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宏福苑大火奪44命 專家曝狂燒不停關鍵
[NOWnews今日新聞] 香港大埔「宏福苑」26日發生嚴重火警事故,截至今(27)日目前為止,已造成44人死亡、279人失聯,香港執業安全師學會會長李光昇從網路流傳的影片與照片來看,推測宏福苑使用的防護網並未採用阻燃材質,主因可能是為了省成本而使用普通防護網,因有阻燃功能的防護網即使被引燃,也會在幾秒內自行熄滅。
香港執業安全師學會會長李光昇指出,「宏福苑」起火原因可能和工地堆放大量雜物、以及施工所產生的火花有關,加上不少住戶開著窗,火舌沿著外牆防護網一路往上蔓延,進入住家後引燃家具、衣物,導致火勢加速擴大,只是大樓外的防護網可能沒有使用能延緩燃燒的「阻燃」材質,若用阻燃防護網即使被引燃,也會在幾秒內自行熄滅,但價格卻高出一般防護網1倍,因此有不少工地為了省成本而使用一般防護網。
據了解,宏福苑屋齡42年,共有8棟樓、1984戶,火警發生前,大樓正進行外牆維修,搭設棚架,有香港網友認為,一般來說大樓施工不會一次全部搭棚,會採隔棟或間隔兩棟的作法,但這次8座大樓全同時搭棚,可能是火勢加速的原因之一。此外,居民在事發前已多次投訴工程使用的防護網材質不合格,若是使用合格的防護網,應不至於快速燃燒。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最新空拍曝!飛機上見香港大火「濃煙衝天」燒隔夜仍見火光
香港奪命惡火!Janet曬出驚悚現場宛如人間煉獄 悲痛求粉絲集氣
香港大火釀死傷!主播陳嘉欣衝現場連線 回棚播報被讚:新聞女王
其他人也在看

香港宏福苑大火/棚網燒光光傳統竹棚卻沒事? 民眾疑「中國製新網」是元兇
香港大埔「宏福苑」昨(26)日發生五級大火,造成至少55死悲劇,更有1名消防員不幸殉職。對此,有名住戶透露,遭大火燃燒殆盡的「棚網」曾在2個月前遭颱風吹落,隨後便換上新網,質疑新網可能「不合規」,才導致悲劇發生。
鏡報 ・ 21 小時前

藍高層悼「宏福苑」死者 籲嚴肅面對這挑戰
[NOWnews今日新聞]香港新界大埔屋苑「宏福苑」26日發生嚴重「五級大火」釀嚴重死傷,至少超過40人罹難(其中包含一位消防人員)。國民副秘書長張雅屏表達最深切的哀悼,並向罹難者家屬致以誠摯慰問。...
今日新聞NOWNEWS ・ 20 小時前
倫敦也曾高樓大火!一情況驚似香港大埔 消防無奈「放它狂燒60小時」
香港大埔週三(26日)發生超高樓層住宅的超級大火,在英國倫敦也有過類似的著名案例「格蘭菲塔」(Grenfell Tower)。當時消防隊同樣無法撲滅超高樓的火勢,僅能等待自行燃盡,最後燒了60個小時,72人喪生。
太報 ・ 22 小時前
香港五級大火 文化遺產"竹編鷹架"成助燃關鍵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香港宏福苑這次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的關鍵,竟然出在被當地視為"文化遺產"的竹編鷹架。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指出,竹製鷹架因為抗風性強,但取得便宜,又能隨意剪裁,搭建、拆除又方便,適合地狹人稠的香港。但竹編鷹架,卻成為助燃關鍵。橘紅色的火苗,不斷從鷹架裡冒出來,接著再順著一旁綠色的防護網,向上延燒。火勢蔓延一發不可收拾。引發大面積燃燒的關鍵,宏福苑火勢迅速延燒,外界指向香港特殊的竹製鷹架成致命關鍵。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其實我們去香港的時候,都會覺得他們技術高超,感覺上都替他們捏把冷汗,他們(工地鷹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竹架,再狹窄地形再複雜,它(竹編鷹架)都可以做。專家指出"竹編鷹架",疑為香港大火助燃主因。(圖/翻攝畫面)工人們穿梭在狹窄的空間裡,搭建竹製鷹架。過往在港片中,常常出現的場景。目前香港的竹編鷹架,是全世界僅剩下的傳統工藝,因為竹編鷹架,適合在有限的空間裡架設,加上成本是鐵製鷹架的十分之一,機動性極高,相當適合人多地狹的香港。專家分析,這起發生在"宏福苑"的嚴重火警,主要是因為大樓間的間距太靠近,加上竹編鷹架成為助燃物,加上風勢助漲火勢,隨著竹桿向上延燒。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還說,台灣現在在做這些事情,都會要求比較高,以這個外牆的防護來講,當然就變成是說,可以的話盡量就是要符合防燃的這件事情。專家指出"竹編鷹架",疑為香港大火助燃主因。(圖/翻攝畫面)被當地視為"文化遺產"的竹編鷹架,原本香港政府今年才預告,未來將被更為堅固的金屬材質給取代。這回疑似沒有搭配防火網使用,進而成為助燃的關鍵,又讓竹製鷹架安全性更受質疑!原文出處:香港宏福苑五級大火 文化遺產「竹編鷹架」成助燃關鍵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香港大火/37歲消防員殉職!官方FB「換黑白照」全網鼻酸香港惡火「外牆違法施工物料」成助燃結構!承包商神隱遭突襲搜查 3人被捕偷工減料釀禍?香港宏福苑大火已44死 疑用中國建材「不阻燃棚網」
民視影音 ・ 22 小時前香港宏福苑大火44死 鄭麗文:願逝者安息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台北27日電)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大火,造成44人死亡。國民主席鄭麗文今天表示,面對如此慘痛的災難,感同身受,願逝者安息,願所有受苦的家庭重獲力量。香港加油。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香港大火開始追責!涉案工程公司被查抄
[NOWnews今日新聞]香港宏福苑大火,傷亡人數持續攀升,37歲的消防員何偉豪因此殉職,生前陽光溫暖的形象深植同事心中,不少同袍都含淚哀悼,希望他一路好走。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也展開究責行動,不只以「...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鐵道悲劇!昆明測試列車奪命撞擊 施工團隊11死2傷
綜合陸媒報導,雲南昆明火車站透過官方微博公告,檢測地震設備的55537次試驗列車,今(27)日凌晨行經洛羊鎮火車站內彎道處,「與進入線路(軌道)的施工作業人員發生碰撞」,有11名工人死亡和2人受傷。公告中也提到,事發後鐵路單位已立即啟動應急機制,並與地方政府合作,...
CTWANT ・ 20 小時前
極端帳號嘲諷香港「宏福苑」大火 黃捷嚴正譴責:刻意離間台港情誼
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大樓發生26日下午發生五級大火,猛烈火勢延燒社區多棟大樓,造成44人罹難、數十人受傷,包括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都發聲致哀、為香港祈福,網路上卻出現不理性帳號刻意嘲諷,引發台港網友不滿。對此,民進立委、國會台港友好連線會長黃捷今(27)日表示,嚴正譴責極端的帳號刻意分化,「絕對不代表多數台灣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香港大火37歲勇消殉職 原定下個月結婚!IG放閃10年女友惹鼻酸
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昨(11/26)發生嚴重火警,火勢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到7棟住宅,香港消防處認定此為罕見的「5級大火」,到現在仍未完全撲滅。這是香港近17年來最嚴重的火災,目前已知的罹難者多達55人,其中包括一名37歲的殉職消防員何偉豪,有網友發現他有位交往10多年的女友,原本預定下個月就要結婚,如今卻天人永隔。
太報 ・ 18 小時前
香港60年來最嚴重大火已奪44命 宏福苑延燒7棟大樓原因為何?
香港集合住宅「宏福苑」,昨(26)日下午發生火災,8棟大樓有7棟大樓起火,並已導致44人死亡、279人失蹤,是香港60年來最嚴重的火災。宏福苑的起火原因為何?是什麼導致火勢迅速延燒7棟大樓?跟外牆的竹編鷹架有關嗎?專家還點出其他哪些可能助長火勢的原因?
公視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宏福苑大火消防員何偉豪殉職 同袍含淚「請永遠記住英雄的樣子」
即時中心/林韋慈報導香港宏福苑大火造成44人罹難,其中37歲消防員何偉豪不幸殉職。他的消防同袍昨(26)日晚間於網上發文悼念,以一句「收工啦,好好休息」令無數網友鼻酸。
民視 ・ 21 小時前
影/香港大火已44死 住戶1個月前po文憂心憂抽菸釀火災一語成讖
[FTNN新聞網]影音中心/朱瑪琳香港26日下午發生一起火警,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火災發生地點為屋齡42年的大埔宏福苑,火災發生前正進行外牆維修中,因此大樓外...
FTNN新聞網 ・ 20 小時前
香港大火/宏福苑淪煉獄!住戶爆「一個月前擔憂」成預言
國際中心/李明融報導香港新界大埔屋苑「宏福苑」昨天(26日)傍晚發生嚴重火災,火勢延燒波及7棟大樓,被官方列為最高等級的「五級火警」,這場大火目前造成至少44人死亡(包括一名消防人員),另有45人受傷。事實上,該社區住戶早在1個月前就憂心大樓維修期間恐怕存在火警風險,如想到如今竟成了預言。
民視 ・ 23 小時前
香港天后蔡卓妍發文42字!悲慟宏福苑火災傷亡 緊急轉發協助資訊
香港藝人 蔡卓妍(Ah Sa) 在宏福苑重大火災傳出後,第一時間於社群平台發文,以黑底雙手合十圖片向罹難者與受災居民致意。她以簡短文字表達沉痛心情,也祈願火勢能儘快受到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香港大火傷亡慘重 習近平向遇難人員和殉職消防員表示哀悼
香港新界大埔一個住宅區26日發生大火,火勢蔓延至多棟住宅大樓陷入熊熊火海。香港政府消防處通報,火災已造成13人死亡及15人受傷,北京中央對此極為重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火災事故遇難人員和殉職的消防員表示哀悼,要求全力撲滅火災,把火災傷亡損失降到最低。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蔣萬安證實雙城論壇規畫12月底舉行 盼親率隊赴上海與會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今年尚未登場,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證實規畫落在12月底舉行,朝他親自率隊前往上海與會的方向進行,舉辦時間長短不是特別重要,而是能有實質市政交流。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1 小時前
用數據與韌性打造下一個亞洲永續資產新典範 專訪泰萊永續創辦人林穎立
台灣永續城市與綠色建築相關領域,「林穎立」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從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負責「永續城市數位雙生」計劃,再到成立泰萊永續設計(TAIRE),他的職涯軌跡正映照著台灣建築永續的推進歷程。角色從推動政策技術倡議者,轉為橫跨產業、金融與國際標準的引路人,他說這段歷程轉換就像「喝開水一樣,相同的水,卻因為面對不同對象,而能品出不同滋味」。在他的專訪中,「建築永續」不再只是技術、標章或減碳議題,而是牽涉國際規範、企業韌性、資產價值以及資本市場的完整生態。
id SHOW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