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軍」到「台軍」:歷史語言中的正名與矮化/魯云湘
魯云湘(戰略智庫研究員)
「名稱」從不是中性詞。近代以來,誰握有命名權,往往就握有敘事主導權。把民初的各地軍系與戰時、當下出現的「渝軍」「台軍」並置,可更清楚看到:前者多為對權力結構事實的描述,後者則常被用作去正當化的政治修辭。然而,這種命名現象也需考慮對立方的視角、內部身份認同的轉變,以及國際與比較脈絡,以更全面理解語言戰的複雜性。
1916–1928 年的軍閥時期,中央權威鬆動,地方實力各自為政。各地軍系多以地域或派系核心命名,例如:「川軍」(四川劉湘、劉文輝部),「滇軍」(雲南唐繼堯、龍雲部),「桂軍」(廣西李宗仁、白崇禧部),「湘軍」(湖南趙恒惕、唐生智部),「黔軍」(貴州王家烈部),「晉軍」(山西閻錫山部),「西北軍」(馮玉祥系),「東北軍」(張作霖、張學良部)。
這些稱呼均以地域或勢力範圍為名,反映多中心的治理現實,而非外力刻意貶抑。它們屬於「分裂結構的中性命名」,是政治碎片化的自然語言現象,而非對中央正當性的挑戰。
1928 年北伐成功,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國軍」成為中央正規軍的統稱,連結法統與國家正當性。此後,再以地理名號稱呼中央正規軍,便不再是描述性用語,而帶有降格化、地方化的政治效果。名稱的轉變,也象徵國家中心的重新確立。
對日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渝」為重慶簡稱,屬中性詞。當時的日本與汪精衛政權,在宣傳上刻意使用「重慶政府」、「渝府」、「渝軍」等稱呼,意在將法統中的中央「地方化」,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國民革命軍描繪為「重慶地方政權」或「英美傀儡」。這種宣傳策略的目的,是打擊國民政府的對內凝聚力與國際合法性;對照國民政府官方正名的「中國遠征軍」、「國民革命軍」,可清楚看到話語競爭的界線。
而如今的媒體系統中,「台軍」一詞被常態化使用。表面上似為地理指涉,實則在語義上抹去「國家屬性」,將中華民國國軍歸入「地方叛亂武裝」的敘事框架。這種用法並非單純稱謂選擇,而是延續戰時語言戰思維的結果。然而,從官方敘事角度而言,「台軍」的用法是其「一中原則」邏輯的自然延伸,用以表述主權範圍的整合認知;但在效果上,仍構成語義上的去正當化。這種平衡視角提醒我們,命名不僅是單向的攻擊工具,也反映對方對主權的堅定主張。
此外,在臺灣內部,自 1980 年代民主化以來,關於「國軍」 vs. 「台軍」的命名辯論逐漸浮現。一些本土派或民進支持者偏好「台灣軍隊」以強調去中國化及本土身份,視「中華民國國軍」為與威權歷史連結的遺跡。這也反映臺灣社會的身份危機,年輕世代對國家認同的轉變,可能降低對統一用語的共識。尤須警惕的是,若內部媒體、公關或軍事文宣不慎採用對方用語,等於自我地方化,讓渡話語主權。
有鑒於此,在比較描述性命名與去正當化命名時,我們可以從兩個主要時期來觀察其差異。首先,在民初軍閥時期,相關名稱包括川軍、滇軍、桂軍、湘軍、黔軍、晉軍、西北軍以及東北軍,這些名稱的意涵主要是中性描述地方軍閥勢力,反映當時的政治背景,即中央權威分裂且無單一正統。其次,從抗戰時期至今,名稱如渝軍與台軍,其命名意涵則轉向去正當化與地方化修辭,用以在政治上打擊對手的合法性,背景為敵對政權透過此策略來達成目的。這兩個時期的命名形式雖相似,但意圖與脈絡卻有明顯區別,前者源自權力碎片化的現實,後者則是政治矮化的工具。兩者形式相似,意圖卻迥然不同。
名稱,不只是語言問題,而是主權認知的防線。對外,「正名」關乎國際定位與法理承認;對內,「正名」關乎軍隊榮譽與歷史延續。然而,正名也需面對軍事及社會意涵的挑戰。中華民國國軍目前呈現混合的招募趨勢:雖然 2025 年 10 月宣布志願役招募率達 109 %,並在軍校註冊人數創下紀錄,但整體活躍人員從 2021 年的 16 萬 4 千人,降至 2024 年的 15 萬 2千人左右,編制填充率約 78.6 %( 2024 年數據),志願兵退役率居高不下(近四分之一),留任率約 86.7 %,並面臨士氣低落、人口結構危機及身份認同分歧等挑戰。這些因素不僅影響戰備,也放大命名爭議對招募及公眾支持的負面效應。
此外,臺灣獨立派往往視「國軍」為中國遺留的象徵,這加劇了身份分歧,並進一步打擊軍隊士氣,因為部分士兵或潛在招募者對「中華民國」的國家符號缺乏認同感,視其為過時的威權遺產而非本土防衛力量。
因此,應建立一致的用語準則:法規、公文與新聞稿一律使用「國軍」或「中華民國國軍」。英譯統一為 Republic of China Army, Republic of China Navy, 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 或 R.O.C Army, R.O.C Navy, R.O.C Air Force。教育訓練中納入「命名政治」案例分析,提高官兵對語言戰的敏感度。
為更全面理解命名政治,可擴及國際脈絡與其他分裂國家的歷史範例。國際媒體及組織常稱呼臺灣軍隊為「Taiwanese military」或「Taiwan’s armed forces」,部分因簡便,部分受壓力影響。例如,奧運使用「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來規避政治爭議,這延伸了命名對外交孤立的影響。美國政策文件在軍售中亦常用「Taiwan’s armed forces」,可能被視為間接地方化。
歷史上,可參照韓國分裂的命名策略。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常稱南韓為「南朝鮮」,或在不同脈絡下以「韓國」(Hanguk)代指南韓,藉此來否定其作為單一朝鮮半島合法政府的地位,阻礙南韓主導的統一敘事。此外,1911 年前清代區域軍隊命名,或 1949 年後內戰中對中華民國殘餘的「匪徒」稱呼,也顯示命名如何從中性轉為貶抑。這些比較突顯,命名戰不僅限於兩岸,而是全球分裂情境的普遍現象。
從「川軍」到「台軍」,差在一個「中心」:當年是無中心下的描述,如今是有中心下的矮化。但融入平衡視角、內部辯論及國際比較後,我們看到命名更為多層次:它不僅是防務工具,也反映身份轉變與全球壓力。正名不是情緒,而是防務;不是修辭,而是主權。唯有堅持歷史與法統的語言界線,同時面對內外挑戰,方能在敘事戰場上守住國軍的尊嚴,與國家的延續性。由此可見,面對當前的命名爭議,國軍必須對其所承載的歷史與法統有更清晰的認識與堅持。(照片示意圖翻攝資料照)
其他人也在看

于北辰道歉「對不起,不會有下次」 原因與韓國瑜有關!
中國重慶公安局日前以涉「分裂國家罪」對民進立委沈伯洋展開立案調查,還發出通緝令,總統賴清德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聲援沈,但韓卻稱這是自己生病卻要別人吃藥。桃園市議員于北辰看到韓國瑜的相關言行,覺得很後悔曾投票給韓,「對不起,不會有下次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026誰當新北市長最看好? 近6萬人網路投票結果驚人
朝野各積極備戰2026新北市長選舉。入口網站「Yahoo奇摩」10日起至14日針對「2026新北市長選戰,你最看好誰當選?」進行網路投票,46%的網友最看好國民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當選新北市長。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王義川質疑與新壽解約涉圖利 她這句話反嗆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NVIDIA)亞洲總部將進駐北士科T17、T18,台北市議會昨日審議新光人壽願意解除北士科T17、T18地上權的解約金內容,朝野團一致通過。不過,民進立委王義川今(...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王義川1句話打臉自己人!他直呼:刀刀見骨
[NOWnews今日新聞]輝達落腳T17、T18,新壽解約案昨(12)日送議會備查,藍綠白議員一致支持。然而民進立委王義川在12社群質疑,「沒有圖利或違反相關法令問題?」;對此,粉專政客爽今(13)...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快訊/中日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今(14)日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了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恐將對兩國間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投下震撼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原因曝光 他酸爆:這麼危險我們去就好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中的原因竟是「中國公民在日本安全環境持續惡化」。旅日達人林氏璧就狠酸,「這麼危險的地方,我們去就好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花蓮陸籍配偶村長遭解職提訴願成功 縣府撤銷原機關處分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長鄧萬華為在台陸籍配偶,2022年首度參選並當選,但在8月1日遭鄉公所解職,成為全國首名因中國國籍問題遭解職的村長。鄧萬華提起訴願,經花蓮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分,認為富里鄉公所違反行政程序法,並要求鄉公所另為適法處理。鄧萬華得知後,僅簡單回應,還沒收到正式公文,不便多說。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獨家/高嘉瑜真的要來了?傳拍板代表綠營參選港湖議員 內人士曝真相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民進前立委高嘉瑜,先前表態2026年地方選舉「原則上應該會選」,讓外界好奇是否會披綠袍參選南港內湖議員,甚至是地方縣市首長;不過,現傳出高嘉瑜已被拍板定案會代表綠營角逐港湖議員。對此,內人士也向《民視》透露真相,相關內容也曝光了!
民視 ・ 5 小時前
「台灣有事」言論發酵? 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日本高市早苗日前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引起中國不滿,兩國因此議題關係緊繃,中國外交部領事司今(14日)突然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可能將影響兩國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
鏡新聞 ・ 1 天前
曝吳怡農表態「不是為了選市長」!藍議員推測真正目的 點名1人能挑戰蔣萬安
藍綠白積極備戰2026大選,由台北市長蔣萬安坐鎮的「首都攻防戰」更是焦點戰區之一;針對民進可能推派的人選,除了已遞交意願書的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之外,外界預測立委王世堅、前秘書長林右昌,或是社民議員苗博雅都有可能。國民台北市議員李明賢指出,吳怡農雖然遞交意願書,但重點應該是在為下一次參選立委布局。綠營北市人選未定,至今只有吳怡農遞交請願書,李明賢在......
風傳媒 ・ 22 小時前
花蓮縣府撤銷「陸配村長」解職處分 內政部出手了:地方不能另行解釋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有陸配身份的花蓮富里鄉村長鄧萬華,因未放棄中國國籍遭解職,她事後向花蓮縣政府提起訴願,縣府訴願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沈伯洋案立院民進團提案譴責跨境鎮壓 立院逕付二讀交協商
中國重慶公安日前對認定的「台獨頑固分子」、民進立委沈伯洋進行立案偵查,中國官媒央視(CCTV)新聞9日發布「起底台獨沈伯洋」影片,威脅會全球抓捕。民進立法院團今天(14日)提案,建請立法院會作成決議,譴責的跨境鎮壓惡行,無權對台灣人民實施任何懲戒。立法院會今天開會,朝野將此案逕付二讀,交付團協商。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 天前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發言引發中日外交風波,北京將如何反制
日本高市早苗首相的涉台發言引發一連串的中日外交風波,中國以強勢的戰狼外交風格回應讓中日關係的脆弱本質立即曝光。中國強勢批評高市言論干涉內政,將造成嚴重後果。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民進又有「黑馬」了 2026台北市長最「夢幻」人選是陳建仁!
外界關注綠營2026推誰挑戰台北市長蔣萬安。繼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爭取提名,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民進立委王世堅、沈伯洋、吳思瑤、莊瑞雄、秘書長徐國勇、前立委高嘉瑜,甚至台北市議員苗博雅都曾被點名。不過,最新爆料,綠營在北市最夢幻的人選,就是前副總統陳建仁。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從沈伯洋到八炯、閩南狼:北京為何對這些台灣人發出「紅色通緝令」?
中國官方近日先後對台灣民進籍立委沈伯洋,以及網紅「八炯」與「閩南狼」發布通緝令並懸賞追捕,指他們涉「從事分裂國家活動」。學者分析,北京對台政治人物的制裁行動正逐步升級。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馬英九以「躁進言行」評論高市早苗 他痛批:迎合北京視角
即時中心/劉朝陽報導前總統馬英九今(15)日在臉書發文稱,最近看到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躁進言行,錯誤引用「集體自衛權」,攪動台海情勢,引發中國方面強烈反應,為此深感憂心;對此,民進立委陳冠廷極度不認同,並批評馬英九,竟以北京視角評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發言,內容多處迎合中國敘事,甚至以「中國方面強烈反應」作為評判標準。陳冠廷表示,台海局勢近年之所以緊張,原因一向非常清楚,中國軍機、軍艦持續擾台,跨越中線成為新常態,灰色地帶行動不斷升級;包含網攻、間諜案、外交打壓等複合式威脅,都是真實存在的安全挑戰。馬英九卻把焦點放在日本,而避談中國持續加大的軍事壓力,這不但本末倒置,也會造成國際誤解。「日本針對區域安全提出關切,是基於自身國家安全現實與印太局勢的判斷」,陳冠廷說,這並不是像馬英九所說的「攪動台海」。至於馬英九引用的「集體自衛權」議題,陳冠廷則說,馬在指責日本之前,完全無視中國從未放棄武力犯台、並以國家法律名義將「非和平方式」列為選項的現實。日本、美國與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對台海和平的關注,正是因為台灣正在面對威權強權的壓迫,而不是因為台灣「挑釁」了誰。馬英九的論述,反而把台灣帶回那種「只要吞忍不惹怒中國,就會有和平」的錯誤邏輯。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當國際社會願意為區域和平發聲,我們理應珍惜,而不是以中國的反應作為判斷基準。陳冠廷強調,我們必須清楚表達「台灣的未來,不能也不會由中國說了算」。原文出處:快新聞/馬英九以「躁進言行」評論高市早苗 他痛批:迎合北京視角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季連成又返花蓮視察水災!霸氣喊「不需道謝」:我是為了國家做事泥流衝明利村「水利署的鍋」?季連成急喊不應責備 理由全說了藍白又聯手修財劃法!陳其邁怒斥「講不聽」 親揭重大建設隱憂
民視影音 ・ 23 小時前
「你們到底在怕什麼?」民進怒轟藍白:為何對聲援沈伯洋避而不談
[FTNN新聞網]記者許詠晴/台北報導面對立案調查民進立委沈伯洋,並揚言全球抓捕,民進團今(14)日在院會遞案,要求以立法院名義譴責中國跨境鎮壓,...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台灣網友笑翻: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台灣網友更狠酸,「第一次這麼支持中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發「黃海實彈射擊」警告 總統府回應了
[NOWnews今日新聞]針對中國近日對日本採取旅遊限制措施,今(15)日起更在周邊區域進行實彈演習,引發各界對區域情勢的高度關注一事,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台灣與日本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經貿上亦共享...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內政部將再行文解職中配村長 陸委會:沒有模糊曖昧空間
花蓮縣中配村長鄧萬華因國籍問題遭解職,鄧向花蓮縣政府提出訴願,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上月決議撤銷原處分。內政部表示,解職處分於法有據,將再行文富里鄉公所應依國籍法及中央主管機關的解釋辦理解職。對此,陸委會表示,行政機關應依法行政,沒有模糊曖昧的空間,充分尊重並支持內政部的立場。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