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未執政的國民,由敢言敢衝的鄭麗文拿下投票員過半數比例得票率當選為主席,打破舊有保守沈穩的內政治結構既有框架,即將帶領國民往求新求變的新方向,積極往邁向執政之路前行,外界普遍認為這可能是大好大壞的新變局,除了如何穩住及整合內派系與各地諸侯的各自為政現狀問題外,更需面臨與民進如何競爭、藍白合與兩岸路線發展等問題的嚴峻挑戰。
靠選戰起家的民進,在歷經兩次大罷免的慘敗教訓之後,雖試圖「安內攘外」以為振作,但外界普遍認為這股政治低迷的氛圍將真接衝擊明年底的地方大選選情,不僅長期執政的高雄市與台南市都可能因為初選恩怨波及而陷入苦戰,就連最重要的台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長選情也幾乎沒有任何翻盤的政治機會,影響所及,在民進能否繼續保有二都三縣的地方選舉結果,縱使有機會拿下宣蘭縣長機會情況下,整體選情還是對民進相當不利,更何況2028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可能結果呢?
備戰2026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台北市長選戰備受關注,現任市長蔣萬安積極爭取連任,民進選對會則盤點潛在人選,其中前秘書長林右昌被視為黑馬,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也表態有意參選,立委王世堅、吳思瑤以及社民議員苗博雅同樣被點名為可能人選。對此,前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直言,面對如此嚴峻的地方選舉,民進應推出夠格且像樣的政治領頭羊,與可能登大位的蔣萬安匹......
美麗島電子報9月國政民調結果(9月23日至25日)顯示,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正在止跌回升,民進的好感度也上升了2.4%,正向評價來到35.5%,與國民及民眾三分天下,幾乎平分秋色。看起來應該是大罷免慘敗的政治衝擊效應已經逐漸淡化,對賴清德與民進的政治情緒及觀感從谷底開始反彈,短暫回到比較正常客觀的政治局面。台灣的三大政正從立足點平等的情況下,重新開始展開新一波的政治論戰及可能的競合關係新變局。
羈押一年多而天價交保的柯文哲,怒批總統賴清德讓台灣四分五裂、製造冤獄等等,彷彿他的苦難已經過去了,要開始「絕地大反攻」對付賴清德與形同對他極端醜化及百般凌遲的部分媒體、檢察官,因此,他要以「受難英雄」的政治姿態重出江湖,展開最具威力的政治反擊與報復。
[Newtalk新聞] 羈押一年多而天價交保的柯文哲,怒批總統賴清德讓台灣四分五裂、製造冤獄等等,彷彿他的苦難已經過去了,要開始「絕地大反攻」對付賴清德與形同對他極端醜化及百般凌遲的部分媒體、檢察官,因此,他要以「受難英雄」的政治姿態重出江湖,展開最具威力的政治反擊與報復。 官司纏身的柯文哲,社會評價兩極化,但民眾的政治好感度,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8月國政民調結果顯示,正向評價已上升到34.2%,約比國民的36.3%少2%,比民進的33.1%多出1%,因為都在誤差範圍之內,可以說三大目前就是勢均力敵的政治好感度。因此,對於柯文哲而言...
[Newtalk新聞] 民進大罷免藍委行動的慘敗,掀起了由賴清德總統背後策動的逼退柯建銘辭立院總召的政治風暴,這不是誰對誰錯的政治判斷問題,也不完全是內派系的奪權內鬥,而是找政治卸責「替罪羊」的轉移焦點政治操作,其目的在幫賴清德與民進瀕臨崩盤的信任危機「止血」,而要向來標榜「大局承擔」的柯建銘總召扛起政治責任,為犧牲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問題是,大罷免的全軍覆沒究竟是誰加以造成?尤其是第二階段連署罷免行動取得空前的勝利與政治聲勢後,誰把726的大罷免結果搞成滿盤皆輸的慘敗結果?請捫心自問,難道不是6月24日賴總統的「...
民進大罷免藍委行動的慘敗,掀起了由賴清德總統背後策動的逼退柯建銘辭立院總召的政治風暴,這不是誰對誰錯的政治判斷問題,也不完全是內派系的奪權內鬥,而是找政治卸責「替罪羊」的轉移焦點政治操作,其目的在幫賴清德與民進瀕臨崩盤的信任危機「止血」,而要向來標榜「大局承擔」的柯建銘總召扛起政治責任,為犧牲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