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冠更可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來台 示警更具威脅性的大流行「流感」威脅與解方
中央研究院「台灣橋梁計畫」系列講座昨(11/20)邀請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羅傑・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教授發表演說,他提到,比新冠肺炎(COVID-19)更具威脅性的大流行「流感」極可能已在醞釀,「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siRNA)可能是預防及治療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若開發成功,可望用於治療癌症等多種疾病。
科恩伯格以「疾病的終結?生物醫學的非凡發展及其對人類的意涵」(The End of Disease? The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s in Biomedicin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Humanity)為題,提出大流行病的科學解方,吸引逾500位師生參與,現場互動熱烈。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致詞時指出,科恩伯格教授為分子與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指標性科學家,他揭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分子機制,即去氧核醣核酸(DNA)上的遺傳資訊如何精確複製成核糖核酸(RNA),而於2006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此研究不僅推進基礎生物學的理解,也為診斷技術、藥物開發與生醫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廖俊智讚揚,科恩伯格教授是諾貝爾獎史上少數的父子檔得主之一,其父親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曾於1959年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可謂跨世代的獨特典範。
科恩伯格教授在演講中首先指出,現今世界出現反科學的聲音,已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危害。接著,他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已淡出大眾視野,但下一場更具威脅性的大流行——流感,極可能已在醞釀,「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siRNA)可能是一個預防及治療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若開發成功,此方法未來可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包括神經退化性疾病與癌症。
中研院提到,科恩伯格也介紹一個關於染色體結構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挑戰現行主流觀點,激起滿場專家學者與學生廣大迴響。科恩伯格針對所有專業提問,都詳盡分析解釋,並強調研究者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他雖為諾奬得主,但反對年輕學子視其爲偶像,反而鼓勵挑戰權威。
除了專題演說,科恩伯格也和生物化學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舉行學術座談,就核酸生物學、基因體編輯、醣科學與藥物遞送等主題深入討論。
更多太報報導
遊日注意!流感人數「達警報層級」 厚勞省籲三件事必做
別擔心勞保破產!賴清德掛保證「政府每年撥補」 基金永續存在
黃捷po義美「挺高市早苗巧克力」 網友敲碗:拜託量產
其他人也在看

興大團隊破解癌症抑制蛋白p53被關機的秘密 為癌症治療提供全新藥物靶點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洪慧芝教授研究團隊發現,PAD4 (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 酵素,會對p53進行瓜胺酸化 (citrullination)修飾,喪失抑癌功能,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衛福部修特管辦法杜絕「直美」 醫美界憂醫師失業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沈佩瑤台北21日電)衛福部預告修法杜絕「直美」亂象,執業醫師也得補訓。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憂衝擊醫美診所,恐造成部分醫師失業。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表示,分級管理是為確保病人權益。
中央社 ・ 1 天前
情緒累積釀悲劇 西科汶那也曾爆女婿槍殺岳父母
南加鮑爾溫公園市近日發生震驚華人社區的家庭命案,華男槍殺分居妻子的父母後自殺,另有一孩童受傷。回顧過去,八年前相鄰的西科...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2台男東京遇襲遭鐵管毆打 5日男落網
今年7月,兩名台灣男子在日本東京JR神田站附近遭到襲擊受傷,當地警方逮捕5名男子,指出他們持鐵管攻擊受害者,並企圖搶走行李箱,甚至向附近監視器噴灑催淚瓦斯,以防犯罪過程被拍下。東京警視廳表示,這5名男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蘇澳煙波泡水車爭議再延燒 飯店業者允負責處理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21日電)颱風鳳凰造成煙波大飯店蘇澳四季雙泉館地下室淹水,約30輛住客車受影響。受災住客今天批評飯店應變缺失、呼籲業者誠心面對。業者承諾,會以最負責任方式處理後續。
中央社 ・ 1 天前

白袍守初心》「孩子王」兒醫鄭名芳 守護兒童健康:兒科也有片天
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院長鄭名芳同時擁有小兒、感染、兒童胸腔暨重症等3大專科,從小就是「孩子王」的他,年幼時因身體不好,常跑小兒科診所,因而立志成為小兒科醫師。鄭名芳認為,小朋友發燒生病,父母常會徹夜難眠,「把病人照顧好,是醫師最基本的,要用同理心去看待每一位病人。」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2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狂吃菜仍便秘!醫大推「4食物」 不到1周就變順暢
即使大量攝取蔬菜,仍有便秘問題,可能是膳食纖維吃得不對。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當出現便秘時,代表腸道的節奏被打亂,此時若一味地吃更多纖維,反而使腸子更緊繃,建議每天補充車前子、奇異果、李子乾、高礦物質水,通常不到1周就能暢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血壓藥什麼時候吃都一樣?醫:1因素9成的人都早上吃 血壓控制更穩定
高血壓藥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醫界有一派人建議晚上服高血壓藥可以降低早上中風和心梗發生率,但據最新研究發現:高血壓藥早上吃或晚上吃「沒差別」。不過醫師建議,如果服用長效型一天一次的高血壓藥,早上吃會
健康2.0 ・ 1 天前
台語歌手石琇惠胃癌開刀成植物人! 女兒控名醫害命 醫院駁疏失
知名台語歌手石琇惠因胃癌一期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接受胃黏膜剝離手術後,竟出現嚴重併發症,手術隔天呼吸困難,五天後一度斷氣成為植物人,最終在285天後離世。家屬質疑醫院有醫療疏失,女兒甚至到院外舉牌抗議,要求給予解釋。醫院否認手術與重症肌無力風險導致呼吸衰竭,強調「醫療團隊都是依照專業常規進行」,目前已將資料提交司法單位評斷。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髮量王者」趙露思養髮聽媽媽的話 1物每天吃1湯匙就夠
中國女星趙露思以超多髮量出名,近期因與港星陳偉霆主演的電視劇《許我耀眼》再受關注。趙露思曾分享自己的養髮祕訣之一是吃黑芝麻。營養師指出,黑芝麻有許多助身體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素,可以改善頭皮循環、幫助
健康2.0 ・ 1 天前

一堆人都忽視!出現5症狀恐是「沉默殺手」找上門 早餐吃不下也要留意
直腸是大腸的最後一段,被認定為「沉默」的器官,直到癌症發展到晚期才會出現明顯異常,不過,其實避免大腸癌有方法,若在醒來後的第二天早晨,遇到一些奇怪症狀就務必留意了,它們是「警告信號」,千萬別忽視。
鏡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