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儲碳最多在土壤 不同樹種深層濃度差異大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3日電)森林在對抗氣候變遷扮演重要角色,林業試驗所今天指出,森林儲碳最多的地方在土壤而非樹幹,且不同樹種的深層土壤碳濃度差異很大,調查顯示,香杉儲碳濃度高於紅檜和台灣杉。
談到森林對抗氣候變遷的貢獻,多數人想到的是高聳的樹幹,但農業部林業試驗所長期調查發現,森林中儲存最多碳的地方,其實是土壤。
林試所今天發布新聞稿,森林生態系統約45%的碳儲存量存在於土壤中,其中包含枯枝落葉與倒木等有機物質。土壤是森林碳匯中不可或缺的「沉默力量」,也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戰略資源。台灣擁有高達6成的森林覆蓋率,其中約占1/3人工林的科學經營,對國家達成淨零目標至關重要。
根據林試所針對人工林土壤碳匯能力做的深度調查,在南投人倫地區,同樣造林約40年的紅檜、台灣杉與香杉,它們的表層(0-5公分)土壤碳濃度雖然沒有明顯差異,但深層土壤碳濃度卻有顯著區別,香杉的深層土壤碳濃度最高,紅檜居中,台灣杉相對較低。
林試所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差異在整體平均上,差距可達每公頃10至20公噸碳,若以未來碳權交易的潛在價值估算,這數十公噸的碳匯能力差異,將對人工林的長期經濟效益產生深遠影響;透過選擇適合的造林樹種,可大幅提升人工林在碳匯市場上的競爭力與貢獻度。
除了樹種選擇,林試所也研究森林經營管理對土壤碳庫的影響,研究人員在中部檜木林,追蹤了林地進行非商業性疏伐修除作業後的變化。
林試所指出,修除作業確實導致林地土壤碳庫在短短1至2年內明顯降低,但長期追蹤的結果顯示修除作業經過10年的林分(年齡、樹種、密度相近的林地),在林冠回復鬱閉的條件下,不僅地表的有機層明顯增厚,連帶礦質土壤的總碳量也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
林試所表示,森林經營必須具備長期的規劃,雖然短期的擾動會造成碳流失,但透過適當的經營和時間的復育,土壤碳匯是蓄積累進;同時必須將台灣常見的颱風、豪雨等極端天氣事件納入風險評估,考慮坡度、土壤穩定性及抗風能力,才能確保森林碳匯的永續。(編輯:管中維)1141113
其他人也在看

鳳凰颱風襲蘇澳 學子教科書全泡水 教育處允盡速補足
鳳凰颱風造成宜蘭縣溪南地區淹水,蘇澳災情尤為慘重,今天(13日)民進議員謝正信在議會質詢時,提及蘇澳很多學生因家中淹水,導致課本泡水,只見學生是空手到校,讓他看得很心痛,要求縣府教育處盡快補足學生書籍,對此教育處允諾會盡快補發。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 8年培育逾2萬AI人才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3日電)近年AI風潮席捲各界,教育部透過「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結合學科知識和新興科技,累積開發出216套創新課程,8年來有超過2萬人次受惠。
中央社 ・ 1 天前
影/和美鎮公所主管會報移師「和。8」倉庫 參訪書院和美農遊館推廣地方農業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 和美鎮公所為持續推動地方農業資源活化及食農與農事體驗,鎮長林庚壬今(13
互傳媒 ・ 1 天前
北市協和祐德高中3+4產學合作 學生到國際車廠實習
為深化技職教育與產業接軌,臺北市私立協和祐德高中汽車科攜手國際車廠及東南科技大學,正式簽署「3+4產學攜手合作計畫」。透過產、學三方合作,讓學生在技能、學歷與職涯發展上獲得最完整的支持,也為產業培育更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航空障礙燈光污染直射住家 陳世軒籲新北、中央溝通採用ADLS
都市區域建物密集,新北市議員陳世軒今(13)日在市政總質詢指出,新莊一處社區住戶陳情,對面大樓依法裝設航空障礙燈,但恆亮的紅燈直射自家,讓陳情人一家夜裡難寐,長期光污染恐影響健康;都市發展,相關光害未來只會越來越多,盼市府向交通部民航局溝通裝設「雷達觸發型航空障礙燈系統(ADLS)」。
自由時報 ・ 1 天前環團:支持光電環評修法 國家公園限特定分區禁建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3日電)立法院今天下午將就設置光電,審查環評法等修正草案。環團呼籲,支持光電環評應納入修法,但應完善,否則恐造成光電發展全面停滯;國家公園完全禁建應僅限特定分區。
中央社 ・ 1 天前廖俊智支持核電重啟 核廢料處理仍待解決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3日電)核電是否重啟引發關注,中研院長廖俊智今天表態支持核電重啟,並說不確定非核家園是否依然為國家政策,國際認為核能屬潔淨能源,安全技術可突破,但仍有核廢料處理等難題。
中央社 ・ 1 天前

1.6萬賣單沒人接...森崴能源風電案踩雷大虧121億元 開盤跌停一字鎖
森崴能源(6806)昨日重訊宣布因風電興建案成本暴漲,前三季認列虧損大虧121億元,也持續喊話與台電溝通,希望身為業主的台電能合理「伸援手」。森崴能源今(14)日恢復交易,股價果然受踩雷消息衝擊,開盤跌停鎖死,1.6萬張掛賣卻賣不出。
Yahoo奇摩股市 ・ 13 小時前
入冬最強冷氣團要來了!下週暴跌10℃ 北部恐探12度「全台冷到叫媽媽」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暖陽只剩這幾天能享受了!中央氣象署與天氣風險公司雙重示警,下週起台灣將迎來「入冬以來最強」的冷空氣,強度接近大陸冷氣...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
首波冷氣團要來了?這天低溫估「僅12度」最冷時段曝光
近兩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水氣有逐漸減少,今(14)日北部及東北部維持陰時多雲有短暫陣雨天氣,迎風面地區會持續有短暫雨,維持陰雨綿綿得狀態,大台北地區局部會有飄雨,其餘各地皆為晴到多雲時晴天氣。氣溫方面北部、宜蘭高溫約22度,中部、花東高溫約24到27度,南部高溫約27到29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冬山民宿遭水淹慘況曝光!垃圾車跑不停 防水閘門10分鐘救一家
宜蘭冬山鄉在這次風災中遭受嚴重水患侵襲,多間民宿損失慘重!業者表示整理復原需要時間,已通知15日的客人取消訂單。然而,也有民宿因事先準備了防水閘門而成功抵擋洪水,員工甚至能在12日發文說「多虧防水閘門,才能泡茶看雨」。街道上目前仍堆滿了被丟棄的大型垃圾,居民指出垃圾車來回清運多次,仍難以及時處理。這次風災凸顯了防災準備的重要性!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入秋最強冷空氣下週報到!全台濕冷有感降溫 未來一週天氣一次看
[Newtalk新聞] 雖然鳳凰颱風已經減弱遠離,但今(12)天和明(13)天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宜蘭降雨增多,預計週末雨勢趨緩回溫,不過氣象署指出,下週還會有另一波東北季風報到,預估會是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到時不僅雨區會擴大,全台都會有感降溫至16至18度,沿海空曠地區可能再低1、2度。 氣象署指出,鳳凰颱風昨天晚間8時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今天上午8時在石垣島附近海面減弱成一般低氣壓,但因為東北季風持續影響,北部及宜蘭雲量偏多,基隆北海岸、汐止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白天各地高溫22至23度,相較昨天降溫6、7度,感受偏涼,中部及東部也下降1、2度,預計週末東北季風減弱,降雨趨緩。 但很快下週一到下週三將會有新一波更強的東北季風報到,預估會是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各地低溫16至18度,沿海空曠地區可能再低1、2度;且降雨範圍也會變廣,除了東北季風降雨熱區北部、東半部外,週一、週二也要觀察是否有南邊上來的水氣,中南部降雨也可能增加。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徐榛蔚臉書被灌爆!花蓮縣府急宣布光復鄉停班課:新堰塞湖將溢流鳳凰颱風減弱仍具威脅!今晚中南部雨勢增多 降雨熱區一
新頭殼 ・ 1 天前
防颱後急凍!最強冷空氣這天報到「低溫恐大跌10度」 變冷時間曝光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3)日受熱帶性低氣壓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水氣仍偏多,特別在迎風面桃園以北為有雨的天氣,並有局部大雨,尤其在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要防範局部豪雨,竹苗、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應留意清晨竹苗地區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則為零星短暫雨後多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入秋最強冷空氣南下!專家揭「這天」低溫探12度:強度直逼冷氣團
雖然鳳凰颱風已遠離,但東北季風及入秋最強冷空氣開始南下。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說,今、明兩天東北季風略增強,北台灣氣溫略降。他表示,17日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南下,18日晚至19日晨,北台灣將創入秋以來最低氣溫,苗栗以北將出現12度左右的平地最低氣溫,台北氣象站也將降至15度,「強度直逼大陸冷氣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泉月樓行館」遭爆違建! 業者喊冤:淹怕了才設防水閘門
位於宜蘭冬山鄉的「泉月樓行館」近日因被爆料部分建物為違建而引發廣泛關注。業者指出,這一切源於當地政府未能解決淹水問題,迫使他們不得不設置防水閘門和圍牆以保護自身財產。該行館在近期受到鳳凰颱風的影響,外圍的防水設施成功阻擋了洪水,讓內部保持良好狀態。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森崴能源風電踩雷?子公司爆工程爭議款 前三季大虧121億元
森崴能源(6806)今(13)日董事會後公布第三季財務報告,受到子公司富崴能源承攬離岸風電二期工程影響,先予以認列損失。依據會計準則第三季也須將明年工程費用估列反映於財務報表。認列後,第三季帳面虧損77.36億元,連同上半年虧損44.3億元,累計虧損達121.72億元。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花蓮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提早溢流 明利村再遭洪水衝擊
花蓮昨天受颱風影響雨勢不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天凌晨2時許,執行無人機空拍,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口處前300公尺有新的堰塞湖。據監測,馬太鞍溪新堰塞湖已於下午1時許溢流,第一波洪峰下午1時40分抵達下游,推估因壩體不穩定而提早溢流,且再度流進萬榮鄉明利村,災民無奈看著房子再度泡水。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洪水來了!提早2.5小時溢流「滾滾黑水」猛灌畫面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下游光復鄉遭遇嚴重洪災,今(13)日上午又發現另一個新生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原先預估下午4點將到達滿水位,約100萬噸的水恐怕會溢流,緊急宣布光復區民眾撤離警戒範圍。沒想到溢流的時程提前,下午1點過後,馬太鞍溪橋的水勢明顯變得湍急、逐漸上升,景象讓人怵目驚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