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打造AI智慧製造生態系 攻AI機器人解決方案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2日電)鴻海集團數位長史喆今天表示,軟硬系統整合度高的Physical AI(機器人AI化)應用即將到來,鴻海積極打造智慧組裝工廠,在機器人生態建設,鴻海攜手夥伴打造高標準智慧製造生態系,推動AI轉型實現落地。
史喆指出,機器人事業對鴻海集團非常重要,鴻海積極參與AI機器人關鍵模組和整機產品解決方案。
鴻海科技日今天持續登場,以台灣人工智慧(AI)機器人產業開發應用為主題,史喆上午在論壇分享智慧製造的實體AI與機器人技術進展。
史喆指出,機器人從以往固定程式控制的自動化機械,逐步發展為能夠感知、思考並自主行動的人機共融智慧體,特性包括具備自主智慧、由AI驅動、具備決策能力等。
史喆表示,AI機器人發展趨勢包括軟硬體系統整合、平台化、智慧化等,工作彈性且可重複利用,應用領域涵蓋工業製造、智慧交通、家庭照護、商業服務、農業建築、醫療健康等,軟硬系統整合度高的Physical AI(機器人AI化)應用即將到來。
在工業機器人,史喆表示,工業機器人應用主要在固定作業模式與場景的作業生產線,預期可提前實現,他引述數據指出,在全球製造業14.2兆美元的版圖中,工業機器人規模約420億美元,其中協作機器人規模約44億美元,未來AI驅動的自動化轉型,將釋放前所未有的成長空間。
展望人形機器人發展,史喆指出,AI人形機器人需要以龐大運算資料為基礎,進行模仿學習,透過大量的數位場景和數據資料支援仿真學習,因此人形機器人廠商目前正大規模進行蒐集數據工程,加速人形機器人模擬學習人類動作與作業。
展望鴻海集團在機器人技術發展,史喆表示,長期5年以上,鴻海要打造具備自主學習與決策能力的智慧組裝工廠。在機器人生態建設,鴻海攜手產業夥伴,打造高標準的智慧製造生態系,推動AI轉型實現落地。
史喆指出,機器人業務對鴻海集團非常重要,鴻海持續積極參與機器人模組和整機產品解決方案。(編輯:翟思嘉)1141122
其他人也在看


鴻海連線Alphabet!赴美與機器人公司Intrinsic成立合資企業
鴻海科技日喜訊連連!鴻海(2317)與 Intrinsic 宣布,雙方將在美國成立合資企業,共同實現未來智慧工廠的願景。利用AI賦能的機器人技術,帶來製造業和工廠車間的生產方式無限潛力,協助生產營運具備更高的彈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
【鴻海科技日】黃仁勳兒子黃勝斌首秀有乃父之風! 為輝達運算平台大外宣
鴻海科技日今天登場,開幕式將邀請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兒子黃勝斌到場,黃勝斌以輝達機器人產品線經理的身分,呈現在台灣專題演講的首秀!黃勝斌頗有黃仁勳乃父之風,不忘幫自家產品宣傳展演。
太報 ・ 1 天前
2025鴻海科技日 機器人展出 (圖)
2025鴻海年度科技日(HHTD 25)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登場,以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智慧平台,結合AI技術的落地應用為主軸,現場也展出輪式AI工業人形機器人。
中央社 ・ 1 天前陸2035年人均GDP目標達中等發達國家 官媒:有條件、有能力實現
大陸「十五五」經濟社會目標提出,到2035年實現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其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是重要標誌,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至關重要。
中時財經即時 ・ 19 小時前
鴻海聯手OpenAI!宣布共同在美國打造AI基礎設施
鴻海(2317)與 OpenAI今(21)日宣布,雙方將合作聚焦在下世代AI基礎設施硬體的設計工作與美國製造。作為共同合作的一部分,OpenAI將分享對AI產業新興硬體需求的洞察,協助鴻海設計與開發工作,以及在美國據點的生產。OpenAI將擁有優先評估這些系統以及採購選擇權益。此初步協議不包含採購承諾或財務義務。
Yahoo奇摩股市 ・ 1 天前鴻海科技日開放民眾參觀 人形機器人應用成焦點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2日電)鴻海科技日今天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包括工業級人工智慧(AI)人形機器人、晶圓搬運機器人、遙控操作靈巧手以及服務型人形機器人等應用,成為現場焦點。
中央社 ・ 19 小時前《水泥股》台泥蘇澳廠凌晨火勢已撲滅、人員均安 相關單位調查中
【時報-台北電】台泥(1101)11月21日重訊公告,蘇澳廠區目前停窯歲修中,因承包商施工不慎導致今日凌晨廠區輸送皮帶發生火警,火勢已撲滅,現場所有人員均安,起火原因由相關單位調查中;對公司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編輯:廖小蕎)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專訪》母病逝半年多未入夢 苗可麗痛喊「媽媽來找我」
苗可麗今年3月經歷喪母之痛,半年多都未夢到媽媽,她一度為此失落、納悶,「我媽很愛我、我也很愛她,可是為什麼我就是夢不到她?」直到近日,她終於決定轉念,並放手祝福。
中時新聞網 ・ 19 小時前
2025鴻海科技日 畢約林演講 (圖)
2025鴻海年度科技日(HHTD 25)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盛大登場,輝達雲端部門副總裁畢約林(Alexis Bjorlin)(圖)帶來主題演講,聚焦在打造台灣首座雲端合作夥伴(NCP)的AI超級運算資料中心。
中央社 ・ 1 天前鴻海明年在台打造27兆瓦GB300資料中心 拚主權AI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1日電)鴻海科技日今天登場,鴻海亞灣超算執行長姚延宗宣布,集團與輝達(NVIDIA)密切合作,2026年上半年將在台灣部署27兆瓦的GB300資料中心,將是台灣最大的AI超級運算中心,也是亞洲首座GB300AI資料中心,藉此落實主權AI。
中央社 ・ 1 天前

HHTD25/黃仁勳之子開講!曝機器人最大瓶頸 鴻海要負責最困難部分
鴻海科技日(HHTD25)今(21)日登場,活動邁入第6年,鴻海以 AI、智慧製造與機器人為主軸串起兩天議程;今年論壇也邀來 NVIDIA 機器人相關團隊助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之子黃勝斌受邀於現場分享,成為開幕日焦點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鴻海科技日1/黃仁勳長子親自站台 鴻海秀多款輝達Omniverse養成的老師傅機器人
鴻海科技日今(21日)盛大登場,今年於科技日的智慧製造展區,展示多種機器人以及AI相關運用,像是工業級AI人形機器人、晶圓搬運機器人、遙控操作靈巧手以及服務型人形機器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鴻海不只代工!劉揚偉豪語:iPhone、AI伺服器到電動車都「Foxconn Inside」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驕傲地説,鴻海一天可以交100萬支iPhone,一台兩噸重的輝達伺服器機櫃,鴻海一週可以交1000櫃,就連汽車也已開始「Foxconn Inside」,因為鴻海不只是普通的組裝廠,也是擁有大量先進技術的零組件廠、擁有垂直整合的能力,客戶仰賴鴻海是因為他們知道,鴻海可以把紙上談兵,變成真實的產品。
鏡報 ・ 1 天前
地制法三讀修正是李四川條款?李彥秀:台南、屏東、嘉義、澎湖也受益
地方制度法昨三讀修正,明年起直轄市均可有3位副市長,讓人口跌破250萬人台北市,明年副市長李四川請辭轉戰新北市長選舉後仍能補任命,修法被稱「李四川條款」。國民立委李彥秀今緩頰,修法是因現行法令不符需求。
太報 ・ 21 小時前
取得AI伺服器大單!這檔「鴻家軍」前3季獲利年增41% 法人看好明年營收拚增雙位數
[FTNN新聞網]記者陳宣穎/綜合報導鴻海集團旗下機構件大廠乙盛-KY(5243)昨(20)日召開法說會,財務長暨發言人林猷清在會上說明,公司已透過ODM廠取得AI伺...
FTNN新聞網 ・ 1 天前大陸AI獨角獸月之暗面擬融資 估值上看40億美元
大陸AI獨角獸月之暗面正推進新一輪數億美元融資,估值有望躍升至40億美元。消息指出,騰訊、IDG資本等機構正與該公司深入接洽,目標是在年底前完成交割。月之暗面傳已向潛在投資者釋放訊號,計畫鎖定2026年下半年的上市計畫。
中時財經即時 ・ 19 小時前鴻海大舉投資AI 劉揚偉預言中國電車產業恐加速整併
(中央社東京2025年11月21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商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接受路透專訪表示,鴻海每年將在人工智慧(AI)領域投入20億至30億美元資金。劉揚偉指出,他預期中國競爭激烈、飽和的電動車(EV)市場「很快」將出現淘汰潮,此外鴻海也正與日本政府就AI及電動車相關投資機會進行討論。劉揚偉本月稍早訪問東京時向路透社表示:「目前來說,AI將占主要投資比重。」這段訪談內容直到今天才對外公布,與年度鴻海科技日活動同步。劉揚偉說,未來三到五年在AI基礎設施及技術開發上的投入,將使AI投資占鴻海每年約5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一半以上。鴻海雲端與網路事業,包含AI伺服器在內,已連續兩季超越消費性電子事業,凸顯營收結構正快速轉換。自2019年起領導鴻海的劉揚偉表示,中國電動車產業正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預料隨著無利可圖的新創企業退出市場、政府補貼縮減,產業將出現整併。劉揚偉說,「他們沒有賺錢」,並指出政府補貼有限,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無法支撐所有電動車製造商。他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格局在歷經一段整併後,將「更加穩定」。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壓力已現端倪。龍頭車廠比亞迪上月公布財報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
政院版財劃法再掀兩院大戰 他轟邏輯矛盾:急著想搶功
行政院提出院版《財劃法》修法,引發在野炮轟,指政院未公布試算、打模糊仗,院版忽視地方政府的財政努力,懲罰對國家經濟貢獻高的縣市,再成藍綠攻防話題;國民桃園市議員凌濤對此痛批,更矛盾的是,卓榮泰還指控立院版本會造成「財政土石流」,但自己提出的版本卻高達「1.2兆」,比立院的 1.16兆餘「多了 319億」,也未提出相關試算表和增加的計劃型補助說明,一邊反對一邊增加,不僅邏輯不一致,更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中時新聞網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