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默血液癌困境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迎向「雙重突破」
血液癌症分類繁複,其中,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因好發於60歲以上銀髮族群,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現象,往往是在健檢時發現白血球異常升高後才進一步確診,因此被稱為「沉默殺手」。為了讓更多高風險病人族群受惠,中央健康保險署擴大給付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用於「非IGHV突變」第二線治療、「全基因表現型」第三線治療全面納保,再加上新適應症核准,全面守護患者。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共計270人,占整體白血病個案數約1成,雖屬少數,但逐年有緩步上升趨勢,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田豐銘醫師表示,研究證實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可顯著延長疾病無惡化生存期,降低72%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凸顯標靶藥物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上有其優先必要性。
田豐銘醫師表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過去大部分都是以化療為主,但現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無論是一線、二線或是三線,健保上都有給付新型標靶藥物BTK,可以比化療存活期還非常顯著的延長,現在因為開始給付,對於患者應該是最好的治療選擇,也可以從健保上得到給付。
今年10月,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迎來兩大突破性里程碑,健保署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接軌國際治療指引,擴大給付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作為第二、第三線治療用藥,其次,食藥署核准「雙標靶組合的14個月固定療程」新適應症,可望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其他人也在看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9成為長者 標靶固定療法縮短用藥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約占所有白血病10%,台灣每年新增約270例,發病年齡多為60~70歲,9成55歲以上、9成合併慢性病。醫師指出,過去CLL只能化療,療效有限、副作用大;近年出現新一代標靶藥,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第1、2、3線患者都能受惠,並可透過固定療程,縮短用藥時間。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年齡大、病程長 標靶固定療法縮短用藥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佔所有白血病10%,發病年齡大於55歲;醫師指出,過去治療CLL只能使用化學治療,但可能面臨副作用較多等問題,健保署今年10月起擴大新一代標靶藥物健保給付資格,且能透過固定療程,縮短用藥時間,有機會不用終身服藥,讓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失智症名醫講座》報名即將截止,名額倒數中!11/22(六)優活陪你走一段
名醫講座來囉!當我們開始忘記自己及身旁的人,該怎麼辦呢?《優活健康網》11月22日將舉辦失智症講座,邀請失智症權威醫師親自解析,從失智症早期篩檢、診斷方式、家屬照護、新藥評估⋯帶您一起暸解失智症。講座限額27名,座位有限,截止倒數中!快快點擊報名連結,一起來聽講座吧!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老人 新一代抑制劑擴大給付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3日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多是銀髮族,身體難負荷化療,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新一代BTK抑制劑,估2年內惠及約300名患者,為台灣白血病治療帶來重大進展,給付模式更是亞洲第一。
中央社 ・ 1 天前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年齡大 台大醫:「一療法」讓患者不必承受化療
一名58歲患者入院被診斷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因未符合標靶藥品給付的高風險族群,故接受前後兩線的傳統化學治療,然而,治療成效不佳,白血球異常指數飆高至正常值的30倍以上,且傳統化學治療的副作用也導致患者在治療的道路上舉步維艱。血液癌症分類繁複,其中,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因好發於60歲以上銀髮族群,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現象,往往是在健檢時發現白......
風傳媒 ・ 1 天前
老公產後憂鬱 氣妻不會帶小孩「逼離婚」!咪咪崩潰揭低潮
52歲藝人Paul(朱柏仰)與小17歲的妻子咪咪結婚後,育有兩個女兒。近日,咪咪上節目談及婚後低潮,坦言自己在剛生完孩子、坐月子期間,曾與老公Paul(朱柏仰)爆發嚴重爭執,甚至鬧到「簽離婚協議書」的地步。她回憶當時身心俱疲、手忙腳亂,「他竟然逼我簽離婚協議書」,而Paul也首度出面說明,還原當時的情況。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傳美要台投資逾3500億美元 央行:若動外匯存底是為調節匯價
台美關稅談判近尾聲,美國媒體報導指美方要求台灣投資3,500億至5,000億美元,立委關注是否動用外匯存底。央行副總裁嚴宗大今天(13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時表示,外匯存底由央行自行保管運用,至於是否因匯出金額龐大而必須動用外匯存底調節,會看當時市場的供需情況決定。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熟悉台美關稅談判情況、獲准匿名發言的人士指出,川普政府正與台灣就關稅協定中的一項條款進行談判,該條款要求台灣先在美國投入數十億美元,並仿照美國政府與韓國、日本達成的類似承諾,投資金額規模將「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 消息傳出,引發立委關注。國民立委賴士葆13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財政部長莊翠雲以及央行副總裁嚴宗大時指出,3,000億美元就是10兆新台幣,但台灣規模比韓國和日本小,卻得比照這兩個國家。 莊翠雲表示,目前結果都還未底定,行政院經貿談判小組持續進行,會在適當時機對外公布。立委也關注屆時投資美國的金額龐大,廠商以新台幣換美元匯出,恐將影響新台幣匯價,央行是否動用外匯存底?嚴宗大答復表示,外匯存底由央行自行保管運用,只有需要調節外匯市場時才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跨派系議員、吳怡農力挺!許智傑登記參選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高雄市長初選白熱化,立委許智傑今(13)日下午在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以及跨派議員陪同下,前往中央完成參選登記。許智傑表示,希望全台灣大家團結一致,創造台灣的共贏...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舞力全開!財劃法出包「345億分不出去」 綠團嗨跳盼推全民福利
即時中心/黃于庭、魏熙芸報導立院國民團、民眾團去(2024)年聯手強修《財政收支劃分法》,不過分配公式卻出包,無論是給離島、本島的錢,分母均訂為「全國」,造成多縣市稅款不增反減,中央更有超過300億發不出去。對此,民進團今(13)日提出暫行條例,主張將該筆資金用於婦女、國民年金、勞退基金等,還自創「全民福利舞」,多位立委於議場前大秀舞姿。
民視 ・ 1 天前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 天前
陳文茜停止免疫療法 攤地喊「我自行宣告康復!」友痛哭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底確診罹患黑色素腫瘤,歷經多月治療後,她今(13)日在臉書發表《自行宣告康復》一文,以幽默卻堅定的筆調,寫下自己面對疾病的心境轉折。她表示,兩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並笑說「自行宣告和癌細胞說再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45歲女從69kg減到60kg!多吃一餐反而變更瘦,秘訣在於「早上選這4樣食物」
一位45歲女性透過調整早餐習慣,在短時間內從69公斤降到60公斤,成功減掉9公斤。她身高165公分,過去雖有減重意識,但效果不佳。經過分析發現,問題關鍵在於「不吃早餐」。
姊妹淘 ・ 1 天前
50歲男「1症狀」誤認胃食道逆流!醫查驚:肺癌了
聲音沙啞是咳嗽過久的症狀,但小心恐是罹癌徵兆!醫師陳榮堅表示,一名50歲患者聲音沙啞一段時間,原以為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致,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患者的單側聲帶不動,原來是因肺癌(肺部腫瘤)壓迫聲帶神經,導致聲音沙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要命疏失!醫護看錯小數點「1.5變15 mmol」2歲男童服10倍藥量身亡
美國佛羅里達州再度傳出醫療疏失釀成悲劇!一名 2 歲男童原本因病毒感染住院治療,卻因醫護人員誤讀藥物劑量中的小數點,將磷酸鉀劑量給錯為正常值的 10 倍以上,導致男童因高鉀引發心臟驟停,最後不幸喪命。男童家屬日前已向醫院正式提起訴訟,控訴醫療團隊嚴重疏忽,應負起法律責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5 小時前
薑黃素增強免疫力卻非人人適合!「3類人」食用恐反傷身
星馬餐廳推出薑黃飯作為特色主食,讓消費者在品嚐異國風味的同時,也能獲得薑黃素的健康效益。專家表示,薑黃有增強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等多種功效,但孕婦、膽石患者及腎臟功能不佳者應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營養師建議,民眾在食用薑黃前應清楚了解自己的目的,並遵循每日建議劑量,切勿盲目跟風或過量攝取,以免適得其反,反而傷害健康!
TVBS新聞網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