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對高市言論反應如此激烈 CNN:擔心亞洲軍事態勢變化
中國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言論的激烈反應已持續兩週,且目前毫無紓緩跡象。CNN分析指出,中國如此重砲回擊,是因為擔心日本在美國的施壓下擴大軍事防禦力量,影響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強權地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日(11/21)發出一篇題為「中國對日相高市發怒的幕後真相」(The real reason behind China’s fury toward Japan’s Takaichi)的分析文章。
文中指出,中國對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言論所採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和怒火「顯然經過精心算計,不只對日本發出警告,同時也警告區域內的其他國家,如果他們敢在台灣議題上與中國做對,將會面臨同樣懲罰」。
文章接著說,北京過去兩週的對日怒火,背後還藏有另一原因:「北京深度擔憂亞洲可能出現的軍事態勢變化,尤其是美國的盟友正加大國防支出和軍事合作,因應中國崛起的軍事力量。」
尤其是日本在軍事防衛上的變化,更容易激起北京敏感神經。日本曾殖民台灣長達半世紀,更在二次大戰侵略中國期間殺害數十萬人。
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民族主義強硬派的聲浪日趨主流,加速推動中國軍隊現代化,聲稱必須「確保歷史絕不重演」。
文中說,在北京眼裡,高市的「台灣有事」言論顯示日本「不尊重軍力局勢重組後、中國成為崛起強權的現狀,且日本有著軍事野心將威脅中國崛起」。
過往的日本領導人會避免在與防禦有關的議題上提及台灣,但日本政治人物越來越擔心,萬一中國出兵攻打台灣,可能對日本造成重大影響,而這種擔憂情緒促使日本擬擴大國防支出,甚至出現推動修改憲法的呼聲。
本就屬於鷹派的高市一上台就表示要和美國加強安全防衛合作,並打算擴大日本的防禦武力。中國則扣上帽子,指控高市的種種言行,為「軍國主義陰魂復活提供養分」。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指出,日方認為,北京現在如此強烈反擊,就是要「掣肘高市,讓她的執政生涯從一開始就陷入被動,接下來推動日本加大國防投資時會更加猶豫」。
更多太報報導
專家示警:日中關係達「2012年來以來最糟」 須做好長期對立準備
日媒:日本企業訪中計畫延期 被中方喊停活動約達20項
美國務院發聲力挺日相 強調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禁遊令」反讓台灣對日觀光有利多 旅展搶商機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論述表態,中日緊張關係持續升級,中國祭出「禁遊令」報復,被認為反而對台灣赴日觀光增加利多,2025大台南國際旅展今天開幕,陣容堅強的「日本主題館」成了活動最佳亮點,多達17個來自當地城市的官方與民間觀光單位設攤,全力行銷。台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承鴻表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總統級業配!賴清德大啖日本海鮮新聞登上日電車、秋葉原電視牆...網讚:這是我推的總統
賴清德昨日在包括X平台(前Twitter)等多個社群媒體上,以中文和日文發布訊息,表示「今天的午餐是壽司還有味增湯,有來自鹿兒島的鰤魚和北海道的帆立貝」...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IPAC發聲譴責中國 力挺高市為台海憂慮合情合理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重申「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立場,示警台海若發生戰事恐攸關日本存亡,中國對此大動作表達不滿洩憤,包括駐日外交官以「斬首」威脅,以及禁止日本水產輸入、在黃海實彈射擊等。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今(21)日發布聲明,強烈譴責中國威脅言論,並重申高市對台海局勢升溫表示擔憂完全「合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方還沒恢復進口又禁日本水產 業者分散風險影響有限
中國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言論強烈反彈,本週突然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手續,不過日本水產業界雖然失望,受到的衝擊已不如以往。由於先前曾遭遇長達兩年的中方禁令,許多業者已意識到「中國風險」,早已分散市場,開拓美國、歐盟等新通路。
太報 ・ 1 天前正妹歌手爆中國選秀內幕!闖第4關遭逼簽「霸王條款」當場急煞喊停
馬來西亞籍正妹歌手李怡霖親揭中國選秀節目的驚人內幕!她爆料自己曾一路闖進節目試選的第四關,本以為能正式站上舞台,卻在最後一刻突被要求「1個條件」讓她瞬間卻步,臨門一腳忍痛喊停。李怡霖是2014年《Astro新秀歌唱大賽》季軍,近日更推出全新單曲《就這樣》,她聊到職涯坦承曾陸續接獲《中國夢之聲》、《中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賴清德吃壽司挺日本!照片登東京電車 兩派網友戰翻了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拋出「台灣有事論」,引發中國大陸強烈反彈,甚至以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作為抵制。對此,總統賴清德昨(20)日曬出午餐照,是一系列的日式料理,讓外界解讀是行動挺吃日本水產,還意外登上日本電車螢幕。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非專業人員抽血!民眾半推半就 嚇傻「怎沒看到執照」
高先生參加試驗時,竟在會議室內遭便服女性抽血,引發安全疑慮!專家警告,非專業人員、不當場所抽血,恐導致感染、暈針缺乏急救,嚴重危及參與者安全。涉事笙特公司坦承「小疏漏」,已接受衛生局裁罰。醫師提醒,應仔細閱讀受試同意書,因其中包含人員和場域規定,只有醫院、診所和檢驗所能抽血,兩者缺一不可,才能確保安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核廢水與大腸桿菌中選擇?日本剛被禁印度魚就來了 陸網友崩潰:我寧願餓死
根據《觀察者網》、《路透社》與《第一郵報》綜合外電報導,大陸暫停自日本進口水產品,正好為印度業者提供突破瓶頸的契機。印度蝦類出口大廠Avanti Feeds股價於消息曝光後飆升10%,創下近兩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另一家水產業者Coastal Corporation亦上漲5%。據悉,Avanti Fe...
CTWANT ・ 1 天前
中國再度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業者曝前年就開始「脫中」:並非可靠夥伴
綜合日媒報導,北海道函館市的扇貝加工業者「きゅういち」指出,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占公司總銷售額的1/4。社長餌取達彥表示:「才剛開始恢復出口程序,卻又再次受阻,實在令人遺憾。」青森縣橫濱町水產協同組合總經理高屋敷勇也感到困惑:「我們剛踏出第一步,出口卻又立刻停擺...
CTWANT ・ 1 天前
中國全面性報復日本為何獨漏「稀土」? 談判專家揭北京最深心思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及台海安全的強硬表態,中國已迅速展開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報復行動。《彭博社》分析指出,北京這波制裁的重點不在於最極端的「稀土牌」,而是鎖定日本企業賴以生存的中國市場通路、觀光客源與文化交流,試圖在不損及自身國際信譽的前提下,對日本造成持久的經濟壓力。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高市操作抗中保日?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對「台灣有事」的發言引爆了中國的怒火,日媒報導她私下自承「有點說過頭了」,這個消息的釋出,應是間接向中方表達軟化之意,不過這是滅不了火的。
中時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勞動部預告「外送員草案」外送員時薪不得低於245元
外送產業長期權利失衡。勞動部21日預告《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草案,明確規範外送平臺業者、外送員、消費者與合作商家之間的法律關係,預告期7日後將進行相關法制作業,其中草案第五條明定,外送員時薪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25倍,換算明年新制最低工資196元,即為245元。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中國灰色地帶威脅!葛來儀籲:加速對台軍售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今(21)日召開「檢視台灣韌性強化法執行情況及未來美台合作機會」聽證會,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Marshall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高市早苗挺台惹惡中!原訂三方會談被迫取消 專家:風暴才剛開始
中日關係再度陷入緊張!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引發爭議,不僅衝擊在中國大陸的日本商業活動,更導致中日韓三方會談延期。中方批評日本「步步越線」,破壞合作基礎;美方則強調美日同盟關係穩固,警告若不支持日本將削弱區域盟友信心。專家指出,中日外交裂痕恐將持續惡化。在紛爭延燒之際,日經225指數本周創下自4月以來最大跌幅!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挺高市早苗是「基於審慎的戰略發言」 IPAC呼籲全球支持日本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引發中日局勢緊張,19日更遭中國禁止日本水產品,對此,民進立委范雲PO出IPAC(對中政策跨界議會聯盟)聲明,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發言與國際逐漸形成的共識一致「台灣的安全就是全球的安全」,並要大家聲援被欺壓的日本,呼籲各國政府公開支持日本。
鏡報 ・ 1 天前
日本有事台灣挺日!不僅總統大嗑水產 義美一款「感謝高市」神秘產品曝光
[Newtalk新聞]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拋出「台灣有事」的言論,引發中日關係緊張。中國從戰狼外交官揚言「斬首」,到北京當局警告公民勿赴日觀光留學、限制水產進口等,一連串「禁日令」連發;而日本不但官方立場強硬,許多商家公開也表態支持高市首相。 台灣方面也出現不少挺日聲浪。不僅總統賴清德周四(20日)曬出午餐照,透露吃了壽司、味噌湯、來自鹿兒島的鰤魚與北海道的帆立貝,被外界解讀是以行動挺日本水產,更登上各大日媒、外媒,許多立委也號召國人以觀光支持日本、展現台日互助的情誼。 今(21)日,民進立委黃捷在社群上 po 出一款「神秘產品」,聲稱「義美竟然出這個酷東西! 今天也來吃壽司挺日本」。 根據她的 Threads 貼文顯示,該產品包裝上印著「御祝高市早苗內閣總理大臣就任」、「為台灣的支援衷心感謝」、「日本加油」等字樣,並印上台日雙方握手的圖樣,及高市早苗、安倍晉三等人照片。象徵以此來力挺高市早苗以及感謝為台發聲。 不少網友在下方留言表示,「這個很適合買來到日本旅遊的時候做國民外交,謝謝日本支持台灣」、「義美真的是態度非常明確,政治正確的品牌」,也有人指出該「神秘產品」是一款巧克力,「
新頭殼 ・ 1 天前中國加強「筆杆子與槍杆子」策略 對台施壓升級
(中央社台北21日電)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正對台加強「筆杆子加槍杆子」策略,「筆杆子」包括播出「沉默的榮耀」,對內塑造統一的輿論氛圍;對外則以「槍桿子」對台灣的支持者進行施壓,尤其是日本,意在削弱台灣的國際支持。
中央社 ・ 1 天前
直戳中國面子!專家曝日本3招不怕水產禁令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拋出「台灣有事論」,引爆中國強烈不滿,宣布恢復日本水產進口禁令。對此,日本專家指出,高市早苗仍有三項具有實質效果的反制手段,能在外交與貿易牽制中國。高市早...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經濟施壓日本 會令中國民眾先蒙其害
在近期的台灣議題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因公開挺台引發中國政府與官媒的強烈不滿和反制。中國再度掀起「懲罰日本」、「抵制日貨」的呼聲,彷彿經濟封鎖日本便能成為政治施壓的手段。然而,最終承受衝擊的很可能不是日本,而是以中國普通民眾為主的消費者。畢竟,中國與日本的經濟緊密度極高,日本不只是中國的重要外資來源,更深度在中國製造業、消費領域與社會生活之中作用巨大。在這樣的關係下,以經濟手段回應政治爭端絕非明智。 21世紀 政治爭端應和經貿互動分開 世界在20世紀歷經兩次毀滅性的大戰,深刻教訓之一,就是政治衝突不應全面牽連經濟。經貿互動之所以重要,不只因為它帶來財富,而是它在國家間形成相互依存,降低誤判與戰爭風險。這是現代國際秩序的基本共識。 即便在當代,也存在許多政治立場相近、甚至是盟友的國家彼此仍然發生貿易摩擦。例如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內,對包括日本、韓國、加拿大與歐盟等盟友大幅提升關稅,並要求重新談判許多既有的協議。即便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友,依然會被課以重稅並面臨經貿壓力。 然而,無論摩擦如何激烈,西方各國仍能維持經濟往來,因為在全球化下,過於情緒化的經濟封鎖只會導致雙輸。貿易衝突可以談判,但經濟連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