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糖可以殺死癌細胞!研究揭「天然甘露糖」可讓膀胱癌細胞自爆
怕胖、擔心血糖升高,近幾年來,坊間掀起少糖、無糖等飲食風潮,不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透過臉書提醒,「不是所有糖都壞,有些糖懂得殺死癌細胞」,存在於天然水果的「天然甘露糖」可讓膀胱癌細胞自爆,而多吃蔓越莓、蘋果、橘子、桃子和豆類等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甘露糖的相關研究。
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糖
張家銘於臉書貼文,說到「糖」,我們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少吃點。高血糖、肥胖、代謝症候群,甚至癌症,這些健康問題似乎都跟糖脫不了關係。
但一篇2025年發表於《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糖(Mannose)如何對膀胱癌細胞「下指令」,讓它們自己引爆的分子機制。
甘露糖不是什麼實驗室合成的新物質,它早就存在我們身邊。蔓越莓、蘋果、橘子、桃子和豆類,都是天然甘露糖的來源。它不像葡萄糖那樣會快速拉高血糖,也沒有果糖那樣甜膩,但它有一個特別的優點:吃進身體後會經腎臟排出,在膀胱停留一段時間。
這樣的特性讓它成為泌尿系統的「定點小幫手」。早期的研究已經證實它能預防泌尿道感染,現在新研究讓我們看到它可能改寫癌細胞的命運。
癌細胞最怕的,不是毒藥,而是吃錯糖。癌細胞有個明顯弱點:它們非常「嗜糖」,正常細胞會靈活地使用不同的能量來源,而癌細胞幾乎只吃葡萄糖,這種現象被稱為「瓦博格效應」(Warburg Effect),簡單來說,糖就是癌細胞的命根子。
甘露糖讓膀胱癌細胞自爆焦亡
甘露糖與葡萄糖長得很像,癌細胞會誤以為是熟悉的糖,便把它吞進去。但甘露糖在癌細胞內代謝非常低效,導致能量斷鏈、代謝混亂、細胞失控,最後走向死亡。而正常細胞因為代謝彈性大,反而不會受太大影響。這種「選擇性攻擊」的特質,讓甘露糖變成一個科學家眼中的「甜蜜陷阱」。
這篇研究發現,甘露糖會找上癌細胞裡一個關鍵酵素:丙酮酸激酶M2型(Pyruvate Kinase M2,PKM2),這是糖酵解過程中的重要開關。甘露糖讓PKM2功能癱瘓,阻斷能量生成,進一步降低一種叫乳酸化的蛋白修飾,同時提升乙醯化作用。這種變化讓PKM2跑進細胞核裡,啟動癌細胞的「自爆程式」——焦亡(Pyroptosis)。
焦亡是一種會釋放大量發炎訊號的特殊細胞死亡機制。癌細胞不僅自己死掉,還會發出「快來清場」的訊號,把免疫細胞全部召喚到戰場上,讓整個腫瘤區變成免疫系統的活躍熱區,從內到外的圍攻,癌細胞幾乎無處可逃。
更令人振奮的是,甘露糖不只自己厲害,它還能幫助現有的免疫療法發揮更大效力。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發現,甘露糖能提升毒殺T細胞的活性,減少免疫耗竭,並降低癌細胞表面的PD-L1表達,讓抗PD-1這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容易發揮作用。
日常3招以糖抗癌
簡單來說,甘露糖像是先打開戰場,點燃第一把火,然後把接力棒交給免疫療法,讓兩者一搭一唱,把癌細胞連根拔起。這樣的組合,比單打獨鬥更有力,也更有未來感。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以糖抗癌?張家銘在文中提出3大建議:
喝水時加一點甘露糖粉:市面上有膳食補充品型態的甘露糖,適合泌尿道感染高風險族群、膀胱癌術後保養,每天2到3克,加在水中分次飲用。
多吃富含甘露糖的食物:蔓越莓、蘋果、橘子、豆類等天然來源,是餐桌上就能啟動的抗癌力量。
搭配抗糖化飲食:既然癌細胞靠糖生存,建議少吃精緻糖、少喝含糖飲料做起,搭配高纖、多植化素、多蛋白的飲食。
張家銘文末強調,這篇研究的真正價值,不只是讓我們對癌症治療多一種選擇,更是讓我們重新認識「糖」的角色。糖,不再只是熱量來源,也不單單是讓人發胖的甜味代名詞。對身體而言,它可以是一種訊號、一種策略,甚至是一把讓癌細胞自我崩潰的分子鑰匙。
更讓人感到親近的是,這把鑰匙,其實早就存在我們的生活裡。它不是難以取得的藥物,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實驗室發明,而是藏在水果裡的天然成分。從蔓越莓到蘋果、從豆類到桃子,甘露糖默默存在,等待被我們善用。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為:癌細胞最怕吃錯糖!這種「糖」讓膀胱癌細胞自爆焦亡)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每3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 乾眼症的症狀不只是乾、癢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吃對糖可以殺死癌細胞!研究揭「天然甘露糖」可讓膀胱癌細胞自爆
其他人也在看

誰還記得他/出生失明母親想放棄 外公一句話挽救!遇酸民她催淚這樣回
來到這個世界就雙眼失明的古梅馨,她形容,自己的人生起點就面臨常人難以想像的挑戰。受訪時她說,自己其實一度被媽媽的無助和徬徨影響,但還好外公與外婆始終守護在她身旁,給了她無比的安全感與愛。談到在台東年邁的外公,總是笑笑的古梅馨突然哽咽,甚至一度說不出話來,冷靜了一下才說:「很感謝外公從不嫌棄我這看不見,他教我勇敢面對生活,也讓我明白自己值得被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終結罕病遺傳!「龍蝦爪畸形」父抱回健康女兒
北醫大附醫今(20)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該院生殖醫學中心運用基因檢測與試管技術,成功阻斷導致出生單手僅有三根手指「龍蝦爪畸形」的罕見單基因突變遺傳疾病,協助病人誕下健康女嬰,且女嬰未來也不會再產下有相同遺傳罕病的後代,創下全球罕見終結「裂手–外胚層發育不良–顎裂(EEC)症候群」新生突變的案例,寫下「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老年人怎麼運動才健康?醫揭樂齡運動要點:「快走」比快跑更適合
誰說老了就不能動?屏東民眾醫院院長張淑鳳於《愈跑愈年輕!》一書中,結合多年臨床與運動經驗,分享如何透過安全、科學的方法進行樂齡運動,幫助身體維持活力與健康。書中也強調身心平衡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從自己的步調出發,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重新感受年輕與健康的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影/提早退休非享清福 專家:失智風險恐增加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話到嘴邊卻忘了想說什麼?走進房間卻忘了要做什麼?這些看似尋常的健忘,都可能引發一個共同的擔憂—我是不是失智了?國內失智症治療的權威邱銘章醫師表示,根據法國一項長期追蹤研究,每
中廣新聞網 ・ 18 小時前
銀髮族「多唱歌」就能維持口腔肌力!醫建議「嘴巴體操」越動越靈活
「唱歌不只是娛樂,更是口腔運動!」門諾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葉梓賢提醒長輩,常開口說話、唱歌、咀嚼,都在鍛鍊嘴巴的肌肉。」他指出,許多愛唱歌、愛聊天的長輩,口腔肌力較佳,咬合力強、口乾與牙周問題也少,這些看似微小的習慣,其實是維持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關鍵。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秋冬溫差大⋯吃什麼才能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營養師列飲食懶人包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嚴重時還會導致中風及心肌梗塞等等。由於這些疾病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死亡的人數逐漸增加,因此許多人都很關心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分享想要預防中風,心肌梗塞可以吃什麼,有哪些飲食原則,帶你預防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不只減肥!間歇性斷食還可「活化長壽基因」 有助延緩老化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長壽基因實為一組名為Sirtuin(沉默基因)的蛋白家族,當這些基因被活化時,能強化粒線體功能,有效延緩老化。他建議可從間歇性斷食開始,搭配營養干預及有氧與阻力運動,幫助身體啟動「長壽程式」,達到延緩老化的效果。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數位工具包助家長過濾不當內容 立委指瀏覽偏低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日電)教育部今年5月聯合3大電信商,提供免費的數位工具包,協助家長設置孩童手機使用時間、過濾不當內容。最新統計,目前已有1.5萬人瀏覽,立委認為還有進步的空間。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新亞灣雙子星大樓開發案 87億元打造高雄新地標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20日電)台灣港務公司19日提出「高雄港新亞灣雙子星大樓開發案」,基地緊鄰旅運中心,將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招商,目前規劃商場、辦公、旅館及會展中心等複合機能,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87億元。
中央社 ・ 22 小時前
江蕙演唱會還有票!官方宣佈清票時間 零星票券實名制購票
《江蕙演唱會【無,有】安可場》將於台北小巨蛋舉行,一共5場,而日前開放抽籤購票,但因為有些座位不滿意或是退換票,對此寬宏藝術也公告將清票,開放零星票券實名制購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很多人都被騙了!醫點名「這5種零食」沒有你以為的健康 海苔、寒天果凍上榜
邱筱宸醫師在臉書分享,長年吃素的她時常嘴饞,看到標榜植物性來源的零食,外表清爽、成分也看起來單純,就會以為「這應該比別的健康吧?」結果有時候仔細一看成分表,才發現裡頭其實藏著不少營養陷阱。對此,就來和大家一起拆解五樣常見的素食零食選項,分析它們的優缺點,讓我們都能吃得開心,也吃得安心。 1、消化餅乾名字健康,但不一定都幫助消化。很多人以為「消化餅乾」比較健康,甚至適合長輩或小孩吃,但它們多半由精製麵粉、糖和油製成,有些還加了氫化植物油。幾片餅乾就可能接近一碗白飯的熱量,糖和油的比例也不低。.優點:方便取得、好保存、快速消除飢餓感.注意:熱量不低、脂肪種類需留意,建議適量吃就好 2、花生仁湯溫暖甜湯,糖分大魔王。花生本身是優質脂肪與蛋白質的來源,但當它變成甜湯,常伴隨多餘熱量。一碗下肚,熱量可達400-500大卡,糖含量甚至超過25克。.優點:提供飽足感、富含蛋白質.注意:血糖控制或有三高的人要特別斟酌頻率與份量 3、即食海苔片輕盈的外表,小心高鈉。很多人愛吃海苔片,因為它薄薄一片、吃起來感覺沒負擔。但市售海苔有時為了提味,會加入大量鹽、油和調味粉,一小包的鈉含量就可能超過300毫克。.
常春月刊 ・ 40 分鐘前
220萬人注意了! 衛福部開放「終身一次免費篩檢」來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20萬人注意了!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健署今年8月1日起全面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只要是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國健署指出,新措施預估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許多慢性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而透過擴大篩檢能提早發現潛...
匯流新聞網 ・ 18 小時前
57歲男施工後太渴「猛灌200ml腐蝕劑」!心臟驟停26次
使用化學藥劑注意!一名57歲高姓男子日前為了方便,在工地將用剩的200ml大理石拋光劑倒入飲料罐中,未料幾日後凌晨,施工後順手拿起該飲料瓶猛灌,隨即喉嚨出現灼熱劇痛,緊急送達醫院時已經昏迷,更在手術時心臟驟停26次,所幸最終後康復出院,沒有引起併發及後遺症。
鏡報 ・ 22 小時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