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的「Tuna」秘密:毛利餐桌上,鰻魚面臨生存危機
在毛利人的菜單上,Tuna不是鮪魚,而是鰻魚。鰻魚分布廣、易捕撈,是傳統毛利文化的重要食物之一。如今,紐西蘭特有種長鰭鰻(longfin eel)卻是氣候變遷下最脆弱的淡水魚類之一。一方面,鰻魚幾乎無法人工繁殖,全靠捕撈野生幼鰻;另一方面,過度捕撈、河川污染、水壩阻隔遷徙、氣候變遷也增加了生存難度。
毛利文化流傳著許多鰻魚的傳說,其中一個傳說描繪了鰻魚的起源,一條名叫Tuna的巨型鰻魚,因驚嚇到了半神毛依(Māui)的妻子,毛依將其切為兩半,一半落入海中成為海水鰻,另一半成為淡水鰻,Tuna也就成了毛利語中各種鰻魚的代稱。
紐西蘭的原生淡水鰻魚分為長鰭鰻和短鰭鰻兩種,長鰭鰻(Anguilla dieffenbachii)是紐西蘭的特有種,分布於內陸河溪與湖泊地區,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且壽命最長的鰻魚,可活超過100歲、體長可達1.5公尺、重達50公斤。
鰻魚主要在夜間覓食,毛利人發展出一套複雜的捕鰻方式,最常見的是使用手網和長矛搭配火把,在毛利語中稱為rama tuna。紐西蘭小說家葛雷斯(Patricia Grace)的描述是這樣的:「夜色未至,他們全都動了起來,為捕鰻工作準備火炬。」捕獲的鰻魚通常用烘烤或蒸煮來料理,毛利人也會將其風乾、烤半熟後保存。
鰻魚謎樣的生命週期與消失的產卵地
「鰻魚研究的終極目標是找到他們的產卵地。」紐西蘭水文大氣研究組織科學家傑利曼(Don Jellyman)說,他們曾找到過短鰭鰻的幼體(larva),但就是找不到長鰭鰻的。雖然長鰭鰻的產卵地始終成謎,但所有淡水鰻魚的生命週期大致相同,在海水區產卵,並在淡水區長大成年,最後又回到海裡產卵、死亡,終其一生只會繁衍一次。
找不到鰻魚的產卵地,也就捕不到卵進行人工孵育,鰻魚養殖因而無法商業化,只能捕捉野生玻璃鰻(glass eel)。在紐西蘭岸邊能看見的長鰭鰻,就是玻璃鰻,也是我們能捕捉到的最小型態。由於鰻魚喜歡在晚間活動,所以漁民往往在太陽下山前15分鐘開始行動,並持續數小時的捕撈。
玻璃鰻在適應淡水環境後,就會長成我們所熟知的鰻魚苗(elver),短鰭鰻留在低海拔的河流、濕地和沼澤,長鰭鰻則逆流到高海拔地區的湖泊與河流長大成年。
過度捕撈、洄游障礙,氣候變遷加劇族群危機
毛利人珍惜鰻魚、知道如何永續捕撈,然而歐洲殖民者將鰻魚視為對鱒魚、鮭魚等魚類的威脅,甚至懸賞捕撈。在金錢誘惑下,許多人靠著抓鰻魚賺零用錢,其後鰻魚也成為紐西蘭第二大出口魚類,僅次於岩龍蝦,鰻魚數量因而大幅減少。
洄游障礙是鰻魚數量大減的主因之一。傑利曼指出,水力發電的水壩讓鰻魚苗容易逆流而上,卻也讓成年鰻魚難以順流而下,他們可能會卡死在渦輪機,或是被下游防洪的抽水站絞成肉泥。另一方面,鰻魚又稱為水道的清道夫,仰賴水道淤泥生存,然而當人類為了農作排乾濕地,頻繁清理水道,或在缺乏適當環境保護下興建排水管,等同於破壞鰻魚棲地及其往返海水與淡水間的通道。
今年初,紐西蘭南島埃爾斯米爾湖(Lake Ellesmere)發現了大規模的死亡鰻魚,總重1噸,這些鰻魚在降海迴游的過程中死亡。埃爾斯米爾湖是紐西蘭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且缺乏天然出海口,讓鰻魚未能成功返回大海繁殖。
儘管政府稱這是自然生態中無可避免的損失,遷徙並不總是成功。但維多利亞大學的淡水科學家喬伊(Mike Joy)表示,密集酪農、濕地排水、水位下降已大幅改變湖泊及周圍地景,「現在那個湖沒有什麼自然的東西」,將鰻魚大量死亡歸因於「自然」毫無意義。
氣候變遷加劇環境壓力,水溫上升、含氧量降低以及河流流向改變,讓本就脆弱的生態系統變得更加不穩定。根據Te Wai Māori信託與紐西蘭水與大氣研究院(NIWA)在2020年針對淡水物種所做的氣候變遷脆弱性評估中,長鰭鰻被列為「極高度脆弱」、短鰭鰻則被列為「高度脆弱」。環境顧問基特森(Jane Kitson)表示,鰻魚大量死亡是記警鐘,鰻魚向來生命力堅韌,當鰻魚都難以存活,生態系中的其他物種更命在旦夕,提醒我們應留意淡水生態健康。
永續管理與捕撈傳統,保護生態並行不悖
紐西蘭實施配額制度(QMS)以保護鰻魚不被過度捕撈。商業捕撈須擁有年度捕撈權(ACE),捕撈數量則取決於當年度規定。
近年來,為了漁業的永續性,紐西蘭南島將長鰭鰻與短鰭鰻的捕撈配額分開計算,並更加細緻地劃分總捕撈、總商業捕撈、休閒捕撈及傳統捕撈的許可量,尤其是瀕臨絕種的長鰭鰻。為保護長鰭鰻的永續生長,漁民也自發性地同意不再捕撈洄游中的母長鰭鰻,以及來自埃爾斯米爾湖的長鰭鰻。
同時,政府也透過各項設施,維護毛利的捕撈傳統。例如允許在Mātaitai保護區休閒捕魚和傳統捕魚,但禁止商業捕魚。Mātaitai保護區有毛利人擔任的「守護者」(kaitiaki/tiaki),守護者有權對漁業管理法規提出建議,包含可捕撈的魚類種類、數量、大小等,並交由海洋漁業部核准。而在部分對部落有特殊意義的沿岸或河口地區,則允許各種捕撈行為,並交由部落管理。根據《漁業法》,任何人都能申請關閉特定漁場,或限制使用某種捕魚法。此外,政府也提供傳統漁業研究基金,資助毛利部落進行漁業研究、管理傳統漁業。
鰻魚的復育,不只是環境議題,也關乎原住民自決權。大量鰻魚的死亡,顯示出當前管理系統的支離破碎。毛利部落呼籲由原住民主導復育行動,透過創造棲地、加強監測、社區教育來保護水道。
「我們不能只是依賴著NIWA與環保局(DOC)的指導,而是要基於毛利知識體系,制定保護鰻魚的策略。」鰻魚生命力組織聯合主席瓦特內(Erina Watene)說道。
其他人也在看

重見陽光!高溫將回到3字頭 氣象署曝「這天」回暖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中央氣象署今2日指出,受到東北季風與水氣影響,週三(5日)前北部與東部地區仍偏濕涼,甚至有可能會整天降雨;但從週四(6日)起,東北季風將逐漸減弱,北台灣氣溫可望明顯回升;週六、日(8、9日)時氣溫更有機會回到3字頭高溫。
民視 ・ 5 小時前
全台濕答答!北部雨不停氣溫探17度 放晴要等這天
今(2)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台天氣明顯轉涼,北部與東北部整天濕涼有雨,低溫下探1字頭,清晨新北三貂角測得全台最低溫17.9度。中央氣象署提醒,這波冷空氣將持續影響到週四(6),民眾外出務必添衣保暖,北台灣也將一路濕冷至週中。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9 小時前
冷空氣下週報到!氣象署揭全台氣溫溜滑梯:北部低溫恐探20°C
[Newtalk新聞] 東北季風發威,未來一週天氣轉涼並伴隨強陣風!氣象署今(2)日表示,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將有明顯降雨,氣溫也呈現一路走低的趨勢,特別是北部及東北部感受將更為顯著。沿海地區更要留意黃色等級的強風特報,最大陣風恐達8級以上,提醒民眾外出務必加強保暖,並注意強風帶來的影響。 氣象署指出,從今(2)日至下週二(5)日,台灣整體將籠罩在東北季風帶來的濕涼天氣型態中。特別是今(2)日及明(3)-後(4)日兩天,東北風帶來的水氣較多,使得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的降雨機率相對較高,局部地區甚至可能出現較大的雨勢。中南部地區雖然降雨機率較低,但仍需留意局部短暫陣雨的可能性。預估降雨會集中在迎風面區域,提醒民眾出門前可參考降雨預測圖,並攜帶雨具備用。 氣溫方面,氣象署觀察到,從今(2)日開始到週二(4)日,北部、中部、南部及花蓮等主要城市,氣溫都將呈現下降趨勢。以台北為例,最高溫將從28°C左右一路下滑至22°C以下,最低溫則會落在20°C左右。中部地區的氣溫變化與北部相似,高溫也將下降約4-6°C。南部地區雖然降幅較小,但高溫仍會從近30°C降到26°C上下。花蓮地區氣
新頭殼 ・ 9 小時前
海鷗颱風最快明生成!還有新熱帶系統恐「拋物線擾台」北部防雨彈
中央氣象署預報下週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東部將轉雨變涼;熱帶低壓TD28恐升格為颱風「海鷗」,但離台遠無直接影響。「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提醒,另一熱帶擾動99W可能走「拋物線」靠近台灣,變數大需持續觀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冷氣團報到!「這2地」夜低溫下探17度 專家:一路涼到下週一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受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北台灣31日起天氣明顯轉涼,迎風面如基隆北海岸、宜蘭、花東及恆春半島將出現短暫陣雨。氣象專家吳聖...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東北季風發威!今低溫探18度「這時起雨區擴大」 下波冷空氣這天報到
今、明(2日、3日)兩天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氣象署提醒,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臺灣東北部及東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中部以北山區、大臺北、東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馬祖有零星短暫雨;今晨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氣象專家吳德榮透露,明晚起水氣增多,北海岸降雨機率提高,週二降雨擴及北台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下週五才回溫!去年11月颱風5個生成 今年預估現況曝
【記者莊偉祺/台北報導】今起受東北季風影響,氣象署估下週五才會明顯回溫!目前台灣周邊正有溫、熱帶氣旋欲生成,氣象專家指出去年11月颱風就有康芮、天兔等5個,今年颱風生成是否延長也預估了!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東北季風發威略降溫!下週一入夜又變天 恐有颱風生成
今(1日)受到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花地區有局部短暫雨,下週一(3日)晚間又要變天,水氣增多,北海岸降雨機率提高。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第25號颱風海鷗生成!低溫下探17度一週天氣預報先看
第25號颱風海鷗已生成,目前為輕度颱風,未來先通過菲律賓中部群島,接著進入南沙島海面,最後朝越南方向前進,對台灣無直接影響;接下來一週東北季風水氣多北宜花濕涼,北海岸雙北山區宜蘭雨勢大,低溫下探17度(馬祖),一週天氣預報先看。
景點+ ・ 6 小時前
週末濕冷迎11月!北東低溫探19度 颱風「海鷗」恐生成
氣象署表示,未來一週將有兩波東北季風增強:第一波持續至下週一,屆時北部與東北部整日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略為轉涼。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北部、東半部將出現局部短暫雨,中部以北山區、大台北地區、東南部、恆春半島亦可能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則以多雲到晴為主...
CTWANT ・ 1 天前
東北季風接力轉涼!下週一晚變天轉雨 恐有颱風「這時」生成對台影響曝
中央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東北風偏強,今(1)日晨至2日晚上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局部地區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請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準颱「海鷗」估明生成!雨彈掃北東 局部低溫下探19度
東北季風和低壓雲系挾水氣接近,北部持續有雨且範圍擴大,局部地區還可能下探19度低溫,涼意較明顯。另今年第25號颱風「海鷗」預計最快2日生成,目前對台無直接影響。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日夜溫差大!東北迎風面有短暫雨 氣溫「溜滑梯」下探20度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今(1)天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花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山區、大台北、台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桃園以南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零星短暫陣雨。
民視 ・ 1 天前
"廚餘海挨轟"台中市政策又轉彎 盧秀燕:明天起改用燒的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非洲豬瘟爆發第11天,邁入第三階段,台中市長盧秀燕說目前出現曙光,只要第三階段守住,只是台中廚餘政策一再轉彎,挨轟廚餘海、燕圾湖、廚餘噴泉。11月3日起,政策又轉彎,改成只留一處文山掩埋場,其餘通通丟去焚燒,民代痛批,原有的垃圾都燒不完,現在又多了廚餘,擔心戴奧辛過量!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第11天,以五天為一個周期來算,已經邁入第三階段,台中市長盧秀燕帶來好消息,說已經看見曙光,疫情鎖在案場沒擴散,不過,疫情爆發至今,暫停使用廚餘餵豬,台中市廚餘政策一再轉彎,先是開放12處廚餘掩埋場,再縮減為4處,11月3日起,又要改採焚化為主,只保留一處文山掩埋場。台中市議員(民)何文海:「我們的文山焚化爐已經30年,要淘汰的一個老爐子,它沒辦法適應這麼多的水分,必定產生非常多的戴奧辛。」台中市爆發豬瘟,已邁入第三階段。(圖/民視新聞)綠營民代不滿,原本的垃圾量就已經消化不完,現在只有一處廚餘掩埋場,等於其他所有廚餘都要靠焚燒來解決,民代更擔心的是焚燒後釋放大量戴奧辛,對民眾健康產生威脅!台中市廚餘政策急轉彎,3日起只剩一處文山掩埋場。(圖/民視新聞)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回應,目前廚餘處理多管齊下,不只掩埋還有焚燒與發電,而環境部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也強調,焚化爐都有進行汙染檢測,請民眾不用擔心,不過,中央原先並沒有推動廚餘瀝乾當垃圾丟,呼籲民眾丟廚餘前一定要瀝水,減少廚餘量!原文出處:「廚餘海」挨轟中市政策又轉彎! 台中市府:明天起改用燒的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梧棲豬農住家大門.車輛均陽性 專家拋"全場焚燒"杜絕非洲豬瘟疫調! 化製三聯單數字疑兜不攏 檢調偵辦調查上百化學兵"車輪戰"清消! 梧棲豬農住家10處全陰性
民視影音 ・ 12 小時前
豬隻禁運宰11/7有望解禁! 農業部:總量管控每日約3萬頭
此外,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經過2次清消仍驗出核酸陽性反應,非洲豬瘟中央前進應變所指揮官杜文珍1日表示,化學兵已完成清消,預計11月3日再度採檢,若驗出陰性,不代表就OK,7天後須再第二次採檢,若驗出陽性,代表現場清消需要再加強。陳駿季強調,疫調工作已告段落,完...
CTWANT ・ 21 小時前

北部「先接2天雨」週四回暖少雨 熱帶系統恐本週生成
東北季風持續帶來降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和宜蘭地區3日起出現明顯雨勢,6日起東北季風轉弱,北部仍有雨但水氣減少、溫度些許回暖,各地高溫有望達32度。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
北台灣有感降溫 空曠地區下探18℃
至於南部,則要留意早晚溫差比較大,不過,因為有一波東北季風報到,而且可能是今年以來,最大一波降溫,特別是北台灣,降溫特別明顯,低溫有機會跌到18到19度之間,提醒您,早出晚歸記得多添加一件外套。走...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受東北季風影響!未來一週「前濕後晴」 颱風「海鷗」對台無影響
受東北季風影響,今(2)日全台各地幾乎都有降雨,氣溫約介於19至25度之間。中央氣象署指出,未來一週天氣前半週將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半部感受濕涼,中南部則天氣穩定,白天溫暖、夜晚微涼,週四(6日
台視新聞網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