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當價值觀遭遇經濟利益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寫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德國的經濟體量也依然還能排名第三。但中德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乎,德國政府內部產生了一個怪異的現象: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擁有接觸中國的最佳渠道。這篇題為《在中國,克林拜爾講話很得體》的評論寫道:
“基民盟政治家、外交部長瓦德富爾取消了訪華計劃,理由是中方安排的高端會晤日程過少。接下來就有了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作為首位內閣成員的中國之行。或許,社民同之間的友好往來,有助於改善德中關系。”
《南德意志報》評論指出,此次克林拜爾訪華具有雙重身份,既是聯邦政府的代表,也是德國社民的代表:
“周一他同中國副總理、財政部長何立峰舉行了會晤。周二則以社民主席的身份參加了和社民的際對話活動。社民充滿自豪地宣布,王滬寧在人民大會堂會晤了克林拜爾。要知道,王滬寧可是中國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親信。
克林拜爾說過,彼此直接對話總比議論對方要好。這一點他說得很對。他在中國講話時,很好地把握了尺度,沒有說教意味。他表示,中國應當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盡快結束戰爭。他也解釋了歐盟對兩家中國銀行實施制裁的原因,理由是它們涉嫌幫助莫斯科規避制裁。他還多次強調,希望中方承諾不再進一步限制稀土出口,因為基於對進口稀土的依賴使德國很容易成為脅迫對象。
當然,克林拜爾並沒有得到這類承諾。不過,他也沒有顯得過於天真和輕信,這是值得稱道的。或許他已經從當年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窘境中吸取了教訓。克林拜爾的計劃是,通過財政資助,確保德國能夠更多地從其他國家獲取關鍵原材料。”
價值觀為導向的外交政策與經濟利益
《萊茵郵報》發表評論稱,外交從來都是一門高超藝術:既要捍衛本國利益,又要體察對方的需求,既要表明觀點,又要讓對方保持體面。而具體到對華關系的問題上,這就要求德國政治家在價值觀導向和經濟利益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這篇題為《劃清界限與保持合作》的評論寫道:
”經歷一系列波折之後,尤其是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臨時取消訪華行程之後,克林拜爾作為本屆聯邦政府成員訪問了北京,這終究是一件好事。盡管當前的對華關系很困難、很復雜,但對德國來說,不同中國對話,也絕不是一個選項。
這並不是說,對於中國肆無忌憚的利用自身競爭優勢的做法,德方要選擇沉默。對於市場准入、借稀土和芯片成為施壓手段的做法,必須要當面明確指出。中國確實在借助別國的經濟依賴來實現自身地緣政治的目標,這一點毫無疑問。對此視而不見,顯然是幼稚的。
與此同時,同德國建立良好關系也是中國的利益所在。中國不想成為歐盟的譴責對象,他們也注意到了歐洲有可能會出現保護主義的趨勢。中國明年三月將會推出下一個五年計劃,而且中國自身也面臨著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五十年一胎化政策帶來的嚴重人口結構問題。有鑑於此,盡管擁有強有力的地位,中國也需要尋求某種均衡,而德國應當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否則德國將難免在中美競爭中受到碾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其他人也在看



媒體:美俄秘密磋商28點和平計劃 美軍高官罕見訪基輔
《政客》本周三(11月19日)報道,兩名美國陸軍高級官員對基輔進行了特朗普主政以來罕見的戰時訪問。此次未事先宣布的訪問旨在與烏克蘭領導人會談,重啟陷入僵局的俄烏和談。新聞網站Axios報道,特朗普政府在與俄羅斯秘密磋商一項結束烏克蘭戰爭的28點計劃。
德國之聲 ・ 1 小時前
川普高規接待沙國王儲 沙爾曼當場加碼美國投資到1兆美元 面對記者質疑貴客策劃謀殺哈紹吉事件 川普說不在乎那隻手做過什麼|鏡轉全球|#鏡新聞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小時前
一家四口吃野生菌菇送醫!「誤食劇毒鵝膏菌」5歲女不治 醫生示警了
《遵義晚報》報導,芝麻鎮衛生院與匯川區衛健局證實,該家庭食用的為劇毒野生菌「鵝膏菌」。相關部門已展開善後處置,並再次提醒民眾近期野生菌中毒事件頻仍,食品安全風險已呈高發態勢。根據通報,近期遵義市已接連出現多起疑似因食用「假淡紅鵝膏菌」而中毒的病例。由於該...
CTWANT ・ 1 小時前
外交部:中國對台無管轄權 配合跨國鎮壓應受制裁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19日電)鼓吹「檢舉台獨」,提供檢舉信箱廣徵線索,中國大陸國台辦宣稱「收到上萬封舉報郵件」。外交部今天嚴厲譴責此為「恫嚇言語與謬論」,並強調中國對台灣人民沒有任何管轄權,配合中國進行對台灣跨國鎮壓的國內協力者均應受到法律制裁。
中央社 ・ 1 小時前

黃國昌拋兩智庫對接 鄭麗文允諾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鄭麗文、民眾主席黃國昌將在今(19)日下午3時會面。在對談環節中,黃國昌拋出要兩智庫對接,鄭麗文也回應,「未來平台可以結合台灣越多人越好」,也透露自己這兩天才剛...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小時前
【更新】川普版「俄烏停戰」28點計劃曝 美軍2高層突訪基輔促和談
聯合國安理會甫通過由美國起草的加薩20點和平計畫,外媒引述美國和俄羅斯官員消息透露,川普政府正秘密制定一項與俄羅斯協商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新計劃。據傳美國陸軍2名高層亦突然造訪基輔,與烏克蘭官員舉行會談,試圖重啟陷入僵局的和平談判。
太報 ・ 10 小時前
大陸內捲崩壞面紗被掀開?中國博士慘淪為垃圾場管理員 小粉紅哭了
中國廣東省一間縣級衛生單位近日開出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職缺,徵求博士學歷者,負責垃圾轉運站與垃圾掩埋場的監管工作。這項招聘消息一經曝光,迅速引發社會輿論,成為中國「學歷貶值」與「內捲失控」的最新象徵。更諷刺的是,過去在網路上高喊中國強大、堅信前途光明的小粉紅,如今被這場失控的內捲潮狠狠拉回現實,也徹底打破了他們以為高學歷就能翻身的想法,面臨殘酷的現實挑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直插牆壁!保溫杯放「這幾樣東西」秒變炸彈 消防實測結果超驚人
綜合陸媒報導,今年8月黑龍江一名男子在保溫杯中倒入熱水並加入清潔劑,旋緊杯蓋後發生猛烈爆炸,杯體甚至嵌入牆面;去年,四川一名女子正準備用餐,桌上保溫杯突然炸開,甚至在天花板留下破洞,杯內泡的是枸杞;2020年,福建一名女孩在保溫杯中泡紅棗後忘記飲用,十餘天後開...
CTWANT ・ 2 小時前路透:西方要建磁鐵自主供應鏈 面臨重稀土稀缺難題
(中央社倫敦2025年11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西方國家力拼建立用於製造超強力磁鐵的自主稀土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然而,這項行動正遭遇1項關鍵難題:包括鏑和鋱等重稀土元素的稀缺。路透社報導,以稀土製造的強力永久磁鐵,是從國防科技、電動車、電子用品到風力發電機等各式各樣產品至關重要的元件。而美國與盟友一直努力建立相關替代供應鏈,並以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的內華達州(Nevada)公司MP材料(MP Materials)帶頭。MP材料的目標是打造完整的強力磁鐵供應鏈,從稀土開採到磁鐵製造將各項工作整合。這家公司受到7月簽署的1份合約鼓舞,立下野心勃勃計畫,要在幾年內開始生產磁鐵;其合約內容包括美國政府提供數以十億計美元支持。MP材料本月稍早大力宣傳重要成果,2種輕稀土的提煉產量在現行季大增51%。然而分析師指出,MP材料與西方國家若要打造自主磁鐵產業、擺脫地緣政治動盪造成中國緊縮供應的影響,恐怕面臨1項致命弱點,那就是鏑和鋱這2種重稀土的短缺。鏑和鋱雖在磁鐵中用量不大,卻極度重要,兩者有助磁鐵在高溫下保持磁性,例如在電動車的馬達內。而MP材料位於加州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
中央社財經 ・ 2 小時前
緬甸華僑傳教士殺妻後到警局自首 桃園地院裁定羈押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一名64歲,在台灣娶妻生子的李姓緬甸華僑,週一突然在中壢住處,持鈍器和利刃攻擊他的妻子羅姓婦人。沒想到,李姓男子隨後騎著機車,到警局裡自首。不過,對於為何殺妻也說不出所以然,他表示自己每年,會多次出境到泰國傳教。桃園地院在週二,將他裁定羈押。
民視 ・ 16 小時前
人類 vs AI 自駕車與F1車手差距只剩1秒
前F1俄羅斯車手科維亞特(Daniil Kvyat)再度對上德國 TUM 車隊的自駕車,上演一場超吸睛的「人類 vs AI」賽車對決。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小時前

3個月瘦10公斤!48歲日本婦女公開「3個減脂動作」實測超有效,不只變瘦還回春!
想減肥卻總是找不到動力?其實許多人不是做不到,而是少了一點「開始的勇氣」。來自日本、現年48歲的網友 Maina,過去因壓力大靠吃東西舒壓,導致體重暴增,在經過不斷反覆減肥又復胖,直到今年才下定決心努
女人我最大 ・ 16 小時前
日中談判破裂!央視PO官員「手插口袋」輕蔑送客 日媒體人揭背後目的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引發中國不滿,不只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嗆聲「斬首」,中國更罕見發布「禁日令」呼籲公民暫時勿前往日本。雙方緊張關係持續升溫,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親自飛往中國磋商,但雙方未達共識,中國官媒更釋出中國外交部亞洲司長劉勁松「雙手插口袋送客」畫面,輕蔑態度引起譁然,日本媒體人三木慎一郎揭背後目的。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台灣有事論掀巨浪 日媒:高市早苗坦承「說過頭了」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國會答詢中,拋出「台灣有事論」,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中日關係惡化至今,僵持不下。日本朝日新聞今(19)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表示,高市已經知道會被問這一題,她堅持要以自己的立
中廣新聞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