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精準治療新趨勢 專家:基因檢測有助制定個人化方案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健保署於今年10月01日起一次推動涵蓋三大血癌的新藥給付政策,為病友帶來實質且具前瞻性的治療曙光。除了政策面積極支持,長期深耕病友身心關懷的BeOne(百濟神州),攜手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與高雄長庚醫院,共同舉辦「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CLL 的療癒之路」衛教講座,透過醫學新知分享與軟性身心手作課程,協助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患者及家屬,全面了解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的重要性,同時提供多元舒壓解方,陪伴患者以更積極與安心的態度面對疾病挑戰。
少見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為惰性,約六成罹病不需立即治療
根據民國111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新診斷個案達270人,約占全部白血病病例的9%。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玲榕說明,CLL是一種由成熟B細胞異常增生所引起的疾病,在台灣屬於少見疾病,患者多為 65 歲以上男性。
「CLL 患者因 B 細胞異常增生,導致淋巴球過度積存於血液、骨髓及淋巴器官,可能引起淋巴結腫大、脾肝腫大等症狀。因此,診斷必須結合血液學檢查、骨髓穿刺及染色體和基因篩檢,才能明確判斷病況與預後。」邱玲榕醫師指出,由於 CLL 病程具有慢性且間歇性的特徵,臨床多採用「觀察等待」策略,初期約有六成患者無需立即用藥,僅當淋巴球數量快速增加、淋巴器官明顯腫大或血液功能受損時,才會視為治療指徵予以介入。
當CLL遇上基因異常 醫:預後較差,需要更精準的治療檢測
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醫師以臨床經驗分享一位病患案例。一名年僅不到40歲、正值事業衝刺期的李先生(化名),因某日出現淋巴結腫大﹑食慾不振等症狀,經診斷確認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且帶有17p染色體缺陷﹝del(17p)﹞,王銘崇醫師表示,CLL如果有基因異常屬於高風險族群,通常疾病惡性且初期不適合傳統化學治療。
▲邱玲榕醫師提醒,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疾病(CLL)帶有基因異常將影響預後,患者可提前進行基因檢測,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方案。
邱玲榕醫師補充,標靶藥物如BTK抑制劑與BCL2抑制劑是目前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引治療CLL的新趨勢 。決定標靶藥物選擇的關鍵,在於基因檢測已成CLL診療不可或缺的一環,如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IGHV)未突變或第 17 對染色體異常(含 17p deletion 及 TP53 mutation)對病況及預後具關鍵影響。「過去IGHV基因未突變高風險族群較容易被忽視,本土已有醫院陸續提供相關基因檢測項目,提醒患者應積極與主治醫師諮詢,確認自身的基因狀態,以利共同制定個人化的醫療方案。」
治療與生活品質並重 提升CLL患者全面照護環境
而針對軟性關懷,邱玲榕醫師也強調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患者應注重日常身心健康管理。均衡飲食、充足水分、攝取綠色蔬菜及蛋白質,搭配適當輕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有助維持機體抵抗力與活力;心理支持亦不可偏廢,患者面臨疾病與治療壓力,常有情緒波動,需透過與醫療團隊及家人充分溝通,必要時尋求心理諮商,穩定心理狀態,提升生活品質。
社團法人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說:「2025年適逢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成立十周年。在BeOne的持續支持下,我們已連續三年陪伴血癌病友,共同走過治療挑戰、協助面對人生轉折。未來,全癌連將持續發揮病友間的相互支持力量,致力打造更完善的癌症照護環境,讓每位癌友都能在堅強的陪伴下,擁抱希望與重生。」
【延伸閱讀】
白血球飆升高常人11倍! 這「基因」異常讓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遇瓶頸
了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用藥! 新一代BTK抑制劑標靶治療前要基因檢測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白血病治療模式改變 無需強度化療 標靶藥控制良好
四十八歲吳先生健檢意外發現白血球指數飆升至80,000/μL(正常男性為3,000-13,000),遂至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林益庭醫師門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吳先生脾臟明顯增大,且骨髓檢查及染色體檢測也發現「費城染色體」呈陽性,表示白血球細胞異常增生,確診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遂以口服標靶藥物作第一線治療,透過規則用藥,吳先生在三個月內白血球指數下降至8,190/μL,費城染色體基因量也小於0.1%IS,控制良好,定期於門診追蹤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骨髓疾病。骨髓中原本含有能繁殖與分化的造血幹細胞,會依照身體需求生成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等血細胞,但當費城染色體出現異常,所產生的BCR-ABL融合基因會產生酪胺酸激酉每(TKI),導致白血球持續異常增生。這些過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壯年男情緒起伏大被誤會脾氣變差 躁鬱症上身
30歲的男子小哲(化名),平常工作認真、表現穩定,近半年來卻情緒起伏劇烈,時而亢奮,精力旺盛,才沒多久,卻又變得沮喪,提不起勁,最後家人陪同至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就醫,被診斷為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嘉療一般精神科主任沈正哲指出,躁鬱症是種以情緒高漲(躁期)與情緒低落(鬱期)交替出現為特徵的精神疾病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芬普尼毒雞蛋流竄!醫師示警:每天3顆吃半年「恐傷神經或肝腎」
黃軒醫師今(11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若民眾食用到含有芬普尼殘留的雞蛋,其影響需視殘留量與攝取頻率而定。一般情況下,雞蛋的殘留量非常低(低於0.005毫克/公斤),人體可藉由代謝與排泄機制自然排除,因此不太會出現明顯不適。若殘留量偏高(約0.01至0.05毫克/公斤)...
CTWANT ・ 1 天前
春春痘也分類「這一種」發紅劇痛! 醫曝黃金治療期少留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青春痘有多困擾?根據統計,高達85%的青少年都曾長過青春痘。門診就有一名高三生面臨學測考試壓力,深夜補習結束返家前,都會買炸物及手搖飲當宵夜繼續唸書,結果臉頰兩側冒出大片青春痘,甚至還會疼痛,不得不戴口罩上學,也影響唸書情緒,就醫檢查發現是囊腫型痤瘡。皮膚科醫師提醒,需把握三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改善膚況。 亞洲大學附...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中市雅潭路、昌平路巷內停水5天 民怨沸騰
台中市大雅區雅潭路四段及昌平路三段近日因台水管線不明原因壓降,導致部分住戶連續多日無水可用,台灣自來水公司連日開挖與改接搶修,雅潭路四段38巷及昌平路三段53巷用戶已於10日恢復正常供水,昌平路三段620巷內約10戶居民仍苦等5日未復水,因鳳凰颱風來勢洶洶,立委楊瓊瓔、市議員吳呈賢今(11日)親自到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不斷更新/鳳凰來襲!埔心牧場、小人國今休園 遊樂園營業公告一次看
鳳凰颱風逼近台灣,今(11)日桃園、宜蘭、花蓮、澎湖停班停課,台北市12個里、新北市部分區域停班停課;埔心牧場、小人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和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皆宣布今日暫停營業。(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為嫁「小6歲高富帥」和父母互毆 她1個月後鞠躬道歉:發現男友出軌
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一名31歲王姓女子,日前為了和小6歲的高富帥男友結婚,和家人爆發激烈衝突,甚至大打出手,引發網友熱議。不料事隔一個月後,女方出面鞠躬道歉,表示自己發現男友出軌,甚至就連身分也是假的。
太報 ・ 1 天前
中寮法華寺、花壇奉天宮捐贈兩輛復康巴士 許淑華頒感謝狀
中寮鄉法華寺、花壇奉天宮10日捐贈兩輛復康巴士,投入南投縣的長照服務。縣長許淑華感謝寺廟捐輸愛心,提供給需要的長輩更好的交通接送服務。社團法人台灣省法華慈善會金龍山法華寺,及彰化花壇奉天慈善會花壇奉天宮,在中寮法華寺舉行捐贈復康巴士儀式,立委馬文君、縣議員李洲忠、林憶如、張秀枝、唐曉棻、莊士傑;中寮鄉長廖宜賢等人都到場參加,儀式簡約而隆重。許縣長表示,二年前法華寺結合信眾力量,捐贈10台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提升偏鄉緊急醫療救護能力後,今年又和彰化花壇奉天宮一起捐贈兩輛復康巴士,協助長照服務,宗教界關心社會的行動,令人感動。法華寺及奉天宮捐贈兩輛復康巴士,將投入長照服務,縣府配撥給南投縣紅十字會、南投縣友傑照顧關懷協會,辦理長照交通接送服務,提供行動不便身心障礙者及長輩,交通接送服務。許縣長表示,縣府提供長照交通接送就醫、復健已經達10萬餘趟次,社區式服務交通接送達22萬餘趟次,中寮法華寺、花壇奉天宮捐贈兩輛復康巴士,對長照服務更增添生力軍。南投縣目前有20部溫馨巴士,主要提供縣內身心障礙者及長輩交通接送服務,除南投市配置4輛、草屯鎮及埔里鎮各配置3輛,餘鄉鎮各配置1輛。另配合中央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美國醫師示警:CKM症候群恐波及9成成年人!糖尿病、高血壓、腎病一體發作成新世紀健康危機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美國醫師近日發出嚴重警告——一種名為 「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CKM症候群) 的新興健康問題,正悄悄威脅全美成年人口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25年10月發布的最新報告,全美 約有2.4億名成年人 至少罹患一種與CKM相關的疾病,包括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或腎臟病。 令人震驚的是,調查顯示有 88% 的美國成年人從未聽過CKM症候群,讓公共衛生專家憂心,這種低認知恐將導致疾病持續惡化。 CKM症候群是什麼?CKM全名為「心血管–腎臟–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是近年醫界關注的新疾病概念,代表 心臟病、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之間的惡性循環。 美國心臟協會於2023年正式定義CKM,提醒醫師應將這三類疾病視為「同一系統的問題」,而非分開治療。 克利夫蘭診所與麻省總醫院指出,CKM是一種「循環性疾病」,一旦其中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就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使心臟、腎臟與代謝功能相互拖累,造成長期健康惡化。 CKM症候群會致命嗎?雖然CKM症候群本身不是直接死因,但它會 大幅提高心臟病發作、中風與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豬肉回歸了! 超人氣「鹿溪宴」菜色曝光
每年都搶破頭的「鹿港小吃宴」升級版「鹿溪宴」,今天(11日)公布菜單,每桌4500元可享用19道美食,辦桌菜「香酥卜肉」是今年的新菜色,而天天排隊抽號牌的兔仔寮明豐珍牛舌餅也再次上桌,業者感謝豬肉及時「回歸」,才能澎湃上菜!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物價全面上揚,但「鹿溪宴」今年決定「凍漲」維持原價,民眾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鳳凰逐漸北上! 氣象粉專示警「這3區」:有超強雷雨帶在發展
「鳳凰」颱風今(11日)上午減弱為輕颱,但對台灣帶來的影響仍不可大意,根據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提醒,隨著颱風逐漸北上,目前在宜蘭、北花蓮、東北角一帶有雷雨帶正在發展,今天中午至夜間在基隆北海岸、新北東側等局部地區,民眾要留意雷雨情況。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27國研究證實!「1類人」就是聰明、不易失智:現在學還來得及
會多種語言除了有利於工作外,研究發現,對於心智能力有巨大好處。一項涵蓋27個歐洲國家的研究顯示,會說多種語言的人大腦老化速度較慢,並能減少認知退化的風險。此類人的大腦年齡常比實際年齡更年輕,且隨著語言數量增加,效益更顯著。專家認為,透過學習語言等心智刺激可延緩此過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只是皮膚過敏?慢性蕁麻疹讓她三度急診 呼吸困難險喪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瑜指出,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其中若症狀持續超過6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這類疾病並非單純過敏反應,而是與自體免疫失調有關,症狀包括「紅、腫、癢」,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就有個案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三度被送進急診室。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