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未解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引流1/18秒震動釀燕子口堰塞湖 專家:若豪雨地震恐有新形成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都還沒徹底解除,這兩天,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又出現新的堰塞湖!位置就在燕子口。根據監測影像顯示,上週五清晨出現短短 18 秒的震動,就導致整片岩石崩落,河川的水流到這裡後被攔住。現在,下游的部落和村里都在持續警戒。有水利背景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更提醒,花蓮山區土石明顯鬆軟,任何豪雨或地震,都可能再形成新的一座堰塞湖。
太魯閣魯單橋,成了巨大瀑布,水流嘩啦嘩啦傾瀉而下,立霧溪堰塞湖水位持續上漲,就怕壩頂溢流潰決,上游壩體已派出怪手嘗試開挖引流。林保署花蓮分署長 黃群策:「目前進度,我們在橋那邊已經快到壩頂。壩頂距離還有 10 公尺路程。我們目標希望壩頂降低 5 公尺,讓水能夠溢流。」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 季連成:「最快時間大概 3、4 天。最慢大概一個禮拜可以完成。」
下游專家更密切監控水位,立霧溪堰塞湖蓄水量達 175 萬噸,依然維持紅色警戒,僅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的 0.2%。過去一天,湖水水位緩慢上升 0.2 公尺。太魯閣國家公園臉書更曝光堰塞湖形成原因,17 日清晨不到 5 點,微地動儀器紀錄到持續 18 秒震動訊號,接著大理岩整片崩落,短短 18 秒形成天然壩體。
7 點,工程人員發現水位異常飆升,下午一點宣布中橫指示路段封閉,晚間太魯閣全區封閉並依法撤離,直到隔天凌晨 2 點半,湖水漫出,從隧道溢流回河道。短短 36 小時,與時間賽跑啟動預防性撤離。這也是燕子口歷史上第三次相同地點出現堰塞湖。
1951 年大地震、1998 年芭比絲颱風都曾發生過,但這回危機仍未解除,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更示警,只要再有豪雨或地震,隨時可能形成另一座堰塞湖。
台大地質系教授 陳文山:「地表已經裂開了,什麼時間會崩塌我們不清楚,但它一定會崩塌,是有幾個這種區域啦。」專家學者正盤點高風險崩塌區,就連太魯閣著名地標「酋長岩」也被淹沒,錐麓古道部分路基受損,峽谷地貌,將再度被大自然改寫。
其他人也在看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估24小時後蓄滿 用路人請預作改道路線規劃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下方約800公尺處右岸邊坡再度滑動,造成河道阻塞,今天形成1個新的堰塞湖體,不過相較舊的堰塞湖相當小,目前蓄水量約10萬噸,預估約24小時後將達蓄滿狀態。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指出,目前已進入防災戒備階段,已派員加強巡查與現場警示布設,並預備隨時啟動封閉措施,提醒用路人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花蓮人注意!馬太鞍溪有「新堰塞湖」 60萬噸水量恐24小時內溢流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至今已過一個月,災後復甦仍在進行中。花蓮縣政府今(21)日中午緊急通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馬太...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小型堰塞湖形成(2) (圖)
花蓮馬太鞍溪21日上午出現新的小型堰塞湖,林保署指出,20日上午8時30分搭乘直升機空中勘查,於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發現堰塞湖區下方約800公尺處右岸邊坡再度滑動,造成河道阻塞,形成新的堰塞湖體。
中央社 ・ 1 天前
視察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 季連成曝最新情形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大量溪水猛灌下游的光復鄉,造成當地嚴重死傷;豈料,立霧溪燕子口日前也形成堰塞湖,使得外界相當關注是否也會溢流。對此,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委季連成今(21)日前往視察後強調,「現在壩體很穩定、很穩固,沒有馬上潰堤或者現在溢流的現象」。
民視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水位上升 距壩頂2.94米 (圖)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經20日晚間的雨勢,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一度距壩頂僅2公尺,雨停後湖水持續滲流,目前距離壩頂2.94公尺左右。圖為舊台8線明隧道旁立霧溪水上漲。
中央社 ・ 1 天前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溢流 季連成:臨時便道無沖毀僅護欄走位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第二堰塞湖21日晚間開始溢流,針對外界關心台9線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現狀一事,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臨時便道早已預警性封橋,並無沖毀,上方是略有積土及樹木殘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出現新堰塞湖!滿水位60萬噸24小時內恐溢流 縣府急籲大馬村住戶準備疏散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再出現新堰塞湖,花蓮縣政府於12時50分收到中央通報,在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方800公尺處,形成一小型堰塞湖,現水...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暴雨狂下! 新北平溪路面驚見「小型瀑布」
東北季風加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持續為北台灣帶來猛烈風雨,北部地區可說是首當其衝,其中新北市的平溪區十分一帶,都有明顯雨勢;另外基隆市也有多處,傳出災情,除了有大船在港邊翻覆,更有多個民宅屋頂,出現毀損...
華視 ・ 1 天前
政大教室天花板掉落掀討論!網友質疑前三學府設施安全
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近日發生天花板掉落事件,一名政大學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以幽默的對話方式分享此事,貼文迅速爆紅,吸引66萬次瀏覽,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校園設施問題,所幸無人員傷亡。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湍急「距壩頂4.8公尺」 下游居民撤離
花蓮縣 / 綜合報導 堰塞湖危機還是存在,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地區的堰塞湖,經過2天大雨,水流速度加快,工程單位已經開挖便道,距離壩頂路程只剩10公尺,要趕快挺進,但是沿路落石不斷,增加工程難度,也讓下游居民很憂心。 大水不斷從橋邊傾瀉而下,像是瀑布一般流進立霧溪,這裡是花蓮秀林魯丹橋,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橫公路燕子口峽谷路段,日前發生邊坡崩塌,造成立霧溪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湛藍的湖水美麗卻暗藏危機,燕子口堰塞湖目前湖水面積約10.5公頃,蓄水量為175萬噸,距離壩頂滿庫還有55萬噸蓄水空間,至於開挖的新進度,藍色範圍就是堰塞湖,而魯丹橋上方是台8線舊路,怪手朝著舊路持續開挖,往堰塞湖的方向挺進,團隊已經快要抵達壩頂,大約還有10公尺路程,工程進行順利的話,水流就可以往立霧溪流。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這要進去我們昨天(19日),其實滿驚險的,我們有播出幾段影片,他進去才剛進去挖一下,上面的邊坡就落石了。」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在立霧溪太魯閣的堰塞湖,也就是燕子口堰塞湖,昨天(19日)的雨量,大概是33毫米,今日(20日)約50到80毫米,所以說目前來講,水位也是正常,並沒有溢流。」燕子口堰塞湖水位距壩約4.8公尺,便道開挖剩最後10公尺,仍維持紅色警戒,相關單位持續監測,做壩頂降挖作業,希望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三陽發表全新世代PE3油電增程機車,最快2027年量產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三陽(2206)今日發表全新世代「PE3增程式電動機車技術」,董事長吳清源指出,相較於純電車,PE 3油電增程車是最實用的模式,目前設計為「綠牌」車種,未來不排除推出白牌、甚至黃牌車,預計最快2027年初量產,至於價格還在評估中,預期不會跟現行機車落差太大。吳清源表示,PE3如果把它叫電動車的話,這一部車可以解決所有的里程焦慮,如果把它叫成燃油車,它是全球油耗最好的機車。吳清源表示,PE3技術的誕生,讓節能且使用情境便利的電動車不再只是理想,而是一種能被大眾真實採用的選擇。相信唯有務實創新,才能讓綠色移動真正成為日常。PE3增程式電動機車技術,代表二輪運具電動化發展歷程的全新思維。它不僅改變能源結構,更重新定義「自由」的意義——The freedom of fuel,the soul of electric.三陽將持續以創新驅動變革,為全球機車市場帶來無焦慮、永續共生的電動新時代。三陽繼去年推出與中油合作的首款換電電動機車NX 1,今年再度推出不用換電的油電增程車PE 3,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而PE 3的概念車首度於2023年米蘭車展亮相,經過近幾年系統優化
財訊快報 ・ 1 天前
文大學生上課「手腳並用」 校方急宣布:15時後停課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受到東北季風以及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雙北地區風強雨驟,位在陽明山的文化大學宣布昨(20)日下午3點停課,隔天也將採取遠距教學,不過這消息來得太突然,很多學生早已經抵達學校,只見他們有的人雨傘開花,有的人只能儘量壓低身體爬行,也造成多人滑倒,風勢相當強勁。頭戴安全帽,身穿雨衣的大學生,壓低身體手腳並用,在地上爬行前進,後面同學索性傘都不撐了,直接張開雙手迎接風雨,踏出建築物一步都寸步難行,昨日台北市文化大學風強雨驟。學生們上學路艱辛,學校也緊急宣布下午3點後停課,不過這消息來得太突然,不少學生不是早已在學校,就是正在路上,文大學生說:「早上的時候,風雨就已經很大了,甚至是凌晨的時候,風雨就已經夠大了,覺得大學這方面,可能晚上,就早上8點之前要宣布吧。」騎車的學生一路搖搖晃晃,準備下坡的機車倒在路上動彈不得,要上坡的騎士卻只能用腳慢慢嚕,求學之路好艱辛,文化大學學生說:「我覺得那條(路),風是最大的,我連剛剛來上課的時候,我是沒有辦法前進,我是扶著欄杆過來。」、「我真的差點被吹走,(妳差點被吹走,妳早上怎麼來的),我早上也是走路來,我拿雨傘甚至沒穿雨衣。」、「傻眼,兩個人走不回來,跟我剛剛的蠢境一樣。」兩個人靠在一起,一步一步向前走,快擋不住強勁風雨,另一邊還有好幾名學生滑倒,甚至得送醫治療,就連校內超市地板也積水,整間店濕答答,風神颱風的外圍水氣,加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文化大學天氣狀況惡劣,也提早宣布今(21)日採遠距教學,要確保學生安全。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連日豪雨何時放晴?氣象署曝這天「明顯趨緩」 今2縣市雨更大
雨彈炸不停!中央氣象署表示,今(22)日天氣仍受到東北季風及低壓帶雙重影響,氣象署持續針對新竹以北、宜蘭及花蓮發布豪大雨特報,其中大台北山區降雨劇烈,明顯趨緩可能要到週六。至於台灣東邊的低氣壓是否成颱,氣象署認為機率較低,不過會持續留意最新動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豪雨警報明天解除!氣象署估雨勢將緩 未來一周天氣一次看
連日豪雨造成北北基宜桃多地傳災,好消息是明(23)日氣象署預計解除豪雨警報。氣象署資深預報員葉致均指出,雖然仍有降雨,但雨勢已明顯趨緩,今晚過後將停止加強作業。不過,他也提醒,東北季風仍強、沿海風浪偏大,民眾海邊活動務必注意安全。(陳韋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台北暴雨不停!氣象粉專揭「輸水怪獸」路徑 10/24前仍偏濕涼
受到東北季風及低氣壓影響,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豪雨特報。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也表示,台灣東邊近海的低壓擾動97W,不斷為東部、北部沿海輸送水氣,24日前仍會是偏濕涼的天氣型態。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雨勢還沒完東北季風增強!粉專示警未來3天:北部雨量預報跟瘀青沒兩樣
今(21)日仍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共伴效應影響,新竹以北及宜蘭整天都有陣雨,雨勢明顯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尤其基隆北海岸、新北市東側平地、大臺北山區及宜蘭山區應防範長時間強降雨,易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氣象粉專也驚呼,「沒想到今年的秋天是這麼開始的」。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光復連假天氣曝光! 雨下到「這天」趨緩、氣溫再轉涼
雨還沒停!今(23)天仍受東北季風影響水氣偏多,雙北及宜蘭持續發布「豪雨特報」,接下來就是3天光復連假,中央氣象署預報,顯著降雨到週五(24日)晚起有較為有感的好轉,但北東還是較容易下雨,只是雨勢較小
台視新聞網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