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卡卡」不一定是年紀到了 醫教3招改善退化:先救肌肉
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感覺上下樓梯吃力、蹲站時膝蓋痠痛等,北榮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在粉絲專頁提醒,其實這種情況不一定只是老化,也可能與肌肉量流失有關;只要每天多運動5分鐘、多吃蛋白質,保住肌肉,就有機會反轉退化。
2025年刊登於《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分析逾1.3萬名膝關節退化患者的研究指出,約四分之一患者同時患有肌少症。研究並發現,退化越嚴重,肌少症比例越高;最嚴重的(Kellgren-Lawrence 第四級)患者,約26%同時出現肌少症。
肌少症不是突然發生 如何自我檢測?
張家銘醫師表示,許多人生活中可能早已察覺端倪,如久坐後站起需用力撐一下、下樓膝蓋發軟、腿部明顯變細等,這些都是肌肉流失的早期訊號。「它不是一下就發作的,而是每天一點一滴慢慢發生。」
研究也指出,女性、亞洲族群、骨質疏鬆與糖尿病患者的肌少症風險相對更高。張家銘提醒,骨頭與肌肉本就互相協作,骨質不好肌肉也容易受影響;而糖尿病可能使肌肉修復能力下降,使流失速度加快。
張家銘提供民眾居家自我觀察方式,包括:
站起來是否需扶東西
走樓梯覺得大腿無力、膝蓋發軟
走5分鐘就出現腿痠、腳拖地
褲管變鬆
久坐後站起腳發抖
若上述情況持續出現,表示肌肉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如何改善與預防退化?
張家銘醫師提出3項建議;首先,建立規律下肢活動,如快走、原地踏步、抬腿或靠牆蹲,每日10至15分鐘即可。其次,觀察日常動作變化,從椅子站起來有沒有變慢,走路會不會不穩;每2週測一次「不扶物站起五次」,看速度是否變慢。第三,補足蛋白質與維生素D,若飲食中肉類攝取不足,可考慮補充乳清蛋白或豆製品;糖尿病或腸胃吸收不佳的人更需特別注意營養。
他強調,處理膝蓋退化不能僅倚賴藥物或手術,「真正的關鍵是把肌肉保住。」只要每天多動幾分鐘、攝取足夠營養,就能有效延緩退化、改善生活品質。
更多鏡週刊報導
美國簽證審核標準收緊! 肥胖、慢性病族群恐被拒入境
龜吼漁港爆「天價水果」4顆黃金果賣988元 彭華幹痛批:觀光被自己人搞爛
台網也傳「100萬斬殺閩南狼行動處」 本人急發聲!八炯聲援:他不該被殺
其他人也在看

YO-CHi掀起澳洲優格冰淇淋革命!Z世代最愛的甜點品牌正改寫「第三空間」文化
在YO-CHi共享冰淇淋時光,可說是一手顛覆了過去享用冰淇淋的文化與形式。(圖片來源:YO-CHi 官方粉絲專頁) 撰文=蘇楓雅 陽光正暖的午後或晚餐後的週末夜
食力 ・ 1 天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1杯優酪乳穩定血糖、燃燒脂肪!權威醫推薦2種優酪乳
每天一杯發酵乳製品,正悄悄改寫著人體代謝程式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優酪乳不只是幫助排便、減少脹氣,更能從根本調整腸道菌相,影響脂肪燃燒、血糖穩定及體內發炎程度。當我們
健康2.0 ・ 10 小時前
糖尿病保命第一招 醫:掌握數據才能穩控血糖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新竹臺大分院糖尿病衛教師指導正確的量測步驟,協助病人建立自我照護能力,落實精準控糖。 11月14日是「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第1型糖尿病童年齡變小 醫示警易併酮酸中毒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3日電)根據統計,第1型糖尿病全台約1.2萬名患者,逾半數是兒少。醫師警告,臨床發現,第1型糖尿病發病年紀越來越小,這群小病患容易併發酮酸中毒、低血糖,全方位照護不容小覷。
中央社 ・ 1 天前
痔瘡痛到坐不住又怕開刀?微創雷射傷口小如筆芯,隔天就能上班
痔瘡問題,很多人不好意思提,也常拖著不治療,結果反覆出血、疼痛,甚至影響工作與生活。35歲的上班族林小姐就是例子,她因長期久坐、飲食不規律又愛吃辣,痔瘡反覆出血多年,試過保守治療與橡皮筋結紮術都沒改善。最後,她接受萬芳醫院的「微創雷射輔助痔瘡切除手術」,術後隔天就能上班,第一週只有輕微不適,3週後完全恢復正常生活,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鏡報 ・ 8 小時前
東京流感病例暴增!日本16年首度11月發「流行警報」
計畫前往日本要注意了,東京流感病例激增,16年來首度在11月發布「流行警報」。根據外媒報導,截至9日為止,東京都每家醫療機構在一週內平均通報29.03名流感患者,較前一週暴增約1.2倍,也突破正式警報
台視新聞網 ・ 10 小時前
普發1萬是行政院發的?她轟民進無恥
[NOWnews今日新聞]普發現金1萬元於5日開始登記,12日已有不少民眾都收到。民進發圖卡呼籲大家記得領取,並強調普發1萬是行政院發的,不是立法院。國民立委王鴻薇怒轟,這是人民的權益,而非民進...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海象不佳!花嶼封島已6天 望安公所緊急包船16日運送民生物資
台灣最西島嶼-澎湖花嶼,因鳳凰颱風加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自11月9日封島至今,已邁入第6天,島上民生物資供應緊張,望安鄉公所今(14)日緊急決議,16日雇用船隻運送民生物資,但因不能載客,對於離島民眾就醫影響很大,讓花嶼村民透過社群網站向外求援。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Jennie針織穿搭4招公式!秋冬日常造型靈感,「這樣穿」保暖又時髦
作為時尚風向指標的Jennie,近期在IG曬出旅遊照,以一身身細膩灰色針織造型征服鏡頭。柔軟線條貼合身形,勾勒慵懶又精緻的氛圍,極簡色調與微份量肌膚留白,為秋冬造型增添性感張力。從輕盈針織上衣、鬆弛開襟外套,搭配修身長裙與休閒套裝,原本偏向居家與冬日的材質也能穿出旅行日常的新節奏。本文整理了Jennie針織穿搭4公式,成為秋冬氣質與率性並存的必備造型。
bella儂儂 ・ 1 天前


久坐族快動起來!每天少坐30分鐘 就能讓身體代謝「回春」
現代人生活久坐時間長,許多人明明知道多運動有益健康,但要落實卻是難上加難。芬蘭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少坐30分鐘,就能改善身體使用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對代謝帶來正面影響,對缺乏運動、心血管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較高的族群尤其有益。久坐增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 專家解釋何謂「代謝靈活性」!芬蘭圖爾庫大學發布新聞稿說明,久坐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能量的攝取超過消耗量,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生活習慣也會影響身體在不同情境下將脂肪或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能量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代謝靈活性(metabolic flexibility)」。圖爾庫大學博士後研究員Taru Garthwaite解釋,健康的身體在休息時會燃燒更多脂肪,飯後或進行高強度運動時,主要的能量來源會轉向碳水化合物。如果代謝靈活性變差,血糖與血脂可能升高,多餘的脂肪與糖分不再被用於能量生產,而是被儲存起來。研究揭久坐減少至少半小時 代謝能力觀察到有改善這項研究由圖爾庫正子掃描中心(Turku PET Center)與芬蘭健康促進研究所共同進行,研究對象為64位經常久坐、有心血管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因子
常春月刊 ・ 9 小時前
黃明志保釋後私訊疑曝光!謝侑芯閨密:良心譴責會跟你一輩子
「護理女神」謝侑芯離世至今3個多星期,案情仍由馬來西亞警方偵辦中,歌手黃明志因為最後接觸者,經過9天扣押後,在13日暫時保釋。不過,黃明志獲釋後尚未公開發聲,卻疑似回覆謝侑芯好友謝薇安的私訊,並解釋先前未讀未回的原因。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23 小時前
他「做2事」治好脂肪肝、高血糖!還甩肉6公斤、降體脂肪
胰臟癌向來被稱為「癌王」,死亡率極高。醫師林相宏表示,一名50歲男子健檢時發現胰臟長出0.5公分的腫瘤,讓他決心改變生活方式,不再熬夜,並規律運動,之後回診時體重減少6公斤,體脂肪減少8%,脂肪肝和糖尿病前期等都好了。男子更直呼,「現在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