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乳癌治療恐讓骨質流失 醫師教三步驟穩住骨本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新增病例逾萬人。除了腫瘤本身的威脅外,骨骼健康也是乳癌患者常被忽略的隱憂。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乳房外科呂宜璠醫師提醒,「骨骼是乳癌最常轉移的部位之一,若忽視骨質保養,恐怕在抗癌過程中就先失去活動力。」她指出,治療期間若能同步照護骨骼,將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
呂宜璠說明,乳癌患者骨骼受損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癌細胞轉移至骨骼,使骨質被破壞;二是治療本身引起的骨質流失。特別是接受「抗荷爾蒙治療」的病友,雖然能有效抑制雌激素、降低復發風險,但副作用往往包括關節痠痛、骨密度下降。「有些患者覺得只要腫瘤控制住就好,卻忽略骨頭會因此變脆,增加骨折或疼痛風險。若骨頭出現問題,不但會影響復健,也可能迫使治療中斷。」
桃園醫院外科化療病房護理師彭彥諮也補充,骨骼照護應從日常習慣著手,並提出「三步驟保骨守則」:
第一步:飲食補鈣。
建議病友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製品、小魚乾、豆腐與深綠色蔬菜,同時避免過量咖啡與碳酸飲料,以免影響鈣吸收。
第二步:適度日照。
陽光能幫助體內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建議每天早晨或傍晚曬太陽15至30分鐘,避免烈日曝曬即可。
第三步:營養補充。
若飲食攝取不足,應依醫師建議補充鈣片或維生素D,尤其對停經後婦女或長期服用荷爾蒙抑制劑者,更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
此外,彭彥諮提醒,乳癌患者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作為追蹤依據;必要時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需使用抗骨質流失藥物。她強調,骨骼健康與抗癌治療息息相關,穩定骨質不僅能提升身體支撐力,也能降低跌倒與骨折風險。「抗癌不是只對抗腫瘤,更是全身性的健康管理。」
醫師也呼籲,治療期若出現關節僵硬、腰背疼痛或身高變矮等狀況,應及早就醫,確認是否與骨質疏鬆有關。透過醫療監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心理調適,患者不僅能提升存活率,更能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讓抗癌路走得更長遠、更有品質。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4類油餵養乳癌細胞?1物攝取過多恐增風險
醫起看/治陰道乾澀、漏尿新招 女性更年期新療法曝光
醫起看/胸口痛到無法走路還潰瘍 婦急診驚罹乳癌末期
其他人也在看

上班族救星!她用「1方法」燙青菜省時又保營養 婆媽一試驚呆
許多人印象中「燙青菜」一定要用滾水川燙,但其實還有更省時又能保留營養的方法──用微波爐燙青菜。一名女子分享,她得知連鎖餐飲業者也是用微波加熱處理青菜後,決定親自嘗試,沒想到成品又香又脆,風味甚至出乎意料地好吃,貼文曝光後,引起婆媽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拒絕內耗!42歲醫師罹乳癌,不怨懟反而接受「癌症禮物」:學會依賴與放慢腳步,選擇相信會痊癒的未來
在所有糟糕的關係中,都可以歸納出「膩煩三角」: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就如同《哆啦A夢》中,受欺負的大雄是受害者;胖虎、小夫是迫害者;哆啦A夢則是拯救者。在這樣循環中,受害者總是被拯救者保護,因此沒有靠自己改變的機會,某種層面來說,拯救者反而令人失去反抗、成長的能力……然而,一旦脫離膩煩三角的世界後,幸福三角的世界正在等著你。在那裡,「受害者」會變成「創造者」、「拯救者」會變成「教練」、「迫害者」會變成「挑戰者」。從受害者變創造者,差異在看待事物的方式,後者認為「自己能夠打造自己的人生」,即使本身是弱者,也會自己該做些什麼,能夠讓生活更加自然的向前邁進。這就是得了癌症後,她如何利用正向心理學來幫助自己脫離受害者心態,邁向「幸福三角」的轉變……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兒童居家燒燙傷「4大熱源」快檢視!必學「急救5步驟」一篇學會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國民健康署提醒,電暖器、火鍋、熱湯與熱水澡等家中常見熱源,都可能造成兒童燙傷。 不要等出事才後悔!幼兒「居家燙傷」高風險點一次看 家長與照顧者應全面檢視廚房、餐桌、浴室、客廳與臥室等生活空間,及早排除潛藏風險,為孩子打造安全的生活空間。 廚房:劃清界線,遠離熱源防燙傷 家長應將廚房與幼童的活動空間確實區分,並經常提醒幼童不得嬉戲奔跑並應保持距離。家長切勿在懷抱或背負幼童時進行烹飪,並應保持廚房地面乾燥、止滑及養成將鍋具手柄朝內擺放的習慣,杜絕意外燙傷及刀傷的風險。 餐桌:移除風險,熱食遠離 確保餐桌穩固不偏斜,並避免使用桌巾或桌布,同時家長應確保熱飲與熱食放置在桌子中央或遠離幼童伸手範圍的安全區域,以防止幼童拉扯而造成燙傷。 客廳與臥室:高溫電器,隨用隨收 家用電器除應選購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商品檢驗標識」之產品外,使用燈泡、蒸氣熨斗、電棒捲、吹風機等高溫電器時亦須特別注意。此類電器在斷電後仍會殘留餘溫,家長使用完畢後應立即拔除插頭,並將其放置於幼童不易觸及的高處,或收納於具安全鎖的防護櫃中。 浴室:水溫把關,全程守護 進行沐浴時,請嚴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泰國禁酒新令上路引爭議 當局澄清暫不立即開罰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12日專電)泰國8日實施新版酒精飲料管制法,禁止民眾在禁酒時段於餐廳或商業場所飲酒,違者最高可罰1萬泰銖(約新台幣9500元)。外界憂心此舉恐衝擊旅遊與夜店業者,公共衛生部澄清,新法旨在加強宣導與教育,目前僅有公衛官員可開罰。
中央社 ・ 1 天前
研究:說話變慢、忘詞,哪個才是失智警報?多做一件事防腦退化
年紀愈大,說話愈容易忘詞,許多人認為這是認知能力下降的前兆,加拿大最新研究卻推翻這個想法:「說話忘詞」是正常老化現象,「語速變慢」才更是失智警報。 與朋友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停頓,想不起來「正確的用詞」是什麼?這樣的「忘詞」現象,被許多人認為是失智前兆。然而,一則最新研究卻推翻這項認知──比起說話忘詞,「講話語速變慢」是更精準的失智指標。 專長高齡研究的加拿大多倫多灣巒醫院(Baycrest)與多倫多大學共同研究,針對125名年齡介於18~90歲受試者,進行3種不同項目的評估,包括:圖片識別、圖片描述、以及認知能力評估。 在「圖片識別」環節中,受試者會一面看著圖片、回答關於圖片的問題,一面聽見耳機中播放著干擾性詞語。研究人員想透過打斷受試者思考,評估他們是否能維持資訊處理能力、精準辨識圖片內容。而「圖片描述」環節則請受試者描述自己看到的2張複雜圖片,再運用人工智慧軟體,針對受試者語速、停頓思考的程度,進行語言表現分析。 最後,研究再針對每個受試者進行大腦的「執行功能」評估。執行功能是了解大腦退化程度、失智風險的重要指標,一個人的專注程度、避免分心的能力、以及處理衝突性訊息的能力,都會影響
康健雜誌 ・ 1 天前


普發現金,孩子也有! 爸媽快學這6招培養金融素養
金錢教育不能等!尤其在普發現金一萬元的時刻,是爸媽引導孩子「錢從哪裡來、該怎麼用」的好機會。研究指出,孩子的金錢概念會隨年齡逐步發展,從三歲的「拿了就走」到九歲的「懂得預算規劃」,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學重點。本文整理6大關鍵期與實用遊戲,幫助爸媽輕鬆養出有金融素養的孩子。
信誼好好育兒 ・ 1 天前高燒逾3天恐感染肺鏈 速就醫
發高燒超過3天,小心不是普通感冒,恐是感染「肺炎鏈球菌」!一名10歲女童,發燒一周後出現關節痠痛、腳痛等症狀送醫,發現中耳已化膿,確診肺炎鏈球菌感染,後來甚至從嚴重中耳炎演變成敗血症,住院長達28天。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酒精不耐症全球最高 馬偕醫大攜手史丹佛揭:缺ALDH2酵素恐致癌
喝酒會臉紅恐是酒精不耐症,別輕忽其致癌風險。馬偕醫大醫學系、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與國際處國際健康與文化交流中心,攜手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CARE)與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共同舉辦衛教活動。專家指出,台灣的酒精不耐症高達近50%,居全球之冠。酒精早在2007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經常飲酒將大幅增加罹患消化道癌風險,飲酒後若出現臉紅、頭痛、嘔吐及宿醉等症狀,即可能為酒精不耐症的警訊,呼籲民眾盡可能避免飲酒。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部桃新屋分院深化基層醫療服務 前進鄰里義診守護在地民眾
為提升社區民眾健康意識,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近日於下埔里活動中心舉辦「社區義診活動」,並與下埔里辦公處及下埔里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合作。活動以「關懷腎臟健康、預防代謝症候群及肌少症」為主題,提供多項免費健康檢測服務,吸引眾多居民熱情參與,現場氣氛熱絡。 此次義診由腎臟內科醫師簡維良率
桃園電子報 ・ 18 小時前

聽「股利新招」健保可收480億 石崇良眼都亮了:晚上好睡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要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大刀砍向存股族、定存族以及房東們,引發480萬人反彈,政策緊急喊卡,但面臨明年健保財務缺口將高達千億元,仍吐心聲「讓我睡不著」。國民立委賴士葆今(13)日質詢時建議,只需拿掉現行補充保費1000萬的課徵上限,得罪有錢人,就有480億入袋,追問石崇良敢不敢?石崇良...
匯流新聞網 ・ 20 小時前
45歲女從69kg減到60kg!多吃一餐反而變更瘦,秘訣在於「早上選這4樣食物」
一位45歲女性透過調整早餐習慣,在短時間內從69公斤降到60公斤,成功減掉9公斤。她身高165公分,過去雖有減重意識,但效果不佳。經過分析發現,問題關鍵在於「不吃早餐」。
姊妹淘 ・ 14 小時前
陳文茜罹癌第4期停止免疫療法 癱地大喊「自行宣告康復」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2024)年發文透露罹患黑色素癌第4期,且擴散至多個器官,正透過免疫治療、光子刀等方式治療。今(13)日她在臉書發文「自行宣告康復」,直指自己2個月前已自行決定停止免疫療法,「其他就豁出去了。」
民視 ・ 16 小時前
250萬人福音!研究證實「1蔬菜」有效控血糖:不是苦瓜
台灣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250萬,營養師楊斯涵表示,動物研究顯示,秋葵萃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被餵以高脂飲食致肥胖型代謝異常的小鼠,在使用秋葵萃取物後,其血糖數值降低,且胰島素阻抗問題獲得改善。人體實驗則顯示,吃秋葵有助於穩定血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血糖都降不下來?原來你吃的「鹹食」比甜食可怕!6大隱藏糖陷阱
你以為不吃甜食就能穩血糖嗎?一位糖尿病患者三年來「滴糖不沾」,血糖卻一直很失控。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深入追問,才發現患者血糖不穩的真正兇手竟然是日常中常吃的「鹹零食」。營養師提醒,許多看似無害的食品,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