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脂肪OUT!營養師自製低GI奶酥 降熱量避免血糖飆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人對「奶酥厚片」有著特別的情感記憶,香氣濃郁、外酥內軟、甜中帶奶香,是早餐店與下午茶的經典選擇。然而,營養師孫語霙表示,一片奶酥厚片往往潛藏高油脂、高糖分與高熱量,若頻繁食用,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多與血糖波動。
孫語霙營養師指出,傳統奶酥抹醬主要成分為奶油與砂糖,脂肪來源多為飽和脂肪酸,不僅熱量高,也可能增加血脂與膽固醇的負擔。若想兼顧口感與健康,選擇以植物油取代奶油、以堅果取代部分糖與脂肪來源,是一個兼具風味與營養的解方。
以「玄米油+堅果」取代奶油 改變油脂結構更健康
這份自製「堅果奶酥抹醬」,以玄米油作為主要油脂來源。孫語霙營養師提到,玄米油含有豐富的植物固醇與穀維素,可幫助調節膽固醇代謝,屬於相對穩定且健康的烹調油。
搭配綜合堅果例如;杏仁、腰果、核桃等,不僅提供不飽和脂肪酸(Omega-3、Omega-6),還富含維生素E、鎂與鋅,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抗氧化與增強免疫力。孫語霙營養師說明,與傳統使用大量奶油的做法相比,這樣的油脂比例能大幅降低飽和脂肪攝取量,同時保留滑順與濃香的口感。
減糖配方 保留香甜卻不造成負擔
這款健康版奶酥醬以約三分之一量的糖取代傳統配方,並可選擇使用椰棕糖、楓糖或黑糖粉。這些天然糖源含有微量礦物質與較低的升糖指數(GI),能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在奶香來源方面,孫語霙營養師建議,改用奶粉取代部分奶油,不僅能維持濃郁乳香,還能增加蛋白質與鈣質攝取。若希望進一步降低乳製品比例,也可使用植物奶粉(例如燕麥奶粉或杏仁奶粉)調整風味與脂肪含量。
簡單步驟完成 氣炸鍋5分鐘就能上桌
孫語霙營養師提供食材建議:
玄米油 80 克。
奶粉 100 克。
糖 30 克(可依個人喜好調整)。
綜合堅果 20 克(建議無鹽)。
果乾 20 克(蔓越莓或葡萄乾)。
製作方法:
取一個乾淨鋼盆。
依序加入玄米油、奶粉、糖、堅果與果乾。
以刮刀或打蛋器攪拌至均勻成糊狀。
將混合完成的堅果奶酥醬塗抹於全麥吐司上。
放入氣炸鍋,以約 180°C 烘烤 5 分鐘,即可完成。
這個做法不僅快速,也能保留堅果香氣與果乾自然甜味。選擇全麥吐司,可增加膳食纖維與飽足感,讓甜點更有營養價值。
營養成分分析 熱量減半又兼具飽足
根據營養計算,每份自製堅果奶酥醬相較於市售奶酥抹醬平均每份約180至200 kcal,這份配方的熱量降低近一半,且脂肪組成更為健康。孫語霙營養師表示,不飽和脂肪比例提高,能降低壞膽固醇(LDL)濃度,維持心血管健康。同時,堅果與果乾能提供微量礦物質與天然抗氧化物質,幫助減少體內自由基累積。
營養師小叮嚀 掌握「份量」是關鍵
雖然這款堅果奶酥醬更健康,但仍屬於高油脂類食品。孫語霙營養師建議,每次塗抹量控制在1大匙(約15克)以內,並搭配一份無糖豆漿或黑咖啡,作為早餐或下午茶點心即可。
若想讓營養更均衡,可在厚片上再放上香蕉片、無糖優格或灑上奇亞籽,增加膳食纖維與蛋白質,讓血糖上升更平穩。
懂得選擇油脂與糖 就能健康吃甜點
飲食管理不必意味著完全戒掉美味,關鍵在於油脂與糖分的質與量。孫語霙營養師表示,透過自製堅果奶酥醬,我們可以用「好油+天然糖+堅果營養」的概念,重新定義奶酥厚片的風味。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2歲童燒不停!醫揪急症川崎症:有猝死風險
[NOWnews今日新聞]一位2歲多的孩子連續多日反覆發燒,母親發現手腳「腫得像麵龜」、雙眼佈滿血絲、嘴唇乾裂發紅,脾氣開始煩躁不安,診所醫師察覺狀況有異,建議盡快送急診檢查,經兒科醫師仔細觀察與詢問...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台南新樓醫院獲南區醫療網績優醫院「醫病溝通」社區「健康照護」雙獎
新樓醫院在醫病溝通以及社區健康照護方面的卓越表現,昨天獲得南區醫療網績優醫院頒獎,包括台南新樓醫院獲得台南市衛生局的「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下之醫病和諧促進計畫微光同行獎、麻豆新樓醫院獲得建構整合性社區健康照護網絡成果卓越獎。新樓醫院公關主任曾美惠說,醫院推動醫病和諧促進計畫,展現醫療關懷小組團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健康安心 竹市開放第二階段對象施打疫苗
新竹市公費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自1日起,開放第二階段對象,凡為50歲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等符合資格的民眾,皆可前往轄內三區衛生所及72家合約院所施打。代理市長邱臣遠呼籲,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應儘速接種,遵循口號「左流右新,健康安心」共同接種疫苗,獲得最佳保護力。邱代理市長表示,時值氣候變化、日夜溫差大,流感與新冠疫情仍不可輕忽,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與降低重症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市府持續推動疫苗接種政策,並自11月1日起,除了開放50歲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外,第一階段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而尚未接種的市民,也可前往三區衛生所或72家合約院所接種。同時呼籲市民朋友可預先透過「新竹市疫苗預約平台」網站(https://e-vac.hcchb.gov.tw/)完成預約,節省等候時間,守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衛生局表示,截至今(114)年10月31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7萬2千餘人、新冠疫苗接種數約1萬3千餘人,因應病毒每年都可能變異,建議市民朋友每年定期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與學齡前幼兒,為重症高風險族群,呼籲市民朋友把握接種時間,儘早前往衛生所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疑被錢壓垮…造型師失聯 房東驚見遺體發黑死亡超過1週
台北市中山區一間分租套房發生死亡案件,一名57歲的男性租客,入住才半年,近3、4個月沒繳房租,待房東和警方上門才發現他已陳屍屋內,依據遺體發黑的狀況,預估死亡時間超過一週,現場無外力介入,已通知家屬與報請檢方相驗。據了解,死者生前是妝髮造型師,疑似收入不穩,才發生憾事。
太報 ・ 19 小時前
飲食都市傳說:營養師揭密橄欖油高溫禁忌 肉雞激素與黃豆致癌謠言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民眾在挑選食材時,常因網路流傳的片面資訊而對健康食物產生誤解。從橄欖油、肉雞到豆製品,這些日常常見的食材,其實都背負了「不必要的罪名」。營養師徐慈家指出,只要掌握正確烹調方式與攝取原則,不但能安心享用,還能發揮保健功效。 橄欖油不只能涼拌 高溫烹調同樣安全 市面上許多人認為橄欖油只能用於涼拌,否則加熱後容易變質產生有害物質。徐慈家營養師表示,其實這是長期被誤傳的觀念。橄欖油的發煙點可達攝氏190至200度,而日常家庭烹飪如炒菜、煎、炸等溫度多介於120至180度之間,仍在安全範圍內。 橄欖油主要成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同時含有天然抗氧化多酚與維生素E,可幫助減少氧化壓力、維持血管彈性。相較於動物性油脂,橄欖油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有助於心血管保健。徐慈家營養師建議,日常烹飪可依料理需求選擇不同等級的橄欖油,初榨橄欖油適合涼拌或低溫煎炒,精製橄欖油則可安心用於高溫烹調。 肉雞無生長激素問題 炸雞風險在高溫油脂 網路上流傳「肉雞為了長得快被注射生長激素」的說法,長期引起消費者疑慮。徐慈家營養師解釋,實際上,這項指控並不符合現代
健康醫療網 ・ 17 小時前
鄭麗文喊「普丁不是獨裁者」 蔣萬安反應曝光
即時中心/顏一軒、李美妍報導國民今(1)日於成功高中體育館舉行第22屆第1次全代會,現任主席朱立倫正式交棒予鄭麗文,但包含新北市長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與台中市長盧秀燕都沒到,外界猜測未來是否會出現「地方圍剿中央」的處境。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今(1)日現身全代會時並未多談,而對鄭接受專訪時喊出「俄羅斯總統普丁不是獨裁者」一事,也沒多回應。今日的全代會大咖雲集,包含前總統馬英九、國民前主席吳伯雄、副主席夏立言、連勝文、秘書長黃健庭、立法院長韓國瑜、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國民團總召傅崐萁、蔣萬安、準文傳會主委吳宗憲、新竹縣長楊文科等人到場,並由發言人楊智伃、智庫副執行長凌濤共同主持。蔣萬安稍早現身成功高中時,面對記者堵訪喊話「市長怎麼只有你來」、「地方諸侯只有你來,會變成地方圍剿中央」與「怎麼看鄭麗文說普丁不是獨裁者」等問題,皆未多做回應,並在幕僚的陪同下快步進入會場。 <br></p> 原文出處:快新聞/鄭麗文喊「普丁不是獨裁者」 蔣萬安反應曝光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鄭麗文稱「普丁不是獨裁者」 吳崢:成國際笑話、破壞台灣國際形象鄭麗文接受外媒專訪爆火氣! 脫口驚語"普丁不是獨裁者"為何從獨派變「反民主反人權」統派? 曹興誠驚曝:鄭麗文中邪了
民視影音 ・ 1 天前
不是小黃瓜!醫大推「它」超營養、無農藥:早餐必啃幾根
減重是現代風潮,醫師蔡明劼表示,均衡飲食是其中關鍵,首先就是吃到足夠的蔬菜量,以早餐而言,可食用不必煮的食材,例如小黃瓜、牛番茄、玉米筍。他自己最常用玉米筍作為早餐的蔬菜來源。玉米筍幾乎不含農藥,且低熱量、低碳水化合物,並富含多種營養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少鹽還不夠!研究揭「1飲品」超穩血壓 幾乎治百病
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常見於中老年人。營養師薛曉晶表示,一項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普遍鈉攝取過高、鉀攝取不足,水分攝取量也明顯偏低,導致血壓控制困難,因此,高血壓患者每次喝足2000~2500cc水,並以白開水為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咳不停、喉嚨乾!中醫秋燥這樣養 專家教你3招「養肺潤燥」
秋意漸濃,天氣轉涼卻伴隨惱人乾咳、喉嚨癢,這可能是秋燥引起。在中醫觀點中,肺最為嬌嫩,秋季乾燥易傷肺氣,此時若不加注意,恐引發「燥咳」等不適。營養師傳授3大養生對策,其中梨子、銀耳、胡蘿蔔更是抗燥潤肺
健康2.0 ・ 20 小時前
肝膽名醫減肥18公斤!成功逆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祕訣
每個人都有減肥經驗,就連醫師也不例外!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曾出現健康警訊,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曾高達84公斤,中度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上身,最後靠著運動、飲食控制,減重18公斤,成功逆轉
健康2.0 ・ 1 天前
1水果是「甩油神器」!營養師大推:減重、美肌還穩血糖
減重不一定要少吃,而是要選對食物,有助於刮油瘦身。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百香果被封為「果汁之王」,富含高維他命C和纖維,可說是甩油神器,此外,還能幫助腸道蠕動、保護心血管、維護眼睛健康,甚至是排毒養顏,美白亮膚、促使膠原蛋白合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你不開心可能是腸子出問題!研究:每天吃這種水果,憂鬱風險降2成
情緒不好,問題可能不在心,而在腸。研究顯示,腸道製造九成血清素,菌相失衡不僅傷腸道,還會讓你情緒低落。腸道健康,其實也是心理健康的關鍵。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指出,腦腸軸(GBA)作為人體內的
健康2.0 ・ 20 小時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洋蔥是「抗病神食」!醫揭4大好處 預防心臟病、阿茲海默症全靠它
日常料理中不可或缺的洋蔥,不只提味更是營養寶庫。內科醫師傅裕翔指出,洋蔥雖讓人流淚,但實際上富含槲皮素、類黃酮與硫化物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預防阿茲海默症、抗癌與控制血糖等四大功效,適量攝取能幫助維持身體健康。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8 小時前
60歲女不菸不喘不咳!「1症狀」確診肺癌 名醫:我也嚇死了
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醫師蘇一峰表示,一名60歲女子,不菸不酒,原本不喘不咳,只是因為近來暴瘦10公斤,而就診胸腔科,X光檢查發現,竟然有10公分大的肺癌腫瘤,「過2天後,該女子就進住加護病房,短短幾天內,女子的肺癌腫瘤迅速增大到心臟差不多大小。」他感嘆,肺癌就是默默進展5、10年,但出現症狀後,幾天內就會猛暴性發展,「真的嚇死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60歲男不理「1常見現象」中風了!醫:還會心梗、腎衰竭
高血壓是常見的疾病。醫師劉博仁表示,一名60歲男子因長期忽視長期高血壓,某天手腳無力、講話含糊,送醫才知已是腦中風。他表示,高血壓就像沉默的殺手,會默默損害人體的血管,男子因此次中風才意識到,不痛不癢的血壓高,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的元兇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這5件事不做」骨頭會快速變脆!醫示警 教你每天這樣做補回來
說到骨質疏鬆併發症,脊椎壓迫性骨折是一個極其危險卻常被忽視的問題,但多數人並不知情,直到出現駝背變形或劇烈背痛才驚覺嚴重性!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就來分享預防脊椎老化骨折的5大關鍵策略! 1、預防骨質流失 骨質疏鬆是脊椎骨折的最大元兇!當骨密度像海綿一樣變得疏鬆時,脊椎就像酥脆的餅乾一樣脆弱。這類患者最恐怖的是輕微跌倒就會造成「壓迫性骨折」,不只劇痛難忍,還會導致身高急速縮短。統計顯示,65歲以上女性若骨密度T值低於-2.5,脊椎骨折風險高達70%以上,就像被掏空的大樓,一旦骨質大量流失,脊椎隨時可能崩塌!如果不及時補鈣,患者將面臨終身駝背、內臟壓迫的悲慘命運。 2、負重運動強化骨骼缺乏運動是骨質疏鬆的「隱形殺手」,當肌肉和骨骼缺乏刺激時,就像廢棄的房屋一樣快速老化。令人震驚的是,長期臥床或久坐的人骨質流失速度是正常人的3倍!不只脊椎變得脆弱,連輕咳嗽都可能造成骨折!每週至少3次負重運動,就像給骨頭「充電」一樣重要! 3、維生素D3強化吸收維生素D缺乏是骨折的隱藏殺手。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鈣質就像沒有鑰匙的門一樣無法進入骨骼。最可怕的是,現代人長期室內工作,維生素D
常春月刊 ・ 1 天前
7年級生最易得大腸癌!不是愛吃肉 醫揭「2關鍵」:幾乎人手一杯
大腸癌患者年齡層下降,與生活型態及飲食改變密切相關。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七年級生罹患大腸癌風險最高,可能與「飲食西化」及「飲料多樣化」有關。這群人在學生時期正值西化飲食高峰,經常攝取西式餐點和含糖飲料,恐提高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感冒好了卻一直咳、喉嚨卡痰?胸腔科醫揭「關鍵原因」 多數人都忽略了
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露後,容易因受到刺激而引發咳嗽與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抗病神食!醫揭洋蔥四大超強功效:預防心臟病、阿茲海默症全靠它
內科醫師傅裕翔近日分享,日常料理中常見的洋蔥,雖然切開時讓人流淚,但實際上卻是極具營養價值的「抗病神食」。洋蔥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其中以槲皮素(Quercetin)、類黃酮(Flavonoids)與硫化物(Sulfides)這三大成分最為關鍵,賦予了洋蔥強大的健康保護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