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茨為何此時呼籲烏克蘭男青年「報效祖國,而不是湧入德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今年8月底,基輔政府允許18至22歲的年輕男性離開烏克蘭。此前,他們雖然無需服兵役,但一直被禁止離境。據德國聯邦內政部統計,該年齡段每周德國入境人數從8月中旬的19人,增加到10月底的1400至1800人。目前,共有超過120萬烏克蘭難民居住在德國。
在這一背景下,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默茨”)近日呼籲減少來德國的烏克蘭青年男性人數。上周四在與澤連斯基的通話中,梅爾茨要求這位烏克蘭總統確保烏克蘭的青年男性,不要越來越多地前往德國。梅爾茨當天也在柏林表示,這些青年男性應該報效祖國:“那裡需要他們。”
這也是梅爾茨所在的基民盟/基社盟的態度。巴伐利亞州州長、基社盟主席索德(Markus Söder)此前已表達過類似觀點,他在接受《圖片報》采訪時呼籲歐盟和德國政府向基輔施壓,要求“控制並大幅減少”逃離戰爭、湧入德國的年輕男性人數。基民盟秘書長林內曼(Carsten Linnemann)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不過,基民盟/基社盟的執政聯盟伙伴社民對此似乎持不同意見。迄今社民尚未針對該問題明確表態。而德國聯邦議院社民議員施特格納(Ralf Stegner)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他難以接受梅爾茨呼籲烏克蘭青年應征入伍的提議。“最重要的是,我們所有人都為盡快結束這場戰爭做出貢獻。在我看來,這比關注移民問題更關鍵……”
公共討論不僅針對烏克蘭人
柏林德國外交關系委員會(DGAP)的邁斯特(Stefan Meister)表示,梅爾茨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出呼籲,除了擔心烏克蘭急需的年輕人正在離開自己的國家,也因為德國政府正在試圖限制移民進入德國,梅爾茨關心如何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
邁斯特也指出,這不僅僅針對烏克蘭人,而是德國關於難民和移民問題廣泛討論的一部分。邁斯特表示,德國總共接收了超過一百萬烏克蘭人,這樣的數字“確實給德國社會體系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這位政治學者也指出,右翼民粹主義政德國選擇(AfD)正利用這場辯論向基民盟施壓。
一些專家也將目前已啟動的社會福利改革解讀為向潛在的AfD選民發出信號。按照改革計劃,自2025年4月1日起抵達德國的烏克蘭難民將無法再領取“公民津貼”(Bürgergeld,即德國的低保),他們的福利將調整為與尋求庇護者相同的水平(單身者每月領取的津貼下調120歐元)。
“德國幾乎無法限制烏克蘭人入境”
政治學者、烏克蘭問題專家德特斯(Winfried Schneider-Deters)認同梅爾茨的呼籲,他說,“德國總理竟然需要提醒烏克蘭總統,烏克蘭需要這些年輕人。”
政治學者邁斯特則指出,梅爾茨向澤連斯基發出呼籲也與德國幾乎無法限制烏克蘭人入境有關。烏克蘭人有權每年在歐盟免簽停留90天。此外,在俄羅斯入侵後,歐洲給予所有烏克蘭人臨時保護,包括工作許可。
澤連斯基尚未對此事發表評論。“這在烏克蘭將是一個非常不受歡迎的決定,”邁斯特說。這位德國軍事顧問協會(DGAP)的專家主張,歐洲和德國應該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以幫助烏克蘭軍隊。
在德國的烏克蘭人對此有何看法?
設在柏林的烏克蘭非政府組織“Vitsche”的負責人舒利金娜(Iryna Schulikina)對德國之聲表示:“烏克蘭需要人,也需要武器。至關重要的是,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必須停止通過購買石油和天然氣來資助俄羅斯的戰爭。”
在談到梅爾茨的最新呼籲時,舒利金娜說:“要清楚我們這裡談論的是哪些人。在德國,18到22歲的年輕人剛剛高中畢業,他們的父母通常還在為他們支付醫療保險,他們還在領取兒童福利金。為什麼這些年輕人僅僅因為來自烏克蘭,就突然不再是孩子了?他們的生活已被長達11年的戰爭所籠罩,其中最近四年是由於俄羅斯的全面入侵造成的。”
這位活動人士反駁了那些認為烏克蘭青年會永遠留在國外的觀點:“那是操縱輿論。許多人正在回國,許多人計劃回國,許多人正在學習,以便將來為祖國服務……”
然而,在德國以及烏克蘭兩地生活的政治學者德特斯對此持懷疑態度。他不認為大多數烏克蘭青年會在戰後返回家園。
許多烏克蘭人希望留在德國
有調查顯示,來自烏克蘭的難民中,有一半願意返回烏克蘭——但前提是要滿足某些條件,例如恢復1991年的邊界、通過加入北約獲得安全保障以及加入歐盟的前景。這是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2025年10月發布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該研究調查了30個歐洲國家的烏克蘭人。
希望留在德國的人的比例更高。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局(BAMF)委托進行的一項2023/2024年度研究顯示:在戰爭初期逃離烏克蘭的人中,有59%願意留在德國;後來抵達德國的人中,69%的人表示無意返回烏克蘭。目前尚且沒有針對已返回烏克蘭的烏克蘭人數量的統計數據。據估計,自2022年以來來到德國的烏克蘭人中,有30萬至40萬人已經返回烏克蘭或者移居其他國家。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Roman Goncharenko
其他人也在看


全球首宗!美國人感染H5N5禽流感喪命 石崇良提醒出國避免接觸禽鳥
美國傳出全球第一起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的死亡個案,個案出現在華盛頓州,患者11月初因為感染H5N5住院治療,出現高燒、意識混亂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日前死於相關併發症。衛生官員指出,患者為高齡男性長者,
台視新聞網 ・ 12 小時前
韓國傳奇搖滾樂團前主唱涉「2千億投資詐騙」!多達3萬人受害
韓國搖滾樂團Boohwal前成員金在熙被控參與長達6年、跨省經營的投資詐欺案,涉案金額超過2千億韓元(約新台幣42億元),共有69名犯罪成員涉嫌違反《特定經濟犯罪加重處罰法》與《類似受信行為禁止法》送辦,引發社會關注。
鏡報 ・ 12 小時前
37歲男闖「世界第一長洞」拍照打卡 爆失聯6天!喝地下水奇蹟倖存
根據陸媒《極目新聞》報導,事件發生於廣西河池鳳山縣,韋男11月15日晚間為拍照「打卡」隻身進入江洲地下長廊,結果卻迷路;韋男身上僅攜帶少量零食與礦泉水,他的食物在16日即已耗盡,之後4天全靠洞內滲出的地下水維生。韋男的手電筒很快就沒電,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手機也無...
CTWANT ・ 12 小時前
不只臉書、IG!社群平台全被告「內部驚人研究外洩」…祖克柏:兒童安全不是優先
美國多個學區近日向聯邦法院提出集體訴訟,控告Meta、Google、TikTok與Snapchat長期隱瞞社群平台對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健康危害。訴訟文件中更揭露,Meta曾在2020年進行一項內部研究,證實臉書(Facebook)與Instagram對心理健康具有「因果性負面影響」,但公司反而叫停研究並封存結果,消息曝光後頓時引發社會譁然。
鏡報 ・ 13 小時前
德國品牌退出中國市場!黛安芬宣布全通路「下月起陸續停止營運」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藍彥欣/綜合報導在中國深耕逾30年的德國知名內衣品牌「黛安芬」(Triumph)近日宣布,將於2025年12月31日全面退出中國市場,旗下線上與...
FTNN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她提議共度三人夜遭男友拒絕? 47歲女子怒打男方臉遭控家庭暴力
根據英國《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事件發生於當地時間16日凌晨1點15分左右。47歲的安潔兒琳恩柯爾(Angel Lynn Curl)邀請另一名女性友人到家中,希望與交往兩年的男友一起發生三人性行為。然而,當男友與該名女性雙雙拒絕時,柯爾情緒失控,據稱多次用拳頭毆打男友...
CTWANT ・ 12 小時前
烏干達掀DNA風暴!98%驗出「兒子不是親生的」…官員警告:心臟要夠強
隨著DNA檢測在東非烏干達共和國(Republic of Uganda)越發普及,卻導致大量家庭面臨前所未有的親子信任危機,許多牧師、傳統領袖與地方官員皆指出,近年來烏干達因為親子鑑定而引發的家庭衝突暴增,甚至衍生婚姻破裂、家庭暴力等事件。政府資料更顯示,自願驗DNA的男性中,高達98%驗出孩子並非親生,消息曝光後更是衝擊當地社會輿論。
鏡報 ・ 12 小時前澤倫斯基發文感謝川普 烏方稱最新和平草案納基輔訴求
(中央社基輔23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他非常感激許多國家致力促成和平,烏克蘭「感謝美國及每位美國人民」,他本人也「親自感謝川普總統所提供的協助」。
中央社 ・ 1 小時前

蘇黎世Apple直營店的巨型智慧型手錶廣告 (圖)
瑞士年輕人智慧型手錶的市場詢問度非常高,在健康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地位象徵的社會趨勢下,智慧型手錶可以追蹤各種健康指標,如心率、步數、消耗的卡路里和睡眠模式等,同時也代表著現代時尚。
中央社 ・ 1 天前
63歲狄鶯「辣穿斷裂粉衣」!歌仔戲身段爆發「傲人曲線全反射」
娛樂中心/巫旻璇報導藝人狄鶯以亮眼外型與精湛演技在80年代紅極一時,當年因在歌仔戲中飾演花旦而走紅,婉轉唱腔與靈動身段成為她的招牌。她更從歌仔戲舞台跨足電視劇,從台語劇延伸到國語連續劇,甚至被瓊瑤賞識,直誇「第一次看到歌仔戲有這麼漂亮的女生」,讓狄鶯順利踏入影視圈,成為當年國、台語雙聲帶的第一女主角。後來她與演員孫鵬因戲結緣,兩人相戀結婚,雖曾一度離異,但最終又復合,感情故事如戲般曲折。狄鶯近日分享一段重現歌仔戲的片段,不科學的好狀態,讓網友們看傻眼。
民視 ・ 1 天前加拿大總理:將與烏克蘭總統討論28點和平計畫
(中央社約翰尼斯堡23日綜合外電報導)加拿大總理卡尼表示,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國家安全顧問在瑞士日內瓦進行會談,商討美國提出的和平計畫之際,他今天稍晚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妻學花藝竟與花店老闆「拈花惹草」 綠帽夫傷心:只判賠12萬
1名T姓男子與S姓女子結婚後育有子女,T男發現妻子因學習花藝結識花店的L姓老闆,兩人於2023年9月間在L男經營的花店、咖啡廳及車上、白河區1家渡假會館發生多次性關係。人夫控訴花店老闆害他與妻子分居、婚姻破裂,求償50萬元。台南地院上訴審法官判花店老闆要賠12萬元定讞。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28點和平計畫根本俄羅斯「願望清單」?華府堅稱美國起草
美國國會議員22日表示,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說,日前外流的烏克蘭和平計畫並非川普政府的正式立場,而是一份「來自俄羅斯的提案」。但他強調,和平計畫仍為「美國主導」。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