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總大數據研究揭示:嚴重藥物過敏者 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5.6倍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50歲的江小姐17年前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引發罕見且嚴重的藥物過敏─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全身出現紅疹與水泡,住院治療一週症狀緩解出院。不久後,她出現全身疼痛、眼乾及口乾等症狀,雙眼幾乎無法分泌淚液,確診乾燥症,所幸及早診斷治療、控制病情,持續追蹤照護中。
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主要原因是抗癲癇藥、抗生素、止痛藥等特定藥物引發。台灣每年約有25位SJS病人、10位TEN病人,死亡率分別為20-30%及近50%,病程凶險。過往醫學界認為這兩種疾病僅是短期劇烈過敏反應,但臺中榮總研究團隊透過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002年至2020年全台38萬病患資料發現,急性過敏風暴後,患者面臨長期免疫系統危機。
臺中榮總研究顯示,曾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人,日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比一般人增加5.6倍。其中罹患紅斑性狼瘡機率高達14.8倍,乾燥症機率增加5.3倍。值得注意的是,發病後第一年內罹患紅斑性狼瘡的風險更飆升逾180倍。
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韻文醫師提醒民眾,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因和基因遺傳有關,若民眾家族曾有相關病史,可透過基因檢測確認來預防。曾經罹患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的病患,若有持續性乾燥、關節痠痛、皮疹或不明原因疲倦等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主動就醫告知個人病史,以利醫師快速釐清病因,守護自身免疫健康。
臺中榮總研究團隊指出,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有共同致病機轉,包括T細胞異常活化、特定HLA基因型易感性,會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研究發現,即使在兩病發作後9年以上,患者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仍持續偏高,突破過去單純視為短期反應的觀念,為臨床醫師提供重要疾病預警訊號。這項研究發表於國際過敏與臨床免疫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Allergy》,為全球首篇以大數據分析探討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與自體免疫疾病風險關聯的研究。
陳韻文醫師提醒,臨床未來面對史帝文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病人,應於其急性期恢復後提供定期自體免疫疾病篩檢建議,特別是出現「乾」、「痛」、「疲倦」等非特異症狀者,建議進行紅斑性狼瘡相關抗核抗體(ANA)、乾燥症相關 SSA 抗體與類風濕因子(RF)等免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與治療。
此外,跨科別合作也至關重要。皮膚科醫師是第一線辨識與處理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的關鍵角色,風濕科醫師則負責長期追蹤與免疫調控。建立穩固的轉診與合作機制,方能保障病患長期免疫健康。
臺中榮總數位醫學部主任也是過敏免疫風濕科專家陳信華醫師說明,目前臺灣乾燥症的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有6人,治療方式以外用藥與口服藥為主,亦有臨床試驗進行中。建議及早就醫,可有效緩解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
其他人也在看

嚴重藥物過敏竟是全身脫皮、險喪命 紅斑性狼瘡風險暴增180倍
50歲的江小姐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引發罕見且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JS),全身起紅疹、水泡、皮膚大片脫落,就像被燒傷,住院治療緩解症狀才出院,不久出現全身疼痛、眼乾及口乾等症狀,雙眼幾乎無法分泌淚液,確診乾燥症,醫師提醒,嚴重藥物的過敏風暴,可能引發免疫疾病等免疫失調後遺症。
自由時報 ・ 1 天前屏東未登錄地種瓜惹民怨 伍麗華要求確立主管機關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13日電)屏東楓港溪河道種植西瓜,產生雞糞味及蒼蠅,讓鄰近新路部落長年飽受困擾,其中大片區域落在無政府機關管理未登錄地。立委伍麗華今天協調會要求國產署儘速確立主管機關。
中央社 ・ 1 天前
擔心靜脈曲張需手術!女教師暫別講台休息 新式治療助重執教鞭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50歲的高中周姓女老師因雙腿靜脈曲張,腿部皮膚很癢而抓到紅腫破皮,很害怕因此需要動手術治療,心情忐忑不安,所以暫時揮別講台休息了一段時間。經過親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林宜右醫師的門診,由林宜右醫師親自執行超音波檢查,評估周老師的血管狀況後,最後選擇施以靜脈膠水治療,讓周老師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一個月後高興地重新站上講台,作育英才。 靜脈曲張常見於腿部 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不動是高風險群 林宜右醫師指出,靜脈曲張常發生於腿部,起因爲靜脈瓣膜受損或是血管壁變弱,造成血液滯留和血管擴張扭曲,是一種靜脈系統常見的疾病。症狀包括晚上小腿常常抽筋、開始腫脹、走路或久站後覺得很不舒服。如果是有家族病史者、肥胖者會增加下肢壓力、懷孕者荷爾蒙改變會增加罹患風險,以及長時間站立或坐姿不動者,都是屬於高危險族群。 靜脈曲張可能與其他血管疾病有關 新式手術可恢復快 林宜右醫師指出,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問題,更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隱藏著更深層的血管疾病,需要專業醫師透過超音波等檢查,判斷病情輕重,再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靜脈曲張的治療不能僅靠外觀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有影】毛孩外出不麻煩!新北環保局設276座狗便(袋)箱 打造友善潔淨社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遛狗時常忘記帶袋子?新北市環保局為協助飼主方便清理寵物排泄物,攜手企業推動「新北可愛柴狗便(袋)箱」,陸續在公園、綠地與人行道等地點設置,提供民眾免費索取狗便(袋)。目前已在多個行政區設置276座,民眾可透過「新北可愛柴狗便(袋)箱地圖」線上查詢位置,更加便利。 新北市環保局指出,根據農業部統計,112年全國家犬、家...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國際滑輪溜冰公開賽開賽 17國共計逾千名選手參賽
2025台灣國際滑輪溜冰公開賽今(13)日起至16日,在台南市永大溜冰場熱血開賽,共計有17個國家逾千名好手齊聚競技。台灣國際滑輪溜冰公開賽創辦於2019年,今年邁入第4屆,本屆由台南市政府與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共同主辦,項目涵蓋短距離爆發、場地爭先、長距離耐力等多元組別,考驗選手的爆發力、耐力與戰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男性第三大攝護腺癌篩檢納公費 衛福部承諾:半年提規劃
我國男性攝護腺癌發生率持續提高,成為男性第三大癌症,且成長速度居癌症之冠。對此,國民立委廖偉翔今(13)日質詢時指出,衛福部應正視男性健康,儘速將攝護腺癌篩檢納入公費癌症篩檢項目,讓男性也能獲得健康保障。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運動讓心臟更年輕!Maryland大學研究:這種運動可延緩DNA老化、維持端粒長度
想讓心臟「越動越年輕」?Maryland大學最新研究指出,規律運動不僅有益心血管健康,還能影響基因層面的老化速度。研究發現,跑步能促進維持端粒長度的蛋白質變化,進而延緩心臟老化、促進DNA修復。 這項研究由Maryland大學運動機能學教授、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史蒂芬.羅斯(Stephen Roth)博士領導。研究團隊讓小鼠在專用跑步機上進行30分鐘運動訓練,模擬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的健康運動量,並與久坐不動的對照組小鼠比較。 結果顯示,運動組小鼠體內多種與端粒維護相關的蛋白質出現顯著變化。端粒是位於DNA鏈末端的「保護帽」,能防止染色體受損;隨著年齡增長,端粒會自然縮短,而過短的端粒與癌症、心臟病等老化相關疾病密切相關。 Stephen Roth博士解釋:「端粒就像鞋帶末端的塑膠頭,能保護基因不被磨損。隨著年齡增長,端粒逐漸縮短,就像樹木的年輪記錄時間一樣,是生理老化的標誌。如果能延緩端粒縮短的速度,心臟組織自然會更健康。」 研究進一步指出,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於維持端粒長度,也可能促進DNA修復機制的活性。雖然這項研究目前僅針對囓齒類動物,但為理解運動如何從細胞層面延緩老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常春月刊 ・ 1 天前颱風假與北北桃脫鉤? 謝國樑:因應氣候變遷制訂新標準
基隆市究竟要放颱風假與否受到市議員林旻勳的質疑,能否與基北北桃脫鉤,自行決定放假,市長也不用承受罵名。市長謝國樑說,所謂脫鉤本來就存在並非一定要一起放假。未來會和議會還有海大氣候有關團隊做探討制訂出屬於基隆市的放假規定。議員林旻勳表示,颱風假放假與否市長真的很為難,依照市消防局預估雨量這次鳳凰颱風雨量應該在110至190毫米,結果下了350毫米,因超出預估太多無法趕上天候的變化。他說,11月的颱風確實罕見,因氣候變遷造成異常現象,蘇澳、宜蘭和基隆災情都非常嚴重,應該理性討論放假與否。議長童子瑋日前也有提到未來颱風假是否有機會與新北脫鉤。市長謝國樑說,基北北桃本來就沒有一定一起放假與否,這次桃園就脫鉤,而這樣的情況本來就存在,不可能因為討好市民就要放假,這要明確說清楚。謝國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基隆調和街驚現「內陸湖」 溢流導致街道積水
連基隆也出現堰塞湖?連續多日降下大雨,調和街路面出現淹水災情,市府這下才發現,山坡上的私人土地,出現一個面積約700平方公尺的內陸湖,因為雨量過多導致湖水溢流到山下路面。市府工務處13日下午緊急會勘,強調沒有安全疑慮,暫時不需以工程手段介入,但會持續觀察。 #基隆#調和街#街道積水#內陸湖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老人 新一代抑制劑擴大給付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3日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多是銀髮族,身體難負荷化療,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新一代BTK抑制劑,估2年內惠及約300名患者,為台灣白血病治療帶來重大進展,給付模式更是亞洲第一。
中央社 ・ 1 天前
羽球》熊本名人賽林湘緹、黃宥薰內戰出線 林俊易、王子維也抵8強
2025年日本熊本羽球名人賽今天結束各項次輪角逐,儘管臺灣一哥周天成意外鎩羽,但林俊易、王子維都抵8強;女單除一姐邱品蒨過關外,林湘緹、黃宥薰分別在內戰擊敗董秋彤、宋碩芸,同樣挺進賽會第4日角逐。
TSNA ・ 1 天前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 天前
他「做2事」治好脂肪肝、高血糖!還甩肉6公斤、降體脂肪
胰臟癌向來被稱為「癌王」,死亡率極高。醫師林相宏表示,一名50歲男子健檢時發現胰臟長出0.5公分的腫瘤,讓他決心改變生活方式,不再熬夜,並規律運動,之後回診時體重減少6公斤,體脂肪減少8%,脂肪肝和糖尿病前期等都好了。男子更直呼,「現在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3 小時前
50歲男「1症狀」誤認胃食道逆流!醫查驚:肺癌了
聲音沙啞是咳嗽過久的症狀,但小心恐是罹癌徵兆!醫師陳榮堅表示,一名50歲患者聲音沙啞一段時間,原以為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致,一系列檢查後發現,患者的單側聲帶不動,原來是因肺癌(肺部腫瘤)壓迫聲帶神經,導致聲音沙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