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政治比公司治理還多 美媒分析馬斯克近一月社群言論:為介入 2026 美期中選舉維持能量
[Newtalk新聞] 擁有社群平台X的全球富豪馬斯克(Elon Musk),近來在社群平台上密集發布涉及極端政治內容的貼文。根據美媒《NBC 新聞》追蹤分析,他在短短一個月(9 月 17 日至 10 月 17 日)內共發布、留言或轉發貼文達 1,716 次,平均每天約 55 則,其中近半數涉及政治,內容多與美國極右派論述重疊。
報導指出,馬斯克近期貼文主題橫跨移民、暴力犯罪、法官判決、跨性別社群及種族議題,甚至宣稱文明將毀滅。他的多項轉發及貼文已被證偽、具明顯偏見的「陰謀論」,包括:帶有反猶意涵的「大替代陰謀論」(聲稱猶太人策劃以非白人取代歐美白人)、聲稱 FBI 策劃了國會山莊 1 月 6 日暴動、誇大黑人犯罪、移民威脅等極端言論。
分析顯示,49% 的貼文與政治有關,通常是評論政府官員、政策或政治人物。此外,他也曾影射火星為美國領土、主張全面清洗美國法官制度,甚至為英國殖民歷史辯護。
馬斯克已於五月離開川普政府,回歸自身企業治理,在他的貼文中,仍有約 41% 與公司業務相關,其中:人工智慧公司 xAI 之相關貼文占所有的 21%,為最常提及的事業、特斯拉(Tesla)11% 及太空公司 SpaceX 6%;目前馬斯克管理的企業,包括與美國政府合作密切的航太與科技項目,其社群動向也被視為影響市場的重要訊號。
馬斯克擁有逾 2.29 億追蹤者,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人物之一。專家認為,他透過 X 的高頻發聲,正在維持其政治聲量,為未來可能介入 2026 年美國中期選舉布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政治學教授 Kousser 指出:「他能讓自己無所不在,不論他是否支持川普或民主,他的發聲都足以影響選民。」
馬斯克自稱 2016、2020 年曾投票給民主,但近年急速「右轉」,去年選舉期間明確支持川普、多次現身搖擺州、捐款逾 2.9 億美元 協助共和、並出任川普政府的白宮顧問與「政府效率部(DOGE)」主管。但他在政府期間卻問題不斷,不僅與官員衝突頻繁,政策效益有限,更被指政府削減導致全球公共衛生受害。特斯拉的股價因政治風波中重挫,他最終再五月請辭,宣布回歸企業。
報導指出,馬斯克每 8 則貼文中,就有一則與犯罪相關,比例甚至高於特斯拉的討論。
近來,美國犯罪率持續下降,在十月蓋洛普(Gallup)民調中,僅 6% 的受訪者認為犯罪是美國最迫切問題。杜蘭大學教授 Lalka 指出:「大多數美國人現在擔心的是雞蛋價格,而不是火星主權或殖民問題。」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美國以削減情報、武器施壓烏克蘭!逼澤連斯基「下週四前簽協議」
美國提「和平計畫」遷就俄羅斯逼烏克蘭讓步!川普:不是最終方案
其他人也在看
日經亞洲:憂台灣有事 日本西南群島擬建地下避難設施
(中央社東京23日綜合外電報導)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天報導,日本計劃在偏遠西南群島建造可供居民避難約兩週的地下掩體,作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台海安全危機的一部分。
中央社 ・ 6 小時前
美對瑞士關稅有望從39%砍到15% 瑞士經長:瑞士已經準備好了
[FTNN新聞網]記者張書翰/綜合報導瑞士副總統、經濟部長帕梅林(GuyParmelin)在22日表示,美國目前對瑞士產品課徵的39%關稅,有望在12月初下降至15%,結束兩...
FTNN新聞網 ・ 6 小時前德魯里運價指數持平 跨太平洋與亞歐航線走勢出現分歧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德魯里(Drewry)世界貨櫃指數近日報告顯示,四十呎貨櫃平均運價維持在一千八百五十二美元,與前週持平。然而,跨太平洋與亞歐航線行情呈現明顯分歧:前者持續下跌、後者則連續數週上揚。跨太平洋主要航線運價近日再度下跌。上海至紐約航線下跌十%,至二千九百二十二美元;上海至洛杉磯航線則下滑七%,至二千一百七十二美元。德魯里指出,跨太平洋市場空班(blanksailings)將於本週減少,運力增加將使行情繼續承壓。德魯里預期下週運價將小幅走弱。相較之下,亞歐航線已連續第六週上漲,上海至義大利熱那亞航線上週上升六%,至二千三百一十九美元;上海至鹿特丹航線上漲八%,至二千一百九十三美元。運價持續走強,與航商自十二月一日起調升全貨類(FAK)運價有關,新的報價區 ...
台灣新生報 ・ 6 小時前高爾夫》台灣旅日女將首冠到手 進帳1800萬日圓獎金
年僅21歲的台灣旅日高爾夫選手吳佳晏23日在JLPGA大王製紙女子公開賽最後一回合拚出67桿,以4回合總計低於標準桿15桿的269桿,成功斬獲挑戰日巡賽生涯首座正賽冠軍,也是繼魏筠潔、盧曉晴之後,賽史第3名成功奪冠的寶島女將。
中時新聞網 ・ 7 小時前《國際金融》外銀:歐元、澳幣具上行空間
【時報-台北電】在美元中期偏弱與全球貨幣政策調整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外銀普遍對未來半年主要非美貨幣,抱持偏多看法,又以歐元與澳幣最受青睞,為各機構共同看好的兩大貨幣。 匯豐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表示,在G10貨幣中最青睞歐元和澳幣。由於歐洲央行的早期寬鬆政策,和今年上半年宣布的重大財政措施,有利的周期性和財政前景,讓歐元保持吸引力。鑑於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的低能見度和聯準會政策的分歧,這種態勢尤其有利於歐元對美元的走勢。此外,澳洲因為受益於強勁的周期性數據和央行相對鷹派的立場,對澳幣也持正面態度。 星展集團預估,歐元兌美元2026年第一季為1.18,然到2026年第二季進一步走升至1.20。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動下,去美元化進程將持續,歐洲近年也開始推動以歐元計價的能源與原物料交易,增加歐元國際地位,亦成為歐元中長線利多。 非美貨幣中,澳幣則是唯一被瑞銀投信、匯豐、星展、FXTM等多家機構共同點名為「看好」的貨幣。外銀指出,澳洲央行降息幅度可能小於其他主要央行,使澳幣維持相對收益率優勢;加大陸政策支持力度增強、全球商品需求回升,都將成為澳幣的重要基本面支撐。(新聞來源 : 工商
時報資訊 ・ 9 小時前《國際經濟》發2000美元分紅+補貼+減赤?川普關稅收入 恐很快燒光
【時報-台北電】如果把美國總統川普所有關於「數百億關稅收入」的計畫加總起來,這桶金早已見底,甚至還倒欠。 美國數十年來首次收取大筆關稅收入,這可能改善國家財政前景,是川普政府貿易政策的一大亮點。然而美媒指出,川普已承諾要把這筆錢拿來減債、減赤、發放每人2000美元的「分紅支票」、補貼受創農民等等。這些項目全部加起來,總成本將達數千億、甚至數兆美元,遠遠超過預計收取的金額。 Axios報導,川普正把關稅收入當作緩解「生活成本危機」的救命錢,這場危機剛剛在11月初的選舉中重創共和。若無法兌現承諾,可能在明年的期中選舉引發嚴重政治後果。 根據Google趨勢的數據,過去一個月,在所有與政府相關的搜尋關鍵字中,「刺激支票」(stimulus)排名第四。本月上升速度最快的商業相關搜尋,幾乎都是跟「關稅分紅支票」有關,例如「2025年11月刺激支票」、「2000關稅分紅」等。 賓州大學華頓預算模型(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主任Ken Smetters對Axios表示,「這至少是戰後時代以來,首次把關稅主要當作財政收入來源。」 這筆新資金創造了川普2.0時代獨有的政治與
時報資訊 ・ 9 小時前
傳台投資美國12兆換降關稅!翁履中:矽盾正在被迫漆上新旗幟
台美關稅仍在持續談判當中,據英國金融時報(FT)的報導,台灣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落在4000億美元(折合約新台幣12兆元),引發關注。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台灣的矽盾正在被迫漆上新的旗幟,要守住價值,更要守住實力。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關稅協議即將拍板?翁履中:若是為了「5個百分點」 台灣得付出多大代價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台關稅協議草案,內容包括台灣承諾對美投資約4000億美元,作為換取降低目前對台灣加徵20%關稅。對此,經濟部長龔明鑫21日回應,目前尚未確定。旅美教授翁履中認為,若是為了那「5個百分點」,台灣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台灣的「不可取代性」恐將被稀釋。表面是守住矽盾,實際上可能在替別人裝甲。
中時新聞網 ・ 13 小時前高球》JLPGA大王製紙賽史第3位奪冠台灣女將 吳佳晏獲得1800萬日圓冠軍獎金
旅日女將吳佳晏今天在大王製紙女子公開賽第四回合揮出67桿,以總計低於標準15桿的269桿封后,奪下個人在JLPGA日巡賽正賽首冠,她也是賽史第3位奪冠的女將。大王製紙女子公開賽本屆近入第44屆,過去有2016年的盧曉晴以及2006年的魏筠潔奪冠,如今吳佳晏成為賽史第3位封后的台灣女將,還帶走1800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台中花毯節最佳賞花期! 觀旅局邀民眾買伴手禮、上傳美照領泡湯券
[Newtalk新聞] 2025 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進入最後一周,本周橘色波斯菊、紅色百日草盛開,觀旅局呼籲民眾賞花之餘,多消費地方產伴手禮,11月 24 日至 28 日期間,上傳照片到「大玩台中」FB粉絲團指定貼文,就可免費獲得泡湯券。 中市府觀光旅遊局與農業部種苗繁殖改良場搶搭熱潮,特別與新社區農會聯名作東,於 11 月 21 日在花毯節現烤 500 條杏鮑菇香腸,免費贈送現場遊客,希望憑藉「花毯節」的高人氣,為地方產業促銷。 活動中召喚花蝴蝶及仙子,綻放曼妙舞姿迎賓,象徵新社花招百出、期盼台中觀光產業振翅高飛!更精選新社在地青農商品走秀,鼓勵民眾在賞花之餘,也別忘了採購在地特色伴手禮、提前為年節旅遊及禮盒暖身促銷。 觀旅局陳美秀局長表示,今年花毯節結合飛天小女警與中部 8 縣市農業行銷展售會,整體呈現更有看頭,尤其花海暨花毯節本周將進入花卉盛開期,最大亮點是高達 2 公頃的「橘色波斯菊」花海、約 1 公頃「紅色百日草」將在本周搶眼登場、備受期待,希望大家在攝影、參訪之餘,好好愛護花海,切莫成為摧花使者。 新社區農會羅文正總幹事指出,新社農會的產製的「杏鮑菇香腸」口感厚實多汁
新頭殼 ・ 9 小時前陶治瑋專欄-降息不明空方氣盛 台股有下探壓力
美國聯準會12月降息路徑未明,輝達亮眼財報仍未化解AI估值過高疑慮,加上新台幣貶值未止,外資賣超動作未歇,加權指數回測季線且有再下探的風險。操作上,可留意位階低輪動股,酌量短打AI以及先進製程題材股。
工商時報 ・ 1 天前鴻海將建超算中心 拚明年啟用
鴻海科技日宣布將斥資14億美元建設先進超級運算中心。鴻海亞灣超算(Visionbay)執行長姚延宗21日表示,將打造全台最大規模GPU集群,同時也是首座建置於NVIDIA GB300 NVL72的超算中心,目標明年上半年正式對外啟用。
工商時報 ・ 1 天前《政治》日擬修正「安保三文件」 綠委:政府做好因應爭取對日合作
【時報-台北電】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4日將請國安局、外交部就日本、中國局勢進行專案報告,報告中也提到日本將檢討「安保三文件修正」;民進立委、委員會召委王定宇表示,日本已開始檢討與區域的國家針對安全的事務以及軍備的合作上,是否要進行更加開放的進行相關合作跟連結,台灣政府必須要做好因應跟準備。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明24日預計邀請國家安全局、外交部報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及『安保三文件修正』對區域安全及台海穩定的情勢研析」,並備質詢;王定宇表示,從國安局交出的報告中有特別有提到,日本政府即將啟動安保三法案的重新的檢討,以及加強軍備,這部分跟我方目前知道的消息,以及發展的趨勢相當吻合。 他指出,高市首相預計明年要展開修改日本安保三文件的對話,以尋求修改的共識基礎,而目前日本過半執政的聯合政府,對於安保三文件的檢討方向也意見一致,加上也獲得其他沒有參加聯合政府的部分在野支持,所以可以預估安保三文件的檢討,應該可以得到日本國會的支持。 王定宇分析,從高市早苗及其領導的自民對於相關安保檢討的內容,有觀察到一些發展趨勢,其中對於中國武力犯台、在南海對菲律賓的霸凌,以及中國在東海
時報資訊 ・ 8 小時前
鴻海攜OpenAI 合攻AI基建
HHTD 25鴻海科技日21日登場,會中鴻海宣布將與OpenAI合作,雙方將聚焦在下世代AI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工作與美國製造,同時也宣布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機器人公司Intrinsic成立合資企業,且合資公司設立於美國,將共同實現未來智慧工廠願景。
工商時報 ・ 1 天前操盤心法-AI股生死鬥 科技巨頭笑傲江湖
盤勢分析:本周指數震盪激烈,月線失守整理期拉長,個股表現為主。多頭總司令黃仁勳再度強調「AI代理指數級成長」,但在穩定現金流可保命的條件下,需要發債投資AI資本支出的個股都面臨市場拋售。
工商時報 ・ 1 天前《電零組》健策 投信買超力挺
【時報-台北電】健策(3653)上周整理後一度反彈觸及歷史新高2,680元,21日收在2,545元,周跌幅1.36%,惟回測、仍站穩所有周均線之上,且維持多頭排列,周成交量為1.1萬張,較前一周量縮。三大法人上周賣超232張,其中,外資賣超715張、自營商賣超111張,惟投信買超594張。 隨高功率伺服器平台導入加速,產品組合朝高附加價值邁進,法人看好健策2026年營運動能續強。健策10月營收17.01億元,月增0.23%、年增29.82%,為單月第三高,累計前十月營收167.04億元,年增49.56%,創同期新高。(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絡懸)
時報資訊 ・ 10 小時前
台灣矽盾被迫換旗幟? 旅美學者示警:用4,000億美元換關稅 真正考驗才開始
[Newtalk新聞] 《金融時報》近日報導,美台正接近一項關稅協議草案,內容包括台灣可能承諾對美投資約 4,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2 兆),「金額介於韓國 3,500 億與日本 5,500 億之間」,作為換取降低目前對台灣加徵 20% 關稅,並朝向日、韓 15% 水準靠攏的條件之一。經濟部長龔明鑫對外強調,與美國的關稅協議「尚未最終敲定」,一切仍在談判中,並將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貿易談判辦公室對外說明。 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在臉書發布貼文指出,關稅談判也許很快將會畫下句點,但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台灣的矽盾,正在被迫漆上新的旗幟;要守住價值,更要守住實力。」 翁履中指出,這波「4,000 億美元換關稅」的新聞,台灣社會該怎麼看?是鬆口氣,因為對美關稅有望從20%降到 15%、晶片也不會被課 300% 的懲罰性關稅;還是無奈甚至憤怒,因想到為了那「5 個百分點」,台灣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兩種情緒都合理,但我們更需要冷靜算清楚。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 圖:張良一/攝(資料照) 翁履中強調,先看「數字」。表面上,日、韓、台對美承諾規模看似接近:日本 5,500 億、韓國 3,500 億
新頭殼 ・ 5 小時前張忠謀也曾批評匯率 學者:現在台灣競爭力已非當年可比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5年11月23日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文探討「台灣病」,認為央行長期壓低台灣匯率引發諸多問題。2012年時因競爭對手韓元貶值,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公開批評央行匯率政策,但學者認為,匯率非經濟發展單一問題,乘著AI大浪,如今台灣競爭力非同日而語,對產業界而言,地緣政治、關稅等問題,可能比匯率更嚴峻。經濟學人引用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民眾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經濟學人以「台灣病」批評台灣經濟現況,國發會主委葉俊顯認為,經濟學人觀點可能沒有考慮台灣出口結構已經與30、40年前完全不一樣,用當時的論點看待現狀不太合適。葉俊顯解釋,30、40年前台灣產業集中傳產,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比重提升,即便傳產,紡織等業別也開始轉型升級,只要有獨特產品、技術,相對而言就不會因匯率因素而影響出口。不僅葉俊顯提出質疑,經濟部長龔明鑫話說得更直白,強調台灣經濟發展不錯,應該是模範生,並沒有生病;近年台灣出口好是因為AI,匯率不是主導出口好壞的單一因素。他直白批評經濟學人的報導說,「我們沒有病,
中央社財經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