要前幾天執行低渣飲食,整個過程不但順利,還能讓醫師檢查更清楚。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簡單來說就是少纖維、少殘渣、好消化的飲食,幫助腸道在檢查前徹底清乾淨! ▲全穀雜糧類腸鏡前幾天建議改吃「精緻澱粉」讓腸胃更輕鬆.可以吃:白飯、白麵條、白土司.避免吃:糙米、玉米、燕麥、地瓜等含纖維穀類 ▲豆魚蛋肉類選擇軟嫩、易消化的蛋白質最合適.可以吃:魚肉、瘦肉、水煮蛋、豆腐.避免吃:煎的、炸的、不熟或太韌的肉類▲飲品類檢查前飲品也要注意顏色與成分.可以喝:運動飲料、蜂蜜水、椰子汁等,無渣無色飲品.避免喝:牛奶、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 ▲蔬菜類蔬菜不代表都能吃,要選「嫩葉菜」族群.可以吃:菠菜、小黃瓜、香菇.避免吃:竹筍、菜梗、芹菜等粗纖維蔬菜▲水果類果肉軟、水分多的水果比較適合.可以吃:木瓜、哈密瓜、荔枝、西瓜.避免吃:黑棗、芭樂、百香果、柿子等高纖水果▲烹調方式.建議:水煮、汆燙、蒸煮、清炒.避免:煎、烤、炸 高敏敏提醒,放進嘴裡需要「咬很多下」的食物,通常都不適合!記得「少渣、軟質、清淡」是原則,吃平常的五到七分飽即可。此外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