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特別疲倦恐貧血警訊!女性與素食者是高危險群
秋冬季節容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氣喘,許多人以為只是體力不足或睡眠不佳,實際上可能是貧血警訊。洪淩真醫師表示,貧血是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濃度下降,導致氧氣運送能力減弱,使身體組織缺氧,女性與素食者應特別提高警覺。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洪淩真指出,貧血成因多元,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主要好發於女性、素食者及慢性失血者。「月經量多、腸胃道出血或手術後失血等族群,都是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族群。」她解釋,其他造成貧血的原因還包括營養吸收不良、慢性疾病造成的造血抑制,或是骨髓及遺傳性血液疾病。
貧血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若長期忽視,可能引起注意力下降、心悸、胸悶,甚至增加心臟負擔。洪淩真醫師提醒,若出現臉色蒼白、頭暈、心悸、容易疲倦或指甲變薄等症狀,應安排抽血檢查血紅素及鐵質指標,確認是否為貧血。
「貧血治療方式因成因不同而差異極大,若自行服用補鐵劑卻未見改善,應儘早就醫。」洪淩真醫師強調,需由血液專科醫師釐清真正原因,若確診為特殊類型,如地中海型貧血或再生不良性貧血,則需進一步進行血液或骨髓檢查,並依病因接受個別化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是預防貧血的關鍵。洪淩真醫師建議,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紅肉、肝臟、深綠色蔬菜、豆製品及黑芝麻,並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助於促進鐵質吸收。同時應避免空腹飲茶或咖啡,以免影響鐵質吸收效果。
洪淩真醫師也提醒,若貧血未妥善處理,長期可能導致身體缺氧、心臟代償性肥大,對健康影響不容小覷。「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定期健康檢查與適度運動,是保持紅潤氣色與好體力的不二法門。」她呼籲民眾應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及早就醫、積極治療,貧血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學會與身體對話,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延伸閱讀
長榮航空修改請假制度! 3天病假不扣考績也不鎖班表
「德州媽媽」遭爆疑似抄襲名家作品 本人親回:是臨摹
台中非洲豬瘟案場化製三聯單有出入 鄭照新:檢調偵辦
其他人也在看

34歲女流產2次終於懷孕!堅持生下「臟器外露」寶寶下場驚人
醫學再現奇蹟!中國有名34歲女子經歷2次流產,終於成功懷孕,不料卻檢查出寶寶天生畸形,「內臟長在腹腔外」,所幸透過醫療團隊的救援,母女均安,寶寶也在出生後23天逐漸恢復健康。
鏡報 ・ 1 天前
秋冬易倦恐是貧血上身 醫籲女性與素食者提高警覺
天氣轉涼後,許多人容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氣喘,以為只是體力不足或睡眠不佳,其實可能是「貧血」在作祟。衛福部桃園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洪淩真三十一日提醒,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濃度下降,導致氧氣運送能力減弱,使身體組織缺氧。輕微時症狀不明顯,但若長期忽視,可能引起注意力下降、心悸、胸悶,甚至增加心臟負擔。洪淩真說明,造成貧血的原因眾多,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好發於女性、素食者及慢性失血者,例如月經量多、腸胃道出血或手術後失血等族群。其他原因還包括營養吸收不良、慢性疾病造成的造血抑制、或骨髓及遺傳性血液疾病。她提醒,貧血治療方式因成因不同而差異極大,若自行服用補鐵劑卻未見改善,應儘早就醫,由血液專科醫師釐清真正原因。洪淩真指出,若出現臉色蒼白、頭暈、心悸、容易疲倦或指甲變薄等症狀,都應安排抽血檢查血紅素及鐵質指標,以確認是否為貧血。若確診為特殊類型,如地中海型貧血或再生不良性貧血,則需進一步進行血液或骨髓檢查,並依病因接受個別化治療。她提醒,若貧血未妥善處理,長期可能導致身體缺氧、心臟代償性肥大,對健康影響不容小覷。在日常生活中,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是預防貧血的關鍵。洪淩真醫師建議,多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香蕉你個芭樂」馮淬帆猝逝 生前飽受肺炎折磨「死亡率高達9成」
香港資深演員馮淬帆於11月1日傳出逝世消息,享壽81歲。新北市議員蔡淑君在臉書發文悼念,一句「懷念馮導」,透露自己在2小時前得知消息時,心裡感到一陣空虛。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粉紅超跑」新北贊境 Day2! 信徒分送飲料、病癒青年隨行祈願媽祖保佑
[Newtalk新聞] 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 11 月 1 日來到新北市展開贊境第二天,一早從土城出發,沿途往中和、板橋方向前進。雖然天氣炎熱,但信眾熱情不減,不少香燈腳排隊鑽轎底祈福,也有整個家庭自發準備飲料與早餐,替香燈腳補充體力,沿途展現滿滿信仰能量。 有信徒熱心喊道:「吸管在這,早上已經發了三明治還有包子!」這戶人家十人全員出動,連 74 歲阿嬤都堅持排隊鑽轎底,希望能獲得媽祖庇佑。 香燈腳李先生回憶說:「那時候朋友的妹妹罹患癌症,我們凌晨去拱天宮祈求,後來有好轉一點。跟著媽祖走,心靈上真的會比較開心。」信仰成為他與親友面對病痛時的精神支撐。 另一位 22 歲的上班族潘先生,也在隊伍中虔誠隨行。他剛動完甲狀腺癌第一期手術,仍決定與媽祖同行。潘先生說:「其實開刀這段路還滿艱辛,但還是要自己努力,跟著走就不會想那麼多。」他全身佩戴與媽祖結緣的飾品,包包上還掛著寫有祈願的牌子,希望藉此獲得力量繼續抗病。 白沙屯媽祖預計於週六傍晚前往板橋慈惠宮,與「板橋媽」舉行百年會香。慈惠宮不僅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幼時成長之地,總統賴清德與新北市長侯友宜也都曾前往參拜。宗教盛事吸引大批信眾共襄盛舉,
新頭殼 ・ 1 天前
不是小黃瓜!醫大推「它」超營養、無農藥:早餐必啃幾根
減重是現代風潮,醫師蔡明劼表示,均衡飲食是其中關鍵,首先就是吃到足夠的蔬菜量,以早餐而言,可食用不必煮的食材,例如小黃瓜、牛番茄、玉米筍。他自己最常用玉米筍作為早餐的蔬菜來源。玉米筍幾乎不含農藥,且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並富含多種營養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少鹽還不夠!研究揭「1飲品」超穩血壓 幾乎治百病
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常見於中老年人。營養師薛曉晶表示,一項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普遍鈉攝取過高、鉀攝取不足,水分攝取量也明顯偏低,導致血壓控制困難,因此,高血壓患者每次喝足2000~2500cc水,並以白開水為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咳不停、喉嚨乾!中醫秋燥這樣養 專家教你3招「養肺潤燥」
秋意漸濃,天氣轉涼卻伴隨惱人乾咳、喉嚨癢,這可能是秋燥引起。在中醫觀點中,肺最為嬌嫩,秋季乾燥易傷肺氣,此時若不加注意,恐引發「燥咳」等不適。營養師傳授3大養生對策,其中梨子、銀耳、胡蘿蔔更是抗燥潤肺
健康2.0 ・ 21 小時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肝膽名醫減肥18公斤!成功逆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祕訣
每個人都有減肥經驗,就連醫師也不例外!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曾出現健康警訊,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曾高達84公斤,中度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上身,最後靠著運動、飲食控制,減重18公斤,成功逆轉
健康2.0 ・ 1 天前
1水果是「甩油神器」!營養師大推:減重、美肌還穩血糖
減重不一定要少吃,而是要選對食物,有助於刮油瘦身。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百香果被封為「果汁之王」,富含高維他命C和纖維,可說是甩油神器,此外,還能幫助腸道蠕動、保護心血管、維護眼睛健康,甚至是排毒養顏,美白亮膚、促使膠原蛋白合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你不開心可能是腸子出問題!研究:每天吃這種水果,憂鬱風險降2成
情緒不好,問題可能不在心,而在腸。研究顯示,腸道製造九成血清素,菌相失衡不僅傷腸道,還會讓你情緒低落。腸道健康,其實也是心理健康的關鍵。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指出,腦腸軸(GBA)作為人體內的
健康2.0 ・ 21 小時前
「這5件事不做」骨頭會快速變脆!醫示警 教你每天這樣做補回來
說到骨質疏鬆併發症,脊椎壓迫性骨折是一個極其危險卻常被忽視的問題,但多數人並不知情,直到出現駝背變形或劇烈背痛才驚覺嚴重性!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就來分享預防脊椎老化骨折的5大關鍵策略! 1、預防骨質流失 骨質疏鬆是脊椎骨折的最大元兇!當骨密度像海綿一樣變得疏鬆時,脊椎就像酥脆的餅乾一樣脆弱。這類患者最恐怖的是輕微跌倒就會造成「壓迫性骨折」,不只劇痛難忍,還會導致身高急速縮短。統計顯示,65歲以上女性若骨密度T值低於-2.5,脊椎骨折風險高達70%以上,就像被掏空的大樓,一旦骨質大量流失,脊椎隨時可能崩塌!如果不及時補鈣,患者將面臨終身駝背、內臟壓迫的悲慘命運。 2、負重運動強化骨骼缺乏運動是骨質疏鬆的「隱形殺手」,當肌肉和骨骼缺乏刺激時,就像廢棄的房屋一樣快速老化。令人震驚的是,長期臥床或久坐的人骨質流失速度是正常人的3倍!不只脊椎變得脆弱,連輕咳嗽都可能造成骨折!每週至少3次負重運動,就像給骨頭「充電」一樣重要! 3、維生素D3強化吸收維生素D缺乏是骨折的隱藏殺手。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鈣質就像沒有鑰匙的門一樣無法進入骨骼。最可怕的是,現代人長期室內工作,維生素D
常春月刊 ・ 1 天前
60歲男不理「1常見現象」中風了!醫:還會心梗、腎衰竭
高血壓是常見的疾病。醫師劉博仁表示,一名60歲男子因長期忽視長期高血壓,某天手腳無力、講話含糊,送醫才知已是腦中風。他表示,高血壓就像沉默的殺手,會默默損害人體的血管,男子因此次中風才意識到,不痛不癢的血壓高,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的元兇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日本人長壽原因之一!「1健康飲品」每天喝5杯 降低26%心血管死亡風險
早晨的一杯茶,不僅帶來放鬆感,也可能暗藏健康功效。西園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邱筱宸指出,綠茶和紅茶都是日常生活中值得納入的健康飲品,尤其綠茶屬於「未發酵茶」,保留了豐富的多酚,例如兒茶素,具有抗氧化效果。多項研究都顯示綠茶有助延年益壽,但「怎麼喝、喝多少」同樣重要!
姊妹淘 ・ 18 小時前
7年級生最易得大腸癌!不是愛吃肉 醫揭「2關鍵」:幾乎人手一杯
大腸癌患者年齡層下降,與生活型態及飲食改變密切相關。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七年級生罹患大腸癌風險最高,可能與「飲食西化」及「飲料多樣化」有關。這群人在學生時期正值西化飲食高峰,經常攝取西式餐點和含糖飲料,恐提高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喉嚨卡痰?胸腔科醫揭「關鍵原因」 多數人都忽略了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3 小時前
全聯就能接種! 公費流感疫苗今開放50歲以上族群施打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為加強防疫覆蓋率,自今(1)日起,正式開放50歲以上的民眾公費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全聯福利中心也加入提供疫苗施打服...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日本研究認證「地瓜」抗癌第一名!生熟吃都有效 抑癌效果贏過蘆筍、花椰菜
地瓜營養豐富、價格親民,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熟地瓜和生地瓜是日本癌症預防研究所調查中,抑癌效果第一、第二名的食材,贏過蘆筍、花椰菜等蔬菜。營養師認為,地瓜的營養已獲高度肯定,但抗癌飲食建議各式蔬果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