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布越貼越癢?醫揭關鍵真相是「這三大原因」 若輕忽下場慘!
很多人肌肉痠痛或扭傷時,第一個反應就是貼個藥布來緩解不適。不過,有時候貼完之後,反而越貼越癢、越貼越紅,甚至起水泡。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所謂的貼布過敏,事實上貼布過敏原因主要是,貼布裡的成份對皮膚刺激,而造成的皮膚發炎的狀況。
成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連偉志表示藥性成分像薄荷腦、水楊酸甲酯或消炎止痛藥這些物質,對部分人的皮膚會造成刺激,膠黏劑或香料。有些貼布為了固定或增加香味,會加入黏著劑或香料,這些也可能引起過敏,貼太久或在流汗的情況下使用。當皮膚悶熱潮濕時,藥物會滲透更多,刺激也就更明顯。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任陳志強表示痠痛貼布或者其它這種貼布,裡面藥的成分有可能過敏,或者接觸過程中把它封住了,事實上皮膚被封住其實也是過敏的機會,因為封住可能會流汗 ,悶熱刺激 可能會過敏情況發生,所以基本上還要看個人膚質,有人是屬於敏感反應的情況,一貼敷之後皮膚的角質層破掉了,然後過敏就容易進來了,誘發免疫反應出現,才容易產生過敏現象出現。
如果貼布拿掉之後,皮膚出現紅、癢、刺痛、灼熱的感覺,就是過敏的徵兆。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王祥亞提醒 貼貼布假設它透氣性不好的話,貼太久的話,可能會引起像我們過敏,譬如說可能會起紅疹,甚至有水泡喔,所以如果說是發現這種狀況的話,我們就是要立即的把藥布把它移除掉,那比較簡單的方式,如果說沒有那麼嚴重的話,我們可以用清水稍微清洗。
接觸性皮膚炎的過敏呢,通常只擦藥會好的比較慢,也可以搭配一些短效的,短天數的類固醇啊,或者是抗組織胺等等的藥物幫助治療。其實痠痛藥布不可以過度貼用,必須注意劑量,許多民眾因身體有大片面積或多個部位痠痛,經常同時貼用多片藥布在身上,又搭配使用口服止痛藥,常常造成使用過量。因此,如果同時有使用貼布與口服止痛藥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成分是否重複,可以選擇不同成分的藥物,避免使用單一藥物成分過量造成身體負擔。
高雄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登冠表示,如何正確使用痠痛藥布,如果使用藥布一周後仍無效,應立即尋找專業的醫師藥師做詢問。盡量不要將藥布貼在開放性傷口附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如果局部產生發炎反應,應立即停用藥布,也可以搭配使用凡士林,或具有舒緩效果的乳液,等藥效過去再開始使用藥布。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王祥亞表示本身體質它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譬如說有些人他本身可能就很容易過敏,那他很容易有接觸性皮膚炎,那這種就是說貼藥布的話,我們就是要非常小心。
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星瑋指出非類固醇性的抗發炎的藥物的成分在裡面,那有些人他可能對這些,所謂的NSAIDs他本身是會過敏的狀況,那如果你本身對這個藥物會過敏,你把這些藥布貼在身上,很容易就會產生像是藥物疹的問題,那即使是沒有對這些藥物過敏的患者,其實也不適宜把這些,這所謂的痠痛藥布,長時間的貼在我們的皮膚上面。
臺北榮總皮膚部主任 陳志強指出我們事實上可以做一些貼敷試驗,就說把一些可能過敏的物質或是標準品,甚至他接觸,他的東西來做貼敷試驗,我們可找出病患可能是對什麼過敏,我們直接針對這些問題,讓患者以後避免,這樣的過敏就可以不再發生。
貼布只是輔助減緩不適的方式,不是治療的根本,如果貼布 貼出紅疹、就必須停貼、不要硬撐,盡速就醫最治療,遠離過敏避免病情惡化。
更多 TVBS 報導
飯店洗澡水太燙!7旬翁活活燙死 家人目睹「皮膚脫落」嚇傻
萬聖慘劇! 用「科技海綿」清紋身貼 女驚:皮爛掉
鍾明軒洗臉法爆紅!網實測「洗2天就有感」 醫揭3類人不適合
美挖出恐龍木乃伊!改寫歷史 澳洲千萬紅蟹大遷徙
其他人也在看

1星負評「錯字連篇」!女星王俐人打包雞蛋不成公審火鍋店 網友狠酸:很難理解嗎?
知名女星王俐人昨(19日)發布了一則針對某家位於延吉街附近的養生火鍋店的一星評論,引發軒然大波。她詳細敘述了自己因為欲將自助吧多拿的一顆雞蛋帶走,與店家員工和主管發生激烈衝突的經過。然而,這篇充滿個人情緒的負評,非但未能成功達到「公審」店家目的,反而因其行為被質疑是奧客、評論內容充斥大量錯字,在網路上引發熱議,多數網友幾乎一面倒地批評王俐人的行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石崇良:對民眾無影響
衛福部將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民眾擔憂未來是否沒辦法再耳鼻喉科診所看感冒等,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強調,這次正名是為了配合國際趨勢與配合此一科別的訓練內容,對民眾不會有任何影響。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草案,擬將原屬於次專科的感染科與重症醫學科改為部定專科,另也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得癌症就不會失智?張家銘醫師:兩種細胞訊號「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不易同時發生
對家庭來說,癌症已經是天大的壓力;如果又遇上失智,那幾乎是照護世界裡的「雙重風暴」。許多照顧者心裡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
Heho健康網 ・ 16 小時前
從A到C槽的距離!電腦磁碟槽命名藏歷史「為何電腦從C槽開始」 網友感嘆:那是我們的DOS年代
這名網友近日在PTT發問:「C是英文字母的第三個,為什麼電腦的系統槽預設就是C槽,不是從A或B開始?」這個看似隨口一問的問題,意外釣出大批資深使用者回憶過去電腦磁碟機的年代。不少網友秒答:「因為A槽以前是5.25吋軟碟機,B槽是3.5吋軟碟機」、「老電腦雙軟碟機配置是標...
CTWANT ・ 15 小時前
Twice 娜璉果汁相太水嫩!水蜜桃妝容分析,輕鬆拿捏甜妹氛圍感!
TWICE 的娜璉總是帶著讓人瞬間心軟的果汁感魅力!天生帶笑意的臉、招牌的甜妹妝容,讓她有著「水蜜桃精靈」的暱稱。2025 最紅的 「帕斯蒂爾 Pastel Colors」風格也是娜璉最常畫的妝容風格,柔霧質感、低飽和色彩,完美定義那種越看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 1 天前
規劃健康險 磊山保經給攻略
磊山保險經紀人觀察,近期流感疫情反覆,加上天氣轉冷導致心血管與呼吸道疾病風險提高,使民眾更加意識到「只有健保不夠」。在長照與自費醫療支出節節攀升下,健康險已成家庭風險管理中愈來愈不可或缺的保障配置。
工商時報 ・ 9 小時前
AI揪糖友腎病變 腸道菌是關鍵
台灣洗腎盛行率長年高居世界第一,而糖尿病腎病變(DKD)更是末期腎臟病(ESRD)的最主要成因。國衛院、基隆長庚醫院、宏碁、陽交大團隊聯手發現,腸道菌Gemmiger spp.的減少與「糖尿病腎病變」高度相關,若將腸道菌檢測與AI模型應用於臨床,或可即早辨識出高風險族群,有效降低患者進展至洗腎的風險。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龍蝦爪畸形父 喜迎健康女
全球罕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突破技術限制,成功阻斷僅有3根手指的「龍蝦爪畸形」單基因突變,協助一名遺傳疾病患者誕下健康女嬰,不僅有完整的10指,也不帶有突變基因,象徵罕病遺傳的命運終結於女嬰這一代。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
「Z世代與α世代來了!」專注力恐崩潰 不問師長只問AI解惑
隨著Z世代與α世代的崛起,展現出與前輩迥異的特質與價值觀,影響未來職場與社會發展!Z世代重視職場合理性、工作生活平衡,不單為賺錢而工作;α世代是第一批AI世代,從小與科技為伍,但也面臨專注力培養的挑戰。兩世代在資訊取得方式上也大不相同,Z世代偏好查詢社群平台,α世代則認為過度調查浪費時間。專家建議,善用Z世代與α世代蒐集資訊的專長,並讓他們負責人權、社會、環保相關專案,必能激盪不同火花!
TVBS新聞網 ・ 12 小時前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 卓揆親上火線說明
(記者謝自宗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0)日召開「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說明記者會」指出,行政院提出的《財劃法》修法版本是目前取得各市縣政府最大共識且最具合理性的版本,而立法院上週五(11...
自立晚報 ・ 10 小時前

全球3億人患肝炎!「B、C肝免費篩檢」擴大上路 220萬人受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超過3億人患有肝炎,每年有超過200萬新肝炎案例發生,同時每年也有130萬人死於B型肝炎及C型肝炎。國健署為強化肝炎防治,今(114)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此措施將使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帶狀皰疹像被火燒!神經科醫師警告:劇痛先來、延誤恐留後遺神經痛
「醫師,我這幾天背後痛得像被火燒!」當病人掀開衣服,一條沿著肋骨排列的紅疹與水泡映入眼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一看便確認,是典型的帶狀皰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 徐廷儀指出,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化所致。人體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可能沿著神經復甦,引發皮疹與劇烈疼痛。 50歲以上、慢性病患及高壓族群最易發作徐廷儀表示,帶狀皰疹好發於 50歲以上族群,免疫功能較弱者更為常見,包括:*糖尿病、癌症患者 *腎臟、肝臟疾病患者 *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 *壓力大、睡眠不足者 「年齡愈大,病毒再度活化的機率愈高。」徐廷儀提醒,許多上班族因壓力與睡眠不足,也屬於高風險族群。 帶狀皰疹的痛來自神經發炎 可能比皮疹更早出現徐廷儀表示,帶狀皰疹的疼痛不只是皮膚表面不適,而是神經發炎造成。許多患者在皮疹出現前,就開始出現: *灼熱痛、刺痛 *宛如電流竄動 *酸麻與觸痛 若神經損傷嚴重,皮疹癒合後仍可能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痛感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治療要快!初期使用抗病毒藥最關鍵徐廷儀說明,越早治療越能降低後遺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小時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