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標靶藥擴大給付 EGFR基因突變患者多治療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肺癌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或出現遠端轉移,增加治療難度,其中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肺腺癌發生率最高,約五成以上帶有EGFR基因突變,而目前已能針對突變基因選擇對應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健保署也擴大給付肺癌EGFR標靶藥提供病患多元治療選擇。
肺癌標靶藥擴大給付 醫師:能照護更多肺癌病患
義大癌治療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黃明賢指出,臨床上,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患治療目標在於兼顧控制病症及生活品質,並延長存活率,尤其對於易腦轉移肺癌病患而言,可考慮選擇具有高穿透血腦屏障特性的標靶藥物,但過去,健保對這類標靶藥物的給付限制較多,對於病患而言,無論在疾病控制或藥物費用都是一大負擔,如今健保署接軌國際治療指引擴大給付,讓更多病患能有治療選擇,醫師在規劃治療時也有更多空間。
肺腺癌EGFR突變腦轉移高 影響病患預後關鍵
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容易發生轉移,尤其容易轉移至骨骼、腦部,成為影響病患預後及生活品質的關鍵;黃明賢醫師表示,EGFR基因突變會使腫瘤細胞不受控制的生長,且相較無EGFR基因突變的癌細胞,更容易有遠端轉移風險。在過往的標靶治療常得合併血管增生抑制劑幫助控制腦部轉移的症狀。標靶藥物本身也有需加強照護的副作用,常見有皮膚乾燥、冒痘、甲溝炎、噁心、嘔吐等情況,嚴重時容易影響生活品質,不過標靶治療引起的副作用,仍依據不同患者的體質與病況而有所差異,建議用藥時若發生任何身體不適,都應盡快向醫療團隊尋求專業建議。
46歲女罹EGFR突變肺腺癌 轉換標靶藥維持生活品質
一名46歲女性,去年三月時被診斷出肺腺癌,接受基因檢測,確定帶有EGFR基因突變,但因未有腦轉移,不符合當時新一代標靶藥物的健保給付條件,因此接受其他代的標靶藥物治療;不過黃明賢醫師表示,這名病患對該標靶藥物的治療有較明顯的皮膚冒痘與甲溝炎等影響外觀的副作用。直到去年十月健保擴大給付EGFR標靶藥物給付標準,經評估申請使用且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目前穩定追蹤,維持整體生活品質,心情調適許多。
標靶藥突破血腦屏障 成肺癌腦轉移治療策略
黃明賢醫師提及,新一代標靶藥物具備能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的特性,對易腦轉移的肺癌治療策略帶來新的思考方向。自去年10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於一線治療後,醫師在臨床規劃上有更多考量空間,部分患者的治療反應也呈現穩定狀態,但仍需依病況與體質差異進行評估。
標靶藥仍有副作用 必要時應與醫師討論劑量
黃明賢醫師指出,抗癌標靶藥物會依作用位置、病患不同體質與病況,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潛在副作用,像EGFR標靶藥物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等情況,即便未影響生活品質,但必要時,應積極與醫療人員討論,醫師根據副作用嚴重程度及整體病況做評估,調整適合劑量,避免影響治療目標。
治療晚期肺癌 醫師:注重個人化治療方案制定
肺癌治療走向個人化治療,隨著治療藥物不斷進步,即使已確診晚期的病患,也不必過於灰心,臨床上仍有多種治療方式可供評估;黃明賢醫師提及,現今肺癌在治療上,更重視個人化治療方案制定,藉由肺癌多專科醫師所組成的醫療團隊,能因應病患不同的病症,給予解決方針;黃明賢醫師表示,即便後續治療出現抗藥性,也有其他藥物可以選擇,甚至再次基因檢測了解基因突變是否有改變,依照改變型態再給予對應藥物治療,最重要是與醫療團隊共同規劃合適的治療策略,以最佳化抗癌成效。
【延伸閱讀】
EGFR標靶藥有副作用較低的選擇? 晚期肺癌化療、免疫、標靶藥副作用解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苗栗隨機砍人求處無期徒刑!受害人女兒盼判死 嘆「放出來又會犯案」
苗栗市10月2日發生隨機殺人案,44歲邱姓男子吸食安非他命後持菜刀亂砍路人與學童,造成2名女童與1名林姓鐵工重傷。苗栗地檢署今(11日)依殺人未遂等罪起訴,並具體求處無期徒刑,其中傷勢最重的林姓鐵工女兒接受《鏡報》訪問時無奈說,「原本希望兇手能被判死刑,但只有無期徒刑的結果,我們也只能接受。」
鏡報 ・ 1 天前
鳳凰颱風外圍環流釀災!新北野柳海岸公路落石 基隆深澳坑山崩
鳳凰颱風來襲,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持續帶來風雨,北台灣陸續傳出災情。昨晚基隆深澳坑就發生邊坡土石崩落意外,清晨,新北市野柳海岸公路也有落石,一度佔據單向車道,工程單位緊急搶通。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一個字「2萬」…不服管教阿兵哥罵上士班長「智障」下場曝光
高雄曾姓男子在空軍技校服役,但他卻不滿林姓上士班長管教辱罵「智障」,案經橋頭地院審理後,依涉犯陸海空軍刑法中公然侮辱長官罪判處拘役40天,得易科罰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母死於肺癌!篩檢揪「芝麻大腫瘤」 男嘆:颱風天重生了
肺癌長期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每年奪走逾萬條性命。彰化基督教醫院日前舉辦肺癌病友會,分享最新早期診斷與個人化治療進展,一名因家族病史接受篩檢的林先生分享自己及早發現肺癌的經驗,強調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只有臥室能睡」基隆民宅慘遭雨水灌入 居民無奈:不敢下樓
基隆地區受鳳凰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影響,導致多處民宅淹水、山坡土石滑落,居民生活陷入困境!西定路一處民宅遭巨石撞破,附近居民因地形關係,雨水從二樓陽台灌入,造成室內積水嚴重。住戶無奈表示:「除了用吸的還要用掃的,才能勉強維持地板短暫乾淨。」八斗子沿岸出現長浪拍打,景點暫時關閉,台鐵深澳線也預防性停駛。調和街泥沙沖刷至馬路,當地已設置沙包防護,但居民仍苦不堪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驚!宿舍潮濕成霉菌溫床 女大生親揭「除濕袋」效果
生活中心/李筱舲報導除濕機對於台灣人而言為生活必需品,尤其是北台灣地區,每到冬季,濕冷的氣候讓人難受,而除濕機幾乎是天天開著沒有關過。近日有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自己所住宿舍因為太潮濕了,衣櫃竟然發霉了,為了應急,就去買了吊掛式的除濕袋放在衣櫃裡。貼文一出後,立刻引起網友討論。
民視 ・ 21 小時前
江國賓切除口腔腫瘤!對健康有新體悟 驚喜現身粉絲婚禮送祝福
[FTNN新聞網]記者黃鈺晴/綜合報導演員江國賓出道30多年,長年在高壓、緊湊的拍攝環境中工作,而他上月透露,自己在3個月前發現口腔內長出一顆小肉瘤,經檢查...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第13屆總統科學獎頒獎 中研院院士梁賡義、葉均蔚獲獎
總統科學獎每兩年頒發一次,今(2025)年是第13屆,上午在總統府舉行頒獎典禮,本屆獲獎者有兩位,分別為生命科學組的梁賡義院士及工程科學組的葉均蔚院士,由總統賴清德頒獎,表彰兩位院士的重大貢獻。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桃園南門市場大火受損 市府:全數拆除是錯誤謠言
(中央社記者葉臻桃園12日電)桃園市南門市場5日晚間發生大火,有數百攤位受影響。桃園市政府今天表示,網路謠傳南門市場將「全部拆掉」為錯誤謠言,僅會針對「受損攤位」執行拆除作業,未受損攤位仍會繼續營業。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18歲高中女發育好!月經卻從未來過 醫檢查驚「沒有陰道」
孩子在發育期還未出現性徵,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婦產科醫師鄭丞傑分享,一名身材發育良好的18歲高三生,月經遲遲沒有來,被母親帶到醫院做檢查,發現她先天性無陰道,子宮也發育不全,雖然可透過手術建立人工陰道,但生育能力受到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母2年前肺腺癌逝…醫一建議揪出他芝麻大肺癌 大叔:讓我重生了
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奪走逾萬人性命,但早期發現仍可救命。彰化基督教醫院昨(10)日舉辦肺癌病友會,醫師分享「精準三環—決戰早期肺癌」與「一張基因報告改變命運」兩場專題,介紹最新早期診斷與個人化治療進展。患者林先生因母親兩年前罹患肺腺癌過世,醫師建議家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意外發現左肺1公分結節,追蹤半年未消,決定手術切除。林先生說,回想手術日,就像迎來自己的「重生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嗽、喉嚨有痰?醫揭背後真相 要這樣做才會好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3 小時前醫院院長咳血、喘不過氣 竟是甲狀腺癌末期!多治療搶命
輕忽結節不管,付出慘痛代價!中部地區1名外科醫師的醫院院長忙於救人,忽略了自身也有甲狀腺結節而未定期追蹤,直到某天突發咳血與呼吸困難,緊急送醫診斷已是惡性度高的低分化甲狀腺癌,腫瘤已嚴重侵犯氣管與喉部神經,經台中一家醫學中心轉介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接受手術與氣管修補重建,還有放射治療,才成功搶回一命,目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長輩吞嚥退化 「喝水常嗆到」也暗藏危機!營養師教3技巧安全喝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你有關注過家中長輩喝水的狀況嗎?蘇哲永營養師分享,李登輝前總統就因喝牛奶嗆咳而送醫,最終由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提醒民眾若長輩吞嚥功能退化,清水、牛奶甚至茶都可能成為致命風險,建議應觀察並調整喝水姿勢;當長輩出現異常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協助。 前總統案例示警 吞嚥退化引發一連串危機 蘇哲永營養師日前於fb粉絲團指出,李登輝前總統在家中喝牛奶時,因嗆咳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與心臟衰竭,後續更合併兩側肋膜積水與急性腎損傷。因當時其年事已高、且患有多重慢性病,住院期間反覆感染,最終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他的故事,用最沉痛的方式,為全台灣的家庭,上了一堂關於『吞嚥退化』的課。」 台灣長輩每10人有1人吞嚥困難 清水「1原因」恐傷肺 「吞嚥困難」並非少數人的問題。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正面臨吞嚥障礙,更有約21.8%的長輩,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以上的嗆咳。 許多人以為清水、牛奶或茶屬於安全的飲品,蘇哲永營養師指出,對吞嚥功能退化的長輩而言,這些「不稠的液體」反而最危險。由於液體流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牙別亂刷!醫曝動脈斑塊藏「口腔1細菌」 是心臟病幕後推手
許多人都認為,心臟病的主要元兇是油、膽固醇、壓力,但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可能是因為你沒好好刷牙」,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在2025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的最新研究說明,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細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癌症轉移砸百萬做質子治療? 醫:9成病人不需要
質子治療雖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武器,但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約有9成癌症患者其實不需要這種治療方式。他解釋,質子治療主要用於精準控制局部腫瘤,如腦瘤、眼部腫瘤或兒童癌症,若癌細胞已轉移至全身,質子治療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