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不是有症狀才吃藥!醫破解常見迷思 籲規律用藥、記錄病況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現年56歲、任職市調公司管理職的謝小姐從小受慢性蕁麻疹困擾,懷第二胎時症狀加劇,因喉嚨腫脹、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過去的她雖然有接受治療,但藥物吃了又停,沒有規律使用,長期反覆的紅腫與劇烈搔癢害她半夜都睡不好,隔天仍得照常開會、管理團隊,身心俱疲。因此她決心積極治療,至今7年症狀逐漸趨緩,目前也持續配合醫囑服藥。
慢性蕁麻疹「紅、腫、癢」3大症狀 常被誤當食物過敏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卻常被以為是單純的食物過敏,更有患者已嚴格限制飲食還是不能控制疾病。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臺大醫院皮膚部朱家瑜主任解釋,疾病發作時,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釋放出組織胺,會導致血管擴張、組織腫脹,患者常見有眼、唇的血管性水腫、以及發作位置和時間都不定的膨疹,又稱「風疹塊」,並伴隨劇烈搔癢。臨床上,若症狀超過6週,就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應提高警惕。
每5人就有1人蕁麻疹 好發於青壯年女性打擊工作表現
據統計,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曾遇蕁麻疹發作。朱家瑜主任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於20至40歲,其中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特別是職業女性更為常見,推測需兼顧家庭、事業,蠟燭多頭燒,容易有精神焦慮、失眠、壓力大等問題有關。
青壯年為社會重要勞動力,但慢性蕁麻疹引發的癢感、風疹塊等症狀,可能嚴重干擾夜間睡眠品質,人際關係受挫、情緒與心理壓力也日益增加,進而影響工作。就有研究指出,每4位就約有1位患者工作或出勤表現受衝擊。此外,患者容易落入「發癢→失眠→憂鬱、焦慮→疾病惡化」的惡性循環中,憂鬱與焦慮的風險高於常人6倍。
蕁麻疹有症狀才吃藥?醫:控制疾病需患者配合規律服藥
多數蕁麻疹有機會得到控制,但仰賴患者配合積極治療。不少患者卻以為「出現症狀時再用藥就好」,結果症狀還是反覆發作,進而認為「藥吃了就很有效,沒吃就沒效」,漸漸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自行停藥。朱家瑜主任指出,就像降血壓藥不會等到血壓變高才服用,慢性蕁麻疹如其名,也屬於慢性病的一種,需要每日規律服藥才能改善病程,若狀況穩定,則可討論調整用藥間隔、逐漸停藥。
醫說明慢性蕁麻疹治療策略 控制不佳可及時討論調整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鐘文宏主任進一步說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治療指引與國際標準相同,第一線治療以第二代抗組織胺為主,若症狀2至4週後仍持續,第二線療程則會提升劑量至最多4倍。
治療期間若急性症狀發作,臨床上會使用類固醇控制。鐘文宏主任解釋,使用類固醇的目的為壓制急性症狀,但頻繁使用可能影響整體免疫系統,需耗費更多時間控制疾病,停用類固醇後,也可能面對疾病反撲。若症狀仍控制不佳、使用抗組織胺易嗜睡等,第三、第四線治療選項包括加入生物製劑、免疫抑製劑等,建議及早與醫師討論調整治療方案。
全台4醫療院所獲國際認證 致力提升蕁麻疹照護品質
為加強全球蕁麻疹臨床交流與研究、提高病友照護品質,全球過敏與氣喘卓越聯盟(GA2LEN)發起UCARE(Urticaria Care蕁麻疹照護)認證,30多項評估項目涵蓋診斷、治療、團隊協作、研究與衛教等,林口長庚、臺大醫院、台中榮總、高雄長庚已先後取得認證,成為國際級的蕁麻疹卓越醫療中心。
對此鐘文宏醫師說明,獲UCARE認證的醫療機構,備有跨科別團隊提供個人化治療,也持續累積臨床經驗與研究數據以加強照護品質,並進一步透過衛教提升患者病識感。慢性蕁麻疹患者可能遇到病情反覆,他也建議患者每天寫日記,尤其記下症狀發作當天的飲食、活動等,也可以加入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的LINE 官方帳號《蕁麻疹資訊站》,了解更多的衛教資訊、就醫地圖、或是獲得自我檢測表、病況日記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掉髮焦慮」比病痛更折磨!長髮美女勇剃光頭為癌友延續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癌症人數超過13萬例。儘管醫療進步、治療方式日新月異,但「掉髮」仍是癌友最難跨越的身心關卡之一。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那不只是外貌的改變,更像是一眼就被貼上「癌症病人」標籤的身份揭示,對許多癌友而言,每一根掉落的髮絲,都是信心的流失,許多人因此選擇封閉自己、不願外出,甚至影響治療信心與效果,這樣的心理傷痕往往比身體的疼痛更深。 偏鄉癌友抗癌也不失美麗 假髮線上租借到府服務不間斷 有鑑於此,蔡麗娟副執行長表示,自2009年推動假髮租借服務,已累計超過12萬人次的愛心捐髮,製作之假髮則幫助超過3萬名癌友重新抬頭微笑,那不只是重拾美麗,更是找回對生命的力量。 而假髮租借不只在基金會裡,亦提供至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讓癌友在全國各地皆可租借。甚至為了讓癌友更容易取得資源,也有線上租借網站,癌友可以在家就能線上完成試戴及申請,特別適合偏遠地區或體力虛弱的癌友。網站提供超過足夠的假髮庫存,直送到家,這不僅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也讓之前長達2年多的疫情期間服務不中斷。 長髮研究生從在意外表到勇敢剃光頭 為癌友帶來力量 研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食藥署長稱「先別吃蛋」惹議 石崇良:查到哪就公布到哪「讓民眾吃得安心」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所生產4批雞蛋檢出殺蟲劑「芬普尼」殘留量超標,15萬顆雞蛋流向9個縣市。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1)日強調,讓民眾安心吃蛋是衛福部的責任,昨已與農業部溝通並達成共識,「在源頭未釐清前,文雅畜牧場的所有雞蛋都不準上市」,並否認外界所指的慢半拍,強調「查到哪、公布到哪」。
太報 ・ 1 天前
台灣酒精不耐症全球最高 馬偕醫大攜手史丹佛揭:缺ALDH2酵素恐致癌
喝酒會臉紅恐是酒精不耐症,別輕忽其致癌風險。馬偕醫大醫學系、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與國際處國際健康與文化交流中心,攜手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CARE)與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共同舉辦衛教活動。專家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居全球之冠。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將大幅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即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
牙別亂刷!醫曝動脈斑塊藏「口腔1細菌」 是心臟病幕後推手
許多人都認為,心臟病的主要元兇是油、膽固醇、壓力,但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可能是因為你沒好好刷牙」,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在2025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的最新研究說明,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細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7 分鐘前
巴西八卦女網紅發文「抖出前男友隱私」 數小時後遭連轟6槍身亡
綜合外媒報導,這起命案發生在10月23日晚間7時30分許。當時,弗拉維亞正站在一位16歲朋友的屋外。2名共騎著一輛藍色摩托車的男子突然靠近並向她開槍。儘管弗拉維亞試圖逃進屋內避難,但仍被兇嫌使用點40口徑的子彈擊中6槍,當場死亡。她身旁的朋友則被子彈劃傷肩膀,不過幸運...
CTWANT ・ 35 分鐘前
北半球流感季提前 H3N2發威.歐美亞病例衝高
北半球流感季提早來襲,H3N2病毒成為今冬全球共同敵人。不僅在我國,H3N2 為主流株,九月底到十月底占比約 86.4%,日本的流感災情也很嚴重:全國超過兩千所幼稚園與中小學被迫停課。英國醫療體系又將迎來罷工危機,有專家警告今年流感季可能是十年來最嚴重。而美國則因政府停擺與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帶頭質疑疫苗,導致流感疫苗接種率創新低,加上許多州,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必須自費,更降低施打意願。H3N2這支源自1968年「香港流感」的變異病毒株,特點是傳染力高、重症率高,如今川普政府正用政策與病毒直球對決,犧牲的是全美民眾的健康。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慢性蕁麻疹恐奪命!她3度發作險進鬼門關 台大醫院主任示警:這不只是皮膚過敏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據統計,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蕁麻疹不單純只是皮膚症狀,慢性蕁麻疹還有可能危及生命!56歲謝小姐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呼吸困難,3度送急診,嚇得她現在藥不離身,就怕哪天又發病。皮膚科醫師提醒,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應該接受醫師的積極治療。謝小姐表示,自己從小就有慢性蕁麻疹的......
風傳媒 ・ 3 小時前
她崩潰怒喊「別再看我生孩子」!產婦分娩遭醫學生圍觀 怒吼:我不是教具
根據大馬華聞媒體《星洲日報》報導,這名女子回憶,當時正值產痛高峰,自己處於身體極度不適、儀容未整且私密部位外露的情況,卻見數名醫學生依序走入產房,圍在病床四周。有的凝視觀察,有的忙著發問,還有人邊看邊記錄筆記,場面令她極度焦躁不安。「那種感覺不是羞恥,是...
CTWANT ・ 1 小時前
出國前先分手?她逛免稅店他看飛機 「機場分手術」拯救旅行感情危機
根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等外媒報導,奧利佛在《泰晤士報》(The Times)撰文分享,自己與未婚妻每次準備搭機出國,總因對機場節奏與習慣不同而爭執不斷。他偏好提早安頓,坐在窗邊觀察飛機起降;她則喜歡悠哉逛免稅店,甚至在登機口前仍閒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兩...
CTWANT ・ 1 小時前
「那對夫妻」愛女染病!Nico證實「特級護理人員」全程照顧 現況曝光
網紅「那對夫妻」Nico品筠、Kim京燁結婚多年,育有一子一女,日前Nico透露女兒妮妮因為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入院,還險些住進加護病房,讓網友十分擔心,昨(10日)Nico也透露妮妮最新病況,坦言目前接受「特級護理人員」全程照顧。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健保財務缺口明年將增至1千億元 石崇良直呼「讓我睡不著」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補充保費改革構想,引起社會強烈反彈。石崇良今(12)天表示,今年健保總額若加上公務預算近新台幣9467億元,明年健保總額預算加上額外公務預算,總經費將超過1兆元大關,雖可挹注產業
中廣新聞網 ・ 4 小時前

1129安南醫院》秋冬防猝死!小心主動脈剝離瞬間奪命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如何守護心臟健康,台南市安南醫院將於 2025年11月29日(六)下午2點(1點半開始入場)至4點半,邀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陳偉華醫師跟大家分享,如何控制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瓣膜性心臟病治療方式,以及主動脈剝離的預防之道。專業講解,帶大家掌握守護心臟健康的關鍵!健康公益講座全程免費入場。
NOW健康 ・ 5 小時前
喝醉性情大變!當街毆打20歲同性配偶打到傘都斷了
社會中心/洪巧璇、黃啓豪 新北報導酗酒當街毆打同性配偶!新北市新莊有一名男子指控被丈夫打得滿身傷,兩人原本開心在ktv唱歌跳舞,沒想到丈夫喝醉酒,性情大變,不僅咆哮辱罵店員跟他,甚至用雨傘狂打被害人將近10分鐘到傘斷掉。被害人被打得滿身傷,不但要申請保護令,也決定結束婚姻關係。
民視 ・ 2 小時前
摘瘤竟刺破子宮…2刀疤如蜈蚣「輸8袋血才還魂」!女控國軍醫院:要我命
我差點死掉!一名30多歲羅姓女子控訴醫療疏失,今年4月到國軍高雄總醫院摘除子宮肌瘤,聽信醫師說詞,微創手術從陰道進去,沒有傷口、恢復快,幾乎不會有風險。原定上午8時開刀,情況出現變化,直到晚上21時她又被推進手術室,原來子宮和靜脈被穿刺大量失血,緊急輸8袋血才還魂,肚子就此留下2道超過15公分刀疤如蜈蚣爬至私密處,讓熱愛潛水、攝影的她相當自卑,而她第一時間喊痛求救,似乎被漠視,護理師只回「妳可能太緊張了」。對此,院方回應,患者術後發生併發症,調解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每5人就1人慢性蕁麻疹!醫:不是單純過敏
[NOWnews今日新聞]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瑜說,蕁麻疹的症狀持續超過6週時,就是慢性蕁麻疹,症狀可能會出現「紅、...
今日新聞NOWNEWS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