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 地方治理失能
日本熊害在今年達到歷史高峰,但真正值得警戒的並不是熊,而是「熊下山後所揭露的日本社會斷層」。熊害並非單一生態事件,而是人口崩縮、產業衰退、地方治理弱化、野生動物管理缺位等多重性結構問題的交會。
熊會出現在田地、道路、住宅旁,原因不是牠們變得異常,而是人類活動區域正在縮減。日本政府長期統計顯示,本州與北海道的大量農村正處於「準廢村」或「功能性消失」狀態。村落人口老化、耕地荒廢、林緣無人巡視,原本作為「人熊緩衝帶」的農業活動消失後,熊自然會越過人類留下的空隙,走進曾經繁盛的生活圈。
換句話說,熊下山並不是生態失衡,而是地方社會的消失在先;換言之,熊的出現是地方「退場」的必然結果。
第二個結構裂縫在於管理體系的空洞化。日本的保育政策在過去三十年相當成功,使黑熊與棕熊數量逐步增加。然而,在「保育」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環節「族群管理」卻長期缺席。許多地方政府缺乏專職人員,獵人平均年齡高達 67-70+ 歲,青年投入嚴重不足,使地方在面對快速增加的熊出沒時,只有志工與兼職獵人勉力支撐。這不是生態危機,而是人力危機。不是熊太多,而是能處理熊的人太少。
第三個警訊,是隨著社群媒體與影像平台普及,人們對熊害的心理衝擊遠超過事件本身。熊闖機場、熊進校園、熊穿越道路、熊攻擊路人這些影像被大量轉載,使社會恐慌感與政策壓力同步上升。然而,恐慌與政策卻常常步伐錯亂,出現「不敢處理 → 熊更靠近 → 社會恐慌 → 急於捕殺」的循環。在這種「慢性治理」與「速成輿論」的張力下,熊害事件的治理思維更顯脆弱。
日本面對的根本問題是:地方社會的功能下降速度,已經超過中央政策能夠修補的幅度。
熊害只是第一波被看見的裂縫。未來可能走下山的,可能不是野生動物,而是更多無法被都市體系吸收的治理問題:空屋荒廢、老人孤立、基礎設施無法維持、地方財源枯竭。熊害讓外界首次看清,在人口快速萎縮的國家,野生動物會回來,地方卻未必能撐住。
熊下山提醒我們:當地方退場時,自然生態會接手;而當「慢性治理」的思維無法跟上危機,災害風險就會浮現。
台灣同樣擁有大量山地與快速老化的社區村落,面對人口外流、地方消失與野生動物棲地重疊的未來,我們比任何國家,都更需要從日本的經驗中學到一件事——熊不是問題,地方失能才是。(作者為戰略智庫研究員)
其他人也在看

確定了!民進選對會決議、建請中執會徵召籍議員陳品安參選苗栗縣長
吳崢今日在會後轉述表示,今天選對會下午剛剛結束會議,會中選對會達成共識,決議要來建議民進的中執會在苗栗縣徵召陳品安議員...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泰破獲野生動物走私 62隻瀕危長尾獼猴被塞塑膠袋
泰國破獲一起野生動物和毒品走私案,一天之內接連救出143隻獼猴。其中62隻瀕危長尾獼猴,被發現時,居然都裝在塑膠袋裡,還有81隻獼猴,被裝在藍色小袋子中。由於這些動物狀況不佳,被緊急送往野生動物中心接受治療。
TVBS新聞網 ・ 1 天前以數據回擊經濟學人論述 龔明鑫嗆:說台灣有病的人才有病
英國《經濟學人》日前撰文論述台灣經濟問題,認為台灣經濟風光背後潛藏所謂「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元兇就是長期低估新台幣匯率。不過,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19日)拿出數據回擊,強調其他國家匯率阻升不阻貶的程度高於台灣,經濟卻比台灣差,顯示該文的論述難以支撐其結論。他還說台灣表現非常好,「說台灣有病的人才有病」,《經濟學人》應多關心中國經濟問題。 英國《經濟學人》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 」論述台灣經濟問題,該報導引用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經濟風光背後潛藏「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導致台灣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 經濟部長龔明鑫19日在「2025國際金融與資產管理趨勢論壇」做專題演講時,強調會用真實數據談台灣經濟,而非論述,「尤其是在《經濟學人》這一篇很奇怪的文章之下,讓大家參考」。他指出,歷經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0,美中大打貿易戰,還有COVID-19、俄烏戰爭等變局,現在又有川普2.0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但台灣不論是經濟成長率、消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禁日本水產後又凍牛肉磋商! 北京嗆 : 不撤回「台灣有事」將嚴厲堅決反制
[Newtalk新聞] 日本《共同社》今援引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根據中方的意向,有關恢復日本牛肉對華出口的政府間磋商已中止。 《共同社》稱,中國自 2001 年起暫停進口日本產牛肉,兩國政府在 2019 年簽署動物衛生檢疫協定,但後來停滯,未能推進。今年 7 月,日方表示中方關於日本牛肉的動物衛生檢疫協定已正式生效,這一協定生效是日本牛肉重啟出口的重大前提。為實現實際重啟出口,雙方將圍繞食品衛生和檢疫方面繼續展開談判。 此外,據《日本廣播協會》(NHK)今天報導,中方已向日方正式通報將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日本褔島產鯖魚。圖 : 翻攝自網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天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回應,近期由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灣等重大問題上的錯誤言論引起中國民眾的強烈公憤。當前形勢下,即使日本水產品向中國出口,也不會有市場。 毛寧還指出,如果日方拒不撤回,甚至一錯再錯,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嚴厲堅決的反制措施,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日方承擔。 毛甯表示 : 「如果日方拒不撤回,甚至一錯再錯,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嚴厲堅決的反制措施,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日方承擔。」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
新頭殼 ・ 1 天前
又有颱風要來了!專家示警「台灣3地區」生成時間曝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今(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皆感受涼冷,但從白天起將逐漸回溫,南部這2天更是有機會飆到30度。雖然氣候短暫回暖,但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將又有2波東北季風南下,不僅水氣會增多,溫度也會變低;令人憂心的是,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系統發展,可能會在26、27日於南海附近成颱,並影響台灣「3地區」。
民視 ・ 22 小時前
冷空氣強襲!粉專曝「這時」最強、最冷 體感只剩10℃
今(1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冷空氣相對較強。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表示,目前冷高壓中心位置已逐漸來到離台灣最近的階段,且今晚至明日清晨將會是本波冷空氣最強、最冷的時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冷過這波回溫了!「這天」起高溫上看30度 下週又一波冷空氣來襲
今(20)日清晨東北季風持續發威,全台天氣涼冷有感。氣象署表示,西半部與宜蘭清晨低溫僅15、16度,花東也下滑至17、18度,隨著白天冷空氣逐漸減弱,各地氣溫漸漸回升,一路暖到週末,週六、週日(22、23日)西半部及台東高溫上看26至30度,下週東北季風增強,北台灣天氣又會轉濕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週末短暫回溫!下週迎冷空氣「再凍5天」 未來一週天氣一次看
[Newtalk新聞] 明(20)日清晨持續低溫約15度,但白天開始東北季風會收為減弱,北部有機會回到22度高溫,對此,氣象署指出,週末冷空氣減弱,水氣減少各地回溫,不過很快下週又將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24日迎風面北部、東半部轉濕冷,25日開始水氣減少,下波東北季風將影響至28日。 氣象署指出,明後天東北季風影響,但強度略為減弱,北部、東半部高溫約22度中南部25至27度,日夜溫差大,西半部低溫約15至16度,東半部17至18度,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宜花地區有降雨,桃園以北、台東及恆春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雲量偏多,預計週末回溫,白天各地都有26至30度。 但下週又將有另一波東北季風增強,24日水氣增多桃園以北、東半部及恆春轉濕冷,但25、26日水氣減少,僅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大台北山區及恆春為零星降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下波冷空氣預計影響到28日。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新官上任三把火!藥師公會新任理事長揭缺藥關鍵:問題源自「三層面」冷空氣一波波!今晚低溫下探12度 下週「新東北季風」接力襲台
新頭殼 ・ 1 天前
再冷1天!11/22東北季風減弱回暖 下週雨掃北、東部
今天(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清晨西半部及宜蘭低溫約15、16度,氣象署提醒,明天(21日)仍感受涼冷,週六東北季風減弱回溫,下週一(24日)東北季風再增強,北台灣天氣轉涼。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今起回溫3天!下週新冷空氣報到 北台「先濕後乾」冷4天
[Newtalk新聞] 今(21)日冷空氣稍微減弱,各地氣溫超微回升,平地的低溫約在15至17度,對此,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今明兩天迎風面仍有少量水氣,23到24日白天各地晴時多雲,氣溫回升,但24日晚上起有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北台轉濕冷,25日下午起轉乾,各地晴朗穩定、早晚偏涼,26、27日東北季風逐漸減弱。 吳德榮指出,今晨冷空氣略減弱,氣溫比昨晨回升。截至4時52分各地區平地的最低氣溫約在15至17度,各區最低溫為北部(新北瑞芳區)16.6度、中部(雲林古坑鄉)15.8度、南部(高雄内門區)15.2度、東部(宜蘭三星鄉)15.8度。 而根據今晨觀測資料顯示,台灣上空有鬆散的中層雲,迎風面的低層雲、帶來北海岸、東北部局部降雨,今、明兩天迎風面仍有少量水氣,北海岸、東北部偶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背風面多雲時晴;北台略偏涼,中南部白天舒適、早晚涼;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17至24度、中部16至27度、南部15至28度、東部16至27度。 23到24日白天各地晴時多雲,氣溫回升,白天舒適微熱、早晚涼,東半部偶有局部零星降雨的機率,但24日晚上起有一波東北季風南下,迎風面降雨機率提高,北台氣
新頭殼 ・ 2 小時前
最冷時刻來了!今晚低溫探13度 鄭明典揭雲圖神秘X:夜間有輻射冷卻
「入秋最強」的東北季風發威,目前冷高壓中心位置已來到離台灣最近的階段,今(19)日晚到明晨是最強、最冷時刻,北部低溫約在13-16度左右。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PO出雲圖,說明台灣上空的「X」現象其實是突出雲頂的山頭,提醒民眾注意夜間輻射冷卻,有些地方晚上還會降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熱帶系統恐成颱風 賈新興:11/26、27東南水氣多
氣象專家賈新興今(20日)表示,未來10天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不過要注意,26日至27日東南水氣多,南海至菲律賓附近可能有熱帶系統的發展。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今氣溫回升至週末 下週一東北季風南下再轉涼有雨
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指出,目前環境仍為東北風主導,加上水氣未散,全台各地雲量偏多。白天溫度部分,北部與宜蘭約22至23度,花東地區則為24至25度,中南部高溫可達26至27度,感受上較為溫暖。展望週末(22至23日),東北季風將逐步減弱,各地氣溫回升,但早晚依舊偏涼。中南...
CTWANT ・ 5 小時前
今晨低溫僅12.8度!白天開始回溫 下週新一波東北季風「北台灣再降溫」
今、明(20日、21日)兩天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基隆北海岸、臺灣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桃園以北、東南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馬祖有零星短暫雨。氣象專家吳德榮就表示,今日白天起氣溫漸回升,直到下週一(24日)晚起一小股「東北季風」南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下週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2地再轉濕冷 注意「擾動對台1影響」
今(21)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雲量偏多,天氣仍較陰沉,迎風北部、東部及山區有降雨,整體雨勢偏弱,累積雨量不多。晨間仍略有寒意,各縣市觀測平地低溫約15到18度,今日高溫可再較昨日回升1到3度左右,預測北部、東部高溫約22到24度,中南部高溫約25到27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陳其邁震怒!高雄田寮竟也見垃圾山 火速下令嚴懲:一個都跑不掉
即時中心/黃于庭報導高雄知名景點「月世界」,近日傳出遭不肖人士濫倒廢棄物,現場「垃圾山」堆積數層樓高,環保局火速派人到場清理;未料,昨(19)日又於田寮發現新的垃圾山,經破袋檢查發現垃圾產源來自台南,研判2地為同犯罪集團所為。對此,市長陳其邁今(20)日下令嚴懲,「一個都跑不掉」。月世界日前傳出「垃圾山」,環保局接獲檢舉立即派員稽查,火速完成環境復原,並經破袋檢查發現爲台南等地區垃圾,研判為今(2025)年11月上旬遭人棄置。目前目前已掌握數台可疑清運車輛,全案已報請橋檢指揮,檢警正積極偵辦中。不過,環保局昨日接獲燕巢分駐所通報,於田寮區高41線道遭惡意棄置垃圾,立即派員稽查,經破袋檢查發現產源為台南垃圾,研判為同一犯罪集團所為,並主動立即調派人力機具漏夜清理,目前已完成坡面大部分垃圾清除,今日上午加派人力檢拾完成環境復原,計清運13車次。環保局指出,本案已報請橋檢檢察官併案指揮偵辦,檢警已掌握台南清除業者,將圾垃運往岡山、燕巢轉運,再派車至月世界進行棄置,研判清除業疑似關閉GPS或轉移至無GPS車輛,環保局後續將配合檢警嚴查嚴辦,絕不寬貸。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昨晚同個犯罪集團在另一個處所,也有違規傾倒垃圾行為,今早9點環保局已經完成清除,目前檢方跟警方掌握特定犯罪對象。他也說重話,強調「一個都跑不掉,一定除惡務盡,嚴懲違法亂紀的行為」。原文出處:快新聞/陳其邁震怒!高雄田寮竟也見垃圾山 火速下令嚴懲:一個都跑不掉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玉山「降下初雪」了!歷時半小時周子瑜回家倒數2天!狂曬「黑絲+美腿」6連拍賓賓哥校園直播惹議 盧秀燕怒斥「可惡白X」畫面曝!
民視影音 ・ 21 小時前
還沒冷完!南投名間今晨探12.8度 11/24變天轉濕冷
今天(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皆感受涼冷,清晨全台最低溫出現在南投名間鄉12.8度。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白天起氣溫漸回升,北台仍偏涼,下週一小股東北季風南下,迎風面降雨機率提高,北台氣溫也隨之下降。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今晨最低溫12.8度!白天起「冷空氣漸減弱」北部、宜花氣溫稍回升
中央氣象署觀測,今清晨本島縣市平地最低溫出現在南投縣名間鄉的攝氏12.8度。氣象署表示,今天(20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皆感受涼冷,白天起冷空氣逐漸減弱,北部及宜花氣溫稍回升,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21日)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宜花天氣較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周六、周日(22日、23日)東北季風逐漸減弱,各地氣溫逐漸回升,早晚天氣仍涼,中南部留意日夜溫差較大。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冷颼颼還沒完!馬祖今晨僅11.8度 11/23才回暖
東北季風發威!今(19日)清晨馬祖低溫下探11.8度。中央氣象署表示,冷空氣將持續影響至21日,週末氣溫逐漸回升,但下週一又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溫度又會驟降。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