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走外商叩關台積電,材料群雄揭訣竅!台廠結盟急拓版圖,齊搶供應鏈在地化商機
材料正在成為半導體產業競爭的下一個焦點,台灣業者紛紛投入挑戰長年由外商主導的市場,尋找突圍契機。
台灣的一眾半導體材料廠,正緊跟台積電的腳步,敲開核心先進製程大門。
11月7日在台南成功大學校園舉行的「第十屆成材產業論壇」,主題就鎖定半導體材料,邀請業界指標性廠商,如生產CMP(化學機械研磨)製程用研磨墊的智勝、光阻周邊材料的新應材、氫氟酸(HF)大廠僑力化工及ALD(原子層沉積)前驅體公司宇川精密等,分享技術進展。
會場中以醒目的「獨木不成林,神山材料群雄並起」標語,形容材料廠對於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而包括台積電、聯電、應材、萬潤、旺宏在內的晶圓製造與設備材料龍頭業者,也都派出高層與會,足見對這場論壇的重視。
困境〉美日德巨頭寡占市場
材料一向被譽為「工業之母」,也是晶圓代工製程最基礎、卻也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長期被美商杜邦、日商 Resonac與信越化學,以及德商巴斯夫等巨頭,掌控關鍵技術與供應,台灣企業則幾乎毫無話語權。
以先進製程使用的光阻液為例,日商全球市占超過8成,台灣業者即使努力送樣,也難以跨入供應鏈。
新應材董事長詹文雄就回憶,公司過去曾應晶圓廠邀請開發光阻液,產品也通過認證,但最終「依舊沒賣出去,一毛錢都沒賺到」,而且事後未獲得任何研發補助。業者分析,半導體材料攸關產品良率,價格不是主要考量,因此過去台灣多數化工廠以生產大宗化學原料為主,能將特用化學品賣進晶圓廠的公司,少之又少。
台廠的長期劣勢,在2018年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正式超越英特爾、三星後,出現逆轉契機。
「以前外國材料廠跟台積電做生意,只會說『英特爾用這支材料,你照著用就好了。』」詹文雄笑著回憶。但隨著台積電技術領先,市場既有材料逐漸無法滿足需求,外商又不願為單一公司擴產或客製化產品,促使台積電認真思考扶植台灣在地供應商。
機會〉美中爭霸、台灣得利
除了台積電技術突破,ESG浪潮與美中貿易戰下的在地供應鏈韌性需求,也推了一把,讓台灣材料廠取得真正打進核心製程的機會。
「當時有台灣化工廠提早得知情況,立刻在台擴產3到5倍,因為他們研判外國供應商跟不上台積電擴產速度。」投資過上品、宇川等台積電材料供應鏈的能率亞洲資本總經理游智元指出。
即使外在環境有利,進入對材料要求極高的台積電供應鏈,終非易事。
成大研發長劉全璞以磨平晶圓的CMP製程為例,台積電要求3奈米晶圓平整度要小於一個埃(約小於一個原子的直徑級距),「難度堪比從台南開車到新竹,道路高低落差不能超過1公分。」他形容。
靶材廠光洋科前董座、現任合一特材董事長馬堅勇也指出,自己過去與台積電合作的經驗是,「他們會給你足夠的時間,但廠商不能犯重複的錯,每一次失敗都必須提出合理解釋。」
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新材料,卻未必能獲得理想成果,是半導體材料最大的挑戰。例如,詹文雄就從自家公司由面板轉進半導體的過程,比喻為「搶銀行」,結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被抓進去關」,因為在接到訂單前,必須花上3到5年,投入數十億元做研發、擴廠、購置設備。
瞄準ALD、CVD(化學氣相沉積)機台使用,對空氣、水極為敏感的前驅體公司宇川,據傳去年已經打進台積電22奈米供應鏈,未來也計畫逐步往14奈米、7奈米推進,最終目標是攻進兩奈米製程,但過程同樣艱辛。
「沒有政府的支援,我們是活不下去、也不可能有錢做研發,是各方給我們協助,才有機會讓我們走進國際大廠。」宇川資深副總經理李文亮坦言,除了先期研發投資外,公司也找來台積電退休的品質管理經理人,擔任共同執行長,目的就是理解台積電驗證標準的方法論,以確保宇川能「穩健踏入供應鏈」。
想叩關供應鏈,除了技術,有時候更需要仰賴信念。
詹文雄回憶,公司早期送樣光阻周邊材料的表面改質劑(Rinse)給客戶,連續超過一年,卻沒收到對方任何的回覆,研發團隊灰心到一度想放棄,但他卻抱持正面態度,「只要人家沒有叫你不要送,那就繼續送。」最後竟迎來開花結果。
台灣最大氫氟酸廠僑力化工執行副總經理蔡楚綝也指出,公司評估擴廠投資計畫時,並非只看財報,而是仰賴對客戶的責任與承諾。因此,早在2021年,僑力就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去年正式營運,為少數擁有全球布局的台灣材料供應商。
隨著本土材料公司逐漸崛起,市場也開始形成正向循環。一名長年關注半導體領域的法人指出,「愈來愈多台灣材料廠成功IPO(首次公開發行),更容易吸引資金與人才,整個產業的估值會一起被拉高。」
一名化學材料業者也表示,因應美國供應鏈去中化的要求,某些在中國設廠或母公司在中國的材料公司,未來會更難取得台積電訂單,「這可能成為台灣公司的機會。」
在前景看好之際,許多材料業者也呼籲政府助一臂之力,大舉擴張台廠版圖。
詹文雄表示,現在一台半導體設備不但價格高,「更是想買都買不到」,他具體建議政府成立驗證平台供廠商使用,能加快開發材料速度;另外,制定更明確友善的法規及審查制度,讓企業在台擴廠、進駐科學園區更有效率。
雖然台灣材料業者會集體對政府喊話,但他們也懂得自立自強、紛紛結盟,例如新應材投資上游合成廠,也喊出可以與同業及新創合作,共享設備與研發資源,加速整體研發效率。詹文雄也透露,公司投資的合成廠歐利得,就與宇川合作,「他們拿我們合成後的材料,進行純化就好。」
蔡楚綝也指出,氫氟酸的基礎原料螢石,礦源主要集中在中國,除了與中國業者合作開採原料,公司也必須積極尋求其他替代來源,藉以確保供貨無虞。而僑力也與台特化、關東鑫林等廠商,進行水平、垂直方向合作;現在也利用美國廠的空間,承接其他台灣材料廠的代理、分銷商業務。
此外,本土材料供應商更共同成立「德鑫半導體聯盟」,希望透過合資公司的力量,將本土設備、材料推入國際市場。成大材料系友會會長、智勝總經理楊偉文透露,這個聯盟其實就是在成材論壇上萌芽。
▲新應材董事長詹文雄指出,台灣材料產業技術其實不輸國外,「希望客戶多給我們機會。」(攝影/童立)
挑戰〉缺乏人力赴海外擴展
不過,要跟隨台積電的腳步走向全球化,本土廠商仍面臨挑戰。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德國德勒斯登建廠,迫使供應商也得從「在地化」走向「全球化」。但是赴外設廠成本高昂、人力短缺,讓大多數廠商裹足不前。一名外商業者分析指出,「相較於國際公司,台廠對海外投資至今都還在觀望。」
楊偉文也坦言,「其實業界難以擴展歐美市場,不是技術不足,而是因為缺乏足夠的人力來執行這項任務。」因此,業者也在論壇上呼籲政府從教育端著手培養國際人才,並且減少學用落差。
經歷公司從面板、LED(發光二極體)產業轉進到半導體的李文亮,回憶公司的發展進程,「真的是十年磨一劍的感覺,只能用心酸來說明。」從氫氟酸、光阻周邊材料到前驅體,台灣廠商正從這些材料裡找機會練兵,讓設備、材料成為產業的根底,未來台廠是否能把握機會、繼續成長茁壯,值得關注。
更多今周刊文章
南亞科、華邦電還能漲1倍?記憶體DDR4比DDR5更貴,史上最扯逆襲!三星、海力士砍產線犯大錯,受惠最大是它
發「全球通緝令」抓捕沈伯洋!央視8分鐘影片:台獨收手,下個就是你⋯他回:用這招只想搞這事
普發一萬登記錯過怎辦?「這天起全都開放」!ATM領現、郵局領現更方便,準備資料、哪天起跑一次看
其他人也在看

港股投資風享─南向資金連續買進支撐恒生指數溫和走揚 周線收漲1.29%
在2025年11月3日至11月7日的交易周中,香港股市整體呈現先抑後揚的走勢,三大指數在周初受外部因素影響小幅承壓,但隨後在利好消息刺激下逐步回升,全周最終錄得溫和上漲。具體來看,恒生指數在11月3日開盤報25999.17點,經過全周波動後,於11月7日收盤時報26241.83點,全周累計上漲1.29%,總成交額達到1.15萬億港元。恒生科技指數在11月3日開盤5936.28點,11月7日收於5837.36點,全周跌幅為1.02%。恒生國企指數在11月3日開盤9198.85點,11月7日收盤9267.75點,全周漲幅為1.08%。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駿吉-KY 成功挺進DDR4市場 接獲訂單與預付款加持
工業槍釘大廠駿吉-KY(1591)近年展開營運轉型,子公司宣布完成DDR4 1Gb x8與512Mb x16產品開發,目前已有超過10家客戶確認採用並取得客戶預付款,預計2026年首季起啟動出貨。此舉象徵公司正式跨足記憶體市場,法人指出,DDR4產品落地不僅帶來新營收來源,也展現團隊在技術研發、供應鏈整合與品質控管的實力,未來也將可能順利延伸至DDR5或車用記憶體,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定穎投控上沖下洗,大戶買盤力道增加,股價上看140元
PCB族群再度引來資金青睞,富喬、台玻、金像電等奔上漲停,定穎投控就好像坐雲宵飛車,上沖下洗,開盤拉高後半個小時,重摔跌停,盤中急拉,越過開盤最高的114元,盤中最高來到119元,到底怎一回事,還可以進場嗎?
理財周刊 ・ 1 天前
AI大爆發!蘇姿丰喊話:5年內營收年增平均35%,資料中心業務成長率上看80%
AMD執行長蘇姿丰預估,未來 3 至 5 年,AMD的年營收平均成長逾 35%,AI 資料中心營收平均成長 80%。
數位時代 ・ 1 天前
網路書店像客機,獨立書店是優雅私人飛機…郭怡美、飛地nowhere、三餘書…這些書店如何存活?
由民航機長劉鎧創立的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為推廣獨立書店文化,舉辦《獨書獎》,週二(11/11)於華山舉辦第二屆頒獎party,評審團大獎分別由大稻埕新地標「郭怡美書店」、以香港為主題的「飛地nowhere」以及高雄知名的「三餘書店」獲得。 代表文化部長李遠致詞的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楊婷媜表示,文化部除了持續針對實體書店補助外,另有文化幣於獨立書店2點送1點等政策,此外,也非常感謝樹梅基金會用私部門的資源幫助獨立書店。希望在公、私部門協力下,書店可以更蓬勃發展,成為地方微型文化中心。 評審團主席劉克襄則是引用花蓮知名社創據點、「練習曲」書店影響到大洲車站活化案的小故事指出,獨立書店會帶來一種獨特的飛行,「我們希望能承載著希望,繼續飛在台灣這塊天空。」
今周刊 ・ 1 天前
鴻華傳買納智捷,看懂它們沒說的盤算!純電車n7銷量不如預期,合作困局待解
5年過去,裕隆及鴻海兩大集團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仍未達到電動車銷量預期。根本原因是缺乏垂直整合,或許,併購才是最佳解方。
今周刊 ・ 1 天前
蘇姿丰預告資料中心年複合成長80%! AI支出不會降溫
晶片巨頭超微(AMD)於周二在紐約舉辦的投資者活動中,釋出極具信心的長線展望。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直言,未來3~5年AMD的整體營收年均成長率(CAGR)將超過35%,其中AI資料中心業務更將以每年超過80%的速度高速成長。這番談話不僅提振市場信心,也為AI半導體供應鏈注入新一波動能。
理財周刊 ・ 1 天前
併購傳聞再起! 鴻海集團傳出將拿下裕隆?! 公司這樣表示
今(12)日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將舉行第3季法說會,本次法說會將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主持,市場消息傳言鴻海擬吃下裕隆(2201)集團的納智捷(LUXGEN)品牌,使得今日裕隆股價跳空向上大漲,底部帶量收上35.9元大關。
理財周刊 ・ 1 天前
上窮碧落下黃泉!定穎投控洗盤力道大 籌碼乾淨了
定穎投控(3715)今(12)日開盤就往下急殺到跌停價100.5元,但還不到10點,股價急向上,截至早上11點,股價大漲5.38%,股價來到117.5元,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主力這控盤實力相信也洗掉不少跟風的散戶,畢竟現在台股處於高檔位置,任何一個風吹草動,散戶將如驚弓之鳥般逃竄。
理財周刊 ・ 1 天前
英業達重要動能來自它,明年可望貢獻過半伺服器業績!輝達、超微都入列,還有車用產品的奇兵
英業達(2356)受惠AI伺服器業務持續升溫,而且從輝達(NVIDIA)到超微(AMD)都是客戶,這塊業務的營收不僅今年可望年增四成,2026年對於整體伺服器營收佔比,也有機會突破50%。
今周刊 ・ 1 天前
威京小沈落難,寶佳少東砸23億打併購戰!銀彈雄厚「錢像海波浪一直來」...兆元推案王400天謀取中工內幕
去年5月,威京集團主席「威京小沈」沈慶京因主導的京華城開發案涉嫌圖利引發弊案爭議。此時已有人建議林家宏鎖定中工。
今周刊 ・ 1 天前
「我從不做小交易,小錢不值得我動手!」川普首本著作登台,揭開談判桌上的致勝關鍵
我做生意的風格相當簡單明瞭,我瞄準很高的目標,然後我持續推進、推進,直到成功。有時候,我接受比預期稍差的結果,但多數時候,最終我都能得到我想要的。 回顧我做成的交易,以及我輸了或放棄的交易,我看出一些共通要素。不過,不同於現在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房地產傳經布道者,我無法向你保證,若你遵循我的準則,你...
商業周刊 ・ 1 天前
AI科技公司開出數百萬年薪,狂搶這3種人才:全都跟行銷有關
什麼工作,可以不用會寫程式,也能進OpenAI?其實,有3種關鍵技能可以讓你成為AI公司瘋搶的人才,而且這些「非工程師職位」幾乎每家AI新創都在徵! 根據《富比世》(Forbes)最新職缺分析,AI新創、OpenAI、Anthropic這類公司,都在積極網羅3種「非寫程式類」的關鍵人才,甚至開出高達...
商業周刊 ・ 1 天前
藍白擬停砍年金,10年多撥補3600億全民買單!公教年改未竟,半途而廢將讓退撫基金提前破產
國民、民眾推動「反年改」修法,擬停止調降公教人員年金,力拼年底前完成三讀。公教年改絕不能開倒車,於此同時政府也應加速啟動空轉七年的勞保改革,才能消弭各職業間的對立。
今周刊 ・ 1 天前
資生堂爆史上最大虧損!旗下「醉象」拖累財務:大把鈔票收購的美國品牌,為何賣不動?
資生堂預估2025年淨損將擴大至520億日圓,創下史上最大虧損。主因為美國事業收購品牌Drunk Elephant表現不佳,被迫提列468億日圓減損。
數位時代 ・ 1 天前
賣一波回收78億!記憶體飆漲救到塑膠?台塑三寶趁高「減碼南亞科」3輪、持股降至9.4%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南亞科(2408)受惠DRAM缺貨漲價,股價一路上攻,吸引大股東台塑(1301)、台化(1326)、台塑化(6505)趁勢連三輪減碼。...
FTNN新聞網 ・ 1 天前《商情》11/12黃金亞洲電子盤反彈
【時報-台北電】受美元走軟的支撐,加上美國政府重啟令經濟數據恢復發布,強化市場預期聯準會(Fed)下個月降息的機率,令盤中金價走勢反彈;截至台北時間11月12日上午點05分止,貴重金屬亞洲電子盤如下: 12月黃金上漲美12.5元,報每盎司4128.8美元。 12月白銀上漲0.326美元,報每盎司51.070美元。 1月鉑金下跌0.2美元,報每盎司1598.1美元。 12月鈀金下跌7.20美元,報每盎司1466.00美元。(編輯:王聖為) (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北市議會今審查新壽「44.3億分手費」 蔣萬安:若順利本周可解約
蔣萬安今早出席北市環保局主辦的北市環保志義工頒獎,媒體提問市府與新壽針對T17、T18合意解約,今天下午議會大會將備查,針對「分手費」細項是否合理?對今天通過是否有信心?蔣萬安回應,要謝謝議會已經將這個議案排入議會,今天大會就會進行相關的討論,相關的程序如果一...
CTWANT ・ 1 天前全台上半年住宅買賣移轉4.76萬筆寫新低,房市短期難逢春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自2024年9月央行信用管制措施以來,全台買氣急速重挫,尤以今年上半年房市下挫程度最重。房仲業者根據內政部資料,全台上半年住宅買賣移轉筆數4.76萬筆,創自2009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最低紀錄。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政策衝擊與房價仍維持高檔,使買方出手謹慎,讓今年上半年房市成為歷年來最慘。數據顯示,全台歷年上半年住宅買賣移轉筆數,於2009至2014年間房市大多頭時間,長期維持在10萬筆以上,之後隨著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買氣跌入谷底,直至疫情時期又陸續回溫,並在2023年由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而進入另一波買氣急凍,之後又在新青安助攻之下,2024年買氣又出現反彈,直至2024年9月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重挫全台房市,致使今年上半年住宅買賣移轉筆數僅剩近4.8萬筆,相較去年同期減幅達36.2%,創2009年以來同期買氣最冷紀錄。賴志昶指出,觀察歷年數據,於2016年房市空頭過後,全台住宅買氣直至2019至2021年間才有所起色,顯示市場若遇重大打擊,對消費者信心層面的影響,恐延續至央行鬆綁,至於今年此波海嘯傷害更勝以往,市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別再只看台積電!EPS最高8.22 3家AI基建「隱形冠軍」偷偷發大財
2025年第三季,台灣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迎來亮眼表現,多家業者不僅繳出獲利新高的成績單,更進一步揭示未來營運佈局與產業趨勢。從無塵室工程龍頭聖暉*、半導體材料分析專家汎銓,到自動化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和椿,各自聚焦AI、先進製程、智慧工廠等熱門領域,展現出台灣高科技供應鏈在全球競爭中的韌性與成長潛力。以下帶您逐一掌握各家公司第三季表現與展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