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止俄烏戰爭的草案外泄:我們已知什麼?
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和平計劃草案近日廣泛地外泄。根據已知內容,草案建議把烏克蘭東部工業區頓巴斯(Donbas)中仍在烏克蘭控制下的部分,交由俄羅斯實際掌控。
此外,最新版本的草案也要求烏克蘭將武裝部隊規模削減至60萬人。
那麼,草案還包含哪些條款?誰會從中得益最多?
草案有什麼要點?
草案列出28項要點,其中有些看似可能為烏克蘭接受;但亦有不少語意含糊、欠缺細節。
草案指,烏克蘭的主權將得到「確認」,俄羅斯、烏克蘭和歐洲之間將簽署「全面徹底的互不侵犯協議」,協議中包含為基輔提供可靠或強有力的「安全保障」,並同時要求烏克蘭在100天內舉行提前選舉。
如果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草案建議啟動「強有力的協調軍事回應」,重新實施制裁,並立即廢除該協議。
目前烏克蘭處於戒嚴狀態,確實無法舉行選舉;然而若簽署和平協議,選舉理論上可恢復舉行。
然而,在安全保障部分,草案並無說明由哪一方提供保障、保障內容有多堅實。對基輔而言,這遠遠不及北約第五條那種明確的「共同防衛義務」。若要烏克蘭簽署協議,它將要求比這更加具體與可執行的承諾。
領土移交與軍力削減
最具爭議的建議之一,是要求烏克蘭交出其仍未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並削減武裝部隊規模。
「烏克蘭軍隊將從其目前控制的頓涅茨克州(Donetsk Oblast)部分地區撤出,該撤出區將被視為中立的非軍事緩衝區,並在國際上被認定為屬於俄羅斯聯邦的領土。俄軍將不會進入這個非軍事區。」
要烏克蘭交出至少25萬人居住的區域——包括斯拉維揚斯克(Slovyansk)、克拉瑪托爾斯克(Kramatorsk)和德魯日基夫卡(Druzhkivka)等「頓涅茨克堡壘帶」城市——對大多數烏克蘭人而言都無法接受。俄羅斯為奪取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已耗時一年多仍未成功,烏克蘭更不可能在未戰鬥的情況下交出如此重要的戰略樞紐。
「烏克蘭武裝部隊的總人數將被限制在60萬人。」
據估算,烏克蘭軍隊的現役部隊人數在今年1月達到88萬人,2022年2月全面入侵開始時僅為25萬人。
60萬人在和平時期看似可能接受,但此類限制實際上侵犯烏克蘭主權;同時,這個規模對俄羅斯而言或許仍然過大。
烏克蘭代表克里斯蒂娜·哈約維申(Khrystyna Hayovyshyn)在聯合國安理會表示:「我們的紅線明確且堅定。烏克蘭絕不會以任何形式承認被俄羅斯暫時佔領的烏克蘭領土屬於俄國。烏克蘭不會接受任何限制我們自衛權,或限制我們武裝部隊規模與能力的安排。」
該草案還提出:「克里米亞(Crimea)、盧甘斯克(Luhansk)和頓內茨克(Donetsk)將被視為俄羅斯實際控制的領土,包括被美國承認」。
換言之,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無需在法律上承認俄羅斯的控制。這種措辭可能讓基輔較易接受,因為烏克蘭憲法明定國家邊界「不可分割且不可侵犯」。
此外,在南部的赫爾松(Kherson)與扎波羅熱(Zaporizhzia)地區,前線將被凍結,而俄羅斯將放棄其在烏克蘭其他地區所佔領的領土。
烏克蘭的未來:歐盟,不是北約
草案對烏克蘭的戰略前景提出多項重大承諾:
「烏克蘭同意在憲法中明文規定永不加入北約,而北約同意在其章程中加入一項條款,規定未來不會接納烏克蘭加入。」
「烏克蘭有資格加入歐盟,在相關議題仍在審議期間,將獲得歐盟市場的短期優先准入。」
烏克蘭在短期內加入北約的可能性本已極低,而俄羅斯近月也在烏克蘭的歐盟候選資格問題上有所軟化。然而,草案看似直接向基輔提供歐盟市場准入,卻完全忽略了27個歐盟成員國的立場。
加入歐盟與北約已寫入烏克蘭憲法。哈約維申於星期四在聯合國重申另一條紅線:「我們不會容忍任何侵犯主權的安排,包括剝奪我們自主選擇加入哪些同盟的權利。」
草案的其他建議包括,北約不得在烏克蘭駐軍,以及歐洲的戰機將部署在波蘭。基輔亦需承諾維持「非核國家」地位。
這似乎拒絕了由英國和法國領導的西方「自願聯盟」提出的協助監督未來任何協議的計劃。
讓俄羅斯重新融入國際
草案多處提到要讓俄羅斯擺脫孤立,包括「讓俄羅斯重新融入全球經濟」,並重新邀請其加入八國集團(G8)。
然而,現階段要達成這些目標恐怕仍相當遙遠。普京目前正受到國際刑事法院的拘捕令通緝。2014年俄羅斯奪取並吞併克里米亞後,便被逐出七國集團(G7);特朗普六年後曾試圖讓普京重返七國集團,但並未成功。
如果說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前就有所顧慮,那麼現在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俄羅斯的凍結資產怎麼處理?
草案建議,從俄羅斯遭凍結的資產中撥出1000億美元,用於「由美國主導的烏克蘭重建與投資計劃」,其中美國可獲得五成利潤;而歐洲則需額外投入1000億美元協助重建。
這與美國今年稍早與烏克蘭達成的礦產協議頗為相似——美國以參與為代價換取收益,歐盟亦收到金額龐大的帳單。
此外,草案所提金額可能仍然不足。今年稍早估算,烏克蘭重建的總成本估計為5,240億美元(5,060億歐元)。
約2,000億歐元的俄羅斯凍結資產主要存放在比利時的歐洲清算銀行,歐盟目前正在製定一項計劃,利用這筆資金為基輔提供財政和軍事支持。
至於餘下的凍結資產,草案建議把它們注入一個「美俄投資工具」,使俄羅斯得以取回部分資金,但同時也會讓美國從中獲得財務收益。
草案中缺少什麼?
多名評論者指出,草案並未要求限制烏克蘭軍隊或其軍工產業的武器規模,儘管其中有一項條文寫明:如果烏克蘭向莫斯科或聖彼得堡發射導彈,安全保障將被視為無效。
然而,草案並未限制烏克蘭正在研發的遠程武器,例如「火烈鳥」(Flamingo)導彈和「長程海王星」(Neptune)導彈。
這是最終和平方案嗎?
目前已知,美國正按照「積極而緊迫的時間表」推動這份草案;有報導指,烏克蘭需在下週感恩節前作出回應。
同時,參與起草的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表示,這份文件只是「一系列可能終結戰爭的構想」。德國外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亦明確表示,他不認為這28點構成最終方案,他已與另一名主導草案的美國官員、特朗普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通話確認此事。
某些方面來看,這份文件仍像是正在編寫中的草稿,也有部分在週四外泄給美國網站的細節已不再出現在最新版本中。
歐盟星期五上午表示尚未正式收到這份草案,俄羅斯外交部也給出了相同說法。
這符合普京的願望清單嗎?
據悉,俄羅斯特使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曾與維特科夫就此計劃討論長達三天,引發外界質疑這是否是一份迎合莫斯科利益的「量身協議」。俄方至今反應謹慎,但普京表示,這份草案可以成為和平協議的「基礎」。
把烏克蘭領土——即使是以非軍事區形式——移交俄羅斯,是草案最明顯向俄方傾斜的部分。然而,要在南部凍結前線,對已在憲法中將赫爾松與扎波羅熱視為己有的克里姆林宮而言,可能亦具挑戰。
草案其中一項建議,是制裁解除需「按階段並逐案同意」。莫斯科很可能認為此過程過於緩慢。
然而,提出「全面特赦」所有相關方的安排,對莫斯科而言頗具吸引力,但對基輔與歐洲各國政府則將引起強烈反彈。
評論指出,雖然草案中對普京存在重大讓步,但其中部分要求北約作出的承諾仍然過於含糊,恐怕難令克里姆林宮滿意。
此外,俄羅斯一直強調,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須消除其所謂戰爭的「根本原因」,其中一項是阻止北約在東歐擴張。草案看似觸及了這一點。
草案中其他若干條款,也對俄羅斯長期指控烏克蘭歧視其俄語人口的說法有所回應,但並未明確支持。
其中一項條文措辭清晰但相對平衡:「兩國將同意取消所有歧視性措施,並保障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媒體及教育方面的權利。」
另一項看似試圖保持平衡的建議,是把俄羅斯佔領下的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站——歐洲規模最大的核電廠——所產生的電力「平均分配給俄羅斯和烏克蘭」。
其他人也在看

澤連斯基拒絕了! 不爽美「28點和平談判」歐洲領袖齊赴基輔 川普嗆聲了.....
[Newtalk新聞] 美國日前對俄烏戰爭再提「美國版和平方案」,據多個消息帳號近日披露,美國提出的「28點和平計畫」已被俄羅斯掌握,俄羅斯總統普丁甚至親口證實相關文本的存在;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明確表態,基輔不會接受這份由美國主導、外界形容是在「逼烏克蘭讓步」的方案。 X 帳號「NiKiTa_32156」引述美國總統川普的發言,稱美國正在要求烏克蘭「儘快決定是否接受和平計畫」,否則「這個冬天會很冷」。該帳號嘲諷稱,這段話聽起來「不像美國總統,倒像俄羅斯人的台詞」,與俄羅斯多年來的冬季威脅論如出一轍。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直言,烏克蘭不會接受美國提出的和平協議。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資料照) 不過據《Nexta tv》引述澤連斯基說法指出,烏克蘭不會接受美國提出的和平協議,他已在2019年上任時的就職演說中清楚承諾:只要仍在位,就不會以國土或主權交換停火。 X 帳號「Visioner」則透露,因應美國與歐洲多國外交動向近期急遽升溫,烏克蘭警方已在基輔市區布署強化安檢,並啟動特殊維安措施。 《Nexta tv》報導表示,普丁稍早在安全會議上證實,俄方確實收到美國提出的「川普版和平計畫」
新頭殼 ・ 1 天前
特朗普稱美國結束俄烏戰爭計劃並非「最終方案」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計劃並非他對基輔的「最終方案」,而烏克蘭總統警告該國「可能面臨非常艱難的選擇:要麼失去尊嚴,要麼冒失去關鍵夥伴的風險」。
BBC NEWS 中文 ・ 4 小時前
在家附近摘「野生菌菇」!5村民吃完上吐下瀉 釀3死2傷
綜合陸媒報導,事件發生於16日,地點位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亮巖鎮太極村,親屬張先生表示,他的堂哥當天中午在附近摘了野生菌並烹製食用,邀請堂哥的母親、姪子,還有堂哥雇用的兩名工人一起吃,食用後並沒任何異常,於是晚餐又吃了一次,沒想到當天深夜,幾人開始嘔吐、...
CTWANT ・ 3 小時前


解放軍已做好攻台準備?美國會報告驚曝:能在幾小時內實施封鎖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隨著政經及軍事實力蒸蒸日上,中國武力犯台的野心,也越來越難以掩藏。據悉,美國國會近期收到來自「美國—中國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的2025年度報告,當中特別提到,中國已大幅強化「幾乎沒有預警的情況下,突然封鎖、侵入台灣」的能力;甚至還有美方、台方官員評估,解放軍有能力在「數小時內」就完成封鎖。
民視 ・ 4 小時前
新/才稱28點計畫非川普政府立場 盧比歐事後又發文:是美國起草的
美俄商討並釋出的俄烏28點和平計畫,被認為太過偏袒俄羅斯,順應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胃口,被烏克蘭是為「喪權辱國」方案,川普甚至曾強硬表示要烏克蘭「一周內」吞下該方案,否則可能要對烏克蘭縮減軍援。面對外界一片譁然,美媒報導指,美國國會議員22日也表示,國務卿盧比歐已向他們保證,這份28點計畫不代表川普立場,還稱「這份28點計畫不代表川普立場,還稱「這是俄羅斯的提案」,似乎想藉由與這份計畫保持距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董座道歉也難止火! 長壽農場:今年不賣大苑子任何一顆石虎柳丁
大苑子以「石虎柳丁」推新品卻爆出「1顆都沒買」爭議,董事長邱瑞堂日前親赴南投中寮果園向農友道歉。長壽天然農場今發出聲明表示,雙方誤會已化解,但針對外界指稱農場「被花錢買通」,態度強硬否認,並明確宣告:「今年不會售出任何一顆友善石虎柳丁給大苑子。」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延燒 王毅首發聲提3個「絕不允許」嗆日本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月初在國會「台灣有事」相關表態,引起北京方面高度不滿,雙方外交關係與經貿等各項交流急速降溫。時隔兩周,在...
聯合新聞網 ・ 9 小時前
傳台灣將投資美國12兆 鄭麗君這句話被酸爆
[NOWnews今日新聞]台美關稅進入最後磋商階段,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引述多位知情人士說法,指出台灣可能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就有網友拿過去駐美副代表楊懿珊的言論,狠酸負責對...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超扯!無人機闖花蓮監獄「空投違禁品」給受刑者 法務部震驚:全台首例
全台首度出現的離譜事件!近日花蓮監獄驚見有人透過無人機,將「違禁品」從空中投下給受刑人,震驚各界。對此,法務部也發聲了,呼籲必須嚴加把關、防範,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鏡報 ・ 1 天前
成長11倍!我無人機出口今年前10月飆5475萬美元 輸往波蘭、捷克最多
地緣政治讓全世界各地紛爭不斷,從烏俄戰爭開始,各種無人機也成為左右戰局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國也積極布局無人機產業,外貿市場也逐漸展現成效。財政部最新統計,今年1~10月無人機出口5475萬美元,與2024年全年441萬美元相較,大幅成長11.4倍,且外銷重心偏向歐美,其中以對波蘭占39.3%最高,其次為捷克32.7%、美國15.9%、奧地利4.7%、德國3.4%。
太報 ・ 2 小時前
亂塗鴉害延誤!列車遭大面積噴漆 台鐵:已報案求償、最重判7年
今(23)日上午,台鐵第1108次列車於七堵站被發現車身遭噴漆大面積塗鴉,導致列車延誤5分鐘發車。台鐵公司表示,此舉破壞鐵路設備,依《鐵路法》最高可處7年徒刑。台鐵已報警處理,強調行為人恐違反《鐵路法》,最重可判7年徒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戲水變煉獄!3山友受困獅王瀑布「腿部顱底骨折」 黑鷹緊急吊掛送醫
屏東縣瑪家鄉知名的野外景點獅王瀑布,22日下午傳出驚險的意外事件。3名山友結伴前往瀑布戲水時,在瀑布上方約100公尺處遭遇突發落石,導致3人當場滑落山坡受傷受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區間車遭噴漆塗鴉!台鐵報警追求償 最重可處7年徒刑
台鐵有「民間彩繪列車」?台鐵1108次列車今早於七堵站被發現遭大面積噴漆塗鴨,由於清潔公司無法即時清除,台鐵緊急更換編組...
聯合新聞網 ・ 3 小時前
國際油價崩跌 中油「這原因」汽柴油不調價
台灣中油按浮動油價機制調整原則,汽、柴油價格每公升應各不予調整,已低於亞洲鄰近國家(日、韓、港、星)。受到美國推動俄烏和平協議,加上市場對美國利率前景的不確定性,國際油價21日下跌約1%,收於一個月低點。美國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下跌1.6%,收至58.06美元。布蘭...
CTWANT ・ 3 小時前
15萬顆芬普尼毒蛋流竄!台中、新北流向曝 1編號快避開 擴大稽查啟動
彰化文雅畜牧場雞蛋驗出芬普尼超標卻仍在移動管制期間出貨,11/9短短一天外流285籃、約5.7萬顆,分別流向台中與新北,部分已售出至早餐店、小吃店等。中央與地方已全面下架回收,衛福部強調本周起擴大稽查
健康2.0 ・ 7 小時前
「你買的房子開始跌了喔!」親人一句話,讓許多購屋族沉默的房產尷尬
「千萬別跟兄弟姐妹聊房子!」這句話在房產社群裡流傳,背後反映的不只是同儕壓力,更是屋主與家人之間難以言說的微妙距離。一名網友在社群發文指出,自己是兄弟姐妹中唯一買房的人,但每當話題一提到房產,家人就接連投來冷嘲熱諷:「開始跌了喔!」「利率上調每月負擔很多吧?」「你那棟很多人要賣,應該賣不掉吧。」甚至長輩也會加入:「工作要好好保重,別失業了。」這樣的「關心」,讓他選擇只與價值觀相同的朋友聊天,避免家族聚會變成尷尬現場。
賣厝阿明 ・ 1 天前TWICE來台開唱 賴總統:演唱會受歡迎 代表許多人有錢有閒
今天是金馬獎,賴清德總統昨(21日)晚前往影城觀賞白色恐怖題材電影「大濛」,並鼓勵民眾走進電影院觀賞本土電影。而賴總統受...
聯合新聞網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