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卿專欄/罪行的反覆
人,在怎樣的狀態下會穿過惡的邊界?又是什麼時候,「罪」的悔悟會油然而生,不是道歉,而是真正意識到這是一種「罪」?
Jane Jin Kaisen 是出生韓國濟州島,而後被丹麥家庭收養的視覺藝術家。她在2011年以韓國現代史最大規模的屠殺事件之一「濟州4·3」為主題,拍攝影片《Reiterations of Dissent》(異議的重申)。影片中作家玄基榮回憶當時情景。
1948年,他才7歲。他記得那年冬天許多村莊被燒毀,到處都是屍體,人們不知自己何時會死。他看到許多烏鴉在風中飛舞,其中一隻從空中掉下一樣東西,是人的頭皮,上面有豎立的髮絲。
「濟州4·3」從1947年3月1日(台灣228事件隔天)警察槍殺遊行民眾拉開序幕,直到1954年9月解除漢拏山禁足令為止,歷時近7年7個月,死亡人數約3萬人。
事件初期是駐韓美軍政廳即將移交權力前夕。1948年7月李承晚當選韓國首任總統,11月宣布濟州戒嚴。但據美軍情報報告書顯示,在戒嚴之前,警備隊第9團已經對山區村民有大屠殺計畫。戒嚴後,屠殺與監禁持續加劇,漢拏山九成以上的村落被縱火燒毀,甚至全村遇害。
韓江2021年小說《永不告別》就以濟州4.3為背景。其中有個段落引用一位目擊者的見證:
日落時分,兩輛卡車載來滿滿的人,至少有100人左右。軍人用刺刀在農地畫出四方形的線,要那些人在裡面排隊站好。先是10個人出列,軍人從後面開槍,10個人倒下,後面的人不想出列,隊伍就亂了。
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聽到這麼多槍聲,等到安靜下來後,她從窗戶洞裡往外看,那些人倒臥在農田裡,軍人兩人一組,把屍體扔進大海,「看起來像是衣服漂浮在海上一樣。」
她看到隊伍裡還有孩子在,也有看到似乎快要臨盆的女人。第二天凌晨她去了海邊,感覺一定會有被捲上來的嬰兒,仔細查找但沒看到。人那麼多,連一件衣服一雙鞋都沒有找到。槍決的現場在夜間被退潮沖走了,乾淨得連血跡都沒有留下。
「我心想,原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才在沙灘上射殺。」
這個射殺的地點,現在是海水浴場。
2024年,Jane Jin Kaisen又創作一部作品《Wreckage》(殘骸)。在濟州的海面上,影像疊合一部1945年10月美國拍攝的宣傳片,內容是士兵將日本遺留的大量武器裝上大船,將它們傾倒在濟州大海。
數年之後,被拋入海中的是在「濟州4·3」被殺害的人。一如韓江小說的情節,屍體被海潮捲走,什麼都沒有留下。
濟州的大海接納武器殘骸,接納被殺戮的逝者,但是拋入海中的靈魂將歸往何處?在影像中,身著白衣拿著白布的女子們,似乎在海裡舉行安魂儀式。巫師高順安(Koh Sunahn)在哀歌中回憶濟州大海所隱喻的命運,她是這場屠殺的倖存者,父親卻不幸喪生。哀歌以吟唱形式呈現,高順安在其中交替化身為一位母親,與她已死但遺體從未在海中被尋回的兒子。
與台灣白色恐怖一樣,當時韓國軍警以滅絕共為由,進行紅色狩獵,甚至連吃奶的小孩都不放過。鎮壓之時,加害者總認為有其正當,但是屠殺並不正當,這種暴力的擴大,根源於人性的惡。
韓江以光州事件為背景的小說《少年來了》,描述了帶著在越南殺戮記憶,而屠殺自己同胞的軍人。小說寫著,幾位高中生和一位國中生,按照先前叮囑,丟下武器下樓投降。這個軍官喊道:「幹他媽的小赤匪!現在是要投降的意思?覺得這樣死掉太可惜了,是嗎?」他毫不猶豫開槍掃射那群手無寸鐵、舉手投降的孩子。
這是韓江作品中,少數直接描述加害者的一幕。讓我們看到人類肆行的暴力,如何跨越罪與惡的邊界。在東方的轉型正義中,即使如韓國全斗煥、盧泰愚因為光州事件而被判刑,但全斗煥從來沒有為此道歉,而其他如台灣政府對白色恐怖縱使已經道歉,但更多加害者,依然集體沈默,隱身在國家體制保護下,自認一切行為是基於愛國,以及必須聽命行事。
但是,先不論聽命行事,已經轉動暴行的齒輪。而以《少年來了》這段敘述,或許說明按照命令行事是一回事,但將暴力擴大到什麼程度就是自己的選擇。在光州事件中,縱然軍方鼓勵暴力,但卻是人性的惡,將殘酷推到極致。
1946年德國戰後有一個法哲學的原則「拉德布魯赫公式」(Radbruchsche Formel),大意為「當法律與正義嚴重衝突,法律應該讓位給正義。」而在德國統一後,針對東德邊境射殺事件,法院也引用此原則的精神,認為即便你在執行命令,但仍有最小限度的道德自由,「你可以選擇讓槍口抬高幾公分」。
2015年《紐約客》撰稿人Elizabeth Kolbert 發表一篇文章〈最後審判〉(The Last Trial),討論二次戰後對納粹戰犯的處置,其中也有她的曾祖母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切身遭遇。
她說,戰後對納粹戰犯繩之以法的努力,大約經過幾個階段。先是針對納粹領袖,接著是高階官員,而後處理的是較低階層,負責滅絕工作日常運作的人。
但是這階段面臨一個問題:在無辜和有罪之間,線要畫在哪裡?
就像這篇文章中一開始提到的「奧斯威辛簿記員」奧斯卡·格羅寧(Oskar Gröning),他自認無罪,因為他對犯人「連一個耳光都沒有打過」。格羅寧說,如果連他這樣的人都要被起訴:「那你要在哪裡停下?」
這階段開始得非常晚,約始於2009年對約翰‧德米揚尤克(John Demjanjuk)進行第二次審判,這時距離戰爭結束已經過了60年。
作者寫道:「正如普通德國人在大屠殺期間視而不見,戰後他們同樣視而不見那些執行屠殺的人可以不受懲罰。」
戰爭結束後幾年,前納粹員依然可以在公務體系找到工作,甚至身居要職。直到 1958 年,西德才成立一個中央辦公室,負責調查戰爭期間所犯的罪行。但它沒有真正的權力,只能把案件轉交給地方檢察官。與此同時,德國司法體系本身也有前納粹份子自我牽制。
戰後德國在處理納粹時,有些關鍵決定。其中一項是將「種族滅絕」的指控擱置不用,其次是認為「反人類罪」是戰後才建立的法律概念,不能溯及既往。
即使是傳統的「謀殺」指控,但德國司法系統一樣有不同見解。
1962 年,德國最高上訴法院的一項重要裁決指出,那些「在政治宣傳的影響下行動,或因為命令權威的力量」而行事的人,不應被視為犯下殺人罪,因為他們並未展現「標準犯罪學」所預期的「內在衝動」。
Elizabeth Kolbert 說,依照這個論點,一名以手槍對數百名猶太人射頭、或以氰化物毒死數千人的衛軍,只要他是服從上級命令,就不算「謀殺」。
直到2009年對約翰‧德米揚尤克進行第二次審判。2011 年 5 月,他被判定 28060項殺人從犯罪名成立。
這個判決顛覆了50年的法律思維。法院表示,只要曾在索比堡擔任警衛,德米揚尤克就已是「滅絕機器」的一部分。即便沒有任何具體死亡案例能直接歸因於他,他仍然有罪。
但這樣的結果顯然太遲。作者說,德米揚尤克的判決,原則上讓「數十萬人」都有可能被起訴,但在實際情況中,幾乎已經沒有誰還活著可以被追究。
也因此,作者問道,這究竟是對德國罪責的最後清算,還是正好相反?如果法律的自我修正,只有在再也無關緊要時才出現,那法律的自我修復能力究竟是什麼?
「對大屠殺而言,正義從來不可能真正實現;對其龐大的罪行進行清算,也永遠無法做到。」但在法律窮盡之處,記憶可以延長道德的弧線。就像在黃銅牌上銘刻納粹受害者姓名的「絆腳石計畫」(Stolpersteine),這是一個永不落幕的追悼儀式,如地上的星光般,閃耀人之為人應該要有的道德律。
韓江獲得諾貝爾獎在瑞典演講時,談到《永不告別》中一位主角的母親正心。她是在屠殺中倖存下來,為了能找到所愛之人身上一小塊骸骨舉辦葬禮,而不斷抗爭的人。她是未曾終結哀悼,是懷抱痛苦與遺忘對抗的人,是永不告別的人。
韓江似乎透過窺視正心充滿痛苦與愛的一生,在心中不斷發問:『我們能愛到什麼程度?我們的極限在哪裡?要愛到多深,我們最終才得以成為人?』」
或許我們也可以問,做為一個人,對於過去的國家暴力,我們心中是否可能產生深切的悔悟?如果一個始終沒有正視過去惡行的國家,罪惡是否必將以不同的型態反覆出現?
就像當年國民政府遂行白色恐怖,以「匪諜」之名羅織多少冤案,殺害與囚禁多少人?但是現在,同一個政,可以選擇屬意的主席,可以提案「中國籍」在台灣擔任公職,可以祭拜真正的匪諜吳石,但是從來沒有真正面對過去冤死的受難者,加害者依然隱藏在他們不願交付的檔案中。
如果白色恐怖時期被誣指為「匪諜」的受害者魂兮歸來,他會如何看待此等荒謬情境?
這或許是一個政的精神解離,而可以解離得如此徹底,甚至許多人對這種解離不以為意,是不是就因為我們沒有「永不告別」那段歷史?是不是沒有將應有的懺悔與罪惡感,銘刻成國家的記憶?因此曾經為惡的政沒有受到任何歷史之懲罰,不僅可以繼續活躍,甚至可以成為曾被自己視為國家敵人的協力者。
其他人也在看

港府指宏福苑福惡火禍首是「它」! 每位災民先派發1萬港幣津貼
香港大埔宏福苑社區,26日下午發生五級大火,震驚全球。香港保安局今(28)日下午表示,經初步調查,這起大火的禍首,是包圍樓棟窗門的保麗龍著火,火勢快速蔓延,並波及其他樓棟,令玻璃爆破、火勢快速增強,並
中廣新聞網 ・ 3 小時前
若2027真武統 賴清德要如何因應?
賴清德總統前天突然宣布1.25兆軍購特別預算,卻意外講出「2027年武統說」,之後又悄悄的把中國「2027年完成武統台灣為目標」改成「以2027年完成武統的台灣的準備為目標」,總統府並稱所謂「總統證實中國將於2027年攻台」是錯誤的片面解讀。
美麗島電子報 ・ 1 小時前普丁堅持烏克蘭割讓土地 否則繼續戰爭
(中央社莫斯科27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天表示,美國和烏克蘭討論的最新和平計畫草案,可作為結束戰爭談判的基礎,但他堅持基輔應撤出烏東頓 內茨克等地,否則俄國將繼續武力行動。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不是台北101、夜市!馬來西亞人首次來台「驚艷這件事」…台網點頭卻嘆「1困擾」
台灣傳統早餐店幾乎在大街小巷都能見到,而老闆娘見到男客人喊「帥哥」、看見女客人喊「美女」也是一番特別光景,不過早餐店老闆娘還有一項「特殊功力」,讓許多外國人都嘖嘖稱奇。就有一名首次到台灣旅遊的馬來西亞網友驚艷於老闆娘的超強記憶力,不僅能在顧客進門時立刻問「啊一樣嗎?」準確記住每人喜好。PO文曝光後頓時引發熱議,但也有台灣網友苦笑表示,老闆娘的超強記憶力偶爾還是會帶來困擾。
鏡報 ・ 10 小時前

綠營若整合謝龍介就危險?黃暐瀚解讀台南民調:機會也是危機
TVBS最新民調顯示謝龍介對陳亭妃落後13%,但仍領先林俊憲3%。黃暐瀚分析,綠營整合將成勝負關鍵,若林俊憲不支持陳亭妃,謝龍介機會大增;反之綠營團結將成藍營挑戰。
風向台灣 ・ 4 小時前
若被徵召選台北市長?卓榮泰回謝龍介:我會和總統說不好
即時中心/潘柏廷、魏熙芸報導民進尚未拍板台北市長人選,除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遞出意願書外,其他被點名的人選包含綠委王世堅、沈伯洋等人。不過,國民立委謝龍介今(28)日下午在立法院質詢閣揆卓榮泰時,宣獲得機密消息並問對方明年(2026)是否會選台北市長?卓榮泰在過程中始終否認喊絕對不是,謝龍介更追問,若總統賴清德要徵召卓榮泰參選台北市長的話,卓榮泰則表達,會向賴清德表示「我會和他說不好」。卓榮泰今日前往立法院備詢,下午場則遇到謝龍介;謝龍介質詢期間,宣稱獲得一個很機密的消息,「貴是執政,貴的事情也是國家的事情,而貴現在各縣市也在提名;在這邊慎重跟您請教,明年你會參選台北市長嗎?」,卓榮泰則笑著回應,明年會在台北市長選舉中當投票的人。不過,謝龍介繼續說:「我選台南市長,我也可以投票啊!」,卓榮泰也回應,「你投給自己呀,但我不會投給自己」;謝龍介則表示,卓榮泰風度很好,連當候選人還不會投自己,「不是輸很多,就是贏很多」,但卓榮泰仍表達沒有這件事情,並喊說,因為每個政提名的人有全盤的考量。但是,謝龍介仍窮追不捨提到,從陳水扁、馬英九、柯文哲、蔣萬安等要選台北市長前被問多次都回答沒有要選,而卓榮泰也承諾,絕對不會成為台北市長的候選人。當謝龍介繼續問,若賴清德要徵召卓榮泰參選台北市長的話,卓榮泰則表達「我會和他說不好」;謝龍介更進一步問,如果賴清德堅持卓榮泰參選,才能hold住民進在北北基桃的基本盤的話是否會角逐?卓榮泰強調,賴清德是一位會聽別人建議、商量再做決定的人。只是,謝龍介非常肯定,賴清德最後一定會徵召卓榮泰參選台北市長時,卓當下並沒有回應,讓謝龍介喊「被我猜中了齁?」,卓榮泰也笑回「好險你不是總統」,兩人也相視而笑,相關畫面也隨之曝光。原文出處:快新聞/若被徵召選台北市長?卓榮泰回謝龍介:我會和總統說不好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中配參政免放棄國籍今付委 賴瑞隆:不修更能保障中籍人士的安全不滿台灣軍購?配合中艦「聯合戰備警巡」 國防部偵獲23架軍機擾台何鷹鷺穿綠衣喊退 鄭麗文:KMT是有制度的政
民視影音 ・ 4 小時前高雄冬季國際旅展登場 400攤位祭優惠搶客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28日電)「2025高雄市旅行公會冬季國際旅展」今天起至12月1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行,匯集海內外機構、公私部門近400格攤位參展,瞄準寒假旅遊旺季商機,祭出熱門行程、消費滿額送等優惠搶客。
中央社 ・ 3 小時前
排球妹救球飛撲落地韌帶撕裂傷 PRP合併復位手術助她重返球場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18歲女大生今年暑假跟同學打排球,為救球向前飛撲不慎跌倒 […]
觀傳媒 ・ 2 小時前消基會:外送專法有漏洞 籲設費率審議機制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8日電)勞動部日前提出外送員專法草案。消基會肯定專法保障外送員權益,但認為在消費者權益、店家存續與市場公平上有漏洞,建議比照電信及客運,設費率審議機制,納消費者代表。
中央社 ・ 4 小時前

普丁稱烏克蘭割地才會停戰 澤倫斯基批俄「蔑視和平」
據《BBC》報導,普丁長期以來一直要求基輔,對俄羅斯以武力奪取的烏克蘭領土進行法律承認,其中包括2014年被併吞的克里米亞(Crimea)半島,以及俄軍目前大多數控制的頓巴斯(Donbas)地區。但基輔認為,放棄仍在掌控中的部分頓巴斯領土,等於是獎賞俄羅斯侵略行為,絕對不可...
CTWANT ・ 13 小時前
養狗也會影響氣候變遷? 美國研究:多數人沒想到的環境足跡
[FTNN新聞網]記者蔡曉容/綜合報導在討論如何透過日常行為減少碳排時,民眾往往第一時間想到回收、少開車或換節能家電。然而,《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家科學...
FTNN新聞網 ・ 1 天前高市議會限量「高雄最美月曆」 12/1起免費索取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28日電)高雄市議會再度推出「高雄最美月曆」,議長康裕成今天提前開箱2026年月曆並表示,精選12種美麗花卉,盼以繽紛花卉陪市民迎接新年;12月1日限量500份月曆免費發送,索完為止。
中央社 ・ 4 小時前
徐春鶯被政治迫害?民進反擊民眾
[NOWnews今日新聞]民眾新住民委員會主委徐春鶯因涉詐欺、銀行法、反滲透法等罪,遭羈押禁見,民眾立院團主任陳智菡則痛批總統賴清德政治迫害,並向中配喊話「台灣不安全了」。對此,民進發言人戴瑋...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張家瑋、程雅晨正面對決!互扯頭髮超激烈 她曝兩人私下互動很反差
[FTNN新聞網]記者黃鈺晴/綜合報導8點檔《好運來》收視率持續節節高升,昨(27)晚播出平均收視3.17,最高一分鐘3.54,超過120萬名觀眾觀看,坐穩收視率冠軍...
FTNN新聞網 ・ 8 小時前
出門記得戴口罩!全台空品警戒 氣象粉專曝:境外沙塵及汙染物通過中
由於東北季風影響,今(28)日東北風挾帶境外污染物影響台灣及離島。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 天氣特急」說,「全台空氣品質都很髒,外出配戴口罩,避免室外運動」。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
淡江大橋路跑秒殺!中央狂挑周末辦活動 侯友宜批公路局「拗蠻」
淡江大橋通車前相關活動引發中央地方角力,包括公路局舉辦的路跑,開放報名5分鐘就額滿,不少民眾抱怨地方沒通知,且未替地方保留名額,加上通車前的周末時段,公路局安排一系列活動,新北只能辦在平日,讓市長侯友宜大為光火,砲轟公路局「拗蠻」(台語,意指蠻橫)。
太報 ・ 6 小時前
許瑋甯邱澤「等4年婚宴」!半個演藝圈到齊 賓客名單曝光全網跪了
藝人許瑋甯與邱澤結婚即將滿 4 年,今年 7 月迎來寶貝兒子,今(28)晚終於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補辦婚宴,首波嘉賓名單一曝光,星光程度堪稱半個演藝圈都到齊。記者林汝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