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死亡率降⅓最大絆腳石 中研院士帶頭提「肺癌防治三箭」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衣綸/台北報導
肺癌是台灣「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成為賴清德總統喊出2030年癌症死亡率要降低三分之一目標的最大挑戰,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領軍的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就邀集專家提出「肺癌防治領航三箭策略」,希望藉:擴大篩檢族群、AI實現精準診斷分級、完善早期治療布局,降低肺癌威脅。
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日前舉行高峰論壇,邀集衛福部、健保署、學會代表、國內頂尖肺癌防治權威專家,檢視國內肺癌防治現況,並提出三大目標「強化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政策建言。
聯盟召集人楊泮池表示,國健署自2022年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包含具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者,開放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今年更進一步放寬,具家族史者年齡下修5歲及吸菸史≥20包-年以上,以涵蓋更多高風險族群,提升篩檢覆蓋率。
楊泮池說,政策推行3年來,已累計超過22萬人次接受篩檢,肺癌的檢測率為1.3%,其中逾八成為早期肺癌患者。然而,肺癌晚期確診比例仍偏高,建議政府持續強化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意識,並評估與健保署的健康存摺連結,好讓更多符合資格的民眾接受篩檢;同時可評估針對高風險地區提供LDCT篩檢巡迴車服務的可行性。
台灣超過6成肺癌患者不吸菸,也凸顯將非吸菸者、具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納入LDCT篩檢的必要性。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說,臨床上仍有相當比例肺癌患者既不抽菸、亦無家族史,政府未來有必要持續擴大篩檢族群,以提高早期發現率,進而降低晚期確診比例。
楊泮池強調,目前已有預測型AI工具,可預測受檢者未來6年內罹癌風險,幫助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介入。期盼藉由AI數位工具導入,讓第一線醫護從首張CT影像就能進行風險預測,同步提升結節判讀準確性與效率;此外,AI可進一步實現精準風險分級與個人化篩檢間隔,協助政府能據此制定更合理的追蹤頻率,使醫療量能分配更具效率。
確診之後就是治療,楊泮池說,早期患者應盡早接受基因檢測,如EGFR、ALK基因檢測、PD-L1表現評估,讓醫療團隊能依腫瘤分子特性,量身訂製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標靶或免疫等術前、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提升存活率。
照片來源: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肺癌不只找癮君子 5分鐘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保命
近期知名藝人因肺腺癌病逝,這個被醫界稱為「沉默殺手」的癌症再次引發關注。醫師表示,LDCT(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是目前國際實證可有效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方式,胸部X光檢查,因角度限制和死角多,太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嘉義癌末男收押疑中毒暴斃 解剖翻案「沒癌也沒氰化物」
嘉義縣警方15日晚間獲報,大林鎮民宅外有人開槍,循線逮捕涉嫌開槍恐嚇的羅姓男子,並在產業道路旁扣得槍枝1把、霰彈8顆等,嘉義地檢署16日訊後聲押獲准,但押解過程中,羅男突然口吐白沫疑似氰化物中毒,送醫搶救仍不治。家屬聲稱羅男已大腸癌第四期,為何仍堅持收押,嘉檢今(19日)解剖,初步排除死因是氰化物中毒,也沒有發現大腸癌病症,確切死因仍待採集檢體送驗釐清。
鏡新聞 ・ 22 小時前
嘉義「癌末」男收押猝死!疑氰化物中毒 解剖結果離奇:沒癌也沒氰化物
嘉義一名羅姓男子因開槍恐嚇等案,遭嘉檢聲押獲准,未料在回拘留所途中,他突口吐白沫,疑似氰化物中毒身亡。家屬質疑,羅男患有大腸癌,為何檢警執意要押?嘉檢今(11/19)解剖,初步排除氰化物中毒引起,也沒有發現大腸癌病症,至於確切死因仍待採集檢體送驗才能判斷。
太報 ・ 1 天前
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籲:定期篩檢就是點石成金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自民國95年起就已經是國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到民國108年,每年新增病例更突破17,000例。此現象凸顯了大腸癌預防與篩檢的重要性,提醒國人及早重視相關健康管理。 大腸癌發生率攀升與飲食西化等多重因素有關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胡萬祥指出,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是大腸癌發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胡萬祥理事長建議,遠離加工食品、減少紅肉攝取,增加蔬果與魚肉比例,多運動、不抽菸、不酗酒,都是維持腸道健康、降低罹癌風險的實際行動。他也提醒:「即使生活習慣再好,也不能完全保證不罹癌,因此定期篩檢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統計顯示,40至49歲的年輕族群大腸癌發生率在近40年間已翻倍,顯示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值得高度關注。胡萬祥理事長表示,除了基因與家族遺傳外,家人之間共享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影響罹癌風險。然而,隨著年輕族群健康意識提升、主動篩檢比例增加,早期發現的機會也隨之提高,呈現「發生率上升,但早期發現機會增加」的雙重現象。 及早篩檢與治療 大腸癌治療成效關鍵 在治療方面,胡萬祥理事長指出,大腸癌的治療效果與發現期數息息相關。依據國健署統計,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劉品言生了!迎愛女誇:衝著漂亮來的 連晨翔甜曬合照
藝人劉品言與連晨翔6月宣布雙喜臨門,19日兩人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喜訊,表示女兒已平安出生。連晨翔感性表示,從第一眼見到女兒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已是「女兒傻瓜」,並承諾將全力守護母女倆,「我會好好照顧這個家,辛苦老婆了謝謝妳」。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用錯抗生素恐釀健康危機!台灣4部會推「防疫一體行動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今年11月18日至24日的「世界抗生素週」以「立即行動:守護當下,保障未來」為主題,強調抗藥性不僅是未來挑戰,更是當前危機,已影響健康、糧食安全、環境與經濟。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他耳朵「1處冒焦黑斑點」!檢查竟罹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異狀也可能透露大腸健康!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他曾在義診時遇到一名患者,因長期失眠前來求診,發現對方耳廓附近出現「焦黑色斑點」,且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狀況,推斷可能是大腸出問題,患者趕緊到醫院做檢查,發現患「第三期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家有嬰幼兒需注意!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1個月大女嬰發病2天休克死亡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再度升溫進入流行期,新增死亡病例!疾病管制署於今(18)日公布,中部一名僅1個月大的早產女嬰,11月上旬因...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視力模糊、線條扭曲⋯不只是用眼過度!醫曝恐「這部位老化」長皺褶
64歲何先生近日發現右眼視力明顯退化,看直線時竟出現彎曲、影像扭曲的情況。起初他以為只是用眼過度,休息幾天就會恢復,然而症狀遲遲未改善,便前往新竹台大分院眼科部求診。經醫師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右眼視網膜上增生膜,俗稱「黃斑部皺褶」,屬於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視網膜病變。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重症病例近6年同期最高
[NOWnews今日新聞]疾管署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11月上旬因食慾及活力不佳,送醫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次日出現意識改變、休克,急救後仍不幸死...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川普又罵台灣晶片!台股跳水691點 金管會:日韓股市跌的更重
美國總統川普又痛罵台灣偷走晶片,台股跳水691點,改寫今年第七大跌點,終場收在26,756.12點,失守2萬7千點大關,單日跌幅2.52%。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18日晚間信心喊話,她指出,台股跌幅在亞股中居中,金管會將持續關注國際情勢變化,適時再祭出相應措施。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劉希曄確定回歸WSBL!羨慕職棒成熟環境 點名明年亞運是女籃最好證明機會
中華女籃國手劉希曄今(18)日出席關懷盃活動,擔任今年的跨界關懷大使。受訪時也坦言十分羨慕棒球界環境,也希望未來籃球環境能跟上腳步,「職棒在台灣真的很成熟,不論球員工會或薪資,都是台灣運動裡最完整的。我希望未來男籃、女籃都能朝這樣發展。」
鏡報 ・ 1 天前
台東早產率全台最高!政府與民間攜手守護早產兒 打造照護支持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響應「世界早產兒日」,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國民健康署、臺東縣衛生局與國際扶輪3482地區共同主辦的「2025台東世界早產兒日暨早產兒回娘家」活動,於上週11月15日假臺東美術館戶外廣場溫馨登場。現場聚集超過多組早產兒家庭與照護團隊,共同在紫色光輝中為早產寶寶點亮希望,傳遞「早到,不缺席的愛」的信念。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納入全球健康行動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World Prematurity Day)」,今年(2025)更具有指標性意義——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五月正式通過決議,將「世界早產兒日」納入全球性官方健康宣導行動,呼籲各國共同關注早產議題。這項決議象徵全球對早產兒與其家庭照護需求的重視,也提醒社會大眾:每一個提早到來的小生命,都值得被看見與守護。 政府與早產兒基金會攜手合作 從醫院到家庭周嚴守護 衛生福利部長期關心早產兒福利,是近年來多項友善政策推動的重要推手。包含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藥品、母乳補充品、RSV單株抗體擴增等包含多項健保給付計畫,進一步減輕早產家庭的照護壓力。國民健康署自111年起推動「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5 天前
醫療突破!三指爸迎來十指健康女兒 北醫阻斷「龍蝦爪畸形」罕病基因
出生時只有3根手指、走過50多次手術的李先生,從未想過有一天能抱著一個「10根手指」的孩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今(20日)分享,團隊成功阻斷導致「龍蝦爪畸形」的TP63罕病基因,協助李先生與妻子誕下健康女嬰,成功終結「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的遺傳傳遞。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耳朵有「焦黑斑點」竟是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上的異常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一則驚人病例,他在義診時遇到一名因長期失眠求診的患者,檢查時發現對方耳廓出現「焦黑色斑點」,加上患者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症狀,研判可能是大腸出問題。經進一步檢查後,證實患者已罹患第三期大腸癌,所幸及時發現得以治療。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天冷別喝熱薑茶、咖啡!醫揭「1飲品」最暖身又養生
近來氣溫驟降,許多人會喝熱薑茶等熱飲取暖,但醫師黃軒表示,喝溫開水最能有效保暖,因為溫開水能避免身體熱量散失、促進血液循環、舒適地溫暖內臟。相較之下,熱薑茶、熱可可等雖能提升體溫,但過高溫度可能刺激咽喉或胃壁,且身體還需耗費額外能量還冷卻過熱的飲品。他並提醒,過熱的水會傷害口腔、咽喉、食道,甚至導致食道癌。「飲用水的最佳溫度為50°~60°C。」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35歲《超級名模》韓星淋巴癌病逝!醫揭這1型急又猛 數月就奪命
韓國時尚圈驚傳噩耗,曾參加韓版《超級名模生死鬥》第5季的模特兒金性燦,因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病逝,享年35歲。2年多前他確診後持續接受治療,但仍不敵病魔於11/6離世。醫師提醒,淋巴癌類型繁多,其中1
健康2.0 ・ 7 小時前
小雪禁忌一次看!命理師:「4生肖」小病痛纏身 冬進補「3類人」注意
今年11月22日(農曆十月初三)迎接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命理老師楊登嵙提醒生肖屬鼠、蛇、猴、狗者這半個月要注意健康,小病小痛頻繁,忌吃濕熱的食物,容易過度勞累而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多夢的毛病,但只要多些時間放鬆休息,終究問題不大;另提供小雪食衣住行育樂開運養生與禁忌,供民眾參考。(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