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衛生所奪六都第一 汐止區衛生所勇摘金獎守護慢病健康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今(11)日舉辦「114年健康促進機構評比成果發表會」,表揚全國推動健康促進與慢性病防治績優單位。新北市共41家機構獲62獎項;其中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評核中,新北市衛生所獲獎家數六都第一,汐止衛生所更勇奪金獎,表現亮眼。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許多慢性病在初期沒有明顯不適,卻會不知不覺損傷身體,發現時往往已對健康造成影響。我國十大死因有超過一半與慢性疾病相關,其中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問題,更是國人主要健康威脅,民眾不可輕忽。
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新北市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希望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能養成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不讓慢性病有機可乘。30歲以上民眾就能免費做成人健檢,透過檢查,就能早一步發現身體警訊,可至國民健康署「科學算病館」(https://cdrc.pse.im/tphtph),輸入健檢數據,看看自己未來10年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提早行動,守護健康。
衛生局強調,衛生所是守護民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從成人健檢、慢性病追蹤、疫苗接種到長者健康促進與社區關懷,默默支撐每一個家庭的健康。陳潤秋也感謝所有辛苦的醫護夥伴,不分醫院、診所或衛生所,長期陪伴民眾守護健康。健康從每天開始,定期健檢、少油少糖、多動一點,就是最好的防護力。
其他人也在看
每年逾4000人罹胃癌 南投縣衛生局提醒保胃5撇步
衛生福利部公布2024年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胃癌排名第8,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民眾,造成胃癌的主因之一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民眾若能落實定期檢查、健康飲食等「保胃5撇步」,即能遠離罹癌風險。南投縣衛生局表示,「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因子,感染後若未
自由時報 ・ 1 天前乳癌防治逾40年 林水龍獲衛福部首屆醫療貢獻獎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1日電)乳癌是台灣女性頭號殺手,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總院長林水龍投身乳癌防治40多年不輟,今天獲衛福部首屆醫療貢獻獎表揚,他不忘借版面呼籲民眾踴躍篩檢,堪稱志業典範。
中央社 ・ 1 天前


國幣改版 侯爭取新北意象入列
中央銀行宣布將於民國117年發行第7版新台幣,強調新版設計將納入「公民參與」與「多元文化意象」。新北市議員陳偉杰10日在議會總質詢時呼籲,新北市政府應主動爭取,成立「國幣改版新北意象爭取專案小組」,讓「淡江大橋結合淡水夕照」及象徵人道精神的「馬偕博士」意象登上新版國幣。新北市長侯友宜回應,會跟中央單位充分反映。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健康促進機構評比 新北衛所獲獎數勇奪六都第一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今(十一)日舉辦「健康促進機構評比成果發表會」,新北市共四十一家機構獲得六十二項獎項,其中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評核表現尤佳,衛生所獲獎家數居六都之冠,汐止區衛生更勇奪金獎,成績亮眼。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慢性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卻可能悄悄損害健康。我國十大死因中逾半與慢性病相關,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更是主要威脅,民眾勿輕忽。因此新北積極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鼓勵三十歲以上民眾接受免費成人健檢,可至國民健康署「科學算病館」(https://cdrc.pse.im/tphtph)輸入健檢數據,預測未來十年罹病風險,提早行動守護健康。衛生所是守護民眾健康第一道防線,從健檢、慢病追蹤、疫苗接種到長者關懷皆扮演重要角色。陳潤秋感謝所有醫護人員長期付出,強調健康從每天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每年逾4000人罹患胃癌 保胃5撇步遠離罹癌風險
衛生福利部公布2024年癌症死因統計,胃癌在全國十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8,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民眾,造成胃癌的主因之一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民眾若能落實定期檢查、健康飲食等「保胃5撇步」,即能遠離罹癌風險。南投縣衛生局表示,「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因子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老是亂買東西,買完就後悔?精神科醫教1招「看清購買衝動的沸點」
雙十一來臨,很多人都會趁機大買特買,怎樣才不會買過頭呢?日本精神科醫師、臨濟宗建長寺派林香寺住持川野泰周於《減少一半,剛剛好》一書中,分享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哲學——減掉一半。人生不追求滿分,而是剛剛好的心態,無論是工作也好、生活也罷,只要試著減掉一半,日常行為就會發生巨大變化。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便橋遭淹沒!公路局:東半部2道路無法通行
[Newtalk新聞] 鳳凰颱風外圍環流挾帶豪雨來襲,配合東北季風增強,兩者產生共伴效應,使大台北地區、基隆北海岸和宜蘭、花蓮等東北季風迎風面地區降下大豪雨。公路局提醒,受鳳凰颱風影響,今(11)日花蓮縣秀林鄉台8線關原至太魯閣路段和光復鄉馬太鞍溪臨時便道暫時無法通行。 中央氣象署說明,今年第26號鳳凰颱風目前為輕度颱風,其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0.4度,東經118.4度,正以每小時10轉14公里的速度,向北北東轉東北前進,最快明(12)天就會由台灣西南近海登陸,中央氣象署已在今(11)日上午5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公路局說明,截至今日下午15時30分為止,東部地區已有2條道路受鳳凰颱風影響而無法通行,分別是花蓮縣秀林鄉台8線關原至太魯閣路段和光復鄉馬太鞍溪臨時便道。 公路局指出,由於光復鄉馬太鞍溪河床臨時變道遭水流淹沒,暫時無法通行。待颱風遠離且溪水退去後,公路局才能視災情評估搶通時程。 此外,公路局提醒,颱風靠近期間山區道路易發生落石、坍方或土石流等災害,用路人若非必要應避免進入山區。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鳳凰颱風明日登陸高屏!西南沿海狂風暴雨 降雨熱區一圖看中級磁暴
新頭殼 ・ 1 天前
鳳凰颱風襲菲 死亡人數增至6人
鳳凰颱風在9號晚上侵襲菲律賓後,暴風圈已在當地時間今天凌晨離開菲律賓,最新災情統計,死亡人數上升到6人,140萬人撤離家園。氣象專家指出,今年已經有21個颱風襲擊菲律賓,數量接近上限,加上海水暖...
大愛電視 ・ 1 天前彰化漢寶濕地釣客意識不清 消防海巡徒步救援送醫
(中央社記者鄭維真彰化11日電)1名年約60歲男釣客今天上午前往彰化縣芳苑鄉漢寶濕地,疑因身體不適突然意識不清,消防及海巡人員徒步至離岸2公里處將他搬運回岸上,緊急送醫救治。
中央社 ・ 1 天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有人天天用!家中4常見用品「恐折壽」專家警告:快丟掉
你的家中可能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美國一名主打長壽與功能醫學的醫師警告,有4樣常見家用品可能悄悄影響荷爾蒙、睡眠與長期健康,建議應盡快移除,其中也包括許多人愛用的香氛蠟燭、空氣清淨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嗽、喉嚨有痰?醫揭背後真相 要這樣做才會好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