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為何盯上「台灣病」?中經院長揭央行兩難:產業分化讓政策難做
外媒《經濟學人》近日以「台灣病」為題,批評台灣匯率與經濟結構,引發國內外正反議論。對此,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18)日撰文感嘆,台灣其實蠻悲哀的,2000年沒趕上dot com,2010年沒趕上手機App和電商,2020年沒趕上電動車,沒趕上這些產業大趨勢時,沒人說台灣有病。自從台灣好不容易抓上這次的人工智慧熱潮(AI Boom)後,大家開始關心台灣,一下子說全世界最危險,一下說台灣有荷蘭病,現在則有特殊的台灣病。
有關《經濟學人》提到的大麥克指數,連賢明說明,這指數在台灣不能直接適用,主要是台灣水電、瓦斯、交通這些公用事業價格都是高度補貼,特別是水電、瓦斯在食品成本上特別重要。假設把這些價格回歸市場價格,台灣食品價格應該要上調不少,直接以大麥克指數說台灣匯率低估並不合理。
AI浪潮下推升台灣順差
另外,《經濟學人》指台灣的經常性盈餘佔GDP的比例長年偏高,這數據在2005-2015年在5~10%左右,而這幾年AI浪潮上上升到16%,顯示台灣的幣值有低估嫌疑。連賢明表示,這個超額盈餘在國內投資市場沒辦法消化,超額儲蓄轉成持有大量美國債劵,造成台幣升值過快或過多的時候,有可能演變成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連賢明指出,這論點有2點要注意。第一,台灣早期這些超額盈餘和中港台三地的轉口貿易是否相關?也就是說,這些數據很高,反應是不是台灣廠商帳面上在中國賺很多錢,但沒辦法匯回台灣的利潤?假設是這樣的話,這個數據對台幣匯率影響應該沒那麼大。第二,最近這幾年是因為AI浪潮造成台灣巨額順差,這部分轉換成保險公司的債劵,這部分謝長泰院士在過去專欄已經指出這問題,只是那時沒有引起注意,現在《經濟學人》講了台灣病,大家都覺得台灣曝險好危險。
至於外界質疑台幣多年未顯著升值,是否因央行受到出口廠商壓力,連賢明坦言「從某個角度講的確是」,但亦須顧及產業現實。他說明,在2008~2018年間,台灣電子五哥的毛利率都相當低,最有名的叫「毛三到四」,在毛利這麼低的情況下,匯率會直接影響到許多廠商競爭力,甚至曾出現台積電董事長公開指責台幣相對於韓元升值30%,造成台灣競爭力不足,央行總裁應該要下台負責。
連賢明:台灣產業景氣分化這幾年更嚴重
連賢明認為,台灣央行在匯率考量上主要是就業,台灣從2000年開始,許多廠商集中到中國投資,根據投審會的資料,累積投資金額超過3100億美金,但若連沒申報金額納入,台灣對中國投資金額應該超過5500億美金,常駐中國人口超過一百萬。在這樣本土投資不足,內需疲軟的情況下,除了2000年的dotcom泡沫時,台灣失業率曾經到6%外,台灣這20年來失業率還是維持在4%以下,這個和日本不景氣30年,但失業率仍然維持在4%的傳奇有拚。央行為維持台灣充分就業,應該是依據韓國、中國和日本匯率來調整台幣匯率,不見得單純以國際收支帳來決定匯率。
「這個產業景氣分化在這幾年更嚴重。」連賢明透露,台灣的AI相關產業在美國科技廠商需求拉動下,可說是極度火紅;傳統產業則在中國廠商削價競爭上,則是相當蕭條,產業分化造成央行的決策相當困難。
連賢明進一步表示,以今年的對美順差來說,出超估計可能會達到1200億美金,但這些出超95%都是AI產業所累積的,傳統產業反而因為中國競爭和美國關稅,對美出超下降。在這樣情況下,貨幣政策變得相當困難,按照國際收支匯率應該要升值,但傳產則希望匯率貶值。景氣好應該升息,但不好產業則希望降息,台灣的產業分化造成政府財經政策非常困難。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經濟》台灣病熱議 國發會:貶值非出口主因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台灣病」形容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台灣經濟恐為數字繁榮卻體感停滯,引發市場熱議,國發會說明,針對經常帳順差擴大,主要反映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與高科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日益提升,貶值並非我國出口及經常帳順差主因。 國發會說明,針對經常帳順差擴大,主要反映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與高科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日益提升。過去台灣出口以傳統製造為主,產品替代性高,匯率貶值有助提升出口競爭力;但隨著我國產業升級轉型,出口轉向電子、半導體等高附加價值,且具技術門檻與獨特性的產品,全球AI與數位轉型趨勢推升晶片需求,帶動我國資通訊與電子出口成長強勁。 國發會也特提到,2021年新台幣升值至28元新台幣兌一美元的價位,同年我國出口年增29.3%,顯示貶值並非我國出口及經常帳順差主因。 國發會認為,我國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外匯市場屬於淺碟型,易受國際資本流動及出口商資金運作影響。新台幣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受外人投資、出口商資金配置及國際局勢等多重因素波動。惟因我國尚未加入國際金融組織,為維持經濟安全與金融穩定,必須維持充裕且具備即時調度能力的外匯存底,
時報資訊 ・ 1 天前《熱門族群》台積電穩盤 靜待輝達財報揭曉
【時報-台北電】美AI股持續遭拋持,但台積電(2330)今早扮演台股撐盤重心,台股多頭強守季線,並有包括緯創(3231)、聯發科(2454)等股走穩力撐多頭信心。 美股費半大跌,AI相關類股下跌居多,NVIDIA(輝達)周二再下挫2.81%%,台積電ADR收跌1.45%,兩檔AI指標股均下探季線。美股周三(19日)盤後,NVIDIA將公布最新財報,能否有超越市場預期之表現令人期待。 台積電(2330)今開盤跌5元至1400元,台股下跌開出,早盤隨著台積電走穩翻紅,台股同步翻紅,呈現量縮止跌之格局。 台積電今早試圖穩盤,電源廠台達電(2308)、老AI緯創(3231)、廣達(2382)早盤亦力圖走穩;另外,AI散熱族群千金股奇鋐(3017)早盤嘗試止跌反彈,封測京元電子(2449)開高表態,力守200元關卡。 NVIDIA(輝達)即將公布財報,市場當前依賴輝達財報作為信心指標,相關AI財報扛起全市場預期,台積電先表態力挺,也撐住台股重要的防守之季線。明清晨輝達財報及展望揭曉,多空勢必一戰。 輝達(NVIDIA)即將於11月19日美股盤後公布2026財年第三季財報,正值市場對AI估值泡沫疑
時報資訊 ・ 1 天前
AI泡沫要來了?兆豐副總黃國偉曝最大關鍵:一定有但2026不會破
在AI泡沬化陰霾籠罩市場,加上降息機率並不樂觀,近期無論國際股市或是台股都陷入震盪。兆豐投顧專業副總黃國偉針對AI泡沫化指出,2026年並不會出現AI泡沬破滅的問題,他強調從產生泡沫到破滅需要三大要素,首先要有創新科技,第二是大量債務兩者造成泡沫,最後則要出現升息,才會造成泡沫破滅。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經長駁「台灣病」 龔明鑫:經濟表現很好應是模範生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5年11月19日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論述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並以「台灣病」形容。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表示,從近年經濟成長、物價上漲率數據可見,台灣表現很好,「說這樣的經濟有病非常奇怪,應該是模範生才是」。龔明鑫今天出席「2025國際金融與資產管理趨勢論壇」並以「關稅與國際經濟金融前瞻」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表示,歷經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等多次衝擊,台灣經濟逆勢成長,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定會超過5%、甚至超過6%;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低於日、韓、新加坡等,因此,就經濟成長、物價上漲率兩數據來看,「說這樣的經濟有病是非常奇怪事情,應該是模範生才是」。至於人均GDP方面,龔明鑫說,今年已達3萬8000美元、超車南韓,預料明年超越4萬美元。股市表現方面,他指出,2016年約8000多點,至今年11月17日為2萬7000點,過去幾年報酬率達200%,日本則是100%,新加坡、香港報酬率更低。攤開近年各國貨幣升貶情形,他說,台灣112、113年升幅高、貶幅小,其他國家阻升不阻貶狀況比台灣嚴重,其經濟表現比台灣差的非常多,所以很難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國際產業》美銀調查:逾半經理人看AI股 已泡沫化
【時報-台北電】美國銀行(BofA)發布11月全球經理人訪調報告(FMS)指出,超過半數受訪經理人認為AI股已出現泡沫化;此外還有約45%受訪者表示,AI泡沫化是市場和全球經濟最大尾部風險。 美銀在11月7日到13日間,針對202位基金經理人完成這項月度調查。受訪者管理資產合計高達5,500億美元。 針對近來美國企業在AI領域的投資熱潮不斷,該調查有淨20%受訪者認為上市公司在投資上支出過多,該比率創下2005年發布相關數據以來的高水位。根據美銀的分析指出,淨比率之所以急升,是因為受訪者對於企業在AI上的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以及融資能力能否繼續支撐資本支出等感到憂心。 該調查還顯示,53%受訪者認為AI股已經陷入泡沫,儘管該比率較10月調查略為降低1個百分點,但是依然有半數以上受訪經理人維持AI股已有泡沫產生的看法。 美股最近走勢,凸顯科技七雄受惠於AI題材而不斷吸引投資人將資金湧入,成為當前最擁擠的交易,但也導致該七雄股價變化對大盤的影響與日俱增。 另外有45%受訪者提到,AI泡沫是全球市場與經濟的最大尾部風險,比率大幅超過10月調查的33%。 最值得關注的是,在目前全球基金經理人的投
時報資訊 ・ 1 天前國發會談「台灣病」 出口強是產業轉型非台幣貶值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5年11月19日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論述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並以「台灣病」形容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國發會今天晚間表示,台灣出口強勁是因產業升級轉型,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高,貶值並非主因。「經濟學人」以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並以「台灣病」形容上述結構性問題。國發會晚間對此回應,台灣經常帳順差擴大,主要反映產業結構升級與高科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日益提升。國發會說明,過去台灣出口以傳統製造為主,產品替代性高,匯率貶值有助提升出口競爭力;但隨著產業升級轉型,出口轉向電子、半導體等高附加價值,且具技術門檻與獨特性的產品,全球AI與數位轉型趨勢推升晶片需求,帶動台灣資通訊與電子出口成長強勁。此外,2021年新台幣升值至28元價位,同年台灣出口年增29.3%,國發會指出,由此顯示,貶值並非出口及經常帳順差主因。國發會強調,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外匯市場屬於淺碟型,易受國際資本流動及出口商資金運作影響。新台幣匯率由市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
駁「台灣病」 葉俊顯:台灣未加入IMF!若遇金融風暴只能求自保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週五以封面專題報導分析,台灣央行長期壓低台幣匯率,造就出口經濟繁榮,但內需疲弱、房價攀升,並將此形容為「台灣病」。對此,國發會主委葉俊顯表示,台灣既不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成員,也不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成員國,一旦有金融風暴,我們只能靠自己自保,因此累積外匯無可厚非。
太報 ・ 1 天前
講台灣有病的人才有病? 沈政男批經長:不是沒看懂就是夜郎自大
英國《經濟學人》批評台灣經濟有「台灣病」,點出台灣經濟在繁榮表象下潛藏4大危機。經濟部長龔明鑫昨(19)日出席「2025國際金融與資產管理趨勢論壇」,專題演講「關稅與國際經濟金融前瞻」,反嗆經濟學人表示台灣經濟表現很好是模範生,「我們沒有病,有病的是講我們有病的人」。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今(20)日痛批經濟部長,「不是沒看懂《經濟學人》,就是夜郎自大。」
EBC東森財經新聞 ・ 20 小時前
經濟學人稱台幣低匯率釀「台灣病」龔明鑫鬆口:有病的是講我們有病的人
經濟學人認為央行為保護出口競爭力長期維持新台幣較低匯率,導致新台幣匯率長期被低估,並稱其為「台灣病」。對此,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首度鬆口表示,從論證來看不足以支撐匯率必然會造成經濟成長造成特定變化,不足以支持經濟學人那篇文章的結論,他也強調,台灣是模範生,「我們是表現得很好,我們沒有病,有病的是講我們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秋冬走訪台中山城人文與自然風光
交通部觀光署公布第2屆「觀光亮點獎」入選名單,台中市多處景點榮獲肯定,入列2026–2027年「臺灣觀光100亮點」,入選景點包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武陵農場、福壽山農場、雪霸國家公園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谷關遊客中心暨入關博物館及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另由市府觀光旅遊局提報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與寶熊漁樂碼頭也雙雙入榜,顯示台中旅遊特色深受民眾喜愛。目前正值秋冬賞楓時節,榮獲「最佳人氣獎」的武陵農場與福壽山農場,山林色彩層層交疊,楓葉、銀杏與水杉相繼轉紅,景致如詩如畫。可順遊谷關遊客中心暨入關博物館,了解谷關地區的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欣賞溪谷風光,再前往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體驗森林浴、步道健行與生態觀察。山區景點不僅風光宜人,更兼具生態教育與環境保育的價值,安排個台中兩天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美國為何要跟央行聯合發聲明?陳鳳馨揭關鍵原因「不是匯率」:這問題嚴重多了
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14日發布《台美匯率議題聯合聲明》,強調雙方不會意圖影響匯率,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也分析,台灣拋售美債的規模將可達7000億美元,比中國大量拋售還可怕,所以美國為了避免美債崩盤,才出面安撫台灣市場。對此,媒體人陳鳳馨於節目《東南西北龍鳳配》表示,包含中國的許多國家均開始拋售美債,美國面臨國債賣不出去的困境,「美債問題比美元問題嚴重多了」。......
風傳媒 ・ 23 小時前

不是南亞科也非華邦電!億元教授點名「這檔記憶體」久抱相對安心 外資連5敲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在AI熱潮下,近期記憶體大缺貨價格狂飆,DRAM雙雄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雙創歷史新天價,成交量也炸天,針對記憶體...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台股紅翻黑!43萬散戶昨搶短…今天套牢了
台股反彈無力,收復2萬7點失敗,空軍氣焰大增,接近中午指數由紅翻黑,一度下跌近140點,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昨天趁台股下跌691點,短短一天有43.7萬散戶進場「搶短」,但今天若收盤時指數未拉起,恐怕「搶反彈不成反住套房」,慘遭套牢。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大魯閣擬以10億元出售台中、新竹兩商場予遠雄,聚焦海外市場拓展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大魯閣(1432)20日董事會通過擬以十億元將所持有之台中「大魯閣新時代購物中心」及新竹「大魯閣湳雅廣場」之營業資產、相關權利與義務,轉讓與遠雄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大魯閣自2015年7月起營運位於台中大魯閣新時代購物中心,自2018年5月起營運新竹大魯閣湳雅廣場,運用自身在運動休閒產業的相關經驗,將兩座商場轉型成差異化的體驗型商場。但大魯閣也提到,鑑於百貨通路產業競爭激烈、經營挑戰日增,且基於公司長期財務規劃、營運發展策略、海外市場擴張布局之所需,因此決議處分兩座商場的營業資產及經營權利。展望未來,大魯閣表示,將持續透過財務架構的調整,集中內部資源,更聚焦於核心業務—運動休閒事業及海外市場拓展。持續朝「輕資產、重經營」方向調整,提升營運彈性,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成長動能。
財訊快報 ・ 2 小時前
靠中國的都跌坐在地上! 謝金河點名「這7檔」:股價都很慘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引發中國反彈,14日起中國外交部宣導中國民眾「避免前往日本旅遊」,導致17日日經指數下跌1620.93點,觀光類股大跌,伊勢丹百貨更是下挫11.3%。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近年來兩岸紛爭上出現在台灣的戲碼都會複製在日本上,他認為,「靠中國的日本企業都會跌坐在地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台股、美股買點未到?專家警告「2種股票」先閃為妙:行情下殺時會睡不著
台股近來連日震盪,1周震幅逾千點,引發市場情緒動盪,投資人普遍陷入恐慌。對此,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直言,目前美股與台股還沒有到達具有吸引力的買入條件。蔡明彰在個人YT指出,這波的低點一定是在恐慌的賣壓釋出後,首當其衝的2種股票,先閃為妙,第一種是波段漲幅大太、估值太高;第二是融資包袱太重。他提到,「出來江湖混一定要還,何況借錢做股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行......
風傳媒 ・ 1 天前
記憶體股被猛錯殺?外資反手點火這3檔 喊明年獲利狂飆2股本...目標價直接飛到5字頭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記憶體族群昨(19)日在大盤重擊下全線潰逃,南亞科與旺宏爆量下殺,華邦電解禁後更是連續2天跌不停,群聯、威剛、宇瞻、商...
FTNN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台股拉回免驚? 李永年喊「第5波還沒來」:有望上看46000
台股近期震盪加劇,從11月3日的高位28554點迄今,截至昨(18日)收報26756點,已經下跌近2100點,令人好奇是否展開第四波回檔修正,對此啟發投顧分析師李永年認為,台股現階段尚未真正進入第五波,可能還會回檔1~2個月才會進入主升段,屆時有機會上看34000點,倘若走勢延續,預估末升段(真正的第五波)有望上看46000點。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台股低接的時機到了? 專家揭「反彈2條件」:不能跟4月比
台股近來連日震盪,1週震幅逾千點,引發市場情緒動盪,投資人普遍陷入恐慌。對於外資賣壓、科技股回檔與AI族群獲利了結,使大盤走勢急速轉弱,許多投資人好奇,是否再度重演4月美國總統川普開啟關稅戰後的大幅修正。然而,財經專家「股魚」今(19)日提出不同觀點,「不能跟4月比」。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