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台灣如何走向有尊嚴的善終?病房故事:從「想死」到「再活一次」的轉變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安寧緩和療護需求持續攀升,醫療與長照體系面臨新挑戰。(圖片來源/pexels)
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機構、西班牙那瓦拉大學日前發布《全球安寧緩和醫療地圖》,顯示台灣在6大面向、14項指標中名列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顯示我國在安寧緩和照護的推動與品質上,已獲國際肯定。
「然而,實際上仍存在城鄉差距、居家善終率偏低、民眾認知不足等挑戰。」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程劭儀指出。
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逼近500萬,隨著人口老化與慢性病盛行,心血管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醫療需求增加,也帶來兩大社會衝擊—醫療與長照體系的沉重壓力,以及安寧緩和療護需求的急速攀升。
根據衛福部社會保險司統計資料,預估台灣6年後(2031年)65歲以上失能人口高達95萬,進一步增加醫療照護人力、相關設施需求;與此同時,生育率低迷,少子化情況持續惡化。預計在2070年,15-64歲青壯年人口將與65歲以上老年人口相當,平均每1.1位生產者需要負擔一位老年人口。
醫療與長照體系的壓力日益加劇,如何讓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走完生命最後一程」,成為社會與醫界的重要課題。
善終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社會文化的成熟指標。日前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政策、臨床與倫理層面,建構永續的安寧緩和療護體系。
健保與長照整合,讓「安寧善終」落地
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指出,政府正推動「長照3.0十年計畫(2026–2035)」作為「國家希望工程」的重要一環,將「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安寧善終」納入核心願景,目標在於整合健保與長照制度,擴大社會投資、減輕家庭負擔、強化醫照銜接。
石崇良說明,中央健保署自2024年起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精進方案」,放寬「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健保給付條件,鼓勵民眾及早規劃生命末期照護;另在今年推動「安寧品質評核加成獎勵方案」,依各機構安寧照護品質給予獎勵,並規劃建立「在宅善終推動藍圖」,強化居家醫療與長照銜接,協助病人在家中安然離世。
隨著高齡化與少子化交織,未來平均每1.1位青壯年需負擔1位老年人口,如何讓有限的醫療與長照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成為推動安寧照護的關鍵。
認知與實踐仍有落差,善終教育亟待深化
雖台灣安寧照護品質居亞洲首位,但民眾對安寧的了解仍有限。
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指出,根據2024年新加坡連氐基金會針對澳洲與亞洲11國的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的態度與認知仍有進步空間。以「緩和醫療」的認知情況為例,僅有69%台灣民眾表示「了解/稍微了解」,遠低於泰國92 %、澳洲90 %及越南81%。
王英偉強調,安寧緩和醫療的核心不是放棄治療,而是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許多民眾誤以為進入安寧病房等於等死,實際上,安寧照護是讓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仍能減輕痛苦、維持尊嚴與生活品質。
醫學會也提出三大推動方向:
1. 釐清迷思:安寧不等於放棄治療,目的是減輕病苦,而非提前結束生命。
2. 推動普及與平權:讓不同族群、身分者(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受刑人等)都能獲得尊嚴照護。
3. 讓安寧走入社區與居家:讓更多重症與末期病人能在熟悉的環境中,透過醫療團隊陪伴自然離世。
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顧問謝宛婷進一步說明,安寧緩和療護的核心在於「緩解痛苦、維持尊嚴,讓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若家屬與病人能及早討論善終意願,透過專業團隊協助,生命的最後一程能更安然圓滿。
斷食死與安樂死爭議,揭開「自然死」的真意
然而,隨著社會關注「安樂死」與「斷食善終」議題,對於「如何善終」的討論更形熱烈。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表示,「斷食不等於善終,人為規劃的斷食有加速死亡的企圖。安寧緩和醫療強調的是自然死亡,在以不縮短生命為目的的前提下,致力於減輕病人的疼痛與不適、讓病人的生理、心理與靈性都能獲得妥善照顧,提升生命最後階段的生活品質。」
他直言,這些訴求反映出病人與家屬的苦痛與焦慮,「但醫療團隊不能只是看到痛苦,就用結束生命來解決問題。」
蔡兆勳過去接受《信傳媒》專訪時指出,曾遇到不少「斷食卻沒有善終」的案例:「這是否是為了解決問題,卻把病人『解決掉』?這樣可能反而失去了『善生、善終、善別』的真意。」
他認為,自然死(安寧緩和醫療)才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適切照顧。「以前我們怕維生醫療會讓病人痛苦,於是提早用安樂死或斷食死結束生命,但自然就是美。只要醫療照護做得好,即使不斷食也能善終;若醫療照護沒做好,即使斷食也難善終。」
蔡兆勳強調,沒有樂活就不可能善終,不是告訴病人生命有意義,而是用愛與陪伴,讓他自覺生命有意義。(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病房故事:從「想死」到「再活一次」的轉變
蔡兆勳分享兩個真實個案:
一位漸凍人患者,簽署了「病主法」預立醫療決定(AD),想撤除維生醫療。但太太無法接受,醫療團隊於是陪伴夫妻多月。「9個月後太太慢慢接受,病人也逐漸退化。有一天她來門診急著要去買電視,我問為什麼?她說:『我們現在一起追劇,要買大螢幕的。』結果他們又一起看了好幾年。」
另一位癌末婦人,堅持要斷食,甚至在床頭掛上「我要斷食」的告示牌。但斷食後她口渴難耐、陷入矛盾。經安寧團隊陪伴、靈性關懷後,她逐漸放下執念,重新進食,「幾天後告示牌不見了,她念經、微笑,最後平靜離世。」
這些故事讓蔡兆勳深刻體會,「我們不是告訴病人生命有意義,而是用愛與陪伴,讓他自覺生命有意義。」
善終的真諦:樂活、自然與靈性照護
陪伴無數臨終者後,蔡兆勳歸納出「善終五指標」—了解死之將近、心平氣和接受、後事安排妥當、時機恰當、身體舒適。他強調,「沒有樂活,不可能善終。善終的真諦是『樂活』,而不是生命的終止。」
他也以信仰的角度詮釋生死之間的尊嚴,「基督信仰相信生命由神所賜,善終是人走完地上的旅程,往永恆的同在去;佛教則認為有病有痛也能善終,只要觀念正確、正念分明,臨終仍可莊嚴而有尊嚴。」
在蔡兆勳看來,這些不同信仰的生死觀,都提醒人要珍惜每個生命歷程的片刻—醫學有極限,但醫療的愛與關懷沒有極限。他也回憶起台灣安寧療護之父賴允亮的一句話:「再怎麼沒辦法的時候,就拿張椅子坐在病人旁邊陪他就好。」那份陪伴,就是最深的照護。
台灣安寧療護之父賴允亮曾說過:「再怎麼沒辦法的時候,就拿張椅子坐在病人旁邊陪他就好。」(圖片來源/pexels)
全民安寧,邁向「有尊嚴的老化」
世界安寧緩和照護聯盟(WHPCA)2025年世界安寧日的主題是「實現承諾:安寧緩和醫療全民可及」,呼籲各國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未來,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將持續與政府與國際組織合作,深化臨床教育、推廣生命教育,讓安寧走進社區與家庭。
在這個邁向「超高齡」的新時代,「如何善終」不再只是醫療選項,而是每個人生命課題的一部分。當社會願意面對死亡,理解「自然死」的溫柔與尊嚴,也許我們都能在最後一刻,安然、以愛告別。
更多信傳媒報導
國會杯葛總預算卡住「蘇澳溪分洪道工程」 卓榮泰邀韓國瑜商談但暫無確切時程
台美關稅談判》美媒爆台灣要在美投資3500到5500億美元 央行:不會動到外匯存底
Fed降息的機率升高 銀價連漲5天近歷史高峰 理財專家預測1年後200美元
其他人也在看

中西醫合療 破解「飢」因密碼
小胖威利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影響肌肉張力與代謝功能,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食欲停不下來」,常常不斷想吃、無法控制,導致嚴重肥胖,甚至引發糖尿病、高血壓等併發症。在花蓮慈濟醫院,團隊以中西醫合療的...
大愛電視 ・ 12 小時前巴基斯坦近日遇自殺炸彈攻擊 官員:阿富汗人所為
(中央社伊斯蘭馬巴德13日綜合外電報導)巴基斯坦近日傳出2起自殺炸彈攻擊,巴國內政部長納克維(Mohsin Naqvi)今天表示,這些攻擊事件都是阿富汗人所為。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鐵究竟有什麼功能?沒精神、掉髮也與它有關?營養師列5族群應補鐵!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缺鐵、貧血不是女性的專利!王證瑋營養師指出,鐵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素,從孩童的成長發育、上班族的體力維持,到銀髮族的健康,都需要足夠的鐵來支撐。缺鐵不僅會導致貧血,還可能讓人感覺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掉髮問題。想維持好氣色與體能,從日常飲食攝取足夠鐵質是基礎。 為什麼要重視鐵的攝取?從造血到肌肉、頭髮都少不了 王證瑋營養師也列出鐵對人體的5大關鍵功能: 製造紅血球、輸送氧氣:鐵是血紅素的核心成分,能幫助氧氣順利運送到全身。若缺乏鐵,容易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 助頭髮健康生長:毛囊需要穩定的氧氣與營養供應才能製造頭髮,一旦缺鐵,血液供應量下降,髮絲就容易變脆弱、甚至掉落。女性常見的掉髮問題,往往與缺鐵性貧血有關。 提升免疫力:它參與免疫細胞的生成與活化,當體內鐵不足時,抵抗力會下降,更容易反覆感冒。 維持肌肉與運動表現:鐵是肌紅蛋白的重要組成,能讓肌肉獲得充足氧氣,提升運動時的力量。若運動員缺鐵,表現也可能因此打折扣。 孕期與成長:孕婦需要足夠鐵質來支持胎兒發育,而兒童與青少年,因為身體成長迅速,鐵的需求量比一般成人更高。 哪些人特別需要補鐵?營養
健康醫療網 ・ 22 小時前
馬德里百年雞蛋專賣店 (圖)
受禽流感疫情影響,雞蛋成為西班牙2025年價格漲幅最大的食品。位於馬德里市中心的百年雞肉與雞蛋專賣店主理人Alex表示,蛋價狂飆,每打雞蛋約上漲1歐元(約新台幣36元)。
中央社 ・ 8 小時前
屏醫癌友揮毫 展前辭世留憾
屏東醫院13日為張姓癌友舉辦「筆墨人生,生命最終章」書法展,這是張男人生中首場也是最終場展出,不料他卻在開展前2天病逝,享年56歲,好友醫師李昆興請來張的偶像陳明章揭牌,陳獻唱《思想起》等曲,場面溫馨感人。
中時新聞網 ・ 3 小時前
嚴重藥物過敏竟是全身脫皮、險喪命 紅斑性狼瘡風險暴增180倍
50歲的江小姐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引發罕見且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JS),全身起紅疹、水泡、皮膚大片脫落,就像被燒傷,住院治療緩解症狀才出院,不久出現全身疼痛、眼乾及口乾等症狀,雙眼幾乎無法分泌淚液,確診乾燥症,醫師提醒,嚴重藥物的過敏風暴,可能引發免疫疾病等免疫失調後遺症。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鳳凰登陸即減弱 昨20:30解除颱風警報|#鏡新聞
更多天氣資訊,交給氣象主播洪簡廷卉Tuhi。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22 小時前
胃痛不只胃癌前兆,「這種」腫瘤你可能沒聽過!醫曝易錯過
肚子痛、腹脹可能不是小病,也別看成是老毛病而不處理,醫師提醒,小心一種較少聽過的「胃腸道基質瘤」作怪,一定要接住身體發出的警訊!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楊卿堯指出,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發生在消化系
健康2.0 ・ 1 天前巴林亞青運 高雄小將奪2銀7銅市府表揚
2025年第3屆巴林亞洲青年運動會上月底落幕,高雄子弟在羽球、自由車、田徑與跆拳道表現亮眼,共計奪得2銀7銅;其中自由車混合團體計時賽,文山高中駱柏丞技壓中國獲得銀牌,新莊高中李瀚在游泳男子100公尺自由式勇奪銀牌,為國爭光。高雄市教育局指出,文山高中駱柏丞在自由車賽面對實力堅強的對手,一路沉著應戰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可樂是快樂水?揭含糖飲料暗黑真相 權威醫:常喝恐破壞大腦獎賞系統
已有139年歷史的可口可樂公司,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可樂全球每年銷售約18億箱,換算下來一年大概賣出432億的驚人銷量。如此龐大的數字,足以解釋為何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與影響力,為什麼能長期穩居世界前列。可樂又被稱為「快樂水」,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一針見血指出,那恐怕不是快樂水,而是情緒的「債」,「它可能帶給大腦瞬間的愉悅,但會換來更深的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影/2年狂減45公斤不復胖 瘦瘦針非萬能需專業監控
「我做夢都沒想過,竟會回到30年前7字頭的體重!」一名48歲的好心肝門診中心消脂保肝病友呂先生,經過兩年的健康減重,漸進甩去45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從重度肥胖的38,回歸到健康體位的24;大腹
中廣新聞網 ・ 13 小時前
老是頭昏腦脹、思緒混亂、記憶力差?中醫師特調 1 健腦益智食譜
腦袋打結、老記不住、專注力差、精神渙散?這是「腦能量不足」的表現!如何強化專注、提升效率、延緩腦老化?中醫師傳授健腦益智...
Heho健康網 ・ 8 小時前
同樣是救災⋯網驚「這次蘇澳沒政治口水」 眾人揭1關鍵:值得全國借鑒
受到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11日宜蘭炸出驚人雨量,羅東、冬山、蘇澳都出現淹水災情,尤其蘇澳最大3小時累積雨量達到驚人的334.0毫米,是2010年梅姬颱風以來最大紀錄,造成當地水淹一層樓高。大水退去後國軍、地方立刻投入救援,就有網友好奇,這次宜蘭也是嚴重水災,但似乎都沒有政治的口水,而是回歸救災該有的面貌?就有人分享關鍵,直言「宜蘭蘇澳的『軍民一心』救災模式,值得全國借鑒!」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粿粿爆住胡釋安家密會王子!「交換禮物」合體片曝光 胡瓜傻眼回應
粿粿跟范姜彥豐婚變,粿粿遭指控婚內出軌王子(邱勝翊),今週刊更報導粿粿與范姜彥豐分居後一直都住在胡釋安家,胡釋安提供住處讓粿粿和范姜能夠分居,並有安全的地方和王子相約。對此,胡瓜回應不知情;而先前合作拍片,畫面也再度被挖出。記者林汝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去西堤不是為牛排!老饕必點「這1道菜」 內行曝外帶冷知識:只要80元
提到王品集團旗下的「西堤牛排」,大多數人第一印象是能大口享用牛排。但其實西堤的主餐不只牛排,還有鴨胸、烤雞、豬排等多種肉類餐點。不過,不少人去西堤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焗烤蘑菇」,甚至只要花80元就能外帶回家,引發網友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人買麵包店「儀式感」 網笑翻:果然大家都一樣!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台灣的麵包店遍布街頭,而多數人進店與挑選麵包時,只要拿到夾子,就會有一些不自覺的小動作。近日,美食網紅魏魏在Threads社群分享「每個台灣人進麵包店必做的事」,引起大量網友共鳴,不少人笑稱「果然大家都一樣」,就像是進麵包店後的不成文規定,甚至有人說「沒聽到這個聲音就沒有買麵包的感覺」。
民視 ・ 19 小時前
快訊/鳳凰加速!全台「明天11/13颱風假」機率曝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速度明顯加快,暴風圈已進入台灣陸地範圍。中央氣象署今(12)日指出,目前鳳凰以每小時約16至32公里速度,朝東北東至東北方向移動,預估今晚間將自南台灣登陸,並於深夜從台東一帶出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土城海山站旁8坪月租7千有找!政大雙主修高材生逃家失業搬進社宅 共居獨立生活找到人生方向
社會住宅不僅解決居住問題,更是年輕人跨越迷惘、重塑自我價值的起點。Sunny從小被期待成為優秀法律人,看似人生勝利組,內心卻歷經好長一段找不到自己的迷惘與掙扎。3年前,她先斬後奏搬入新北市土城區的員和社宅,在這裡不僅遇見支持自己的伴侶,與多元背景的室友交流相處,找到人生方向,同為助人工作,她被獨立的生活打磨得更柔軟,最終選擇以傾聽與專業心理諮商取代法律條文,期待未來幫助他人度過生命難關,也獲得家人的理解與祝福。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