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為什麼發現的時候都已是末期?醫師盤點6大早期症狀:只要一出現,千萬快就醫!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食道位在胸腔,是個中空、管狀、肌肉結構的輸送道,連接咽喉與胃,我們吃東西之後,食物經過口腔咀嚼、通過咽喉,食物就通過食道,進入位在腹部的胃與小腸。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食道癌在東亞地區算是很盛行的癌症,那食道的細胞為何會病變成癌細胞呢?其致病因子大多和飲食習慣有關,可說是「吃出來的病」,仔細想想,這件事情大概也不會讓人太訝異,畢竟我們吃下的東西若不恰當,含有致癌物或細菌病毒,首當其衝會接觸到的身體部位就是口腔與食道,發生於這兩者的癌症當然就與飲食習慣有強大關聯。
容易導致食道癌的危險因子有:
1.抽菸、喝酒、嚼檳榔。
2.常喝很熱的茶或湯。
3.體重過重。
4.患有胃食道逆流。
5.少吃蔬果的人。
6.口腔衛生不良的人。
食道癌初期6症狀,一出現就速速就醫!
食道癌的初期患者不會感到太多症狀,若有,可能會有吞嚥困難,吞嚥時感覺到有異物感,卡卡的,甚至有梗住、噎到的困難,或感覺食物通過得很慢。(畢竟食道是有彈性的,不會一下子就完全塞住。)
對食道癌患者而言,吃東西不再是件快樂的事情,而會造成困擾,有人胃酸逆流感愈來愈嚴重,有人則因為不想吃,吃得少,體重不自覺下降。
另外食道癌還可能伴隨著咳嗽、聲音沙啞、與胸痛,這類型的胸痛可能與心臟病發作的胸痛較不一樣,有時可以指出胸骨後方的明確痛點。
既然食道是輸送食物的通道,食道長癌自然會帶來食道阻塞,先是固體食物過不去,接著連液體食物都很難通過。食道癌也會造成疼痛與出血等併發症,除了食道癌腫瘤本身出血導致消化道出血之外,食道癌也可能會侵犯到周遭主動脈等大血管,導致大血管出血,這可是非常致命的。
總之,食道癌是消化道癌症中存活率相當不好的一種。
若有吞嚥困難並懷疑食道癌時,醫師可以安排鋇劑食道攝影,請患者喝下顯影劑再照X光片,以看清食道內層是否有問題。也可以直接做內視鏡(俗稱的胃鏡),從患者口腔伸進細長的鏡頭,經過咽喉檢查食道,必要時再加做切片及內視鏡超音波,確定腫瘤的型態及侵犯深度。
食道癌可分成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及食道腺癌(adenocarcinoma)兩大類。
鱗狀上皮是食道內面表層的細胞,而這類的食道癌在整段食道都可能發生,是台灣人好發的食道癌類型。食道腺癌是分泌黏液的腺體細胞病變而成的,好發於食道接近胃之處,也就是食道下三分之一的地方。診斷食道癌時要先區分是哪一種類型,因為這會影響到治療計畫。
來看食道癌分期:
食道癌第一期:癌細胞侵犯食道內層細胞。
食道癌第二期:癌細胞侵犯食道的肌肉層,還可能已經侵犯到附近一兩顆淋巴結。
食道癌第三期:癌細胞侵犯超過食道肌肉層到周邊組織及更多淋巴結。
食道癌第四期:癌細胞轉移到其他器官。
如果能早早偵測到食道癌並讓患者接受治療,治療效果當然比較好。不幸的是,目前臨床上食道癌患者常常都是疾病晚期才知道自己罹癌,已是長久進食不順、營養不良、腫瘤擴展的狀態,治療效果並不理想。目前多用放射療法、化療、及手術治療食道癌。
如果在腫瘤很小的時候就診斷出來,可以靠內視鏡方式切除黏膜而移除,但這只適用在腫瘤很小且未侵犯他處的食道癌。
但絕多數的食道癌被發現時並不是如此早期的狀態,因此醫師需要切除食道與部分的胃部,再將胃與小腸向上拉,與剩餘的食道縫合相接。有時醫師則會移轉大腸來取代,當成新的輸送食物管道。
食道癌的手術困難度高,且患者接受手術時,常已因為長期進食困難而營養不良、缺乏抵抗力了,術後併發症的機率並不低,除了常見的感染與出血這兩樣併發症以外,還會有接口滲漏(縫合的地方沒有長好,而滲出消化液或食物)的問題。
針對較晚期的食道癌,可以考慮同步採用放射治療與化療,縮小病灶後可開刀切除食道及重建輸送食物管道。無法用手術切除食道治療的話,在食道腫瘤壓迫處放置支架,撐開被壓迫的通道,或直接做個胃造口或小腸造口,都是增進食物及營養攝取的選項。
想降低食道癌的機會,要避免各種形式的煙草,降低飲酒量,別吃檳榔。避免吃太過滾燙的食物、熱湯、熱茶等,反正食物會燙口就先不吃,放涼一點再吃,超過65度以上會對組織造成傷害。
少吃加工、醃漬類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維持適當體重與口腔衛生,若有胃食道逆流的困擾,不要自行服用成藥,要尋求醫師的專業幫助,以免狀況惡化讓食道細胞長期發炎。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42歲護理師400天減掉一個自己!104→53公斤、內臟脂肪22變1…不靠瘦瘦針與藥物,超勵志減重秘訣公開
他50歲勞保一次領爽花光「還能工作有後路」…被資遣才驚覺4大國家補助全沒了:代價遠超過想像
65歲富婆擁6千萬資產爽退休,為何晚景淒涼?做錯「這件事」,害她從別墅搬到出租公寓
其他人也在看

認識肩膀結構!肩痛元凶不一定是五十肩 「旋轉袖肌腱破裂」也很常見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 吳儀文60多歲林女士最近常覺得手舉不太起來,甚至連梳頭、穿衣服都有困難,原本以為只是五十肩,沒想到就醫檢查發現竟然是「旋轉袖肌腱破裂」。事實上,旋轉袖肌腱斷裂是民眾相當常見卻容易忽略的問題,但許多人會誤以為肩膀疼痛、手抬不高只是退化或僵硬而已,就自行上網搜尋肩膀復健運動,想說活動一下筋骨就好了,可是卻久久無法痊癒,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帶民眾了解肩膀結構,並說明旋轉袖肌腱破裂的成因與治療方式,同時呼籲民眾若有肩膀疼痛、手抬不起來等問題應及早就醫,由醫師診斷評估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了解肩膀結構!什麼是旋轉袖?人的肩膀結構其實相當複雜,從關節上來看,肩關節是一個「杵臼關節」,也俗稱「球窩關節」,陳昱彰醫師表示,這種關節結構可以讓人體進行多方向的活動,而肩關節周圍還分布了許多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其中,「旋轉袖」是由肩部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等4條肌肉所組成,陳昱彰醫師提到,它就像棒球手套托住一顆球一樣包覆在肱骨近端的頭部,協助上臂做前後上舉、內外旋轉等動作。無論是硬組織(如軟骨、骨刺)或軟組織,任何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小時前癌症年奪5.4萬命!最新「奪命癌王」是它...早期多無明顯症狀,10大癌症前兆一次看懂
根據《良醫健康網》「2025健檢服務大調查」結果顯示,在近四千份有效問卷中,51.9%民眾自述具有癌症家族史;懷疑有癌症家族史並懷疑有前兆者,高達26.8%未進一步就醫。調查結果反映,儘管癌症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仍有民眾對身體出現異常採取觀望態度。這也意味著可能導致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6 小時前
上班族的救命水!新研究揭「1飲品」能保護心臟:每天一杯就好
最新臨床研究發現,每天一杯咖啡還能降低39%心房顫動(AF,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的風險,因為咖啡因可能透過阻斷腺苷受體、抗發炎等機制,降低心房顫動復發風險。但研究人員也強調,這項研究結果適用於本來就喝咖啡的心房顫動患者,且咖啡攝取量為每天一杯,不適用於其他族群、也不支持大量飲用咖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女星年初檢查正常年底卻變乳癌 自曝乳癌無法完全治好!醫揭2種乳癌長超快
在經典韓劇《順風婦產科》中飾演美月媽媽的58歲女星朴美善,今年2月無預警暫停活動,時隔半年才證實罹患乳癌。近日她在劉在錫節目中首度露面,坦言8次化療中,竟有4次併發肺炎,身心俱疲,更表示已做好「無法完
健康2.0 ・ 1 天前
放假易猝死?連假心肌梗塞發生率、死亡率激增15%
連假期間心臟病發作風險大幅提升,醫學界稱之為「連假症候群」。劉中平醫師指出,耶誕夜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37%,一般連假則增加15%,連假期間心肌梗塞死亡率同樣上升15%。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中國人不來了!日本燒肉店崩潰哀號「幫幫我」 1張照曝真相千萬人朝聖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在國會答辯中明確指出,台海若爆發武力衝突,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等同日本可能出兵協防台灣,挺台發言引起中國強烈反彈,甚至擴及外交與旅遊層面。一間日本燒肉店近日曬出業績報表哀號「中國觀光客沒了快撐不下去」,不過報表上的一組數字顯示其實業績非常好,用事實反諷中國吸引超過980萬人次瀏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台灣「惡性腦瘤手術名醫」馬辛一病逝!享壽64歲 三總回應了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近日驚傳病逝消息,三總表示,因涉及病人隱私,尚不便證實相關訊息,有進一步消息會對外說明。
太報 ・ 2 小時前
下一場大流行比新冠疫情更慘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示警:人類正面臨致命的「免疫真空」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是曾經首批發出新冠病毒(COVID-19)警訊的傳染病研究權威,該所呼吸道感染中心醫學主任瑪麗-安妮·拉梅克斯-韋爾蒂(Marie-Anne Rameix-Welti)27日接受《路透》專訪時,直言人類社會目前仍籠罩在大流行病的陰影之下。因為一旦目前在野生鳥類、家禽甚至哺乳動物間肆虐的禽流感病毒發生突變......
風傳媒 ・ 3 小時前
秋季均溫26.5℃為1951年來最暖 冬季估偏暖 雨量略少 仍有冷空氣南下
中央氣象署今天表示,今年秋季平均氣溫26.5度,是自1951年以來最暖秋季,西北太平洋共13個颱風生成,高於氣候平均值。今年冬季反聖嬰發展機率超過五成,估氣溫正常至偏暖,雨量正常至偏少,未來一季仍將有冷空氣南下影響台灣,提醒在冷氣團或寒流影響期間,民眾應適時做好禦寒措施。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3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天前
23歲大學生跑去當保全? 網揭背後真相:比你想得更務實
一名網友在PTT分享,社區新來的保全年僅23歲、且是大學畢業生,讓他不解「念了大學為何最後跑來當保全」。貼文曝光後掀起高度討論,許多網友反倒認為,年輕人選擇保全並不奇怪,背後原因往往比外界想像更務實。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謝霆鋒出手了!率先捐2000萬助香港大火災民重建家園
香港新界大埔區宏福苑26日發生嚴重火警,造成多棟大樓住戶受災。社會關注災後救援與重建需求之際,香港藝人謝霆鋒今(28日)凌晨率先宣布捐出港幣500萬元(約新台幣2000萬元),援助受災居民以及社區重建之用,盼盡己之力幫助災民早日重返正常生活。
鏡報 ・ 6 小時前

台灣進入準戰爭狀態?總統府反擊馬英九
[NOWnews今日新聞]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將投入1兆2500億元的國防特別預算,前總統馬英九則批評,幾乎已形同宣布台灣進入「準戰爭狀態」。對此,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昨(27)晚強調,破壞安全穩定現狀、...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下周5檔台股抽籤開跑!仁大資訊最高抽中1張可賺1.8萬元
下周5檔台股抽籤開跑!今(28)日已有4檔率先展開初上櫃以及上市增資申購,其中仁大資訊(7767)若以市價59.6元試算,抽中1張最高可賺約1.8萬元,報酬率達四成五。
Yahoo奇摩股市 ・ 1 小時前
北市明星高中高三生晚自習墜樓身亡 父母認屍哭癱 教育局說話了
台北市明星高中昨(27日)晚間發生一起憾事,一名18歲高三女學生在晚自習期間突然從校園5樓墜落,7點多被發現倒臥在一樓地面。警消到場後立即將人送往醫院急救,仍因傷勢過重宣告不治。
鏡報 ・ 5 小時前久坐傷血管連 健身族難逃!英研究:喝可可、綠茶可「抵銷」傷害
久坐是現代人的健康大敵。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著會迅速損害血管功能,即便平時體能良好者也難倖免。但科學家發現簡單解方:在久坐前攝取富含「黃烷醇」(flavanols)的食物,如熱可可、綠茶,竟能有效抵銷這種血管損傷。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