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錢政弘在節目《祝你健康》指出,日本人其實也為胰臟癌所困擾,胰臟癌在日本全國癌症死因,男性是排第4名、女性第3位,可能與飲食文化有關,一般認為,加工肉品如火腿、漢堡、熱狗,都是容易造成癌症的原因,不過「甜食」也是致癌因子之一。
錢政弘提到,他經常到日本旅遊,發現當地很多伴手禮,例如餅乾、巧克力,甜度都非常高。另外,同樣愛吃甜食的美國,更被預估恐在2030年前,變成美國第二大癌症死因。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補充,法國甜點也是甜的出名,但胰臟癌發生率卻比美國低,這在營養學界稱為「法國矛盾」,研究發現,可能與法國人的進食速度有關,他們吃東西很慢,例如法式餐點,用餐時間幾乎長達花數小時。另外,法國人享用甜點時,還會搭配茶飲或咖啡,而且淺嚐則止,不會大吃大喝。
錢政弘也曾在臉書指出,胰臟癌的致癌原因包括「高糖、高油飲食、抽菸、喝酒、遺傳、糖尿病、肥胖和慢性胰臟炎」,許多胰臟癌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史,是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研究也發現,抽煙者罹癌風險多1.5倍、在兒童時期曾吸二手煙的人,罹癌風險多1.47倍,有抽煙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吸二手煙的人,罹癌風險多1.68倍,不過成年人吸二手煙,未明顯增加罹癌風險。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發現已晚期!坣娜罹「癌王」胰臟癌逝 醫揭「5症狀」是警訊
坣娜罹胰臟癌逝!紅斑性狼瘡恐是「癌症溫床」 醫:4類癌風險大增
金門女腳踝拉傷!半年後腿變細「走路跛腳」 醫檢查驚:完全斷掉
59歲坣娜病逝!紅斑性狼瘡「6大警訊」 恐釀腎衰竭
其他人也在看

又是肺腺癌!坣娜59歲病逝 猶太裔老公親吐她⽣前意願
曾唱紅《奢求》、《自由》等歌曲的美聲天后坣娜病逝,享年59歲。美籍猶太裔夫婿薛智偉面臨喪妻之痛,今天終於公開發聲,透露坣娜是在10⽉14⽇,因爲肺腺癌離世。家屬將在12月14日舉辦追思會。坣娜老公薛智偉表示,「我尊重並遵從她⽣前的意願,依照猶太教習俗,於48⼩時內完成⼟葬,10⽉16⽇將其安葬於⾦寶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坣娜肺腺癌末確診4年 鰥夫薛智偉公開千字告白「床邊緊抱直到她平靜離世」
藝人坣娜近日傳出因病辭世,享壽59歲,突如其來的悲報震驚演藝圈與大眾,由於坣娜低調希望封鎖消息,關於她的死因有好幾個版本,今(31日)她的丈夫薛智偉公開千字聲明文,向大家說明坣娜是因肺腺癌辭世,並將安葬於金寶山,薛智偉表示坣娜過去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與我商量,希望以居家安寧的⽅式走完⼈⽣,當⽇,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世。」坣娜安葬於金寶山家族猶太聖殿,12月14日將舉辦追思會。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王子遭1品牌切割!曾和粿粿同台 網讚爆:可以支持了
前啦啦隊女星粿粿(江瑋琳)遭老公范姜彥豐踢爆婚內出軌,棒棒堂男星王子(邱勝翊)則道歉坦承「超過了朋友間應有的界線」,震驚演藝圈;王子和粿粿曾一同出席內衣品牌華歌爾的55週年活動,成為網友討論焦點,華歌爾也發聲明強調,王子為單次行銷活動大使,「雙方目前並無其他合作計畫」,獲得網友讚聲,「可以繼續支持了」。(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無視Fed降息 美元定存最高仍有12%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聯準會(Fed)降息1碼,純網銀將來銀行反其道而行,今(31)日火速宣布美元優利不打折,延長「新資金定存3個月享6%、金額無上限」優利專案到11月7日,提供無需解任務、極...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曬柿餅、銀杏森林、芒花紛飛!6大秋日限定台灣美景快收藏
秋天的台灣,正展現一年中最迷人的色彩!從北到南都有專屬於秋季的限定風景──金黃柿餅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銀杏森林鋪滿耀眼金葉、山頭芒花隨風搖曳,處處都是詩意畫面。無論是想賞景拍照、體驗傳統農村曬柿文化,還是漫步在金色山林間呼吸新鮮空氣,這6大秋日美景都能一次滿足。趁著氣候最舒適的時節,來場說走就走的秋季小旅行吧!
Yahoo奇摩旅遊夯即時 ・ 1 天前
單週市值蒸發469億!玉山金「併購傳聞」遭外資清倉22萬張 這檔也挨砍41億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本週(10/27~10/31)收在28233.35點,週漲701.09點、漲幅2.55%,根據證交所籌碼動向,外資週賣超140.27億元。觀察賣超...
FTNN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已工作72年!92歲翁仍「每天走30分鐘到市場」曝長壽秘訣:天天吃這些
90歲日本名廚40歲因肝損決心改變生活,靠均衡飲食、天天7000步、戒酒與規律保養成功延緩老化,與媳婦學做菜、培養木雕興趣,活力滿滿。這位高齡健康典範分享逆齡秘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這5件事不做」骨頭會快速變脆!醫示警 教你每天這樣做補回來
說到骨質疏鬆併發症,脊椎壓迫性骨折是一個極其危險卻常被忽視的問題,但多數人並不知情,直到出現駝背變形或劇烈背痛才驚覺嚴重性!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就來分享預防脊椎老化骨折的5大關鍵策略! 1、預防骨質流失 骨質疏鬆是脊椎骨折的最大元兇!當骨密度像海綿一樣變得疏鬆時,脊椎就像酥脆的餅乾一樣脆弱。這類患者最恐怖的是輕微跌倒就會造成「壓迫性骨折」,不只劇痛難忍,還會導致身高急速縮短。統計顯示,65歲以上女性若骨密度T值低於-2.5,脊椎骨折風險高達70%以上,就像被掏空的大樓,一旦骨質大量流失,脊椎隨時可能崩塌!如果不及時補鈣,患者將面臨終身駝背、內臟壓迫的悲慘命運。 2、負重運動強化骨骼缺乏運動是骨質疏鬆的「隱形殺手」,當肌肉和骨骼缺乏刺激時,就像廢棄的房屋一樣快速老化。令人震驚的是,長期臥床或久坐的人骨質流失速度是正常人的3倍!不只脊椎變得脆弱,連輕咳嗽都可能造成骨折!每週至少3次負重運動,就像給骨頭「充電」一樣重要! 3、維生素D3強化吸收維生素D缺乏是骨折的隱藏殺手。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鈣質就像沒有鑰匙的門一樣無法進入骨骼。最可怕的是,現代人長期室內工作,維生素D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1 天前
5旬女額頭「長硬塊」沒理!檢查才知竟是骨瘤 醫示警:見4症狀快就醫
身體上出現任何警訊都千萬別忽視,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新竹台大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張晏誠分享,有一名50歲的小姐,近年來額頭左側出現一顆不痛不癢的硬塊,一開始未加理會,卻發現額頭外觀有點腫起來,經檢查後發現竟是「額部骨瘤」。對此,張晏誠提醒,若出現「4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糖尿病是腎臟沉默殺手!醫嘆:9成6腎病患者無病識感
腎臟病被視為現代社會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鄧子聰醫師指出,糖尿病是導致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當血糖長期過高,超過腎臟回收能力時,將嚴重損害腎功能。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水腫不是因喝太多水!醫揭3大元凶「增加肌肉量」是關鍵
水腫常被誤認為是喝太多水所致,但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指出,水腫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代謝與循環功能不佳,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及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密切相關,而非單純因為水分攝取過多。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肝膽名醫減肥18公斤!成功逆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祕訣
每個人都有減肥經驗,就連醫師也不例外!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曾出現健康警訊,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曾高達84公斤,中度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上身,最後靠著運動、飲食控制,減重18公斤,成功逆轉
健康2.0 ・ 1 天前
50歲後「這樣走路」更能燃脂減重! 研究結果大逆轉:快走不一定最好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根據美國《Women’s Health》指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走得較慢的女性,比快速行走的人燃燒了更多脂肪。以下是研究細節與原因解析。 研究發現了什麼? 這項於2022年1月發表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追蹤了25位停經後女性,要求她們進行為期15週的健走計畫。其中有9人完成15週就結束,另外16人則持續走了30週。所有參與者每週4天健走,每次約3英里(約4.8公里)。 • 快走組:時速約 4.1 英里(6.6 公里),每天走45分鐘• 慢走組:時速約 3.2 英里(5.1 公里),每天走54分鐘 在持續30週的16名女性中,慢走組的脂肪減少量是快走組的 2.73 倍。更有趣的是,快走組直到30週結束時才出現脂肪減少,而慢走組則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減脂。 為什麼慢走能更有效減脂? 原因尚不完全確定,研究只是觀察到慢走組減脂更多,並未直接證明機制。研究團隊推測: • 快走時:容易氣喘,身體傾向使用血糖(葡萄糖)供能• 慢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沉默殺手」肺腺癌2年奪走3星!除了坣娜還有他們 「起初以為感冒」終撒手
坣娜因肺腺癌在59歲時離世,丈夫薛智偉心痛發文表示,2021年演唱會後她出現咳嗽症狀,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就醫,直到同年12月才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她以堅強意志與從容心態「陪我又多走了四年」,病程雖困難,但仍維持積極生活。肺腺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許多人發現時已屬晚期,汪建民與顏正國也是發現即末期,在去年與今年去世。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鯖魚、秋刀魚...6種魚恐藏毒!想預防組織胺中毒,食藥署教1招毒性降九成
吃魚後全身發癢、臉紅或肚子不舒服?小心,可能是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如果鮮度不佳,可能引發中毒。快來看看怎麼吃得安心,遠離中毒風險!症狀像過敏!這些魚保存不當,恐釀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鰹魚等魚類因含血合肉較多,游離組胺酸含量相對較高,一旦保存不當(貯放在高於15~20℃ 的環境中)......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自殺重返十大死因!青壯年男性成高風險族群 專家:勿輕忽「這件事」
台灣自殺問題再度亮起紅燈。根據衛福部最新死因統計,自殺在相隔14年後,再次擠進十大死因排行榜,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尤其以 青壯年族群增幅最大,其中男性自殺率明顯高於女性。專家指出,社會長期以來對男性情緒的壓抑文化,讓「男兒有淚不輕彈」成了沉重的枷鎖,許多人在壓力與孤獨中選擇了極端的道路。
TVBS新聞網 ・ 8 小時前
《正是時候讀莊子》台大教授蔡璧名逝,子宮頸癌復發嗎?洋蔥、木瓜、綠茶防癌復發
出版過不少以莊子為出發點討論愛情與人生等書籍,並在台大開設的開放式課程「正是時候讀莊子」的台大中文系教授蔡璧名,昨日(10/22)驚傳抗癌多年的她離世,享壽60歲。 「莊子」名師殞落 曾奇蹟戰勝
健康2.0 ・ 1 天前
坣娜罹肺腺癌病逝!醫曝「1致命關鍵」:罹癌風險更高
歌手坣娜於10月中旬辭世,一度傳出死因是胰臟癌,今(31)日坣娜的美籍猶太裔丈夫薛智偉首度發聲,表示坣娜是因肺腺癌病逝,肺腺癌再度受關注。對此,醫師姜冠宇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本身免疫力就比較差,再加上感染風險增加及藥物副作用的問題,連免疫系統對癌變的偵測能力都會變差,整體罹癌風險比會較一般人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