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出口管制仍未解除 釔價今年飆44倍 恐衝擊美國航太、能源與半導體產業
貿易商表示,稀土金屬釔短缺,可能會對美國的航空航太、能源和晶片製造業構成風險。(圖片來源/Periodic Videos頻道)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舉行高規格峰會,達成貿易休戰協議,曾提振業界對關鍵原料供應更加可靠的希望,但這場稀土爭端尚未完全解決。
《路透社》與《Asia Financial》報導,10月份川習高峰會後,中國暫停部分稀土的出口管制措施,但是因為華盛頓和北京未能達成全面協議,所以,中國4月份的管制措施仍然有效,這引發外界擔憂,美國企業能否獲得稀土供應。
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第 39 號元素——釔(Yttrium, 符號 Y),釔最初是在 18 世紀末以氧化物的形式被分離出來,但直到 1840 年代才由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沃勒(Friedrich Wöhler)分離出金屬態的釔。 釔是構成著名的釔鋇銅氧(YBCO)高溫超導體材料的關鍵元素。這種材料在液態氮的溫度(77 K)以上就能失去電阻,表現出超導性。
今年以來釔的價格飆升44倍
目前,中國仍對稀土金主釔(Yttrium)實施出口管制,令供應銳減,今年以來,釔的價格已飆升44倍。
交易商與貿易商通報,自4月份以來,中國已停止向美國出口釔,進而引發業者的「釔搶購潮」,稀土金屬釔短缺,可能會對美國的航空航太、能源和晶片製造業構成風險。
釔是引擎特殊合金以及耐高溫塗層等材料的主要原料來源。今年4月,中國管制釔以及其他6種稀土元素的出口,以報復美國加徵關稅。
4位稀土交易商和大宗商品研究機構Argus分析師Ellie Saklatvla透露,中國管制措施要求出口商必須獲得北京的許可,這使得釔難以從中國出口。
稀土原料交付存在長時間的延誤
Saklatvla表示,目前為止北京政府發放的許可證,僅限於小批量貨物運輸,而且原料交付仍然存在長時間的延誤。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的出口管制引發一場持續數月的稀土元素釔爭奪戰。
根據Argus的數據,用於製造隔熱塗層的氧化釔歐洲價格自1月以來飆漲44倍,達到每公斤270美元。
美國航空航太工業協會(AIA)表示,釔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噴射發動機的關鍵原料,該協會正在與華盛頓合作,希望擴大美國國內供應量。
AIA國際事務副總裁哈德威克(Dak Hardwick)表示:「目前,我們的供應鏈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這種依賴導致成本急遽上升和供應短缺。」
兩位業內人士透露,釔短缺也是半導體產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因為釔被用作保護塗層和絕緣體,一名業者形容,問題嚴重性以10分為滿分,現在已達9分的程度。
三菱重工尚未受影響
大湖半導體公司(Great Lakes Semiconductor)的執行長瑟斯頓(Richard Thurston)表示,「釔短缺將延長生產周期、增加成本,以及降低設備效率,但不太可能立即導致停產。只是對於大型生產商而言,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釔短缺成為一個真正的瓶頸。」
除了飛機引擎和半導體之外,釔塗層還用於燃氣發電廠,以保護渦輪葉片免受高溫損害。
日本重工業集團、軍火商三菱重工表示,目前旗下燃氣渦輪機業務尚未受到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的影響。
德國西門子能源的執行長Christian Bruch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但這需要時間。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看到供應鏈受到任何直接影響。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但目前仍在可控範圍內。」
已有貿易商斷貨
海關數據顯示,截至9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稀土釔在今年初開始放緩,而後再4月實施管制後完全停止輸出。
釔貿易商表示,同期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減少約30%,但由於企業或貿易商擔心中國可能採取報復措施管制出口,因此不太可能向美國廠商供應釔。
釔市場資訊不透明,中國境外庫存資訊不一,6位業內人士分別估計自家公司的庫存量剩下1個月到12個月不等,幾位人士表示,各公司的庫存量可能差異很大。
一位因事涉敏感而拒絕透露姓名的稀土貿易商告訴路透,他們的庫存已從200噸驟降至5噸,另一位貿易商表示他們已經斷貨。
更多信傳媒報導
華航2026年將引進新波音787飛機 機齡15年以上737和333逐漸淘汰
財富必修課》幸福是買房子...還是有能力買房子?答案其實不在房價
中信金前三季賺607億、EPS 3.06元雙創高 銀行撐盤 聯名卡與海外布局添動能
其他人也在看
中國10月稀土產品出口略降,相關「通用許可」條款仍待敲定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在北京和華盛頓仍在商討貿易休戰協議下的具體供應安排之際,中國10月份稀土產品出口量較前月略有下降。週二公佈的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稀土這種用於電動汽車、武器和高科技製造的材料出口量降至6,173噸,為6月以來的最低水準。這個類別下主要是稀土磁體,這種工業零件在中國抵禦美國貿易攻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底於韓國達成貿易休戰協議之後,雙方仍在商討有關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的關鍵細節。消息人士指稱,美、中雙方已要求各自團隊在11月底前商定「通用許可」條款,也就是中國稍早之前承諾將為輸美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產提供此類許可證。中國週二公佈的出口數據涵蓋了輸入所有目的地的產品總量,未按地域或產品類型細分。週四公佈的另一批數據估計將會提供更詳細的訊息。
財訊快報 ・ 23 小時前
將稀土當成武器的中國…… 其實對美國的依存度正在擴大
[Newtalk新聞] 一、美中貿易戰 中國是贏家嗎? 美中貿易戰暫時進入休戰局面。雙方同意部分撤回加徵的關稅,而中國則停止稀土出口管制的強化,但因此而認為中國是贏家則仍屬過早。 持續許久的美中貿易戰是迎來了休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於 10 月 30 日在韓國會談,美方同意削減部分追加關稅,而中方則同意停止稀土出口管制的強化。 許多人認為這次的勝利屬於中國。因為中國激起了外界對稀土供應不足的憂慮,迫使美國在關稅問題上面做出讓步。但是如果更深入觀察之後,便會發現:中國「稀土大國」的形象其實開始出現裂痕。 乍看之下,稀土市場幾乎全被中國壟斷,美國超過七成的稀土進口依賴於中國。但是,這指的是接近未加工狀態的稀土元素的進口,美國每年的稀土元素進口總額也僅約 2,500 萬美元而已。 即使失去稀土元素的供應,美國經濟所受的衝擊可能也相當有限。稀土元素的重要用途之一是製造更強力的永磁體,但其實這是存在替代性的材料的。即使完全改用替代性的材料、成本提高至10倍,理論上的增加額度也僅約 2.5 億美元。對GDP約 30 兆美元的美國而言,這只是在誤差範圍之內。 二、中國其實是「稀土化合物
新頭殼 ・ 1 天前
遭財政部點名不同意院版《財劃法》 新北反擊了
財政部昨(17)日稱台北市、新北市與新竹市不同意本周四將提出的院版《財劃法》中統籌分配稅款處理的五項指標,新北市新聞局長李利貞昨反擊指財政部有空分化地方政府,不如把時間拿來加強溝通,「中央都還沒清楚回應問題,地方何來同不同意」?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遭抹黑關說太子集團來台!前立委批「獨家變毒家」:7日內道歉否則提告
針對《自由時報》於2025年11月8日刊登於頭版「太子集團中籍高層來台 爆找林思銘、李德維關說」的報導,前立委李德維今(17)日發出新聞稿表示,該文有關國民立委林思銘與李德維為太子集團幹部入台向移民署關說的指控,以及與該集團間金錢往來的影射,皆為子虛烏有,惡意抹黑,完全與事實不符。李德維指出,如今連移民署都已公開否認有關說情事,顯見該篇內容連最基本的查證都......
風傳媒 ・ 1 天前赤澤亮正:未見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明顯變化,供應憂慮暫獲緩和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週二表示,目前並未觀察到中國在稀土及其他關鍵材料出口管制方面出現「特別的變化」,在中日圍繞台灣議題緊張升溫之際,這番說法被視為對產業界釋出一絲穩定訊號。赤澤亮正在東京出席活動時指出,相關部會持續就中國稀土與戰略礦物出口政策進行追蹤與評估,但從近期掌握的情況來看,中國現行出口管制框架並未出現明顯收緊或放寬。他強調,日本將一方面維持與中國的溝通管道,另一方面持續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以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風險。市場人士指出,日本長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稀土,用於電動車馬達、風電設備及高性能電子產品,一旦出口管制再度趨嚴,將對汽車、精密製造與高端材料產業構成壓力。赤澤此番表態,等同向企業界傳達「短期供應不致突然惡化」的訊號,對近期在匯率波動與外需放緩夾擊下承壓的製造業情緒略有緩衝作用。不過,分析師提醒,即便中國當前並未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日本仍不太可能放鬆在戰略物資上的風險管理,預料將加快推動國內回收體系建設、拓展與東南亞、澳洲等地的礦產合作,以及透過公私合營機制支持企業在海外併購或入股上游資源資產,以強化中長期供
財訊快報 ・ 1 天前
SBL假球案判決出爐 籃協推防賭新制:新賽季球員席禁3C
SBL超級籃球聯賽2023年爆發假球簽賭案,多名裕隆納智捷球星涉入,今日(11月17日)士林地院宣判,昔日MVP柯旻豪被判7年徒刑,吳季穎2年緩刑5年,其餘人等則判刑8個月至5年2月不等,中華籃協過去2年與國內3大職業聯盟討論防賭制度強化,籃協副秘書長張承中表示,明年新賽季將在球員席新增「禁止使用3C與電子設備」規範,預計開季前公告。
鏡新聞 ・ 1 天前東京匯市日圓再創逾9個月新低,高市與植田會晤在即、匯市緊盯政策
【財訊快報/陳孟朔】東京匯市週二早盤在美元指數出現三個交易日來首見回落之際,日圓、英鎊與歐元卻乏力反彈,日圓兌美元一度改寫逾九個月新低後跌幅小縮。美元指數最新報價為99.559,連兩天急彈0.43%後,小吐0.03%;日圓最新報155.31兌1美元,繼上日大貶0.46%後,追低0.03%,盤初的155.48為2月4日以來最低;英鎊報1.3148美元,連兩天跌0.27%後,續跌0.06%;歐元報1.1586美元,連兩天貶0.35%後,續跌0.05%。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Satsuki Katayama)警告,近期外匯市場出現「單邊且快速」走勢,日圓連日走貶令當局高度戒備。片山皋月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對近期匯率波動「感到憂心」,將以高度警覺態度嚴密監控外匯市場是否出現過度波動與無序走勢。她強調,匯率應反映經濟基本面,當局將特別留意投機性力量是否推動匯價偏離基本面。匯市數據顯示,自高市早苗在10月初就任首相以來,日圓一路走弱,已成為G10貨幣中表現最差的一員,盤初的155.38兌1美元,為2月4日以來近十個月新低。市場人士指出,在日圓再度走弱的背景下,日本財務省最新表態等同向市場發出「
財訊快報 ・ 1 天前電子股領跌,KOSPI週二急挫3.32%為亞股最殺,失守4000點退回四週新低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股連跌三個交易日壓回一個月新低之際,比特幣在亞洲盤跌破9萬美元,幣圈情緒陷入「極度恐慌」,風險資產同步遭到獲利了結。資金撤出高風險資產,導致今年來亞股最膨風的韓股成為首要調節標的,週二收盤急挫逾3%,成為亞股風暴中心。韓股綜合股價指數(KOSPI)繼上日反彈77.68點或1.94%後,週二急瀉135.63點或3.32%,一舉摜破4,000點整數關卡,收在3,953.62點,與日低3,953.26點幾乎貼近,為10月24日以來近四週新低。若與11月4日創下的歷史新高4,226.75點相比,不到兩週時間回吐約6.5%,顯示前期漲幅過大下,大盤對外部風險與情緒逆轉格外敏感。交易員指出,在比特幣快速跌破9萬美元、加密貨幣恐慌指標飆升之後,部分短線資金選擇同步了結今年來漲幅「漲多就是最大利空」的資產部位,韓國AI與記憶體概念股因早前漲幅居前、槓桿資金集中,成為獲利回吐與風險減碼優先目標。韓股十九大類股全面收黑,呈現無處可躲的調節格局。其中,電力與天然氣類股僅小跌0.08%,成為盤面相對抗跌的一角;營建、電子與機械類股跌幅均逾4%,成為三大賣壓核心,顯示資金集中從前期最具想像
財訊快報 ・ 23 小時前美關稅重創出口,印度央行急推紓困方案,放寬還款與結匯期限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報導,面對美國大幅調高對印度商品關稅、部分出口關稅總負擔最高飆至50%的壓力,印度央行宣布一攬子貿易紓困措施,包括對出口商分期貸款實施寬限期、放寬結匯與出口融資期限,試圖為受衝擊最重的出口產業爭取「喘息空間」。印度央行表示,凡屬官方列出的20個受衝擊產業、且從事出口業務的借款人,其自2025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到期的各項定期貸款,本金償還可享有暫緩繳付的寬限安排;寬限期內利息仍會計提,但改以單利而非複利計算,降低企業利息負擔。受影響範圍涵蓋成衣、珠寶、皮革製品與化工等多個勞力與外銷密集產業。為進一步改善出口商資金周轉彈性,央行同時把出口貨款結匯時限,從原本的9個月放寬至15個月,讓企業在與海外客戶重新談判合約與付款條件時,有更大空間應對關稅成本上升與訂單遞延。此外,對2026年3月31日前撥付的出口貸款,最長信用期由270天延長至450天,貨品可在收取預付款起三年內完成裝運,遠高於過去一年的上限。這一輪紓困被視為對出口業者長期訴求的正式回應。早在9月,部分出口商已在與央行高層的閉門會議中,爭取償債寬限與更具彈性的匯率與結匯安排。央行指出,上述措施即日起生
財訊快報 ・ 1 天前中國出口管制效應浮現,稀土釔價格今年來飆漲15倍,觸及歷史高點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稀土元素礦物氧化釔(Yttrium Oxide)價格今年以來已飆升近1,500%,觸及歷年來高點,凸顯了中國出口管制措施的影響。Asian Metal Inc方面表示,氧化釔價格飆升至每公斤126美元,而2024年底還不到8美元。今年4月,中國對包括釔在內的稀土元素實施了出口管制。稀土元素位於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貿易戰的核心。目前,中國在稀土的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儘管北京最近同意放寬出口限制,但中美雙方仍在就細節進行談判。釔的用途包括醫療技術,以及航太設備、陶瓷、雷射器和超導體。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在截至2023年的四年間,超過90%的美國進口來自中國。在美國,五角大樓支持的MP Materials Corp在其Mountain Pass項目開採釔。其他地方,生產多種稀土的澳洲Lynas Rare Earths Ltd,目前正在Mount Weld礦山,以及位於馬來西亞的加工廠擴大釔產能。
財訊快報 ・ 1 天前聯準會降息預期降溫,紐約期金和現貨金週一下跌0.48%、0.96%
【財訊快報/劉敏夫】紐約金價週一下跌,因市場預期聯準會在美國經濟前景轉趨清晰之前可能不會降息。紐約12月份黃金期貨價格下跌19.70美元或0.48%,報每盎司4,074.50美元。紐約黃金現貨價格下滑39.10美元或0.96%,報每盎司4,044.96美元。10月20日現貨金價格一度觸及4,381.52美元,創歷年新高。聯準會的一派決策者加大了對通膨進展可能放緩甚至停滯的警告力道,令人不禁懷疑12月是否會再次降息。不過,聯準會理事Waller重申,他認為聯準會應該在12月會議上再次降息,理由是勞動力市場疲軟以及貨幣政策在傷害中低收入消費者。通常來說,降息使得黃金這種不具孳息收益的資產的吸引力上升。另外,根據高盛集團表示,中國9月增加了約15噸黃金儲備。各國央行在夏季的季節性低潮後加快了購金步伐。
財訊快報 ・ 1 天前東京匯市早盤日圓微彈,日財政政策與美就業數據成焦點
【財訊快報/陳孟朔】東京匯市週三早盤美元指數小彈,日圓現本週首升,暫離近十個新低。英鎊連四貶,歐元微彈。匯銀人士一方面憂心日本擴張財政帶來的新一輪國債供給壓力,另一方面則靜待即將公布的美國就業數據,以判斷聯準會(Fed)未來降息步伐。克里夫蘭聯邦準備銀行統計,10月約有3.9萬名美國人收到提前裁員通知;ADP研究機構估算,截至11月1日止四週,企業平均每週裁減約2500個職位。雖然就業面出現降溫跡象,但通膨仍高於歷史均值,市場對短期內快速降息的押注有所退潮,有分析師直言,「從紙面數據來看,目前很難為立即降息找到充分理由」,Fed政策進退兩難。美元指數最新報價為99.586,繼上日小吐0.04%後,微彈0.04%;日圓最新報價為155.45兌1美元,連續兩天急貶0.62%後,小彈0.04%,11月18日觸及的155.73為2月3日以來最低;英鎊報1.3141美,連三回吐0.35%後,續貶0.03%;歐元報1.1582美元,連兩天回吐0.34%後,小彈0.01%。雖然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暗示最快可能於12月再度升息,但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明確表態,希望央行配合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力圖透過加碼支
財訊快報 ・ 4 小時前
川普擬「普發2千美元」關稅分紅 美財長:須經過立法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要向美國民眾,發放每人2千美元、約6.2萬台幣的關稅分紅,不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發放紅利還需要經過立法。關稅分紅成本恐逾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幣圈恐慌升溫,比特幣期權押注下探8萬美元
【財訊快報/陳孟朔】比特幣17日盤中跌破9.2萬美元重要關口,觸及91,181.14美元為4月23日以來近七個月新低,意味今年以來逾三成漲幅幾乎全數被抹去。自10月6日一度突破12.6萬美元創歷史新高後,回落28%,短短六週市值蒸發約6,000億美元,延續近期一波自由落體式下挫走勢。期權市場顯示,針對9萬、8.5萬及8萬美元等下行價位的保護性需求急劇升溫,押注11月底到期看跌期權的名目金額已超過7.4億美元,反映交易員正為比特幣進一步跌向8萬美元一帶提前「買保險」。市場情緒指標顯示,加密貨幣參與者已陷入「極度恐慌」區間。過去六個月在高位陸續進場的投資人,目前多數深度套牢,既無資金、也缺乏信心在跌勢中加碼攤平,但同時又不願認賠出場,令賣壓在現貨與衍生性商品之間來回傳導,壓力愈滾愈大。壓力最集中的一環,是今年大舉囤幣、試圖扮演「加密資產財庫」概念的上市公司。儘管Strategy近期再度逆勢掃貨、於一週內追加約8.35億美元比特幣持倉,但不少同業為了守住資產負債表,已面臨被迫出清部位的壓力。資金收縮也拖累以太幣走弱,後者最新跌至約2,975美元,自10月初以來跌幅擴大至24%,表現明顯遜於比
財訊快報 ・ 1 天前新興市場擁擠交易警報升級,巴西幣與亞洲AI科技股成兩大風險
【財訊快報/陳孟朔】媒體報導,新興市場今年在聯準會(Fed)啟動減息、美元走弱與AI熱潮推波助瀾下,從貨幣到股市一路狂飆,卻也累積了愈來愈明顯的「擁擠交易」風險。多家國際資產管理機構警告,做多巴西雷亞爾等套利交易與押注亞洲AI科技類股的漲勢,已顯著脫離基本面,一旦全球風險情緒出現逆轉,外匯與股票資產都可能面臨不小的回調壓力。今年以來,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連續多月上漲,累計漲幅接近三成,有望寫下2017年以來的最佳年度表現,並創下逾二十年最長上升紀錄。與此同時,一項追蹤新興市場本幣債券的指標也朝向近六年最佳回報邁進,資金明顯湧入。調查顯示,機構投資人(法人)對新興市場本幣債券的淨超配比例已大幅攀升,與年中仍普遍低配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分析師提醒,2017年大漲之後,2018年在較預期更偏鷹的聯準會、貿易衝突與美元強升夾擊下,新興市場資產曾出現明顯重挫,歷史經驗不容忽視。在股市一端,亞洲AI與科技類股已為風險集中地帶。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指數今年累計漲幅高達約70%,成為2025年表現最佳的主要股指之一,但在波動加劇時,上週出現單日暴跌逾6%,隨後才收復部分失地。市場人士指出
財訊快報 ・ 1 天前北韓:美韓共同說明資料顯示「對抗性立場」
北韓官媒中央通信社(KCNA)報導,北韓今天(18日)表示,美國和南韓上週宣布的共同說明資料(Joint Fact Sheet)強化了這兩國「對北韓的對抗性立場」,平壤將會採取反制措施。 報導指出,這份在美韓政權更迭後首度公布的共同說明資料,顯示出美韓將持續與北韓對抗、美韓同盟將逐步發展為一種更危險的狀態,傳達出地區安全局勢將更為動盪的訊號。 報導中抨擊美韓同盟重申對北韓非核化的承諾,表示他們的協議展現出南韓屈從於美國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議程,並猛烈抨擊美國試圖控制這個地區。 北韓官媒並特別指出,准許南韓擁有核動力潛艦計畫,將為南韓最終擁有核武鋪路。 美國與南韓14日公布一項涵蓋貿易和安全的協議細節,包括美國核准南韓打造核動力潛艦、以及美韓將密切合作尋找「燃料供應方案」。(編輯:王志心)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專家:穩定幣短期可舒緩美債壓力 長期無法解決問題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7日電)國際政經局勢動盪之下,美元及美債的市場地位受到挑戰,外界解讀,美國總統川普力推穩定幣,鞏固美債地位是考量之一。不過專家認為,穩定幣只能短期緩解美債壓力,長期仍得靠財政紀律、結構性改革等方式解決。
中央社 ・ 1 天前美國國會委員會示警,中國在藥品中掌控關鍵成分恐構供應風險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對中國在美國藥品供應中不斷增強的主導地位發出警告,聲稱這是將美國的健康事務交到對手國家手中。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週二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民眾服用的仿製藥中,有大約四分之一的藥品依賴來自中國的關鍵成分。這些價格通常低廉的主要原料占美國人常用藥品中的90%。其中一些成分例如血液稀釋劑、抗生素和癌症治療藥物中的成分,僅在中國生產。考慮到中國近期針對稀土的限制措施,該委員會表示,如果出現涉及藥品成分的類似行動,那麼「可能會對美國醫療健保系統造成嚴重後果,導致供應衝擊,造成生命損失,並迫使醫院在分配不足的供應時做出艱難的選擇」。國會於2000年成立了該委員會,旨在追蹤美中關係對國家安全的影響。該委員會成員Leland Miller表示,委員會工作人員在研究藥品供應鏈時,最令人擔憂的一個發現是,並不清楚中國在美國藥品生產中所發揮作用的全貌。Miller同時也是追蹤中國經濟的數據公司China Beige Book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Miller表示,別說制定明智的政策了,我們甚至還沒弄清楚漏洞到底有多大。我們之所以沒弄清楚漏洞有多大,是因為
財訊快報 ・ 22 小時前
中國不滿是否會影響稀土?日本經濟大臣回應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與日本關係持續惡化,迄今為止,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仍未收回惹怒北京的敏感言論,美國駐日大使葛拉斯(GeorgeGlass)也力挺高市,不過日本商業界也開始擔心,中國是否會以稀...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