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異哉所謂「法律人」
蔡宗珍、楊惠欽及朱富美等三位大法官拒絕出席《憲訴法》違憲聲請之評議,並發表聲明強調,憲訴法是立法院依憲法授權,就大法官行使憲法職權的法律規定,大法官審理案件當然受其約束,而該法修正後的評議門檻是十人,現有大法官不足十人(僅有八人),自不得受理評議;聲明一出,各路法律人齊發,正反意見紛陳,主張受理者違憲有之,不受理違憲亦有之,所謂「法律人誤國」誠不欺我。
「法律人誤國」的災難,直接縮影為「大法官誤國」
首先,立法院到底有沒有權力以法律框架大法官解釋(裁判)憲法的程序或門檻?答案絕對肯定,毫無見仁見智的「心證」空間。一,憲法明文規定,「司法院及各級法院之組織,以法律定之」;制定(議決)法律案的憲法機關是立法院(不是司法院,當然不是大法官);二,除了組織,司法院及各級法院審理案件的程序與維護人權之必要規範,也由法律(立法院)定之,從而有民法、刑法、民刑事訴訟法…;憲法訴訟法亦復如是;三,憲法訴訟法早在十九年前,司法院即曾提出(時任院長是翁岳生),但未能通過;迄前院長賴浩敏任內,改提「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正草案」,立法院還是未及通過;兩者差別在一為「裁判憲法」,一為「解釋憲法」,但不論解釋或裁判,大法官會議或憲法法庭,其組織法規、行使職權之規範、當然包括解釋或裁判憲法的「門檻」,都要由立法院─最高民意機關定奪,憲法授權給的是立法院,而非司法院。
一言以蔽之,大法官沒有「造法」空間。偏偏眾多法律人眾說紛云,就像司法院(包括檢審)心證落差有如天壤,從羈押、交保到有沒有犯罪,總能「創造」出讓人心生不服的不同標準,大法官能不能「違法」(憲訴法)評議?竟出現可否的兩極意見,在三位主張「萬萬不可」的大法官之外,眾多法律人以「程序自主權」為之護航;前已述及,解釋或裁判憲法的程序,立法院並沒有空白授權給司法院(大法官),自始至終評議與判決違憲的門檻,都得由立法院修立法通過才能施行。就算大法官認為十人(總額三分之二)評議門檻太高,還是得經過院際協商再修法。
法律人見解不一,比方律師為當事人辯護,白的沒法說成黑的,也得卯足勁說成灰的,有其「可理解」甚至「可諒解」的餘地;但做為民主法治最後防線的「違憲」裁判官,却有五位大法官認為「沒什麼不可以」(違反憲訴法不足額而評議),「法律人誤國」的災難,直接縮影成「大法官誤國」,而這並不是「大法官誤國」的開始。
大罷免大失敗,堅定具體對「司法上皇」說不!
當年民進第一次執政監委因國親兩杯葛懸缺近三年,大法官解釋總統消極不提名或立法院不行使同意權,讓國家憲法制度完整受到破壞,「均為憲法所不許。」但監察院回復正常運作,還是得回到總統提名送立法院同意的「程序」;前總統蔡英文第一任推動同婚合法,大法官做成解釋,到底要訂專法、修專章(民法),還是得回到國會議決;然而,本屆大法官半數到任前的死刑裁判,就不像同婚解釋般「自我克制」,憲法法庭雖未直接裁判「違憲」,却莫名其妙地做出「死刑必須三級審都一致判死才能執刑」的裁判,這是直接為死刑執行「造法」;死刑剝奪生命,判決和執行皆應嚴謹,當無異議,重點是不論是嚴謹或廢除,其程序最後要交由「民意(立法院)」決定,民意(立法院)代表的是社會對死刑態度的變與不變,豈容大法官「恣意妄為」?
不知道是否恣意「實質廢死」讓大法官嘗到「司法上皇凌駕民意的滋味」,國會改革法案釋憲案,竟一舉剝奪「民意機關」原有的權力,當府與四院同聲指責立法院讓「權力分立」失衡的同時,恍然未覺,這個天秤早就因為四院站在總統同一邊而嚴重失衡,這也是為什麼在野政修憲訴法提高評議與裁判門檻,多數民意並不反對,甚至支持,民進以此為發動大罷免的理由之一,結果大失敗,也是民意的具體反應。
可嘆的是,權力者不知錯,部份大法官就繼續為權力者服務,當然,就少不得眾多法律人敲鑼附和。有一個可笑的論點,論者自陳是「不正確的爛比喻」,「如果司法院組織法或憲訴法明定,女性不得擔任大法官,不知她們三個(蔡楊朱三位大法官),還會不會說「遵從憲法授權制定的法律,即日起辭職」,這真的是個爛比喻,因為憲法明定「無分男女…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女性不得出任大法官,不必爭執,就是違憲,重點是,哪個法律豬腦袋會認為男女六四比的立法院,會通過歧視女性的法律?
不靠朝野協商再提名,強勢裁判敲響民進政權警鐘
法律人不但誤國,還誤人腦袋不成?當然不是如此,各行各業就屬法律人最聰明機靈,他們得為各種不同的心證創造說法,引用上述爛比喻的法律人只是因為三位受「形式拘束」的大法官皆為女性,所以拿來一用,他是為說明憲訴法規範十人才能依法評議,但如今只有八位大法官,憲訴法修正案造成憲法法庭不能開會,把本來主觀相對不能的標準(人數),變成客觀絕對不能(性別),這位曾任法官的法律人聲明,他不反對提高憲法判決的人數門檻,但必須「配套」,立法院兩度否決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事,又在大法官未達法定總額的情況下通過憲訴法修正案,造成憲政機關僵局,讓「配套」落空,因此因此所餘八位大法官應該恪守憲法忠誠義務─即使門檻不足也要開會評議憲訴法違憲。
看到問題了沒有?這位法律人不反對十人評議門檻,意味憲訴法修正的「法理基礎」無爭議,現狀大法官人數不足,總統的憲政義務就是三度提名,國會的憲政權力就是行使同意權,前兩次並非立法院不行使同意權,而是被提名人沒通過,不論是總統提名不當、執政團動員不力或在野政杯葛,都構不成憲法法庭評議「違憲」的理由;解套之法,在總統提名本該廣納朝野賢才,或徵詢在野意見,就像憲訴法十人門檻要增加「配套」,比方明定人數不足時的評議備案,也得經由朝野協商後再行修法,而非大法官逕行違法召開評議並裁判違憲─法庭上不合法取得的證詞證物不具證據力,大法官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判,談何合憲合法?
可嘆的是,總統嘴上談朝野和解,腦袋轉不過來,身段也轉不過來,留任閣揆鬥性不改,八位大法官中,還有五位執迷不悟,敲鑼打鼓的所謂「法律人」們大概想不到,他們敲的愈響,民意寄希望於政輪替之心就愈濃,他們已經為民進政權輪替敲響警鐘。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鄭麗文領導藍軍!日學者揭「若走1路線」:讓賴清德連任可能性提高
國民主席改選落幕,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主席,預計將在11月1日代表大會上完成交接。對此,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分析,鄭麗文未來2條路線,其中一條是對國民來說「糟糕劇本」,將與台灣主流民意正面衝突,儘管民進長期執政的不滿開始浮現,但最終賴清德連任的可能性將提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反中理由失效?謝寒冰見綠營1舉動:急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戰落幕,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等5位對手,順利接下魁新職;民進18日立刻發表對鄭麗文的「兩個期盼、一個提醒」。對此,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由民...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阿文的想望1/鄭麗文掌舵大「連」艦隊 傳連勝文暖身接棒蔣萬安
鄭麗文在10月18日舉行的國民主席選舉中,以不到4成員投票率、僅開出約13萬總投票數雙低結果驚險過半當選,儘管選前氣勢飽滿喊話志在必得,但選後她才坦言「根本沒先找班底」,如今必須快快「拼裝」團隊。除了自己親向前國民秘書長李乾龍徵詢回鍋外,也轉向老長官連戰家...
CTWANT ・ 13 小時前

鄭麗文當主席成「連家傀儡」?鍾佳濱:重點是台灣政別成傀儡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但她的新人事布局被解讀是坐上「大連艦隊」,人事由連家把持,成為連家傀儡,甚至還傳出國民副主席連勝文之後會接棒台北市長蔣萬安參選。對此,民進立法院團幹事長鍾佳濱今(23)日表示,要依附在內哪一股既有勢力是國民內部的事,比較關切的是,不希望有任何台灣的政成為的傀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普發1萬進度走到哪? 政院、總統府回應了
全民引頸期盼的普發現金進度到哪了?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23日表示,立法院雖於17日三讀通過「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但截至目前為止,行政院仍未收到立法院送交的正式文件。政院強調,待收到法案後,將儘速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現金發放流程與相關網站等細節。
EBC東森財經新聞 ・ 6 小時前
鄭麗文上台外界憂紅統發力⋯作家顏純鈎點出親中隱憂:如何防止國民重返執政才是全台迫在眉睫的政治議題
顏純鈎認為,問題不在於鄭麗文無知,問題還在於她既無知又強以為知,又氣勢洶洶,指天篤地,彷彿地球上只有她一人佔有真理,別人都是無知群氓,且她又說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大陸今天圍台,是派出治安單位,保護台灣,維持台灣治安,讓那些想要接管台灣的外國势力不得靠近台灣。
放言 Fount Media ・ 7 小時前

綠營反對再修年改法案!羅智強嗆這句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立委提案修《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20日也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審查。民進批國民又要反對年金改革,國民立院團今(22)日開記者會反擊,勞保即將破產,...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曝「國民每年3億支出是沉重負擔」 羅智強捐50萬:響應鄭麗文小額募款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新任主席後,為因應內財務挑戰,呼籲員發起小額募款。對此,藍營立委羅智強今(22)日宣布捐出新書所得款50萬元給國民,透露這筆捐款,對他而言有三層意義。羅智強表示,為因應國民...
華視 ・ 1 天前
鄭麗文勝出!趙少康不認壓垮郝龍斌選情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副主席郝龍斌,力挺郝龍斌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選前指控中國介選,引發爭議,選後趙少康被罵翻。不過趙少康21日晚上在節目說,不認為自己是...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川普透露不和普京見面了 俄羅斯兩大石油巨頭遭美全面制裁 資產被凍結子公司也逃不過
美國總統川普領導下的美國財政部於美東時間10月22日,採取重大行動,宣布對俄羅斯兩大主要石油公司──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實施全面制裁。白宮希望藉由大幅加大對克里姆林宮的經濟壓力,迫使其停止在烏克蘭境內的軍事行動。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透過財政部發布的新聞稿明確指出,此次制裁的對象是「資......
風傳媒 ・ 4 小時前
日本憲政史新頁!高市早苗成第一位女首相
日本誕生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日本參眾兩院週二(10/21)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最終自民總裁高市早苗確定當選,成為第104任首相,也是憲政史上第一次的女首相。高市隨後公布內閣名單並即上路。而日股受到女首相的激勵,週一、週二連續上演「高市交易」,首次站上4萬9千點,直逼5萬大關,接連刷新最高收盤價。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馬文君質疑談判團隊黑箱?經部:關稅有望下降 不會疊加
政治中心/林彥君 鍾能銘 台北報導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和經貿辦官員到立院報告關稅談判進度,面對國民立委馬文君質疑談判團隊黑箱、稅率疊加不減反增,經濟部表示,技術性磋商已完成,關稅有望下降、不會疊加。對於即將川習會可能即將登場,林佳龍則說,美方強調跟中國互動不會傷害台灣,我國與美方保持密切溝通。立委(國)馬文君vs.經貿談判辦公室執秘徐崇欽:「到現在關稅的結果還不知道,我們到現在不斷增加,這不是黑箱什麼叫黑箱。」立院委員會台美關稅專題報告,國民立委馬文君火力全開,狂轟經貿談判辦公室執秘徐崇欽,特別緊咬"疊加後稅率高"議題,要求三天內交出相關資料。立院委員會台美關稅專題報告,國民立委馬文君火力全開,狂轟經貿談判辦公室執秘徐崇欽。(圖/民視新聞)立委(國)馬文君:「已經拖很久了,所以我們在這裡慎重的要求,在三天之內,希望把那個過程提供,用密件也沒關係,提供給我們。」經濟部部長龔明鑫:「技術性的磋商,大概都已經完成了,那現在就是等於是,總結會議在等,但是據我了解,這個總結會議,我們彼此跟美方,事實上大致上方向上,有一些共識了,看起來是有機會,這個關稅是可以往下降,那不疊加這個方向我們來努力。」面對關稅及中國壓力,我國盡力做好周全準備,爭取最佳待遇。(圖/民視新聞)經濟部部長龔明鑫強調,雙方討論已告一段落,只待會議定案即可公布成果,賴總統前一天也公開透露,關稅近日會有好進展,隨著川習會下周可能登場,我方也密切關注。外交部長林佳龍:「台灣跟美國的關係非常的穩定,而且建立在台灣關係法,還有六項保證的基礎上,台美之間除了關係很緊密以外,我們也密切注意,可能中國的動作,也跟美方保持密切的溝通。」面對關稅及中國壓力,我國盡力做好周全準備,爭取最佳待遇。原文出處:馬文君質疑談判團隊黑箱?經部:關稅有望下降 不會疊加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非洲豬瘟堅守仍破功!邱議瑩要高市府「動起來」 提5大措施防堵民進通過4縣市長提名 賴清德肯定:深耕地方、專業能承擔重任藍白硬推反年改!退撫金恐提前破產 吳崢驚曝:5年支出增2300億
民視影音 ・ 1 天前
找回獅子的勇氣
鄭麗文以6萬5122票、50.15%的得票率當選主席,若以70歲以上的郝龍斌、張亞中、蔡志弘合計4萬9297票、37.7%觀之,國民過去被譏為老藍男集中營,現在展現了世代交替的新氣象。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鄭麗文遭質疑「親中」 牛煦庭挺:給她一點時間
國民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新任主席,將於11月1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進行新舊任主席交接。而她過去曾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共機圍台是在保護台灣」等言論,遭質疑親中。對此,國民立委牛煦庭今(2...
華視 ・ 6 小時前
政最新民調! 民進回升2%.國民支持度下滑
國民魁之爭落幕,但根據最新民調,政支持度不增反減,比起上個月,國民下滑3.3個百分點,加上鄭麗文才剛當選,卻不斷被質疑立場偏向「親中」,尤其日前喊話「九二共識是通關密語」,被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批評...
華視 ・ 1 天前
鄭麗文恐成連家附庸? 綠團酸:最該警惕是成為傀儡
[Newtalk新聞] 針對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後,外界傳出其可能成為內特定勢力的傀儡,甚至為連勝文鋪路接棒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一事,民進團幹事長鍾佳濱今(23)日回應表示,每個政都有自己的傳統與運作規則,國民內部如何分配權力是他們的家務事,但民進更關切的是「台灣民眾不希望任何政成為的傀儡」。 民進立院團今日由幹事長鍾佳濱針對時事回應,並接受媒體聯訪。 鍾佳濱指出,外界質疑鄭麗文背後有哪股勢力操控,這部分尊重國民內部安排,但重點是台灣人民真正關心的,是國民會不會被中國影響、成為在台代理人。他強調,政內部的派系依附可以視為內政,但「是否親中、是否賣台」卻是全體國民應該關切的公共議題。 至於鄭麗文上任後是否會調整過去立場,鍾佳濱認為值得密切觀察。他提到,鄭麗文過去在立法院質詢時,曾以明顯「附和」的言論質疑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當時蘇院長明確回應:「大家不會擔心我的愛國情操與捍衛國家的決心。」反而指出,鄭麗文聲稱軍機繞台是在「宣示主權」的說法,根本不可能為國人接受。 鍾佳濱強調,這段歷史無法抹去,未來鄭麗文是否會修正立場、擺脫親中印象,社會都會密切檢視。他最後
新頭殼 ・ 9 小時前
朱蒲青觀點》 鄭麗文內外交迫 2026國民面臨生死考驗
[Newtalk新聞] 鄭麗文接任中國國民主席後,迎面而來的不是掌聲,而是內外夾擊的政治風暴。內派系掣肘、世代落差、民意流動與兩岸論述的再定義,構成她的多重戰場。這場硬仗,不僅關乎她的政治存亡,更將決定國民能否在2026年地方選舉重返台灣社會主流。 鄭麗文以鮮明的兩岸立場與「改革、年輕化」訴求擊敗郝龍斌,強勢登頂魁。然而,她上任的第一刻起,就陷入權力現實的包圍。2026縣市長與議員選舉,將是她能否穩住藍營的首場壓力測試。 派系糾葛 員老化、改革困難 國民派系盤根錯節,地方與軍公教系統各自為政。鄭麗文並非傳統派系出身,背後缺乏穩固支持,任何改革都可能被解讀為「外來者介入」。她主張年輕化,但員結構老化、青年參與低迷,讓改革口號顯得蒼白。 地方首長們雖禮貌性表態支持,但實際上多採觀望。挺郝陣營的趙少康更公開警告她「撇開親中形象」,否則中央難以發號施令。對地方而言,中央若強勢干預選戰或資源配置,只會引發反彈。鄭麗文若要「行動化」領導,勢必踩到既得利益的地雷。如何在中央主導與地方自主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她重整國民的第一道關卡。 路線之爭:張揚的親中標籤 地方接受否? 國民內部的
新頭殼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