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比10年前更棘手 「十五五」押寶 AI與綠能仍難解結構性困局
中國十五五規劃把科技自立,包括 AI 等前沿技術,與綠色低碳轉型視為兩大發展主軸。(圖片來源/pxhere)
北威 20 日舉行的「美中新賽局:中國十五五規劃與全球經濟新局」論壇,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指出,即將於 2026 年啟動的中國「十五五」規劃,表面上有兩大亮點──一是持續押注 AI 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試圖以民間消費撐起成長。
她提醒,在這樣的願景之下,中國同時得面對綠能產業產能全面過剩等棘手難題,處理難度恐怕比 2015 年那一輪供給端改革更高。淡江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從出口與產業結構補充,指出中國在車用、綠能等領域「內捲」現象嚴重,企業利潤被壓到幾乎無利可圖,加上出口結構轉向、民營投資與內需表現不如預期,令外界更加關注十五五規劃能否為中國經濟找到新平衡。
產能過剩壓頂,十五五押寶 AI 與綠能卻遇難題
劉憶如指出,這次十五五規劃的時間點,正好銜接十四五期間綠能技術起飛的成果。過去幾年,中國在太陽能、電池與電動車等領域迅速拉開全球差距,原本被視為中國在中美角力下少數還能「領先的戰場」。
然而,她坦言,如今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落後,而是「技術成功得太快、產能開得太兇」。以數據來看,中國太陽能產能已達全球需求兩倍,電池產能則約為全球需求的一點三倍,市場雖然「要」,但短期根本承接不了如此龐大的供給。
她對比 2015 年那一波產能過剩指出,當時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北京藉由供給側改革,大幅淘汰落後產能,一方面利用全球化與「一帶一路」把剩餘鋼材賣到海外,另一方面也靠國內房地產繁榮,把大量水泥與鋼材吞了下去。
不過,如今情況完全不同,太陽能板和電動車電池是全球減碳、能源轉型急需的產品,理論上應是明星產業,尷尬的是,大家都想要,但中國做得太有效率,最後變成供給在同一時間點一起爆出來。
更棘手的是,這一輪過剩多集中在民營企業。她指出,太陽能與電池產業民間市占率高達九成五,電動車也有約六成五是民間企業投入,和過去鋼鐵、水泥中只有三至五成為民營截然不同。
也就是說,如果是國企,可以說砍就砍;現在九成以上是民間,叫誰關?誰先倒?都會有問題。劉憶如坦言,這將是關乎中國能不能在十五五之後繼續維持成長動能的重要課題。
張五岳也從「內捲」角度呼應這個問題。他舉例,中國八家上市車企去年一整年的總利潤,加總起來還不到合攤價的四成,「等於大家在拼命做、瘋狂打價格戰,但賺不到錢,這就是內捲的典型寫照。」
在他看來,北京最近針對太陽能、風電、鋰電池與電動車啟動整頓,正是意識到若不出手梳理,企業會在惡性競爭中集體耗損,拖垮整體經濟體質。
出口轉向與民企投資疲弱,內需被迫成為唯一支柱
即便產能過剩問題嚴峻,中國出口成績表面上仍相當亮眼。
張五岳指出,去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創下一兆美元歷史新高,今年前九個月順差也已逼近八千七百五十億美元,全年再破一兆並非不可能。但仔細拆解可以發現,對美國出口已明顯下滑,成長動能反而來自東協、歐盟、拉美與非洲,其中對非洲出口更飆升逾五成六,反映出北京正積極調整市場結構,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然而,他也提醒,出口不可能永遠一路向上,特別是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關稅壁壘擴大的背景下,「遲早會遇到天花板」。在出口面臨不確定性的同時,投資與消費就必須扛起更大的責任。
張五岳強調,民營企業投資是關鍵,因為民企貢獻了約八成技術創新與八成以上的就業人口,一旦民企信心不足、投資縮手,不只科技戰打不贏,就業問題也會變成政治風險,因此可以看到,北京這兩年不斷在對民企喊話、釋出政策,就是因為知道不能再壓抑下去。
AI 榮景背後風險集中,歐洲服務業科技發展值得借鏡
談到十五五的另一大主軸──AI 戰略產業,劉憶如表示,今年全球經濟表現之所以優於年初預期,很大一部分是拜 AI 相關投資與需求所賜,尤其亞洲受惠最深,「股市上漲、薪資提升,加上各國財政與貨幣政策普遍偏寬鬆,全世界其實過得比大家預期的好。」
在這波榮景之中,亞洲扮演了主要的生產基地,而美國則是最重要的終端需求市場,中國、台灣、韓國等經濟體在 AI 伺服器、晶片、零組件等供應鏈環節上全力擴產,形成供給與需求一拍即合的繁榮景象。
然而,她也連番示警,無論是 AI 本身是否存在泡沫,或是未來哪一天美國因為經濟、政治或監管等因素決定降低相關需求,亞洲都會首當其衝。一旦美國停止加碼、甚至轉而收縮,供給高度集中的亞洲,將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成長引擎填補空缺。
在這樣的對比下,歐洲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發展路徑。劉憶如指出,歐洲今年同樣遭遇美國提高關稅、歐元升值以及中國低價商品競爭等多重打擊,製造業與出口面臨明顯壓力,企業利潤普遍下滑。但出乎意料的是,歐洲經濟在第三季仍轉為正成長,第四季甚至有機會延續動能,「這一次撐住的,主要來自它的服務業。」
她分析,歐洲近年的成長主要來自民間消費與服務業,包括餐飲、旅館、觀光旅遊,以及更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數位化、平台化服務。更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並非沒有發展 AI,只是選擇將科技廣泛應用在食衣住行育樂等細節之中,例如支付、交通票證、公共服務流程等,例如一張信用卡在城市裡幾乎走透透,而我們則更注重「硬體並出口」。
在她看來,歐洲之所以有能力在出口受挫與匯率不利的情況下維持成長,關鍵就在於社會安全網穩固、服務業充滿創新動能,讓國內消費足以扛起一部分外部衝擊。
「他們的那種科技的進步,有很多的細節是展現在生活」劉憶如認為,台灣可以學習不再只把科技視為「生產更多東西賣給別人」的工具,而應該思考如何像歐洲一樣,把 AI 與數位技術真正嵌入本國居民的生活,提高服務品質與生活便利度,藉此帶動穩定而多元的內需,好應對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
更多信傳媒報導
N世代學苑—跨域共創帶動中小企業雙軸轉型新動能
黑色星期五》美股紅翻黑輝達也難救 台股暴跌991點 台積電失守1400元大關
從農場到餐桌,大成集團用 AI 構築台灣食品生態系
其他人也在看
卓馭科技獲中國一汽戰略投資36億人民幣,交易後估值破百億人民幣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專注研發覆蓋高速、城市、停泊全場景的高階智慧駕駛系統的卓馭科技於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指稱,公司獲得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超36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交易完成後,卓馭將保持獨立發展的經營戰略,同時估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卓馭科技方面指稱,交易後,卓馭將作為獨立法人實體營運,保持現有管理團隊、技術路線與品牌戰略不變。中國一汽作為戰略股東,將主要透過業務協同與資源支持卓馭科技。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國投招商、比亞迪、光遠投資、上汽恆旭、北汽產投、徐工雲漢基金等多家機構也是卓馭科技的股東。
財訊快報 ・ 31 分鐘前

2房以下小宅交易佔比全面提升 永慶分析發現購屋族越買越小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隨著高房價以及生活型態改變,民眾近年來購屋已有「小宅化」的趨勢。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彙整七都近五年住宅交易發現,雖然市場上仍以3房為主力,但觀察交易變化可見1房、2房產品的交易占比全面提升,3房產品占比則呈下降趨勢,4房以上產品更是全面縮減,尤以中南部更為明顯,也顯示購屋族愈來愈傾向選擇坪數較小、總價負擔較...
匯流新聞網 ・ 48 分鐘前中國私募REITs募資飆升,房企在資金荒中尋找「盤活資產」新通道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中國新興的私募REITs市場在房地產流動性緊縮之際逆勢擴張,成為開發商少數可用的融資窗口。最新市場統計顯示,2025年私募REITs募資管線規模預估約達120億美元,在傳統貸款與債市融資幾近關門的環境下,為資金吃緊的房企提供一條以「資產變現」為核心的新路徑。 私募REITs自2023年正式啟動後快速成長,僅面向專業與機構投資人,審批流程較公募REITs更為簡化且彈性高。市場人士指出,與目前偏重購物中心等消費型資產的公募產品相比,私募REITs納入標的範圍已擴展至辦公大樓、酒店等商用不動產;今年以來,上海交易所已核准17單私募REITs產品,創下設立以來新高,反映發行人與投資端雙方需求同步升溫。在多數開發商被擠出公開股票與公司債市場的情況下,私募REITs成為商業地產與基礎設施持有者的重要「出海口」。透過將工業園區、數據中心、零售物業等可產生租金收入的資產打包,房企可提前回收部分資金、降低表內槓桿。國際機構研究主管指出,私募REITs有機會重塑房企的商業模式與估值邏輯,從「以售為主」逐步向「持有運營加資產證券化」轉型,對手中仍握有優質現金流資產的開發商而言,
財訊快報 ・ 46 分鐘前
2025鴻海科技日 各色Model B展出 (圖)
2025鴻海年度科技日(HHTD 25)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登場,此次科技日展區面積創下歷屆紀錄,總共有超過200項產品和技術,圖為現場展示不同配色的Model B。
中央社 ・ 43 分鐘前
綠茵生技榮獲亞洲ASPA年度Grand Prize首獎 獲中部科學園區推薦參與跨國決選獲國際肯定
綠茵生技(6846)專注於保健原料研發與CDMO製造,於近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洲科學園區協會(Asian S […]
觀傳媒 ・ 42 分鐘前寧德時代、小鵬汽車及醫療健保股或成恆生指數新成分股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市場分析師表示,恆生指數公司可能會將寧德時代、小鵬汽車和醫療健保公司納入香港股票基準指數。恆生指數公司之前經過季度檢討,將三檔股票納入基準恆生指數,其中包括泡泡瑪特。第三季檢討結果將於週五收盤後發布,指數調整將於12月8日生效。此次檢討結果備受關注,將反映那些上市公司在市值、成交額等關鍵指標上表現突出。被納入基準指數,還可吸引指數追蹤型基金的投資。恆生指數今年迄今已上漲近29%,有機會創下八年來最大年度漲幅,但近期漲勢有所放緩。Mizuho Securities Asia Ltd的股票研究分析師Willer Chen表示,儘管寧德時代今年5月份才登陸港股,但鑒於其成交額排名靠前,仍有機會被納入恆生指數。此外,鑒於恆生指數在工業類股的市值覆蓋率相對較低,也提高了寧德時代入選的可能性。雖然恆生指數偶爾會剔除成分股,但其目標是最終將成分股數量從當前的88檔擴容至100檔。Periscope Analytics創始人Brian Freitas在Smartkarma的報告中寫道,恆生指數應增加醫療健保類股票,因為目前對該行業的配置偏低。據他預測,藥明合聯可能被納
財訊快報 ・ 42 分鐘前科技股賣壓湧現,日經週五大跌1198.06點或2.40%,日圓走弱助汽車股抗跌
【財訊快報/劉敏夫】日本股市週五走跌,因隨著市場對大規模人工智慧支出再次持謹慎態度,打壓週四美國科技股行情之後,日本科技股也隨之出現賣壓。收盤時,東證第一部指數下跌1.84點或0.06%,報3,297.73點;日經225指數則是下滑1,198.06點或2.40%,報48,625.88點。日股走勢受到美國科技股下跌的影響,此前AI晶片大廠輝達公司發布樂觀的獲利報告後,市場再次擔憂各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巨額資本支出。三井住友DS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分析師Masahiro Ichikawa表示,輝達財報帶來的利多很快就被市場消化,而市場對人工智慧的謹慎情緒依然強烈。這些市場波動對軟銀和愛德萬測試等日本人工智慧相關股票來說是個壞消息。Ichikawa補充稱,美國經濟數據延遲發布加劇了市場波動。週四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失業率升至近四年來的最高水準。隨著投資人逃離波動性,專注於國內市場的防禦型股票可能會勝出。然而,日圓走軟提振了市場對出口商股票的信心,尤其是汽車製造商的股票。東洋證券策略分析師Ryuta Otsuka表示,目前來看,日圓下跌受到股市投資者的積極看待。然而日圓疲軟對市場
財訊快報 ・ 52 分鐘前中國外送補貼大戰誰是贏家?商戶訂單增量不增收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1日電)中國今年4月以來,幾家大型外送網路平台投入鉅額「補貼大戰」,引來監管單位約談。一份研究顯示,當時的餐飲商戶訂單雖增加,但利潤下滑,而且也擠壓了原本在餐廳內用的市場,可謂「賺了流量,賠了利潤」。
中央社 ・ 53 分鐘前期待降息不明朗 道瓊下跌386點 那指跌486點
(台北訊)華爾街持續劇烈震盪,美國股市今天回吐早盤的強勁漲幅最終收跌,顯示市場在經歷數週疑慮和不穩定波動後,依然保持謹慎不安。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86.51點或0.84%,收45752.26點。標普50...
自立晚報 ・ 32 分鐘前
半導體業用電噴出 10月份創三年半來單月新高記錄
台、美股市深受 AI泡沫謠言干擾,台灣綜合研究院21日公布10月份產業用電分析,這項產業真實運作的記錄呈現兩個新高記錄,一是10月份台電高壓以上產業用電成長率4.15% ,不僅增幅約為長期用電成長 2%的兩倍,更創下三年多來高峰;另一是10 月半導體用電成長飆升至13.87%,不僅是台電整體產業用電成長的三倍,更高達製造業用電成長的四倍,且高於製造業10 個百分點,突顯在 AI 浪潮驅動下,半導體產業火力全開、持續擴張。
中時財經即時 ・ 1 小時前市場憂成長曲線、市占率或逼近高原區,輝達週四股價震盪收跌3.15%
【財訊快報/陳孟朔】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白宮官員正私下遊說國會議員,否決一項旨在限制輝達(Nvidia,美股代碼NVDA)向海外出售人工智慧(AI)晶片能力的《GAIN AI法案》,使這項原本備受關注、且遭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之一輝達強烈反對的立法前景轉趨黯淡。這項《GAIN AI法案》設計出一套「美國優先」分配機制,要求晶片製造商將受到對中國及其他武器禁運國家出口管制的高階AI晶片,優先供應給美國本土買家。實務上,該法案將等同於禁止輝達與AMD向中國出售其最先進產品,被視為國會兩對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對華晶片出口可開放」表態的一種反制。白宮如今公開站在法案對立面,對輝達而言堪稱一大勝利。輝達先前已積極遊說反對相關限制,強調美國本土客戶並不存在產品短缺問題。週四美股中,成交額居首的輝達股價走勢先揚後挫,受到財報和財測優佳的激勵,股價一度大漲5.1%至196美元的日高,但終場卻倒吐5.88美元或3.15%至180.64美元,日低在179.85美元,上沖下洗的助威下,單日成交金額放大到630.97億美元,居美個股之冠,股價由升轉跌亦拖累大盤表現。這家AI晶片龍頭剛發布優於市場預期的財報,並給出
財訊快報 ・ 7 小時前《國際政治》沙美合作 川普大開綠燈
【時報-台北電】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爾曼走訪美國,與美總統川普談及多項投資與合作,美政府大開綠燈,允許輝達(NVIDIA)向中東兩國銷售7萬顆AI晶片,此外沙國人工智慧(AI)公司HUMAIN也將與商業鉅子馬斯克旗下的xAI聯手建造資料中心。 美國商務部19日晚間宣布批准出口許可,政府官員表示,沙國的HUMAIN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營AI公司G42分別獲准購買多達3萬5,000台輝達GB300伺服器或同等產品。 美商務部強調,批准輝達先進AI晶片出口中東這兩家公司的前提,是必須滿足嚴格的安全和通報規範,以確保相關晶片最終不會讓中國和科技公司華為受益。 此外,輝達對手超微(AMD)與Humain達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根據超微、思科、Humain執行長接受路透訪問表示,三家公司將共組建合資企業,在中東地區建造資料中心,並已取得第一家客戶。 除了取得輝達晶片的協議之外,HUMAIN也與馬斯克旗下新創公司xAI達成合作,雙方將攜手在沙國開發資料中心,其中包括一座500MW(megawatt)的設施,該資料中心將採用輝達晶片。 HUMAIN在19日稍早曾宣布將在沙國打造一座大型資料中心,
時報資訊 ・ 7 小時前川普政府抱怨中國買豆「只付一成訂金」,美農憂第二輪貿易戰再起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韓國會面時,中方同意恢復採購美國大豆,並口頭承諾今年底前購買1,200萬噸、未來三年每年至少採購2,500萬噸。不過,最新出口與報價資訊顯示,中國實際下單步伐明顯偏慢,目前成交量僅約相當於承諾總量的一成,遲遲未見大宗連環採購,令美國農民與期貨市場愈來愈不安。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主管坦言,從9月1日新銷售年度開局到川習會之前,中國幾乎「一豆未買」,與一年前同期約700萬噸訂單形成強烈對比。會後雖曾傳出數批新船期成交,美國官方也通報中國追加約79萬噸採購,川普還在白宮對媒體強調,「在農產品採購方面,中國基本上是按照行程表在走」,但實際累計數量與口頭承諾仍存在巨大落差。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據悉已奉命向北京施壓,要求加快落實採購進度。美方官員私下放話,若中國長時間停留在「象徵性下單」水準,不排除重新調整關稅或出口限制,藉此強化協議約束力。分析師指出,在美豆收穫高峰9至11月,本應是全球買盤搶貨的季節,卻遲遲看不到中國啟動大規模採購,價格支撐力道勢必打折,令美國農戶籌碼與現金流壓力同步升溫。從中國
財訊快報 ・ 3 小時前
僅次美國總部 谷歌在台打造AI基建研發中心
[非凡新聞]記者黃靖棻,攝影詹明樺Google台灣新辦公室,正式進駐台北市士林區,這也是美國總部以外,最大的AI基礎建設硬體研發中心,周邊指標科技廠群聚,包括英業達,和即將座落北士科的輝達台灣總部,台灣獨特的產...
非凡新聞 ・ 1 天前M31亮相ICCAD 2025,聚焦AI、車電、低功耗及台積平台多項IP成果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IP供應商M31(6643)於2025年「成渝集成電路設計業展覽會(ICCAD-Expo 2025)」發表多項針對人工智慧(AI)與低功耗應用的最新IP技術。從N4到N3 MIPI C/D-PHY RX高效能介面解決方案、N12e低功耗設計IP,到N6e ULL、eLL與Low-VDD記憶體編譯器,可適用於智慧運算、車用電子與行動裝置等領域。隨著人工智慧驅動的機器人與自駕系統持續演進,M31提到,在TSMC N3平台上推出高效能MIPI C-PHY v2.1(6.5Gsps)與D-PHY v3.0(9Gbps)PHY解決方案,使機器人與自駕應用能全面感知周遭環境並進行即時決策,滿足高頻寬、低延遲的影像與感測應用需求,協助AI系統實現高速資料傳輸與精準環境辨識。 針對車用ADAS與高解析度影像應用,M31亦推出N4 MIPI C-PHY v2.0(6.0Gsps)與D-PHY v2.1(4.5Gbps)解決方案,支援更高效的影像串流與資料處理,加速智慧駕駛與車用電子系統整合,已獲指標電動車廠採用。同時,為推動AI深入邊緣運算裝置,M31亦於TSMC N6e與N
財訊快報 ・ 37 分鐘前輝達變臉、DRAM雙雄急殺,KOSPI週五重挫3.79%,三週急吐近9%
【財訊快報/陳孟朔】AI先峰的甲骨文債務風險急速升溫、信用違約交換合約(CDS)飆抵三年高位,觸發市場對AI資金結構的集中檢驗,加上AI晶片一哥--輝達股價先急彈逾5%後倒跌3.2%,重挫投資人信心,亞股凡與AI供應鏈有「沾親帶故」者,週五幾乎無一倖免,輝達供應鏈兩大要員SK海力士和三星電子連袂殺出,韓國綜合股價指數收盤大跌151.59點或3.79%,摜破4000點大關,收在3,853.26點,為10月23日以來的三週新低,盤中最多挫4.2%至3,838.46點的日低,與台股收跌3.61%並列亞股兩大重災區。在11月21日這一週,週線大跌3.95%連三黑,最新收市價若與11月4日締造史上新高4,226.75點相比,不到三週急吐373.3點或8.83%,向修正區挺進。投資圈指出,甲骨文身為AI基礎設施與雲端的重要參與者,其債務價格與CDS飆升,被解讀為市場開始重新評價「以舉債堆出AI資本開支」的可持續性,資金開始從槓桿較高、現金流吃緊的公司撤出,對整條AI鏈估值產生連鎖殺傷。輝達股價在這種情緒主導下,盤中由漲轉跌,放大投資人對「AI盛宴是否過度透支未來現金流」的疑慮。作為輝達兩大關鍵供應
財訊快報 ・ 46 分鐘前
〈焦點股〉輝達黃仁勳稱「AI業務非常強勁」電子五哥齊走揚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指出,新一代的 Blackwell 晶片需求暢旺,整體業務「非常、非常強勁」,激勵電子五哥廣達、緯創、英業達、和碩與仁寶今天齊走揚。
鉅亨網 ・ 1 天前
IPAC譴責中國!喊話各國公開支持日本:台灣人民必須能自由決定未來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高市早苗發表挺台言論,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卻脫口「斬首論」,中國更對日本施以多項報復舉措。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今(21)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薛劍的威脅性言論,聲明也呼籲各國政府公開支持日本,明確劃定台海的紅線,聲明也強調,台灣人民必須能自由決定自己的未來。IPAC台灣共同主席、立委范雲也呼籲網友轉發聲明,「作為共同主席,我很驕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大盤再崩?是陷阱還是禮物?布局前請看這關鍵
今(21)日加權指數再度向下走跌,昨日受惠於輝達財報公布,成績亮眼推升股價大漲超過800點以上,今日反而向下回跌,甚至直接回補缺口,賣壓沉重,截至盤中上漲家數僅不到200家,下跌家數超過千家,短線上投資人要留意控制好手中資金水位,別讓投資影響到了自己的心情。
理財周刊 ・ 3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