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決定諾貝爾和平獎的那間小屋
自1901年以來,他們每年都秘密聚集,既不公開何時進行討論,也不允許記者旁聽最終會議——直到現在。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成員——這個全球最具聲望獎項的守護者——即將宣布今年的和平獎得主。
BBC與挪威國家廣播公司獲得了進入他們作出決定的場地的機會。
這是諾貝爾獎125年歷史上,媒體首次獲准探訪評選過程的幕後。
五位委員與秘書會在奧斯陸諾貝爾研究所的委員會會議室會面,室內沿用了首屆和平獎評獎時的吊燈與橡木家具。牆上掛滿歷屆和平獎得主的照片,最末端留有空位,準備迎接今年的新得主。
在炸藥發明者暨獎項創辦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肖像下,委員會於週一早上召開會議,距離公布結果僅剩四天。他們先喝咖啡、寒暄,隨後正式展開會議——這是歷時數月的評選過程的最終階段。
「我們討論、爭辯,氣氛有時激烈,」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約根·瓦特內·弗里德內斯(Jorgen Watne Frydnes)告訴BBC,「但我們也很文明,每年都努力達成共識性的決定。」
他們大聲朗讀諾貝爾1895年遺囑中所訂立的和平獎評選標準:該獎應頒予「對促進各國友誼、裁減常備軍隊或召開與推動和平會議貢獻最大的人」。
接著,我們被請出會議室,門關上了——決策時刻正式展開。而整個評選過程中,一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特朗普。
這位全球最具權勢的人物渴望獲得全球最具聲望的獎項。他似乎對此執念深重。
在演講與記者會上,他多次列舉自己「解決了七場戰爭」,並自誇理應獲獎,甚至表示「每個人都說我該得獎」。但他上月在維吉尼亞對軍人說:「他們會把獎給某個什麼都沒做的人,給那個寫了一本關於特朗普心智的書的人……這將是對我們國家的巨大侮辱。」
世界領袖似乎也察覺到「諾貝爾式讚美」是打動特朗普的方式。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白宮公開展示提名信;阿塞拜疆總統在記者會上對特朗普說他應得此獎;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已提名特朗普,獲得了他的讚賞。
特朗普的內閣成員也紛紛響應。在鏡頭前,他的首席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激動表示,他唯一的心願就是諾貝爾委員會能認可特朗普是「該獎項歷史上最傑出的候選人」。
約根·瓦特內·弗里德內斯(Jorgen Watne Frydnes)面對外界壓力似乎毫不動搖。
「每年我們都會收到成千上萬封信件、電子郵件與請求,大家都說『這個人才是你們應該選的』——所以這種宣傳與壓力,其實並不新鮮。」他對BBC表示。
但他也以外交語氣補充,今年前所未有的關注確實引起了委員會的注意。
「我們感受到世界正在傾聽、正在討論,而討論如何實現和平本身就是好事。我們必須堅守原則、堅定立場……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由該國議會任命,成員通常是退休議員,儘管他們極力維護獨立性,但許多人也持有鮮明立場。
弗里德內斯目前領導一個致力於言論自由的挪威組織,過去曾批評「即使在民主國家也出現打壓行為」,並點名特朗普。
挪威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曾致電前北約秘書長、現任挪威財政部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為自己爭取諾貝爾和平獎。
外界也公開討論:若特朗普未獲獎,他是否可能對挪威發難。這並非空穴來風——2010年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獲獎後,北京與奧斯陸斷絕外交關係並實施經濟制裁,僵局持續六年。
那麼,美國這位極具爭議的總統真的有可能得獎嗎?
他在國內外確實擁有支持者,但和平研究機構PRIO的主任妮娜·格雷格(Nina Graeger)告訴BBC,特朗普獲獎的機率「非常低」。
「特朗普政府退出了世界衛生組織與巴黎氣候協定,如果再看他曾試圖從丹麥手中收購格陵蘭的想法……這些行為並不有利於國際合作。」
再加上對抗議者以及批評他的記者與學者的打壓,妮娜·格雷格總結道:「我認為這些都指向一個不和平的方向。」
對特朗普而言,一項障礙是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已於一月底截止——當時共有338位候選人——以便委員會有足夠時間進行評估,而他在那個月才重新就任總統。
但如果他的加沙和平計劃得以落實並持續——特朗普於週四晚間宣布以色列與哈馬斯已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格雷格認為他明年可能成為有力競爭者。「到時候,想忽視他都會變得困難,」她表示。
奧斯陸大學的「戰爭、和平與諾貝爾獎」課程成為熱烈辯論的場域。
「得主身上總帶著一種優雅與謙遜,」希臘碩士生薩諾斯·馬里齊斯(Thanos Marizis)在圖書館與友人討論時說道,「這個獎是為了表彰你為人類和平所做的努力,而不是為了你個人的利益。」
21歲的凱瑟琳·萊特(Kathleen Wright)則更進一步批評:「看到那些冒著生命危險的人獲得這項殊榮——像是被塔利班槍擊的少女馬拉拉·尤薩夫札伊——然後你卻為了自我膨脹到處奔走,讓朋友打電話給委員會,我覺得這很可笑,也很不尊重。」
她認為這個獎項的意義在於表彰那些默默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或組織:「和平的努力不只是從領袖開始,而是從那些小型團體開始——我認為這才值得被讚揚。」
當然,許多世界領袖也曾獲獎。諾貝爾委員會會議室牆上掛著四位曾獲和平獎的美國總統照片,其中包括奧巴馬——他在上任數月後即獲獎。這讓他的繼任者感到不滿。特朗普總統曾抱怨:「如果我叫奧巴馬,我早就十秒內拿到諾貝爾獎了。」
這些牆面見證了自1901年以來得主們所對抗的議題:戰爭、種族隔離、核武、氣候變化。
今年的評選或許會因白宮的積極宣傳而蒙上一層陰影。但如果特朗普想知道委員會門後發生了什麼、誰提名了他、他與誰競爭——他將面臨一個問題:這些文件將保密整整50年。
其他人也在看

阿文的想望1/鄭麗文掌舵大「連」艦隊 傳連勝文暖身接棒蔣萬安
鄭麗文在10月18日舉行的國民主席選舉中,以不到4成員投票率、僅開出約13萬總投票數雙低結果驚險過半當選,儘管選前氣勢飽滿喊話志在必得,但選後她才坦言「根本沒先找班底」,如今必須快快「拼裝」團隊。除了自己親向前國民秘書長李乾龍徵詢回鍋外,也轉向老長官連戰家...
CTWANT ・ 1 小時前

反中理由失效?謝寒冰見綠營1舉動:急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戰落幕,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等5位對手,順利接下魁新職;民進18日立刻發表對鄭麗文的「兩個期盼、一個提醒」。對此,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由民...
今日新聞NOWNEWS ・ 17 小時前

稱「九二共識是兩岸通關密語」惹議 鄭麗文回應了
即時中心/潘柏廷、謝宛錚報導國民主席選舉日前落幕,確定由前藍委鄭麗文獲選,但她昨(20)日接受廣播節目《千秋萬事》主持人王淺秋專訪時,不僅透露願意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更宣稱「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通關密語,消息一出便引起極大爭議;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21)日更嗆,要通到配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家統一嗎?對此,鄭麗文下午受訪回應了!
民視 ・ 1 天前
鄉民監察院/鄭麗文曾與蘇貞昌對罵「不要臉」 鍾沛君:國民需要敢跟民進對著幹的主席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前立委鄭麗文在上週末的國民主席選舉中勝出,將接棒朱立倫成為國民主席,不久之後的2026地方選舉、2028大選更是重要任...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鄭主席三大挑戰/「不怕見習近平」太直白 藍憂鄭麗文難撕親中魁標籤
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成為百年老店第2位女性魁;儘管囊括逾半得票,鄭就任後馬上就要面對2026的九合一選舉提名與藍白整合課題,如何恢復內團結,以及甩脫親中立場標籤,成為她三大嚴峻挑戰。內人士直言,鄭獲紅統派支持攀頂,這些舊人馬是否影響她鋪排內高層人事、與立院團如何對話,進而拉抬國民的支持度,縮短意與民意落差,是她就任主席後首要觀察的指標。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綠營反對再修年改法案!羅智強嗆這句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立委提案修《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20日也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審查。民進批國民又要反對年金改革,國民立院團今(22)日開記者會反擊,勞保即將破產,...
今日新聞NOWNEWS ・ 19 小時前
幕後/鄭麗文主席「訪中行」不是光喊喊 研判最近成行時間可落在「這時段」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新當選國民主席的前藍委鄭麗文因過去民進背景出身,甚至曾主張台獨,而她現在的兩岸論述卻被認為是「親中紅統」,特別...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1 天前


鄭主席三大挑戰2/鄭麗文藍白合策略模糊 2縣市長+議員提名現競合問題
鄭麗文選前多次強調,2026年九合一選舉及藍白合議題,要秉持誠信原則,相互尊重理解,屆時將建立雙方協調機制平台,共同通過公平公開的遊戲規則,例如要挑選幾家民調公司、以何種模式做民調等,未來相關機制要經兩中常會通過,以昭公信,「不是我說了算。」鄭接下來怎麼續走藍白合,內持續關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曝「國民每年3億支出是沉重負擔」 羅智強捐50萬:響應鄭麗文小額募款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新任主席後,為因應內財務挑戰,呼籲員發起小額募款。對此,藍營立委羅智強今(22)日宣布捐出新書所得款50萬元給國民,透露這筆捐款,對他而言有三層意義。羅智強表示,為因應國民...
華視 ・ 20 小時前
鄭盼見習近平 他憂:更容易插手台灣
[NOWnews今日新聞]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選後也不避諱說,願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說,這場選舉的結果將對台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首先,國民的底色已由藍轉紅。過...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鄭麗文勝出!趙少康不認壓垮郝龍斌選情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副主席郝龍斌,力挺郝龍斌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選前指控中國介選,引發爭議,選後趙少康被罵翻。不過趙少康21日晚上在節目說,不認為自己是...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陳嘉宏專欄:老趙,現在才想「呼群保義」已經來不及了
鄭麗文在回覆習近平當選賀電的函文中指稱:「海峽兩岸於一九九二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有媒體宣稱鄭麗文回到了國民立場,是以「一中各表」回覆習近平。但這說法其實是在指鹿為馬,扭曲事實。鄭麗文所言出自2016年前中央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是謂「各表一中」,而非1992年國民政府所轄的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的「一中各表」的定義。鄭麗文當選主席之後發出的第一份函文就偷樑換柱乾坤大挪移,將共對兩岸的基本立場悄悄地塞進國民的嘴巴裡。
鏡報 ・ 1 天前
韋安觀點》主席選完了為什麼還在鬥?從國民內耗到南明亡國的鏡鑑
今天是2025年10月21日,距離國民主席選舉已經過去三天。按理說,選舉結束、結果揭曉,應該是翻過一頁、向前看的時候。但國民內部的火藥味不僅沒有消散,反而愈演愈烈。這種選後還在持續升級的內鬥,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到底怎麼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綠通過4縣市長人選!賴清德:台灣向前邁進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今(22)日舉行中執會,會中通過四名縣市長人選,包含台中市徵召綠委何欣純、台東縣派出綠委陳瑩、律師林國漳參選宜蘭縣長、綠委王美惠出戰嘉義市。主席賴清德表示,民進必須...
今日新聞NOWNEWS ・ 17 小時前
日本憲政史新頁!高市早苗成第一位女首相
日本誕生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日本參眾兩院週二(10/21)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最終自民總裁高市早苗確定當選,成為第104任首相,也是憲政史上第一次的女首相。高市隨後公布內閣名單並即上路。而日股受到女首相的激勵,週一、週二連續上演「高市交易」,首次站上4萬9千點,直逼5萬大關,接連刷新最高收盤價。
TVBS新聞網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