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皮膚癢又腫,不吃藥會自己好?醫揭「這類型」與免疫失調有關
56歲的謝小姐擔任管理職,多年以來飽受慢性蕁麻疹困擾,皮膚搔癢難耐,她曾在懷孕時因蕁麻疹發作引起呼吸困難,三度被緊急送往急診治療,深刻體會到規律監測與積極治療的重要性,如今她隨身攜帶藥物,以防疾病突如其來。皮膚科醫師提醒,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長期飽受症狀困擾,但研究顯示,患者平均需耗時約1年半、諮詢近5位醫師才能確診。
慢性蕁麻疹多與免疫失調有關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朱家瑜表示,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據統計,台灣每5人中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慢性蕁麻疹主要成因多與自體免疫失調有關,其中約6成患者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為最常見的類型。
朱家瑜說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與急性蕁麻疹不同,不是因為單純過敏所引起,而是屬於免疫疾病或與情緒壓力有關,且無法透過飲食控制預防發作。當患者全身皮膚長期飽受紅、腫、癢等症狀困擾,嚴重影響睡眠、生活與工作品質,若未及時控制,所承受的精神壓力甚至可與癌症患者相當。
這類型好發20~40歲女性
朱家瑜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好發於20~40歲之間,其中以女性最多,約為男性的2倍,台灣約有20~25萬名患者。當患者發病後,因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釋放出組織胺,導致血管擴張、組織腫脹,因而造成風疹塊(膨疹)與血管性水腫,可能反覆發生在不同部位,且症狀持續6週以上就要當心。
目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在治療上,以口用抗組織胺為主,但朱家瑜說,許多民眾以為皮膚癢才要吃,皮膚不癢就不用吃藥。事實上,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如同慢性病,需長期用藥控制病情,若以錯誤方式治療,不僅症狀無法改善,生活品質也會大幅降低,提醒患者切勿中斷治療,定期回診評估症狀。
切勿因皮膚不癢就自行停藥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表示,為協助病友及早獲得妥善治療,國際間推動「UCARE認證」制度,目前林口長庚、台大醫院、台中榮總與高雄長庚等4家醫院已獲得認證,治療與研究水準皆與國際接軌;以地理密度計算,更是亞洲之最,象徵台灣在蕁麻疹照護網絡上已邁向國際領先地位。
鐘文宏提醒,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不是單純的食物過敏,僅靠止癢藥或偏方恐使病情反覆,若民眾出現持續超過6週的紅疹與搔癢,甚至因夜間癢到睡眠受影響而焦慮難安,應儘早就醫,依循醫師指示進行標準治療,切勿因症狀緩解就擅自停藥,避免反覆復發更嚴重。
朱家瑜建議,除了穩定長期服藥,患者在日常生活保養上應從各方面加以預防。飲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酒精等;換季衣物應先清洗再穿,避免灰塵、塵蟎等刺激皮膚;居家環境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因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外出時也應注意溫差變化與日光曝曬等誘因,以免觸發蕁麻疹發作。透過日常調整可有效降低症狀反覆發生的風險。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蕁麻疹會自己好嗎?是身體在排毒?教你「快速止癢法」多吃它可緩解
我不吃海鮮,怎麼還會得蕁麻疹?皮膚醫揭「抗過敏菜單」這樣吃才對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蕁麻疹皮膚癢又腫,不吃藥會自己好?醫揭「這類型」與免疫失調有關
其他人也在看

慢性蕁麻疹恐奪命!她3度發作險進鬼門關 台大醫院主任示警:這不只是皮膚過敏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據統計,每5人就有1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蕁麻疹不單純只是皮膚症狀,慢性蕁麻疹還有可能危及生命!56歲謝小姐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呼吸困難,3度送急診,嚇得她現在藥不離身,就怕哪天又發病。皮膚科醫師提醒,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應該接受醫師的積極治療。謝小姐表示,自己從小就有慢性蕁麻疹的......
風傳媒 ・ 5 小時前
慢性自發性尋麻疹不是過敏 應及早接受醫師治療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臺灣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其中六成患者屬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常見蕁麻疹類型,患者長期忍受「紅、腫、癢」症狀的折磨,嚴重干擾睡眠、生活與工作,若未即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2 小時前
搶救兒科人力荒! 健保「4大兒童重症給付」明年擬調升
為解決全台各大醫院兒科醫師荒問題,健保署長陳亮妤今(12)日宣布,將調升兒童急重症支付標準,針對兒童一般病床、PICU住院診察費、小兒外科手術及兒童心智科給付進行調整,預計12月中提共擬會審議,最快明年1月實施。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蕁麻疹發作不只皮膚症狀! 她「喉嚨腫脹、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每五人就有一人曾有蕁麻疹發作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不單純只有皮膚症狀!56歲的謝小姐就因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導致呼吸困難,三度被緊急送急診,嚇到現在隨身攜帶藥物,避免疾病突然來襲。皮膚科醫師提醒,蕁麻疹若症狀持續超過六週即為慢性蕁麻疹,千萬不能消極治療。 謝小姐回想,自己從小就有...
匯流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金裕貞甜美童顏毀滅!《親愛的 X》一秒變臉,韓網狂讚:「這是最高級的『厭惡美學』」
從甜美到操控:金裕貞的「時代進化」《親愛的 X》不只是金裕貞的角色突破,更是一場時尚態度的蛻變。她用彩妝來敘事,將「完美」武器化、「美麗」制度化。這樣的白雅珍,不再試圖取悅誰,而是以強大的氣場與精準的控制,重新定義了屬於自己的光芒。1.幸福光底妝:溫柔外表下...
styletc ・ 2 天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常被誤認過敏 醫:超過6週須警覺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2日電)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發作來無影去無蹤,容易被誤認成過敏,卻可能嚴重到讓人睡不著。醫師提醒,若連續6週反覆發作就要警覺,服藥更不能有症狀才吃,每日規律才能真的改善。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全智賢公開真實保養法!「不靠醫美」也能凍齡,自律保養法必須學起來!
用運動開啟一天節目中,全智賢透露自己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無論天氣好壞,「一定會去運動」。她笑著說:「這是我一天的開始儀式,沒有運動就覺得整天怪怪的。」她也強調,自己抱持「運動是一輩子的學習」這種心態,不追求極限或短期效果,而是讓鍛鍊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午餐清...
styletc ・ 1 天前
北市學童免費檢查視力!攜帶「護眼護照」免花錢:167家院所可預約
近視一旦發生難以回復,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國小1~6年級學童家長把握關鍵期,善用「護眼護照」每年一次的專業視力檢查。提醒尚未檢查者請於12月31日前,到台北市167家眼科合約院所預約,檢查包括散瞳前後驗光、裸視與最佳矯正視力、裂隙燈檢查等,幫助孩子遠離高度近視,迎向清晰未來。
優活健康網 ・ 10 小時前補貼取消… 持綠卡不滿5年低收新移民 健保費飆漲
「為什麼我的健保月費從1元漲到1000元?」一位綠卡華人移民拿著最新的健保繳費單,向芝加哥美亞健康協會健保諮詢人員求助。...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0 小時前
有圖解》雞蛋編號怎麼看?「這兩種號碼」千萬別買:小心吃到監獄蛋
近期市售雞蛋爆發芬普尼殘留事件,讓許多民眾不知道該挑哪盒雞蛋才能真正安心、健康又對動物友善!事實上,蛋殼上的兩行英文與數字就暗藏著雞蛋品質、飼養方式及產地等重要線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帶民眾「圖解雞蛋代碼」關鍵意義,內行人建議千萬別買尾碼「C」和「E」,小心吃到「監獄蛋」!
優活健康網 ・ 9 小時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嗽、喉嚨有痰?醫揭背後真相 要這樣做才會好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27國研究證實!「1類人」就是聰明、不易失智:現在學還來得及
會多種語言除了有利於工作外,研究發現,對於心智能力有巨大好處。一項涵蓋27個歐洲國家的研究顯示,會說多種語言的人大腦老化速度較慢,並能減少認知退化的風險。此類人的大腦年齡常比實際年齡更年輕,且隨著語言數量增加,效益更顯著。專家認為,透過學習語言等心智刺激可延緩此過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一半台灣人中鏢!喝酒臉紅恐「1體質」惹禍 大增7癌風險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偶爾小酌紓壓,但若喝酒容易臉紅,可能暗藏健康危機。馬偕醫大國際處與醫學系主辦的「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衛教活動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怕打針?瘦瘦丸誕生了! 72週內體重下降11.2%「價格更親民」
「瘦瘦針」近年掀起減重革命,但許多人仍困擾於需要注射及價格昂貴的問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今年11月發表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口服「瘦瘦丸」能在72週內使體重下降11.2%,效果顯著,且價格可能更為親民,為期待有效、方便且經濟的減重方案的民眾帶來新選擇。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紫米VS黑米」哪個健康?醫揭答案 這1種最能減重、控血糖、護心血管
許多人聽到「澱粉」就立刻聯想到體重增加或血糖飆高,然而澱粉並非單一類型。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表示,依照結構與消化速度,可區分為「快澱粉」與「慢澱粉」。快澱粉如白飯、白麵包,進入身體後迅速分解,使血糖短時間內上升。相對的,慢澱粉結構完整,含有較多纖維與抗氧化成分,能延緩能量釋放,對血糖調控及代謝更加友善。 黑米提供抗氧化功能 膳食纖維含量高 在眾多澱粉來源中,黑米值得特別推薦。李思賢醫師指出,黑米保留了外層糠皮與胚芽,因此膳食纖維含量明顯高於白米與紫米。這些纖維能延緩葡萄糖吸收,增加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者具有幫助。此外,黑米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對抗發炎反應並維護心血管健康。甚至黑米的抗氧化能力可超越藍莓。黑米在血糖反應上的表現相當突出,其血糖指數(GI)約落在42至50,屬於低GI食物。這對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特別重要。李思賢醫師解釋,原因在於黑米含有較多直鏈澱粉,其排列線性且不易被消化酵素分解,消化速度較慢。反之,紫米與糯米主要成分為支鏈澱粉,分解快、吸收快,因此血糖容易快速上升。這也解釋了為何部分人誤以為紫米健康,卻發現血糖控制不佳。 香氣與嚼勁 帶來額外飲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心臟衰退有救了!橘子皮藏「救心」成分 1吃法重啟長壽基因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很多癌症康復者在打完化療針、戰勝癌細胞後,卻默默迎來一場「心臟衰退的第二人生」。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被暱稱為「小紅莓」的化療藥多柔比星(Doxorub
健康2.0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長輩吞嚥退化 「喝水常嗆到」也暗藏危機!營養師教3技巧安全喝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你有關注過家中長輩喝水的狀況嗎?蘇哲永營養師分享,李登輝前總統就因喝牛奶嗆咳而送醫,最終由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提醒民眾若長輩吞嚥功能退化,清水、牛奶甚至茶都可能成為致命風險,建議應觀察並調整喝水姿勢;當長輩出現異常狀況,務必提高警覺、尋求醫療協助。 前總統案例示警 吞嚥退化引發一連串危機 蘇哲永營養師日前於fb粉絲團指出,李登輝前總統在家中喝牛奶時,因嗆咳被緊急送醫,經檢查發現有吸入性肺炎與心臟衰竭,後續更合併兩側肋膜積水與急性腎損傷。因當時其年事已高、且患有多重慢性病,住院期間反覆感染,最終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他的故事,用最沉痛的方式,為全台灣的家庭,上了一堂關於『吞嚥退化』的課。」 台灣長輩每10人有1人吞嚥困難 清水「1原因」恐傷肺 「吞嚥困難」並非少數人的問題。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正面臨吞嚥障礙,更有約21.8%的長輩,每週至少發生三次以上的嗆咳。 許多人以為清水、牛奶或茶屬於安全的飲品,蘇哲永營養師指出,對吞嚥功能退化的長輩而言,這些「不稠的液體」反而最危險。由於液體流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五十肩不只肩膀問題!醫揭「恐怖真相」:身體整組都壞了
一般認為五十肩是肩膀不適,但醫師王思恒表示,最新醫學認為,五十肩是一種「全身性的免疫代謝失調」,由於女性在更年期前後體內雌激素大幅下降,導致關節囊容易發炎、疼痛、卡住。此外,甜食、精緻澱粉也會傷害血管健康,讓身體處於一種慢性低度發炎,高壓、熬夜會讓擾亂內分泌系統,加劇身體發炎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牙別亂刷!醫曝動脈斑塊藏「口腔1細菌」 是心臟病幕後推手
許多人都認為,心臟病的主要元兇是油、膽固醇、壓力,但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表示,「可能是因為你沒好好刷牙」,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在2025年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的最新研究說明,心臟病的「隱形推手」可能是細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