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翁心房顫動20年,服藥併發症多!微創「閉合」手術:不開胸、心臟不用停,術後從此免吃藥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當心房顫動發生的時候,心房的肌肉會像抽搐一樣顫抖,無法有效地收縮。心房顫動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悶、心悸、全身無力等等。
絕大多數的心房顫動治療都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有些患者吃口服抗凝血劑效果並不理想,會造成出血的併發症,也會反覆中風。
近年來,在技術的進步下,可以採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夾閉合手術。我們藉由胸腔鏡,在微創傷口下有效將左心耳關閉,不用開胸、心臟不用停止……
提問:請問心房顫動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陳紹緯醫師: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當心房顫動發生的時候,心房的肌肉會像抽搐一樣顫抖,無法有效地收縮。心房顫動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悶、心悸、全身無力等等。
提問:請問心房顫動可能導致哪些嚴重併發症?
陳紹緯醫師:心房顫動主要的兩大併發症,第一是心臟衰竭。由於心跳過快,心房無效收縮,長期會造成心臟衰竭並導致死亡。第二,由於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栓,血栓打出去就會造成缺血性中風。因此,在老人家,中風常見的一個危險因子就是心房顫動。
提問:請問該如何治療心房顫動?
陳紹緯醫師:絕大多數的心房顫動治療都是以藥物治療為主,藉由心律的控制以及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其次還包括導管治療以及傳統外科手術治療。
提問:何時建議作外科心房顫動電燒手術?什麼是迷宮手術?
陳紹緯醫師:目前治療指引建議,在進行心臟手術,包括二尖瓣逆流修補手術、主動脈瓣膜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心臟手術時,如果病人有心房顫動,建議在手術中同步進行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又叫迷宮手術。
提問:請問左心耳閉合術能帶給患者哪些好處?
陳紹緯醫師:左心耳是心臟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遺跡,在心房顫動的病人當中,90%的血栓來源都是來自於左心耳。因此,在外科手術過程當中,目前治療指引建議要將左心耳進行關閉手術。
提問:請問什麼是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
陳紹緯醫師:有些心房顫動的患者吃口服抗凝血劑效果並不理想,會造成出血的併發症,也會反覆中風。此時建議進行外科的左心耳閉合手術。
近年來,在技術的進步下,可以採用微創胸腔鏡左心耳夾閉合手術。我們藉由胸腔鏡,在微創傷口下使用新型的左心耳閉合器,有效將左心耳關閉。由於不用開胸、心臟不用停止,可以降低手術後的恢復期以及降低手術風險,並有效降低長期中風的可能性。
提問:請問什麼是混合式心房顫動電燒手術?
陳紹緯醫師:絕大多數陣發性的心房顫動都可以藉由導管電燒手術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持續性的心房顫動,目前單純的導管電燒手術成效並不理想。因此近年研發出新型的混成式手術,要分為兩階段來治療頑強的持續性心房顫動。
第一階段藉由微創胸腔鏡小傷口進行外科左心房外電燒手術,由胸腔鏡的導引之下,我們將左心房最頑強的心房顫動區域進行電燒。
第二階段再藉由心導管的方式進行電生理檢查,並完成電燒的補強。藉由內外科的合作,內外電燒來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陳紹緯醫師:一位70幾歲的老先生,已經心房顫動20多年,規則地服用口服抗凝血劑。近年,由於年紀較大,口服抗凝血劑的併發症越來越多,所以,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我們進行微創左心耳閉合手術。在手術後,目前已經不再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少吃多動也沒用?她半年胖6公斤好冤枉!醫揭「圍更年期」真相:10招穩胰島素、甩脂不復
65歲大叔登四獸山,爬贏小30歲年輕人!施昇輝:「持續」運動比強度重要,父母健康是給子女最好禮物
「自律神經失調」怎麼辦?全身不對勁但檢查都正常,名醫揭4大NG習慣:原來吃清淡、多運動都錯了
其他人也在看

甲亢非小病 不治療小心「甲狀腺風暴」恐休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因為生活作息、壓力,不少都有甲狀腺問題,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症。醫師提醒,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為急重症狀況。 甲狀腺負責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與體溫,一旦甲狀腺分泌過多荷爾蒙...
匯流新聞網 ・ 3 小時前
桃園衛生局肺癌篩檢結合AI技術 獲IDC未來企業大獎肯定
桃園市政府推動「智慧桃園」揚名國際,衛生局以「公衛服務零死角:桃園智慧健康城市AI肺癌篩檢計畫(Zero Blind Spots in Public Health Services: Taoyuan’s Smart Health City AI Lung Cancer Screening Init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有片】驚悚!中壢婦車停路邊放東西遭猛撞 腿部慘遭輾壓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一段昨(20)日下午13時許發生一起驚悚的車禍,69歲莊姓婦人將車輛停放於路邊,在後座放東西時,沿龍岡路一段往龍岡路二段方向直行的20歲劉姓男子突然開車失控,朝莊婦車輛猛撞,婦人跟著跌捯,下半身遭車子輾壓,另有1台小客車及7台機車受波及。中壢警分局表示,該起事故造成劉男、莊婦身上多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痛風石」害竹科工程師敲鍵盤卡卡 微創超音波刀解困
56歲竹科李姓工程師有痛風病史,兩年多前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出現腫塊,外觀明顯,敲鍵盤常感不適、抓握動作緊繃感,工作與心情大受影響,經前往長安醫院就診確認為痛風石,接受「微創超音波刀痛風石切除手術」(健保結付),不僅擺脫礙眼硬塊,握拳、打字也輕鬆許多,讓他直呼:「早點開刀就好了!」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島美嘉2026年北流開唱 愛上這款便當「每天都要吃」
日本樂壇女神中島美嘉今年兩度來台,今天正式宣布將於2026年5月16、17日站上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全新亞洲巡迴演唱會,她透露內容將全面升級,就算今年來看過,也能享受完全不同的版本,「希望大家願意再來看看」。
簡立言|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
又是台泥!蘇澳廠半夜高樓起火 駭人畫面曝光了
即時中心/陳治甬、林耿郁報導台泥宜蘭蘇澳廠今(21)天凌晨發生火警,廠區內一組高達十層樓的機器傳送帶不明原因起火,並延燒至一旁堆置木屑;消防單位接獲通報後立即大舉出動灌救,於清晨4點多撲滅火勢;不過直到天亮,廠外仍能聞到煙味,也有消防車輛持續鳴笛衝入廠區。
民視 ・ 1 天前
北士科解約卡關大翻轉!李四川揭最新進度
[NOWnews今日新聞]台北市府與新壽協商解約卡關,今(21)日為原訂解約日,新壽卻仍尚未召開臨時董事會。對此,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透露,昨天晚上已和對方取得共識,其中,還要就文字部分做修正,而今早...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反覆性陰道感染是「不衛生」?醫籲:避免天天灌洗陰道,「這樣做」維持菌相平衡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陰道感染反覆復發十分困擾,有的人以為是「不衛生」造成的,於是頻繁使用私密處清潔劑,天天灌洗陰道,結果適得其反。國泰綜合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謝耀德表示,這並不是個人清潔不佳,有反覆性陰道感染問題的女性,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華人健康網 ・ 1 天前
「小雪」容易傷寒感冒!醫籲「3生活模式」存冬季能量
22日就是24節氣的「小雪」。中醫師表示,小雪像是冬天的前奏,小雪之後「陽氣入藏」,身體進入冬季保暖、蓄積能量的模式,這時候若稍不注意,很容易傷寒感冒,手腳冰冷甚至過敏;透過早睡一點、把腳暖好等生活模式,讓身體存「冬季能量」。(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魚油、魚肝油功效大不同!營養師曝吃錯超危險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不少人每天都在吃保健食品,但到底吃得對不對,其實很多人都搞錯了。營養師提醒,保健食品看似名字差不多,用錯可是不只沒效果,還可能越補越傷身。像是日常最常聽到的「魚油」和「魚肝油」,不少人搞不清楚兩者差在哪。專家強調,這兩樣來源、成分和功效完全不同,選錯不但白花錢,還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遊日染流感吃成藥 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裂」醫警告:這藥物易中招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太報 ・ 1 天前
9種髒蔬菜農藥殘留多!小蘇打+鹽洗也沒用 專家推2種菜農藥最少
想要多吃青菜,又怕有農藥殘留?營養師李婉萍表示,9種常見蔬菜容易有農藥殘留,若未妥善清洗,長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推薦5招清洗蔬菜,也可以多吃2種農藥殘留風險最低的蔬菜。 農藥沒洗乾淨,吃下去會怎
健康2.0 ・ 1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狂吃菜仍便秘!醫大推「4食物」 不到1周就變順暢
即使大量攝取蔬菜,仍有便秘問題,可能是膳食纖維吃得不對。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當出現便秘時,代表腸道的節奏被打亂,此時若一味地吃更多纖維,反而使腸子更緊繃,建議每天補充車前子、奇異果、李子乾、高礦物質水,通常不到1周就能暢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高血壓藥什麼時候吃都一樣?醫:1因素9成的人都早上吃 血壓控制更穩定
高血壓藥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醫界有一派人建議晚上服高血壓藥可以降低早上中風和心梗發生率,但據最新研究發現:高血壓藥早上吃或晚上吃「沒差別」。不過醫師建議,如果服用長效型一天一次的高血壓藥,早上吃會
健康2.0 ・ 9 小時前
中年男空腹血糖飆破130 控糖「3原則+5妙招」逆轉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45歲的張先生,平時忙於工作,習慣外食、含糖飲料不離手,對偶爾的口渴、疲倦感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檢,他發現自己空腹血糖達130 mg/dL,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才驚覺健康拉警報。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早期常無明顯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血糖異常。他提醒,若出現口渴、頻尿、疲倦或體重減輕等情況,應盡早檢查血糖;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或三高問題者,更應每年至少檢查一次。他也提醒,只要及早發現並調整飲食與運動,糖尿病是有機會被穩定控制、甚至逆轉的。 高血糖比例攀升 成人每8人就有1人血糖異常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2023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我國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已達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議題。為降低代謝症候群病人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國健署自111年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114年9月底,已收案約46萬人,其中近10萬人屬糖尿病前期。經持續追蹤與健康管理後,有13%的個案糖化血色素已恢復正常,證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改善血糖。 預防糖尿病三關鍵 飲食、運動、監測是控糖基石 楊
健康醫療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