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長途飛行突中風!醫曝:全因「這行為」導致
久坐不動恐成健康隱憂!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分享,曾有一名35歲女性病患,事業正值高峰、生活作息正常,健檢結果也無異狀,卻在從歐洲返台的航班上突發中風,原因竟是血栓堵住腦部血管。醫師提醒,長時間久坐會讓血液循環變慢,建議每坐一小時就起身活動、並多喝水,才能遠離「血液炸彈」。
楊智鈞在臉書發文分享,病患林小姐平時生活穩定,平時健檢血壓、血糖、膽固醇全都在正常範圍內,自認健康無虞。然而在某次從歐洲返台的長途飛行中,她看完電影又小睡一下,醒來時發現左小腿腫脹、發熱、刺痛,原以為只是久坐太久,沒想到下機後出現頭暈、說話不清、右手無力等症狀,被送進急診後,醫師診斷「妳中風了,血栓是從腿跑到腦的」。
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導致中風的原因是「深層靜脈血栓」(DVT)脫落,並透過心臟內一個先天性的小洞「卵圓孔未閉」(PFO)跑進腦部,造成罕見的「悖論性栓塞」。楊智鈞解釋,這個小洞在胎兒時期是開的,出生後理應閉合,但仍有部分人終生未完全密合。一般而言,血栓會隨靜脈血流進入肺部導致肺栓塞,但若患者有此小洞,血栓就可能「走錯路」進入腦部,引發嚴重中風。
楊智鈞指出,久坐、缺乏水分與運動,是血栓形成的最大元凶。他提醒民眾不要以為年輕就沒有問題,久坐過久會讓血液變得濃稠、流動變慢,長期下來恐釀致命危機。
楊智鈞提醒,出現小腿腫脹、發熱、疼痛、泛紅、單腳沉重等症狀,應提高警覺,若有臉歪、手無力、說話不清等中風徵兆(FAST原則),務必儘速就醫。
醫師建議,久坐族應每坐一小時就起身活動,並多喝水保持血液暢通,平時維持規律作息、控制體重,若曾有不明原因中風,也應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林小姐雖然幸運撿回一命,但也感嘆「可怕的不是心臟的洞,而是我以為自己沒事」。楊智鈞也再次提醒「年輕不是保命符,久坐太久,血液也會變成炸彈。」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18歲女遲遲無第二性徵 醫驚見「先天無陰道」
醫起看/乳癌治療恐讓骨質流失 醫師教三步驟穩住骨本
醫起看/喝酒會臉紅?馬偕醫大示警:這關鍵成隱形致癌風險
其他人也在看

「中風」好發季!40歲男曬衣倒地 識中風4步驟「FAST」牢記
近日季節交替,溫度下降,頻傳中年人中風案例,台中一名40歲男子日前在家曬衣服時,突然感覺右手沒力、步伐不穩,隨即倒地。家人將他送往光田綜合醫院急診,經判斷為缺血性腦中風,經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成功打通阻塞血管,男子意識才恢復清楚,現已能自行行走。
自由時報 ・ 8 小時前台中男在家曬衣突無力倒地 缺血性腦中風導致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4日電)台中市一名40歲男子在家曬衣服,突感右手無力、步伐不穩後倒地。送醫檢查為缺血性腦中風,施打血栓溶解劑打通阻塞血管後恢復意識,已能自行行走,僅輕微手部無力。
中央社 ・ 6 小時前
年僅30歲也中風!醫:把握4.5小時「黃金救腦期」
一名年僅30歲的男性出現單側肢體無力與口齒不清症狀,所幸家人機警將他送醫,在發病後3小時內完成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陳美音醫師提醒,秋冬季節血管容易因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引發腦中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35歲健康女搭機後突中風 醫揭「久坐血栓」成致命炸彈
一名35歲健康女性在長途飛行後突然中風,引發醫界關注。楊智鈞醫師分享,這位女性平日無三高問題,每年健檢結果都正常,但在從歐洲返台的飛機上,因久坐導致腿部形成血栓,最終脫落衝進腦部造成中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35歲健康女沒三高 「做1事」慘中風!醫驚:害血液變炸彈
久坐危害健康。醫師楊智鈞表示,一名35歲女子平常健康、無三高,但在一次長途飛行後,她突然頭暈、右手無力,就醫後發現,女子因在飛機上久坐,產生血栓衝進腦部導致中風。他提醒,年輕人也切記久坐,因為血液也會變成炸彈,建議每坐1小時就起身動一動,且應多喝水,讓血液不黏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陳冠希帥臉基因來自他!73歲陳爸爸「五官驚人凍齡」 父母年輕高顏值合照曝光
近日有網友在北京偶遇73歲的陳澤民(陳冠希父親),照片曝光後引發熱議。目擊者形容他皮膚緊緻、身形挺拔,氣質優雅,完全看不出已過古稀之年,甚至有人驚呼:「狀態比兒子還要神!」
姊妹淘 ・ 9 小時前
出國搭機怕中鏢? 醫籲「流感疫苗+機上防疫」增雙重防護力
隨著年末將近,許多民眾開始計畫聖誕節、新年與春節假期旅遊。然而,全球流感疫情正逐漸升溫,特別是在長程飛行、密閉機艙中,病毒傳播風險也讓不少旅客擔憂。聯新國際醫院機場醫療中心王懷蔚醫師強調「預先接種疫苗、全程佩戴口罩」是保護自己與他人的不二法門。隨著科技進步,現代飛機的客艙配備了高效能的空氣循環和過濾系統,能夠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但病毒仍可能透過近距離飛沫或接觸物體表面進行傳播。王懷蔚建議旅客於飛行中避免以手觸摸眼、口、鼻,並隨身攜帶小於100毫升的酒精乾洗手或消毒濕紙巾,擦拭扶手、餐桌、螢幕及安全帶扣環等高接觸表面。此外,機艙乾燥環境會削弱呼吸道防禦能力,可少量多次補充水分,有助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根據疾管署資料,近期香港、中國、日本與南韓等地流感疫情已開始呈現上升趨勢,以A型H3N2為主流株;歐洲與北美則為A型H1N1與A型H3N2共同流行。王懷蔚提醒出國旅遊意味著暴露於不同病毒環境中,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改採三價,即包含A型H1N1、H3N2及B型Victoria病毒株,提醒規劃旅遊的民眾,出國前務必提前兩週接種流感疫苗,讓身體有足夠時間產生保護力。為何流感疫苗無法「一針免疫」?王
台灣好新聞 ・ 21 小時前
普發1萬入帳就被鎖!帳戶凍結變「警示戶」 大票苦主:有錢不能領
全民普發現金在12日起陸續入帳,許多民眾打開手機就能發現帳戶多了1萬元。但一名網友抱怨,自己剛拿到普發的1萬元,沒想到錢剛匯入帳戶,竟然就被銀行凍結帳戶,讓她相當傻眼,文章曝光釣出大票苦主,直嘆「有錢也不能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大濛》回嘉首映 陳玉勳嘆自己沒路用
電影《大濛》入圍第62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等11項大獎,未上映就引發熱烈討論。片中重現民國40年代的場景極具臨場感,在嘉義就有許多神還原的取景地。導演陳玉勳13日與監製葉如芬、主演9m88重返嘉義舉行首映會,現場觀眾熱情爆棚,只為搶先觀賞這部年度催淚話題巨作。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西班牙禽流感爆發推升蛋價 當局加強防疫規定圈養
(中央社記者胡家綺馬德里13日專電)西班牙禽流感危機惡化,今年以來已撲殺約250萬隻蛋雞,導致雞蛋價格上漲31%。當局本週起加強防疫措施,規定近1200個鄉鎮的養禽場實施非開放式「圈養」,以遏止疫情蔓延。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心靈環保站 轉換壓力維持心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鄭伊佐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沉重,是心血管問題的隱形推手/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立冬已過將迎大雪,正是心血管疾病好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白血病治療福音 新一代抑制劑健保給付擴大 (圖)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田豐銘(左)13日表示,健保署10月起擴大給付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除了一線特定病患者,第二、三線治療也全面納保,可為患者減少經濟負擔。
中央社 ・ 21 小時前陳文茜宣告康復!「停止免疫療法」放下恐懼回歸生活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底確診黑色素腫瘤,歷經多月治療後,昨(13日)以一篇《自行宣告康復》震撼外界,她透露2個月前已自行停止免疫療法,並以幽默卻堅定的語氣寫下,「我自行宣告和癌細胞說再見」,直言長期治療讓她分不清是藥在殺癌細胞,還是在殺她本人,決定以「活得好」取代「活得久」。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經前症候群高峰期曝光!研究:女性「35歲」情緒最易失控 醫師教你分齡對症緩解
「以前經前頂多覺得累,怎麼現在脾氣也變差了?」許多30多歲女性都有這樣的困擾。統計顯示將近半數育齡女性受經前不適所苦,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擔心症狀會越來越嚴重,但臨床觀察與研究顯示,事實未必如此。
NOW健康 ・ 1 天前
老烤箱餐廳疑「食物中毒」 業者:近30名顧客身體不適
台北大安區米其林推薦餐廳「老烤箱義式餐廳」近日爆發大規模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共有將近30位顧客出現身體不適症狀。事件引發顧客在社群媒體抱怨,指控店家最初只願全額退款,後續才願意賠償請假工資及醫療費用。對此,業者強調會全額賠償顧客所有損失。台北市衛生局已前往稽查,發現冰箱存在衛生缺失,並採集多項檢體進行調查,若確認為食品中毒事件,將依法開罰6萬至2億元。
TVBS新聞網 ・ 21 小時前

網購詐騙猖獗!收「原價演唱會門票」遭詐10萬 刑事局破6件逮7嫌
近年來網路購物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根據警政署165反詐儀表板統計,今年「網路購物詐騙」為全台詐騙之首。刑事局偵九大隊第一隊聯手地方警力進行全台掃蕩,歷經數月蒐證,於基隆、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地收網,共破獲6起案件,逮捕7名嫌犯,查扣作案手機、筆電、存摺與提款卡等贓證物,初估共有105名受害者、損失金額超過新台幣200萬元。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實習懷孕遭逼墮胎、離職!律師林沄蓁怒告呂秋遠加碼追討150萬
曾在網紅律師呂秋遠事務所實習的女律師林沄蓁,去年與呂發生性關係懷孕後,指控呂逼迫墮胎並迫使她離職。經北市勞動局裁罰30萬元後,林女另提民事求償,台北地方法院今再開庭,林親自出庭主張權益,批評呂侵犯其工作權、生育權及人格權,求償金額從100萬元增至150萬元。庭末,法官諭知庭期將訂於明年1月6日進行辯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大學生壓力爆表!調查揭97%支持心理求助 但僅2成真正行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近年由壓力、情緒引起的校園危機事件屢見不鮮,學業壓力、人際關係與未來不確定感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逐年升高。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年延續2023、2024兩年的大專學生壓力調查計畫,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的議題,廣納全臺2,558份大專院校學生樣本。共同參與調查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學系陳柏霖教授說明結果,「壓力心態」是最為重要的轉換器,能決定壓力到底是推動進步的能力,或是阻力。 40%大學生具自我覺察能面對壓力 但仍有5%調適困難 陳柏霖教授表示,調查發現40%的大學生社會情緒能力佳,這些學生雖傾向低估自身能力,但具備高度的自我覺察與反省力,能在壓力中保持彈性與自我善待。特別是大四學生能展現出較佳的心理韌性,可將壓力視為自我成長的契機,因應壓力的能力較好。然而,仍有5%社會情緒能力較弱的大學生,因為對自己不夠瞭解,在生活適應和調適能力都遇到困難,校園仍需加強針對高風險族群的心理支持與輔導措施。。 97%大學生支持心理求助 實際求助者僅20%落差大 在心理求助行為方面,97%的大學生支持青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但實際求助比例僅有20%
健康醫療網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