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人「閃兵」爭議發酵,衛福部22日發函台北市衛生局,要求清查3間負責兵役體檢複檢的指定醫院,釐清是否存在違規或人為疏漏情事。北榮院長陳威明建議兵役體健複檢,乾脆回歸給軍方醫院,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今(10/31)說,軍醫局會再跟內政部役政司討論,看量能如何再統一跟大家報告。
一名40歲男性上班族因夜間頻繁打呼且聲音大到自己驚醒,甚至有時出現窒息感,被診斷為極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徐欣健醫師指出,這類睡眠障礙患者罹患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是健康者的6至23倍,嚴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提拿東西、開瓶蓋、握掃帚…,感覺「握力」變小了,可能是代謝疾病甚至失智、憂鬱症的警訊。董氏基金會指出,近年來握力已從單純的力量測量,演變為評估身體功能與健康狀態的重要觀察指標,尤其在高齡族群中更具意義。一項研究更指出,憂鬱症、高血壓、糖尿病、阿茲海默 症、骨關節炎等疾病以及日常活動困難,都與握力有關。知名期刊《老化臨床與實驗研究》今年(2025)3月刊登了一......
...則可能表示存在某些健康問題 [Getty Images] 我們通常在腹部變大或衣服變緊時,才注意到體重增加。 但身體有另一個部位能透露健康線索——頸部。 頸圍若比平常明顯變粗或變細,可能是某些健康問題的警報。 我的頸應該要多粗? 身體脂肪通常以體重除以身高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來估算。 雖然這是一個良好的起點,但對健美運動員等許多人並不適用,因為肌肉會使體重偏高。 這就是為何測量頸圍能提供額外健康資訊。 那麼,如果你手上有捲尺,頸圍應該是多少? 德里肝膽科研究所(ILBS)所長兼國家醫學科學院(...
食用優質的油脂反而能減重。一項追蹤12萬中年人、時間長達20年的大型研究發現,長期攝取「橄欖油」有助控制體重,相較而言,奶油、人造奶油及其他植物油則與體重增加有明顯關聯。
藝人閃兵役案持續延燒,役男體位區分標準修正受矚。內政部役政司長沈哲芳昨天表示,為避免蓄意增重逃避兵役,要把BMI值標準大幅提升,達到45才可免役。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說,修改的是替代役體位的BMI標準,常備役體位並未更動,不過這部分還需由國防部軍醫局和內政部進一步協商。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吳婉華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成人免費健康檢查全面升級!30歲起即可享有健檢服務,涵蓋三高篩檢、肝腎功能、BC肝檢測等完整項目,並教你4步驟快速查詢特約醫療院所,輕鬆預約健檢,守護健康。為了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國民健康署自 114年1月1日 起,正式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年齡下修至 30歲,並同步優化檢查內容與醫療院所給付制度。此舉目的是讓更多年輕族群及早發現「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風險,並透過健康生活指導,建立長期的健康管理習慣。為什麼要從30歲開始...
連假剛過,許多人大吃大喝完要開始認真減重,但為什麼一樣是照著「211餐盤」飲食,有些人能輕鬆瘦下來,有些人卻努力許久仍看不到明顯成果?醫師指出,飲食關鍵往往不在餐盤比例,而在於食材的加工程度,研究指出,即使是標榜健康的超加工食品,減肥效果仍遠不及原型食物,以下整理餐盤「3大重點」吃對不怕胖。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一般而言,「減重、運動與飲食控制」是目前醫學上公認最有效的脂肪肝治療方式,胃腸肝膽內科醫師楊國鑫指出,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直接消除脂肪肝,通常要到肝臟開始出現發炎症狀,才會進行藥物治療,且主要是控制因脂肪肝造成的肝炎或引發脂肪肝的相關疾病,並不是直接針對脂肪肝本身來做治療。 以緩和減重的方式為佳「大家都想要一顆特效藥,藥吃下去就減肥成功了、脂肪肝也沒有了。」楊國鑫表示,雖然脂肪肝已成為普遍流行的國病,可是願意在狀況加劇前積極改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人卻是寥寥可數。或許是因為脂肪肝沒有明顯不適,又無法單靠藥物根除...
每天只要30分鐘!日本專家推「日式走路法」,快走3分鐘+慢走3分鐘交替,不用走一萬步也能燃脂、抗老、提升腿部力量,比一般有氧更輕鬆有效。如果你也在找不費力又有效的運動方式,這篇 Women's Health 編輯就帶你一次掌握它的關鍵做法與實際好處。
一般認為,體重過重者較易得糖尿病,但醫師莊武龍表示,一篇論文指出,由於相同BMI(身體質量指數)者,體脂率差異頗大,因此用體脂率來管理肥胖相關疾病(如糖尿病),更為有效,因此,民眾不要以為BMI低就是好事,若是體脂率高,更易罹患糖尿病。
芒果甜度高,常讓人擔心會飆血糖與變胖,但一項美國研究顯示,很甜的芒果依然有幫助血糖控制、降低體脂肪、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效果,效果優於看來健康低糖的穀物棒。
有些食物常常被貼上「壞」或「會讓人發胖」的標籤,但事實並非如此。單一食物並不會直接導致體重上升或下降;體重的變化,取決於長期整體的飲食習慣。根據Eatingwell網站指出,其實,以下這 5 種常被誤解的「壞食物」,反而可能幫助體重管理。雖然它們帶有不健康的刻板印象,但富含蛋白質與纖維──這兩種營養素都是促進飽足感、幫助控制飲食的重要關鍵。換句話說,許多你以為該「拒絕」的食物,其實能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1、全脂乳製品很多建議會提到「選低脂乳製品」,但全脂牛奶、起司或奶油真的一定不好嗎?雖然全脂乳製品熱量與脂肪較高...
減重是現代人的課題,42歲的彰化醫院個管師吳雅婷,原本體重104公斤,透過「健康飲食行為的內化」,再加上每天走路1小時以上等方式,15個月後,成功鏟肉51公斤,目前僅53公斤。身體年齡也從69歲回到27歲,內臟脂肪從22下降到1。鄰居都直呼,快認不得她了!
...及設置「長者營養友善專區」,共278家。今(24)日上午縣長張麗善與衛生局長曾春美於縣府親民大廳表揚52家業者,感謝業者響應健康飲食推廣,期盼透過公私協力,共同打造健康飲食新雲林,守護縣民的健康。縣長張麗善表示,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統計,本縣18至64歲民眾中,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重及肥胖者比例高達43.1%,高於全國平均,而肥胖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面對高外食率與肥胖問題的雙重壓力,雲林縣衛生局積極推動「減糖、減鹽及符合飲食建議」店家,鼓勵餐飲業者接受營養師輔導,透過減少糖鹽使用...
根據國民健康署數據顯示,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8%,等於每兩人就有一人腰圍超標、體脂過高。另一方面,骨質疏鬆也逐年威脅國人健康,推估每7人就有1人有骨鬆問題,常在出現骨折後才被發現,造成生活品質與醫療負擔的雙重打擊。為提供民眾最優質的醫療服務,恩主公醫院於今(17)日正式啟用全新升
不少家長常有小孩「養胖才會長高」的迷思,小心反而成為健康風險!醫師警告,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已突破3成,兒童時期的肥胖大多會延續至成年,體重過重不僅恐導致性早熟、長不高,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進而增加成年後肥胖與罹癌風險。事實上,長高關鍵與後天環境有關,挑食、晚睡與運動不足都可能影響。
...洗腎或心血管疾病的後期治療階段。 骨質疏鬆若忽視,容易導致骨折,進而造成長期臥床、失能甚至死亡;楊純豪表示,骨鬆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停經後婦女、70歲以上長者、體重過輕者、缺乏運動日曬者、有家族骨折史或慢性病患者。 他指出,現代人外觀或許「不胖」,身體質量指數 (BMI)也不高,但若內臟脂肪過高、肌肉量不足,就可能陷入「隱形肥胖」危機;這類族群常見於中年人、久坐少運動、飲食偏高糖高脂,或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者。內臟脂肪堆積在肝臟、胰臟、腸繫膜等器官周圍,不僅容易造成腹部突出、腰圍過粗,更與代謝症候群...
一般人認為避免年老衰弱症,應多補充蛋白質,但一項研究指出,攝取較多的蔬果與降低衰弱症 (frailty) 的風險,有顯著相關。攝取較多蔬果者甚至可降低32%衰弱症的風險。老年衰弱症者容易無法生活自理、生活品質不佳,甚至死亡。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7日電)肌少症是造成老年失能的主要原因。董氏基金會今天提醒,即使外表看起來不瘦,也可能因年齡增長使身體組成改變而罹肌少症,且「肌少型肥胖」危險性更比肌少或肥胖都還高。
...體位標準將加嚴 輕症不再可免役 除了審查制度,兵役體位標準也將同步調整。內政部與國防部正在檢討現行193項體位分類,針對高血壓、氣喘、精神疾病、肥胖等項目重新界定。 例如,未來若以「高血壓」為免役理由,除了數值超標,還須提供器官病變或住院紀錄;而 BMI(身體質量指數)過高者,須達45以上才能免役。輕度焦慮、輕微脊椎側彎、輕症氣喘等情況將不再直接列入免役項目,而需改服替代役或短期補訓。 免役率過高惹議 修法勢在必行 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根據統計,2023年全體役男的免役率高達16%,其中確實存在部分資料不實或偽造情形。為防止此類問題再發生...
失智海嘯來襲,國家衛生研究院首次發布國家級《台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指出40歲起就是預防黃金期,應積極管理腰圍、血糖、血壓、血脂與腎臟健康,才能全方位守護大腦。該如何落實這5守則? 2035年,台灣每10名長輩當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已然是高齡化社會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國衛院副院長許惠恒指出,國際共識認為,失智防治必須由政策高度啟動,包括丹麥、芬蘭、日本等高度發展國家,皆已推動國家級計劃,顯示這不只是醫療議題,更關乎國家公共健康與社會永續發展,是必須正面迎戰的挑戰。 以芬蘭為例,推動了享譽全球的「FINGER計劃」...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1日電)藝人蔡依林日前透露每天晚上9時半就睡覺,掀起早睡風潮,但不少人反而睡不著。醫師指出,研究顯示,只要在晚上10到11時間入睡,就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游凱翔台北23日電)藝人閃兵案延燒,內政部役政司長沈哲芳昨天指出,為避免蓄意增重逃避兵役,要把BMI值要達到45才可以免役。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說,常備役體位沒有修改,還是維持原來的BMI標準,BMI標準修改的是替代役體位。
高雄減重名醫爆出過度醫療爭議,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表示,減重外科手術效果顯著,但術後必須調整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