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 T細胞治療」逆轉癌末困境 高醫為南部唯一具健保執行資格之醫學中心接軌國際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癌末也有機會拚痊癒!自2023年11月起,台灣正式將CAR T細胞治療納入全民健康保險,針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與B細胞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提供有條件給付,這兩類疾病長期以來都是血液惡性腫瘤中最具挑戰性的類型,一旦復發,傳統治療選擇極為有限,患者往往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CAR T細胞治療是一項高度客製化的免疫細胞治療,能讓原本幾乎沒有治療選項的病人重新燃起希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經過國際專家高規格的嚴謹審核成為南部唯一具健保執行資格的醫學中心,團隊全員均通過相關品質認證,啟動以來已成功完成20例CAR T治療,這項成就不僅讓高階細胞治療不再只是北部大型醫學中心的專利,還象徵高醫成功讓尖端醫療真正「在地實現」,跨領域團隊的醫療技術更是接軌國際!
首位接受CAR T治療的是一位因罹患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中年患者,多年來他先後接受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造血幹細胞移植,但仍然在治療後復發。身為家中支柱,他與家人身心俱疲,直到得知高醫具備CAR T細胞治療資格後,才轉院來高醫尋求最後一線希望。歷經健保審核、細胞採集、橋接治療後,他順利接受CAR T細胞輸注,在多專科跨團隊的照護下,度過了治療相關併發症後順利出院,至今超過一年疾病無復發,順利回到職場,他不只是第一位患者,更是開啟南部CAR T希望之路的重要見證者。
高醫戴嘉言副院長表示,高醫身為大學附設醫院及醫學中心,始終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長期投入重症與難症疾病治療與醫療量能的提升,如血液腫瘤疾病中,復發、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都是最具挑戰性的疾病之一,這些患者往往已接受過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甚至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在疾病復發之後,傳統治療的選擇非常有限,家屬常常面臨「下一步在哪裡」的困境,在國家政策與醫療進展上,高醫責無旁貸,不只是引進CAR T,更投入完整的制度建置、多專科醫療團隊執行與臨床品質控管,讓這項先進治療可以提供南台灣病人治療的新選擇。高醫也已經與高雄、屏東及台南等多家醫院建立轉介與共同照護機制,讓不同院所的血液科醫師與個案管理師可以無縫接軌、緊密合作,患者不需要再為尋找治療資源南北奔波。高醫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把國際級、指標級的尖端先進治療落地在南部;把過去被視為「最後手段」的治療,變成患者真正可及的選項;讓病人和家屬不只聽到「還有希望」,而是看見具體的治療路徑。
高醫血液腫瘤內科暨細胞治療暨研究中心劉益昌主任表示,CAR T細胞治療不是一個單一處置,它同時具備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及免疫治療模式,是一個高度整合的醫療工程。高醫建置多專科整合照護系統,該系統包含血液腫瘤科、重症醫學、感染科、神經科、藥學部、檢驗醫學部、細胞治療暨研究中心、護理團隊與專責個案管理師等角色,針對病人進行跨團隊評估、治療、住院監測與長期追蹤。「CAR T區域性的合作模式」這對病人非常重要。因為許多復發或難治的患者,體力和免疫狀態都已經很脆弱,長距離移動本身就是負擔;而家屬也常同時承受醫療、經濟與照護壓力。高醫希望的模式是「區域接力」而不是「單點集中」,也就是由各院血液科醫師與我們的CAR T團隊共同照護病人,集中資源提供病患整合性的尖端醫療照護。
高醫血液腫瘤內科卓士峯主治醫師說明,CAR T細胞治療是讓臨床醫師對病人還有機會說出「有新的路徑可以嘗試」,因為對這群病人來說,傳統選項幾乎走到盡頭,接下來不是「換哪一種藥」的問題,而是「還有沒有任何選擇」的問題。CAR T並不是「保證痊癒的奇蹟藥」,我們仍然會面對治療風險、急性發炎反應、神經學變化等挑戰,也需要在適當的時間點介入加護醫療。但它確實讓我們有能力在最困難的階段,為病人多爭取一次機會。身為臨床醫師,能夠在病人已經聽過很多次「我們可能做得到的很有限」之後,還能說一句「我們還可以試試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CAR T細胞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被視為近年血液腫瘤治療最重要的突破之一。CAR T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再打一種藥」,而是一種高度客製化的免疫細胞治療:醫療團隊先由患者體內採集T淋巴球,經過基因改造與活化,使其能夠辨識並主動攻擊惡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細胞,之後再回輸患者體內,形成具精準標靶能力的長效抗腫瘤戰力。值得強調的是,CAR T細胞治療的成功,並非僅僅在於「將改造後的細胞輸回體內」。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治療,必須經過嚴謹的臨床評估,包括整體體能狀態、器官功能等。治療進行期間,也可能出現特有的免疫反應,必須由多專科照護團隊即時介入與監測,執行適當處置。因此,CAR T細胞治療須結合多專科團隊相互合作,是一種「系統型治療」,高醫將以目前治療經驗為基礎,持續投入細胞及免疫治療相關之基礎及臨床研究,期望能對南台灣地區有需要之病人提供尖端醫療的可近性及完整的醫療照護。(圖/記者王雯玲翻攝)
其他人也在看
秀蘭瑪雅金曲連續槓龜11次! 自嘲曝心聲
《綜藝一級棒》最新一集邀請秀蘭瑪雅擔任大來賓,一開場就以經典情歌〈多情多怨嘆〉撼動全場。康康聽完力讚:「秀蘭瑪雅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曾經連續11度入圍金曲獎,最高紀錄保持人,槓龜最多次的也是,很難有人再打破這個紀錄!」
Yahoo奇摩娛樂訊息 ・ 1 天前
秀蘭瑪雅11次入圍金曲全槓龜!自嘲「國父革命都成功了」 遭康康1句話吐槽
節目《綜藝一級棒》最新一集邀請「R&B歌后」秀蘭瑪雅擔任大來賓,一開場就以經典情歌〈多情多怨嘆〉撼動全場。康康聽完力讚:「秀蘭瑪雅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曾經連續十一度入圍金曲獎,最高紀錄保持人,槓龜最多次的也是,很難有人再打破這個紀錄!」
鏡報 ・ 1 天前
癌末不再走入困境!CAR-T細胞治療納健保 為難治血癌再開一扇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癌末也有機會拚痊癒!自2023年11月起,台灣正式將CAR-T細胞治療納入全民健康保險,針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與B細胞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提供有條件給付。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指出,這兩類疾病長期以來都是血液惡性腫瘤中最具挑戰性的類型,一旦復發,傳統治療選擇極為有限,患者往往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而CAR-T細胞治療是一項高度客製化的免疫細胞治療,能讓原本幾乎沒有治療選項的病人重新燃起希望。 CAR-T細胞治療是什麼?解析免疫細胞客製化療法原理 CAR-T細胞治療(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被視為近年血液腫瘤治療最重要的突破之一。CAR-T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再打一種藥」,而是一種高度客製化的免疫細胞治療;醫療團隊先由患者體內採集T淋巴球,經過基因改造與活化,使其能夠辨識並主動攻擊惡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細胞,之後再回輸患者體內,形成具精準標靶能力的長效抗腫瘤戰力。 值得強調的是,CAR-T細胞治療的成功,並非僅僅在於「將改造後的細胞輸回體內」。患者是否適合接受治療,必須經過嚴謹的臨床評估,包括整體體能
健康醫療網 ・ 12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20 小時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歌手石琇惠術後成植物人 女兒抗議醫療過失 嘉基:尊重司法
藝名石琇惠的7旬王姓婦人因胃癌一期,去年到嘉基醫院手術後成植物人 ,在加護病房躺了285天後往生,女兒質疑執刀的周姓醫師醫療疏失,到嘉義地檢署檢控告周醫師,今天到醫院舉牌抗議。院方回應表示,王婦呼吸衰竭並非因接受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治療與重症肌無力風險所導致,本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盼藉由審理讓真相與責任能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遊日染流感吃成藥 65歲男突尿不出來「膀胱險裂」醫警告:這藥物易中招
日本流感疫情不斷升溫,民眾前往日本旅遊要特別當心。醫師就分享一個案例,一名65歲男子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他自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沒想到隔天出現無法排尿情況,在日本就醫被緊急使用插尿管處置,在日本就多花了4萬元醫藥費。醫師提醒,若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可能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史的病人「急性尿滯留」,最嚴重可能膀胱破裂。
太報 ・ 1 天前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蔬菜有益健康,醫師邱筱宸特別推薦海帶芽,因為它富含膳食纖維、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吃白飯時加4克海帶芽者的飯後血糖、胰島素值,都低於沒吃海帶芽的人。另一項研究發現,連吃8週海帶芽點心的人,壞膽固醇(LDL)可降低7.4%。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20萬人注意了! 衛福部開放「終身一次免費篩檢」來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20萬人注意了!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健署今年8月1日起全面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只要是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國健署指出,新措施預估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指出,許多慢性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而透過擴大篩檢能提早發現潛...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這種蝦子超毒不新鮮!吃多恐傷腎、骨鬆、血管鈣化 4招選好蝦
美味新鮮的蝦子,大家都愛吃!只是你知道看似肥美飽滿的蝦仁,可能暗藏健康風險。營養師表示,市面上有些肥嫩飽滿的蝦仁,實際上是經過磷酸鹽處理的膨發蝦,長期食用超傷健康。 蝦子泡過磷酸鹽,吃多恐傷腎、
健康2.0 ・ 1 天前
進補別亂吃!大學生吃羊肉爐突「中風」 醫揭「1元凶」釀禍
隨著天氣轉冷,許多人相約吃薑母鴨、羊肉爐等食物進補,不過北榮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醫師張清貿提醒,食補並非人人適合,若本身有免疫疾病,恐越補越糟。他的門診曾出現一名大學生因吃羊肉爐而中風,檢查才知是紅斑性狼瘡釀禍,由於羊肉爐屬熱補食物,容易活化免疫系統,進而攻擊血管,若有血栓恐導致中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趙露思甩嬰兒肥靠「這招」!醫證實:做法超正確 燃脂效率提升10%
陸劇《許我耀眼》女主角趙露思狠甩嬰兒肥,身材蛻變成為熱議焦點。她透露自己的瘦身秘訣之一,就是晚餐提前在6點前吃完,並以花椰菜和芹菜等高纖蔬菜為主食。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是明星偏好,更有多項國際研究證實其減重效果。 提早吃完晚餐 提升燃脂效率 用餐時間真的會影響體重嗎?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成人體重管理林承達醫師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美國內分泌學會研究發現,晚間用餐者的血糖峰值比傍晚用餐者高出近20%,脂肪燃燒效率則降低約10%;營養學期刊指出,睡前兩小時內進食會讓肥胖風險暴增5倍,顯示提早用餐的減重成效明顯優於晚間用餐。林承達醫師解釋人體代謝在早晨最活躍,順應生理時鐘進食能提升營養消耗率,避免熱量在睡眠時轉為脂肪囤積。若將進食時段控制在早上8點到下午2點之間,不僅全天飢餓感更穩定,夜間脂肪燃燒效率也顯著提升,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幫助。 花椰菜低卡高纖 吃得飽又能瘦 為什麼花椰菜成為減重聖品?林承達醫師說明其關鍵在於它的低熱量與高纖維特性,每100公克花椰菜僅含25大卡,卻能提供超過2公克膳食纖維與每日所需維生素C。當纖維在腸道中移動緩慢,就能延長飽足感並穩定血糖,避免飯後血糖波動引發的飢餓感,進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帶狀皰疹恐留下「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醫籲:皰疹在「2大」部位要特別小心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亦屬高風險族群。年齡愈大,病毒再活化的機率愈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壓力大、睡眠不足…
華人健康網 ・ 18 小時前
醫療突破!三指爸迎來十指健康女兒 北醫阻斷「龍蝦爪畸形」罕病基因
出生時只有3根手指、走過50多次手術的李先生,從未想過有一天能抱著一個「10根手指」的孩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今(20日)分享,團隊成功阻斷導致「龍蝦爪畸形」的TP63罕病基因,協助李先生與妻子誕下健康女嬰,成功終結「新生突變」(de novo mutation)的遺傳傳遞。
自由時報 ・ 1 天前
60歲男沒有胸悶痛!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心梗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歲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次,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耳朵有「焦黑斑點」竟是大腸癌! 醫嘆:第三期了
耳朵上的異常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中醫師吳宏乾分享一則驚人病例,他在義診時遇到一名因長期失眠求診的患者,檢查時發現對方耳廓出現「焦黑色斑點」,加上患者有腹瀉、排便帶血等症狀,研判可能是大腸出問題。經進一步檢查後,證實患者已罹患第三期大腸癌,所幸及時發現得以治療。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