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汙染也不建議水庫設光電!」為何水利專家如此建議?
因應2050國際淨零碳排潮流,台灣正大步推動能源轉型,提高再生能源的供給,但推動過程中卻產生許多「綠色衝突」。以光電為例,其在再生能源中的發電占比已於去年升至45.1%,但從光電板在風災後漂浮水面、水庫設置電板等質疑聲浪層出不窮,後續推動面臨挑戰。究其根本原因,一位水利專家懇切表示,是因為台灣多從「供給面」進行思考,若思維不改,能源轉型恐陷入無解的迴圈。到底問題怎麼解?
「我們對於光電政策,有明確的設置目標,但達成目標的具體路徑並不清楚。」長年關注災害風險管理、永續環境評估的成功大學水利系教授王筱雯近期接受《遠見》採訪,她指出,台灣西南沿海地帶當初被劃為大面積地面型光電預定地,純粹是空間圖資套疊的結果。
這些土地雖未被「濕地法」劃入保護範圍,又多為廢曬鹽田等閒置地,但仍具生態敏感性,設置過多的光電板,在地知識與資訊未被納入討論,導致「空間不匹配」,最終使得綠色衝突不斷。她認為,台灣有很好的光電設置目標,不但有企圖心,且有相當的機會成功,但在選址、社會參與方面卻缺乏機制,淪為部會各自協商後,提出土地需求來湊齊發電數字。而水庫設置光電板,就反映了這樣的心態。
水庫型光電板,本來就不是最好解方
經濟部與七大光電協會均強調,水庫型光電板只用清水清洗,沒有環境汙染疑慮,但王筱雯仍建議,與其將水庫列為光電板設置的優先地點,以台灣的狀況來說,或許更適合推動屋頂型光電板。她補充,水庫設置光電板不是不可行,但必須經過充分合理的評估,主要是多數台灣水庫目前已身兼多職。
台灣多數水庫同時肩負供水、防洪、觀光與排沙等任務,若再加入發電功能,恐使運作更為複雜。王筱雯認為,政府若要在水庫設置光電板,必須先檢視每座水庫原有的操作規範,並分析設置光電板後,會對原來的功能產生什麼影響,「這部分必須要說的很清楚,但目前幾座有設置光電板的水庫,我還沒看到比較明確的操作規範。」
另外,7月初丹娜絲風災重創南台,十餘萬片光電板受損,凸顯光電板回收機制的重要性。王筱雯指出,隨著極端氣候頻繁,光電板可能難以撐滿原訂15至20年的壽命,提早因應風險已成社會共識,相關回收機制也在討論中,但進展仍稍慢。
過去台灣在談能源轉型,多以「供給」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再生能源相比傳統能源,需要的土地空間更多,因此所謂的「供給」,指的就是土地的供給。但王筱雯強調,能源轉型不單只有供給考量,現今的綠色衝突,都是氣候、土地……等電力以外因素,若只想用供給思維來解決現有的綠色衝突,台灣將陷入無解的迴圈,必須從「全資源」面向來思考。
再生能源建置不積極,2050淨零將嚴重缺電
因此,她率領的成大團隊,近期公布了「電業整合資源規劃指引」,建議台灣未來的電源開發應分四階段,把社會的多樣性需求、地方層級的實際挑戰……等元素包括在內,來對應國際當前減碳目標、能源轉型與台灣電業面臨的挑戰。
在這份指引中,還將再生能源的建置分為「積極」、「不積極」兩種情況,來推算台灣若想在2050年達成淨零目標,是否會面臨缺電危機。結果顯示,在「積極」情境中,全年缺電風險低,甚至還會有電能過剩的情形,需斷開或降低部分機組輸出或其他因應,避免電網過載而損害設備;但在「不積極」情境中,缺電卻高達385小時,缺電總量達4729百萬度(GWh)。
從電源來看,積極、不積極兩種狀況,光電、風電、地熱,這3項電源的發電容量落差最大,不積極的情境,分別較積極的情境少了20GW(百萬瓩)、15GW、3.2GW。
王筱雯說,公布「電業整合資源規劃指引」,是希望提供一個客觀科學的方法論,來支持各方討論,希望化解能源議題的討論,過去因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壁壘分明築起的高牆。例如,要建置更多的再生能源,就必須要付出土地、社會溝通的成本;不想要這麼多再生能源,也可以讓火電或其他電力來源的供給增加,但同樣要付出成本代價。這套方法論不預設發展路徑,而是讓社會理解,走這條路或不走這條路,面臨的後果與風險是什麼。
能源轉型沒有零代價,無論是再生能源、火電或核能,都背負環境、社會與經濟的成本。關鍵不在選哪一種能源,而是社會能否誠實面對取捨,建立透明、理性的討論機制,讓每一度電背後的代價,都被看見、理解。
其他人也在看
Google擬在聖誕島建資料中心 盼帶動再生能源投資
(中央社雪梨18日綜合外電報導)澳洲磷礦商Phosphate Resources與科技巨頭Google表示,澳洲偏遠的印度洋島嶼聖誕島擁有足夠電力,可支應新建資料中心的用電需求,同時也希望能推動再生能源發展。
中央社 ・ 1 天前
台股殺了600點 網喊「恐慌感低沒殺意」? 專家1理由勸保守
台股今(18日)開低走低,盤中失守27000點大關,一度跌逾600點,但網友反應似乎並不緊張,PTT論壇就有人直言「恐慌感很低」,甚至勸進逢低抄底,但臉書粉專《直雲的投資筆記》卻有不同觀點,他認為眼下盤勢依舊危險,保守操作相對安全。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冷空氣強襲!粉專曝「這時」最強、最冷 體感只剩10℃
今(1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冷空氣相對較強。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表示,目前冷高壓中心位置已逐漸來到離台灣最近的階段,且今晚至明日清晨將會是本波冷空氣最強、最冷的時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高雄月世界垃圾來源曝光!他驚:內鬥爭?
[NOWnews今日新聞]高雄市燕巢區「月世界」附近近日被爆遭長期違法傾倒家庭垃圾,原本雜草叢生的山坡地,兩年內竟被堆成數十噸重的垃圾山,惡臭瀰漫、蒼蠅滿天,宛如「廢棄物天堂」。環保局接獲民眾通報後,...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林嘉愷揭2日冷空氣最有感!點名「這天」減弱將回溫
生活中心/王靖慈報導今(19)日東北季風最強、冷空氣有感,全台明顯轉冷,北部空曠地區低溫下探至12~13度,淡水最冷下到13.6度,提醒民眾們可加強保暖。不過,氣象專家林嘉愷透露這波冷空氣很快將從明(20)日白天起減弱,氣溫也將略微回升。
民視 ・ 12 小時前
強冷空氣影響到後天!週末東北季風減弱 高溫飆升至30度
[Newtalk新聞] 今(19)日東北季風持續增強,清晨最低溫只有11.8度,北部白天也僅20度,對此,氣象署指出,明(20)天清晨持續涼冷,可能出現15度低溫,預計這波冷空氣影響到後(21)天清晨,後天白天後會逐漸回溫,週末東北季風減弱,氣溫明顯回升,23日將會是這週最溫暖的一天,高溫有可能飆至30度。 氣象署指出,今天清晨氣溫偏低,北台灣僅14、15度,中南部17、18度,最低溫出現在馬祖11.8度,本島最低溫為新北富貴角12.4度,桃園、新竹及苗栗也在12到13度;明天清晨持續涼冷,可能出現15度低溫,白天溫度就會回升,中南部可回到20度以上,但北台灣仍只有20度。 至於降雨趨勢的部分,今日迎風面的桃園以北、宜花地區容易有局部短暫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地區整日陰雨,其他地區雲量偏多,降雨較不明顯,中南部山區與部分平地有飄雨情況;明後2天天氣類似,且花東、各地山區需注意局部零星短暫雨。 而這波東北季風影響到21日清晨,21日白天起逐日回溫,中南部回升較明顯,但要留意日夜溫差大;週末北季風減弱,氣溫明顯回升,其中23日會是這週最溫暖的一天,北台灣及西半部可達26至30度,但很
新頭殼 ・ 7 小時前
全台有感降溫!明後天會更冷 氣象署曝這天回暖
受東北季風影響,全台今(18)日降溫,天氣明顯偏涼,最低溫來到16度左右。雨勢方面在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地區都出現局部大雨或豪雨。中央氣象署指出,這波降溫會一直持續到週五,到週六、日東北季風稍...
華視 ・ 1 天前
台北又出現「不下雨的洞」!北台灣大降溫陰雨綿綿 鄭明典點出這地最不會下雨
[Newtalk新聞]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象署今(18)日針對位於迎風面的北台灣地區發布豪雨特報,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會。北台灣自昨日起陰雨綿綿,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了累積雨量圖,指出大台北僅有一小塊地區幾乎沒有雨量, 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示警範圍包括台北市山區、基隆市、新北市北海岸地區及宜蘭縣;台北市平地、新北市山區及平地則須留意大雨。 同時,今日溫度也將下降,台北氣溫來到17-19度,今晚至明晨更可能來到16度,將是入秋以來最低;西半部桃竹苗雲嘉等地可能下探15度。 鄭明典透過臉書提到,穩定的東北季風,雨區也相對穩定,主要在北台灣。但在雨區中,有一小塊地方幾乎沒有雨量,那是受到大屯山系的屏障作用,雨下在迎風面,山背後就不太下雨。 鄭明典提到,迎風面和背風面的實際位置和風向有關,所以要等風向變了,雨區才會改變。對於台北在東北季風期間總是會出現那個「不下雨的洞」,鄭明典也解答,石牌到士林最不會下雨。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東北季風南下溫度驟降!北部高溫跌至17度 未來一週天氣一圖看為何「東北季風」又濕又冷?專家揭關鍵原因
新頭殼 ・ 1 天前
今變天「剩16度越晚越冷」雨下不停 明清晨跌破12度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專欄「洩天機教室」中指出,今晨觀測資料顯示,東北季風堆積厚實的低雲、伴隨降水回波、帶來明顯降雨。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今日東北季風迎風面水氣偏多,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有局部雨,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有局部較大雨勢,應注意;冷空氣持續南下...
CTWANT ・ 1 天前
最冷時刻來了!今晚低溫探13度 鄭明典揭雲圖神秘X:夜間有輻射冷卻
「入秋最強」的東北季風發威,目前冷高壓中心位置已來到離台灣最近的階段,今(19)日晚到明晨是最強、最冷時刻,北部低溫約在13-16度左右。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PO出雲圖,說明台灣上空的「X」現象其實是突出雲頂的山頭,提醒民眾注意夜間輻射冷卻,有些地方晚上還會降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還沒冷完!一圖看2段式天氣變化「最凍時間曝光」 降雨熱區出爐
天氣開始轉涼,台北也開始下雨了,天氣發展情形持續受到關注。對此,氣象專家賈新興今(18)日分析未來天氣將有二段式變化,月底前還有兩次降溫的機會,並公布降雨熱區,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東北季風發威!北東濕涼探15℃ 大台北累積雨量達豪雨等級
今、明(18、19)日東北季風影響,北、東地區陰雨綿綿、低溫約15至17度;中南部雖天氣較穩定,但早晚偏涼。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指出,要到週三至週五水氣才會逐漸減少,北東部降雨範圍可望縮小,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後,各地有望回到晴時多雲、較為穩定的天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最低溫12.4度! 吳德榮:明白天氣溫略升、下周一又迎雨
明顯變天!今(19日)清晨平地最低溫出現在新北市石門區的12.4度,氣象專家吳德榮,預計明天白天起氣溫會有些許回升,不過下周一又會有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屆時迎風面降雨機率略提高。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台灣迎入秋最冷時刻!一圖看「這1天」再降溫
生活中心/張予柔報導今(19)日是入秋以來全台「最冷時刻」,北台灣及宜蘭低溫下探15至17度,南部與花東也只有18至20度,讓民眾感受到明顯涼意。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 天氣特急」指出,隨著日子越接近12月,台灣的冬季感受將愈加明顯,但溫度起伏也會變得較大,民眾需注意早晚溫差。
民視 ・ 11 小時前
冷氣團還沒來...明起低溫剩15度 週末短暫回暖轉多雲
東北季風冷颼颼,本週末前最低溫可能只有15度,之後將迎來短暫回暖,北東之外的地區呈多雲到晴,緊接著又有東北季風到來,桃園以北、東半部雨勢再增。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恐暴跌低於15度 賈新興:11/24東北季風迎風面有雨
氣象專家賈新興今(19日)表示,明天水氣減少,到了24日至27日期間,將再度受到兩波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有雨,25日晚到26日清晨,電腦預測可能低於15度。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三 (11/19) 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半部降溫、留意降雨,中南部天氣穩定、早晚偏涼
明天天氣如何? 週三至週五臺灣附近仍為東北季風環境,各地沿海風浪偏大且時有較強陣風,亦有長浪可能,近日於海域附近活動也請評估浪況、留意自身安全,北部東半部持續陰陣雨天氣,高溫約19-23度,低溫約15-17度,中南部晴時多雲,高溫約23-28度,低溫約16-18度,早晚偏涼,水氣略減,儘管迎風面北側至東北側山區仍有單點大雨可能,不過整體的降雨範圍及程度會較週二減緩縮小些。 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各地氣溫可望回升,普遍為晴時多雲、較穩定的天氣;連日降雨的北部也將會明顯的放晴。但由於環境轉為偏東風,東北部雲層間雖有陽光露臉機會,不過大多都還是偏多雲的天氣且伴隨地形降雨可能。 以上氣象由 天氣風險 / 林孝儒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 天前
冷空氣南下全台滑坡大降溫!一圖看「最冷低點」這天谷底反彈了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東北季風帶來綿綿陰雨,北部搶先降溫!中央氣象署提醒北部、宜蘭地區溫度會持續下滑,直到今(18日)整個北台灣將會大降溫到16~19度,氣象粉專曬出一圖分析接下來溫度震盪,點出「這時間點」冷空氣南下的有感降溫才會再度攀升,自此之前出門都要把外套穿好穿滿。
民視 ・ 1 天前
週末回溫!下週又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增強 北東陰轉雨
明(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清晨西半部及宜蘭低溫約15、16度,花東也只有17、18度,局部溫度會再更低一些,各地皆感受涼冷。氣象粉專「天氣風險」指出,下週一預估將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增強,北部至東部將再轉陰陣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氣溫溜滑梯!今晨最低溫下探12.4度 晚上再有一波降溫
受入秋最強東北季風影響,氣溫明顯下降!今(19)晨最低溫在新北市石門區,僅12.4度,台南以北及宜蘭夜晚及清晨也只有15至17度,請民眾注意保暖。氣象署說明,到了白天,北台灣回升也不明顯,仍為17、1
台視新聞網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