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聯手聯發科技打造 X300 系列影像系統 如何從晶片源頭共創影像新標準?
在手機拍照已幾乎成為每個人日常習慣的時代,怎樣的影像才算「好看」?又或者,更該問的是:「怎麼樣的畫面才能真實記錄當下?」
成立至今已 30 年的 vivo,雖然現在是以智慧型手機知名於世界,但卻一直在用影像技術的進化,悄悄定義著行動攝影的新標準。今年他們推出的 X300 系列手機,除了延續「看得更清、拍得更遠」這句品牌主張,更在硬體規格之外,講了一場關於「系統化影像哲學」的故事。這不只是把鏡頭數字拉高、畫素衝上 2 億這麼簡單,而是從主鏡頭選型、前後鏡演算法,到長焦設計、錄影邏輯、晶片共研、甚至自拍美感標準都進行了通盤重構。
影像王者的進化之路 從模組到哲學的全方位升級
影像設計不是堆疊規格,而是系統工程
vivo 影像認知產品部總經理湯清良形容他們這代 X300 的規劃,是從「感光元件、模組與 OIS 結構,到演算法、追焦與生態題材」一次性完整設計的系統工程。「我們不是只講堆疊規格,而是把從感測器、模組、對焦、合成、錄影與題材生態,串成一條可持續進化的影像鏈。」。
這段話不只是口號,從硬體配置就能看出背後的邏輯:X300 與 X300 Pro 雖同系列,卻在影像策略上採取了明確分工。Pro 型號因為機身較大,空間足以容納蔡司 2 億畫素 APO 超長焦鏡頭;標準版 X300 則走「小尺寸機身內的最佳主攝」策略,選擇將 2 億畫素配置於主鏡頭,搭配 1/1.4 吋感光元件,讓日常拍攝體驗更優異。
為何這樣分?湯清良補充道:「Pro 是追求遠距與完整焦段矩陣,標準版則在體積受限下,做到主攝上的極致表現。硬體只是基礎,平台與演算法會把差距再拉開。」
這樣的分化設計策略,不僅回應了產品差異化與市場需求,也展現 vivo 在影像規劃上已不再只是“跟著潮流”,而是主動定義該怎麼拍、該怎麼用。
人像不只是美顏,而是風格自由
拍人像,一直是手機拍攝中最常見也最講究的一個題材。vivo 這次提出了兩句新的標準口號:「80% 真實、20% 潤色」與「讓專業使用者創作得更痛快,讓大眾使用者輕鬆拍到好作品」。
他們把人像演算法拆成兩個風格模式:「自然人像」講求皮膚真實、瑕疵保留、不過度修飾;「鮮明人像」則適度提升亮度、抑制毛孔與膚色瑕疵,保留討喜度。湯清良指出,這是為了「讓選擇權交還使用者」,而不是讓機器決定你該怎麼被看見。
這個邏輯也被延伸到前鏡頭上,X300 系列前鏡頭採用 5000 萬畫素超感光主鏡頭,並套用自研的 GTR 質感人像演算法與 NICE 演算法。根據內部說法,即使在低光場景下,自拍也能呈現電影般層次與立體感,不必依賴修圖 App 就能讓畫面自然有感。
vivo X300 系列在人像與主攝模組上的設計,從硬體選型、模組配置到演算法策略,都可以看出不是追求最大,而是追求平衡與場景針對性。從“主攝用 2 億畫素”到“前鏡頭升級為主規格”,再到“雙人像風格設計”,整體戰略已不再只是「讓影像清楚」,而是讓使用者看見更貼近肉眼的真實美感,也能根據自身審美自由選擇風格,這是近幾年旗艦影像手機中相當少見的設計深度。
超長焦戰場 vivo 如何挑戰行動攝影的極限
如果說日常拍攝考驗的是相機的綜合能力,那麼超長焦領域就是旗艦手機的試煉場。因為一支長焦鏡頭,不只要「看得遠」,還得「對得準」、「拍得清」、「不手震」,甚至在錄影、動態場景、雜訊控制等多維度都得拿得出手。X300 Pro 在這一區塊,毫無保留地把長焦系統推到極限。
超長焦空氣切割機?
這次 X300 Pro 採用蔡司 APO 等級的 2 億畫素超長焦鏡頭,結合 vivo 自研演算法,打造了一套前所未見的「超長焦空氣切割機」。這個名字乍聽有點浮誇,但實際上它解決的是生態攝影中最棘手的問題——如何讓主體清晰、背景乾淨、空氣層次自然不死白?
這套系統背後包含降低色散,讓邊緣不模糊的 APO 校色技術、長焦虛化演算法與多模態感知演算法組合,在鳥類、花卉或舞台主體拍攝中能智慧辨識背景,保留主體細節的同時,也讓畫面更有景深與空氣感。
湯清良表示:「我們不是只做主體清晰,而是讓主體與背景的層次分明,看起來就像你眼睛親自看的一樣,而不是一個『鋸齒邊緣貼上來』的數位合成。」
這背後是 vivo 對自然光影與空間感的理解,而不是單靠強力裁切或疊圖完成的假象。他們甚至針對鳥類與演唱會等題材設計了專屬的高反差抑制與莫爾紋消除演算法,讓這些高挑戰場景拍起來不再是賭運氣。
硬體 + 軟體 + AI 三位一體的追焦方案
但遠,只是一半的戰場;追得上主體,才是實戰關鍵。X300 Pro 在這次打造了全新的「長焦追焦系統」,由 X-Track 演算法、Blueprint 極限追蹤引擎、專屬長焦 OIS 防手震結構三部分組成。
這套系統在實拍場景中,不論是舞台上移動的舞者、比賽中快速奔跑的選手,甚至遠方飛鳥,都能精準鎖定追蹤、連續拍攝。
聯發科技術規劃資深總監李俊男補充,這一代的聯發科天璣 9500 晶片,與 vivo 合作打造的物件追蹤 + 時序加速「雙引擎協同」技術,已經將傳統對焦延遲從 150 毫秒等級壓縮到約 33 毫秒:
「現在畫面一出,人臉就能咬住。這讓使用者不再只是拍得到,而是真的能『拍得上』,畫面也穩定不模糊。」
透過這樣的技術組合,X300 Pro 能在 480mm 焦段下實現每秒 12 張的高速連拍,連續輸出 36 張無損畫質影像。再加上專屬增距鏡模組,焦段最高可延伸到 1140mm,進一步擴張遠距攝影的可能性。
未來會有「雙 2 億像素鏡頭」嗎?
日前傳出 vivo 可能於 X300 Ultra 機種上配備「2 億主攝」+「2 億長焦」的機種?湯清良的說明:「目前仍受限於模組體積、機身美感、散熱與結構平衡等限制。不會只為了數字而做,而是看未來是否能真正滿足我們對抓拍與錄影表現的需求。」
這句話雖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但再次強調了 vivo 的影像研發思路:不是「什麼能做就做什麼」,而是從實際使用場景與使用者體驗出發,決定要不要做。
X300 Pro 在長焦上的投資與系統設計,可以說是目前 Android 陣營中最完整、最具前瞻性的方案之一。從蔡司 2 億長焦鏡頭、超長焦空氣切割機,到多模態追焦系統與晶片級運算協同,每一環都不是單獨拼湊,而是圍繞「遠距抓拍」這個場景做深度鑽研。
錄影,不只是拍得到,而是拍得好
如果說拍照看的是畫質細節,那麼錄影看的是流程完整性與穩定性。vivo X300 系列這次沒有單靠「4K120 幀」或「杜比視界」這些字眼吸睛,而是從底層系統架構開始,重新定義了錄影與拍照的關係,甚至導入了「雙系統錄影」的新概念。
這讓錄影不再只是「能拍」,而是「隨時拍得好」。
錄拍雙系統:讓錄影中抓拍不再是影格擷圖
過去在手機錄影時,如果你想在錄影中截取畫面,多半只能擷取一幀影像,畫質基本上是「能看就好」。但在 vivo X300 Pro 上,這個限制被突破了。
vivo 建立了所謂「錄拍雙系統架構」:當你按下錄影鍵的同時,手機會啟動兩套影像處理流程,一套負責錄影,一套則同步跑拍照流程。這表示當你在錄影中按下快門,抓到的照片不再只是影格擷取,而是近乎拍照等級的獨立成像。
根據官方資料,這種架構讓抓拍照片的解析度提升高達 355%。不只看起來清楚,在色彩還原、細節保留上都更接近單拍效果。
湯清良形容這個設計是:「讓錄影中的每一幀畫面都具備成為照片的潛力,也讓抓拍不再錯失瞬間。」
對內容創作者來說,這樣的錄影策略,意義遠比「4K」幾個字更實在。
4K120 Dolby Vision 高幀率不是只有數字好看
vivo X300 Pro 還支援了最高 4K120 幀的錄影,並支援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高動態範圍技術。
但 4K120 聽起來雖然強,實際用起來卻常見一個問題:耗電快、發熱大、錄不久,這正是過去 Android 陣營一直被詬病的點。
聯發科的李俊男提到,他們在天璣 9500 上針對這點做了大幅調整,導入跨代功耗治理與硬體級算圖加速引擎,才能讓這些高規錄影功能更好用。
他說:「我們把電影人像的景深、光影、膚質、色彩多重效果,做成硬體級引擎疊上去,才能讓 4K60 和 4K120 在功耗和溫控上都穩定運作。」
這背後的概念很簡單但關鍵,如果錄影用不了幾分鐘就發熱降頻,那再高的解析度都只是規格秀。
vivo 更導入所謂「長續航錄影模式」,讓手機在長時間錄製演唱會、運動賽事、旅遊 vlog 時,也能在控制功耗與維持畫質間取得平衡。
從合作到共創 聯發科技與 vivo 的系統級深度整合
很多品牌會說他們的晶片性能有多強,但當 vivo 在講他們與聯發科技的合作時,講的不是「買了哪顆晶片」,而是:「我們一起做了這顆晶片」。這不只是商業話術,而是真正參與到定義階段的「共研關係」。
vivo 與聯發科技合作已經非常多年,從 X80 系列開始,雙方就在核心影像場景上提前 1.5 到 3 年規劃,從需求面就介入晶片設計,確保硬體架構能對應未來演算法的演進與使用者場景。這次在 X300 系列搭載的 天璣 9500 平台,正是雙方協同設計後落地的結晶。
「抓得準、拍得穩」不是靠單一規格,而是協作成果
這一代 X300 系列,在追焦與遠距拍攝上能達到極高命中率,其實靠的不只是影像模組與鏡頭防震,而是來自天璣 9500 的雙引擎 AI 架構支援。
李俊男說明,天璣 9500 採用主打效能與能效的雙 NPU 架構,其中一顆甚至具備「存算一體」設計,能極度省電地處理影像場景下的即時 AI 任務。
透過這樣的設計,他們把傳統約 150ms 的追蹤延遲壓縮到約 33ms,也就是說:主體一進畫面,追焦就已經鎖定,這就是 vivo 所稱「物件追蹤引擎 + 時序對焦加速」的技術底層。
這些升級讓追焦變得不再靠運氣,也讓使用者在拍攝運動比賽、舞台表演、或遠距移動物體時,不會錯過關鍵畫面。
2 億畫素長焦模組,怎麼做到不「畫面崩潰」?
過去很多 2 億畫素手機常被批評「只剩數字好看,畫質反而不穩」, vivo 為何敢把 2 億像素放在長焦端?
湯清良說明:「2 億畫素過去常見問題是:算力不夠、檔案太大、畫面乾淨度不足。我們這次針對 ROI 區域加速、加上雙 NPU AI 算力,提升整體影像處理性能約 27%,讓高畫素不再只是理論值,而是真實可用。」
這個「真解析」不只出現在照片上,也在錄影場景中發揮作用。
高規錄影能長錄,是功耗與熱控協調的成果
vivo 在 X300 Pro 支援了 4K120 杜比視界錄影、雙鏡錄影、可變焦錄製、LOG 色彩處理等功能。這些能力如果只是單靠演算法計算,很容易就把手機搞到過熱、降頻甚至直接停錄。
但 vivo 能在錄影過程中仍保持穩定,來自他們與聯發科技針對 「錄影能效治理」與「長時錄影熱控」的聯合調整。
李俊男指出:「電影人像這種高幀率又疊效果的錄影場景,我們是用硬體級引擎分擔計算,才能讓這些功能『真的可用』,而不是只能錄幾十秒就燙到停機。」
再高的規格,如果不能穩定執行,對使用者來說根本沒有意義。
從買家賣家,變成共同開發者
這次合作還有一個不小的變化,聯發科技首次採用「團隊駐廠共研」的方式,讓工程師實際與 vivo 團隊一起研發,並在產品初期就進行功能模擬與實驗。
這讓晶片不只是按需求生產,而是在場景定義、能效預算、使用者習慣等多維角度都有參與,成為真正的共研夥伴。
湯清良總結這段合作時說:「晶片、模組與演算法的融合已經不能分割,我們做的是系統級整合,才能讓 X300 系列有這樣的影像實力。」
vivo 與聯發科技的合作模式,從傳統的供應鏈合作升級為真正的系統聯合設計。這不只是單次產品的聯名,更是將 AI 演算法、影像模組設計、錄影功耗調控與平台架構進行長線整合的具體落地。
但與 vivo 深度合作所推出的處理器,難道不會讓其他品牌顯得尷尬?會不會如高通為了三星推出「Snapdragon for Galaxy」的品牌定制版本?
湯清良回應:「技術面來看,我們與聯發科技合作非常深入,很多能力是共同定義與共研開發,目標是拉升整體 Android 體驗,而非追求獨佔名義。」
這樣的回應間接證明,vivo 雖未掛名專屬晶片,但在天璣平台設計上已深度參與核心能力定義。
上一代 X200 Ultra 使用了雙獨立影像晶片 VS3+ 搭配 VS1 Pre-ISP,而本代 X300 Pro 則是將 V3+ 直接整合進天璣 9500 SoC,再搭配 VS1 獨立晶片,兩者最大差異在哪裡?
湯清良說:「SoC 內整合帶來頻寬、功耗與傳輸效率優勢,才能把上代外掛只能做到的 4K30 升級到 4K60,並且保持散熱與續航在可控範圍。簡言之整合帶來更高吞吐量、更低能耗、更一致的多模組協作。」
這樣的協同,不只讓 vivo 能做出一台「實戰強」的旗艦影像手機,也讓聯發科技從晶片廠角色,進化為 Android 生態系中影像體驗的共同定義者。
vivo 的影像哲學能否成為 Android 陣營的範本?
在 iPhone 拍照仍被普遍視為「穩定、安全、不出錯」的年代,Android 陣營雖然在硬體規格上屢屢超車,但整體體驗始終缺乏一致性與系統性。從感光元件、演算法、快門速度到後期色彩風格,各品牌之間參差不齊,難以建立一套明確的「Android 影像美學」路線。
但從 vivo X300 系列開始,也許這一狀況正在改變。
Android 的問題從來不是規格不夠強,而是缺乏統一觀點
多數 Android 品牌採取的是「今年看誰的鏡頭強,我就塞進去」的策略。這樣的戰略雖能快速跟上市場,但難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影像審美與調性。
vivo 的做法剛好相反。他們用 3 年規劃與聯發科共研晶片平台,從演算法到 ISP 架構都參與定義,甚至用訪談超過百位攝影師、設計師的方式,總結出一套「貼近真實又不失討喜」的影像標準。這樣的規劃節奏,對照 Android 主流品牌的快週期更新機制,實屬少見。
後記
在眾多手機品牌競逐高畫素與演算法堆疊的時代,vivo X300 系列選擇了一條不那麼喧鬧,卻更紮實的影像之路。他們不是單靠數字說話,而是從影像哲學出發,提出「80% 真實 / 20% 潤色」的標準,並結合自研演算法、蔡司鏡頭與與聯發科技共研平台,打造出一條從感光元件、追焦演算法到錄影結構的完整影像系統。這不只是手機拍照的升級,更是 vivo 對「使用者想拍什麼、需要怎麼拍」的系統性回答。
X300 並非單一規格機器的極限,而是 vivo 對未來影像體驗的整體布局:拍得到只是基本,拍得穩與拍得出個人風格才是核心。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定義未來影像的,不是數字、不是演算法,而是品牌是否真正理解使用者在每個拍攝瞬間背後的選擇與期待。在 AI 與行動影像融合的時代,這樣的思考方式,或許才是下一個十年的關鍵方向。
更多3C資訊
OPPO Find X9 Pro 快速實測
vivo X300 Pro 讓長焦增距鏡更好用?實測街拍一次告訴你
其他人也在看

大神換機!木村拓哉親身去 Bic Cam買 iPhone 17 Pro 網民驚訝:原來男神還在用 iPhone 13?
日本巨星木村拓哉近日在其 YouTube 頻道更新影片,記錄了他親自前往日本大型電器店 Bic Camera 購買新手機的過程。這位萬人迷竟然像普通人一樣去店舖取貨,而且更被眼尖網民發現他之前使用的竟是舊款的 iPhone 13 (Product RED),引發熱烈討論。
Yahoo Tech ・ 21 小時前
iPhone容量一下就爆?4招教你刪除系統資料 一秒找回「儲存空間」
許多手機(特別是iPhone)常會出現「系統資料」(或稱System Data、Other、其他資料)占用越來越大的狀況,甚至動輒好幾GB,而究竟該如何清除沒用的資料,增加手機容量?《鏡報新聞網》編輯整理出4大方法,教你一秒找回儲存空間。
鏡報 ・ 21 小時前
iPhone 17 Pro宇宙橙「濕紙巾一擦就掉漆」 網友質疑造假
根據外媒報導,一名國外網友在社群平台X上分享照片指出,當地有使用者以濕紙巾清潔iPhone 17 Pro Max,結果竟導致機身大面積掉漆。照片中可見,原本應呈現橘色金屬質感的外殼,在鏡頭模組周圍及側邊按鍵區域幾乎只剩下金屬本色,僅有少許橘色塗層殘留,整體觀感大受影響。這...
CTWANT ・ 1 天前
入秋最強冷空氣明報到!北部、東半部轉濕涼 「這一天」部分地區低溫恐探13度|#鏡新聞
更多天氣資訊,交給氣象主播王月芳。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鴻海科技日/未來5年人形機器人全球出貨量狂飆14倍
人形機器人熱潮在輝達推波助瀾下快速成型,市調機構Counterpoint表示,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只有1萬8千多台,但到了2030年,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預估將來到25.6萬台,出貨量將比今年暴增超過14倍,相當於5年內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高達69.7%。
鏡報 ・ 6 小時前
華強北再創新猷,Apple iPhone Air「無 SIM 變有 SIM」
華強北的「超雪團隊」於微博發文,表示 iPhone Air 改實體 SIM 成功,令 iPhone Air「無 SIM 變有 SIM」。
Yahoo Tech ・ 1 天前
國安局警告 五款陸生成式AI暗藏資安危機
國安局點名,包括Deepseek等5款中國大陸製AI語言生成模型,有過度蒐集個資、散播不實資訊、甚至會悄悄生成網路攻擊指令,資安專家說,不論用戶是否有提供機敏資料,這些AI仍可能偷偷的,盜取文件和圖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蘋果須向 Masimo 賠償 6.34 億美元!Apple Watch 血氧功能再惹爭議
Apple 與醫療設備商 Masimo 之間,針對 Apple Watch 血氧監測技術的專利戰再度升溫!美國加州陪審團於上週五(11 月 14 日)作出裁決,認定 Apple 侵犯了醫療技術公司 Masimo 的專利,須向其支付 6.34 億美元(約 49 億港元)的賠償金。這項判決主要針對 Apple 過去銷售的 Apple Watch 型號,被視為 Masimo 在這場持久專利戰中的一次關鍵勝利。
Yahoo Tech ・ 20 小時前
不可能被騙? 詐欺打造專屬攻心劇本|鏡新聞調查報告|#鏡新聞
打詐專家指出,綜合科技和心理戰的高端詐騙,正在增加。這種最新的「社交工程」手法,披著友善的外衣靠近,為你編寫專屬詐欺劇本。如何避免上當?或許得先放下「我不會被騙」的盲目自信。校園裡的防詐教育必須翻轉,由教師與金管會聯手開發的「詐騙實驗室」,帶領學生善用AI科技,走進詐團的話術裡,分析詐術心理學,才有機會識破詐騙。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5 小時前
iPhone Air 2 主要升級 2nm 晶片及續航力?雙相機「技術上可行但不合理」
此前有不少流言提到,由於 iPhone Air 銷量不佳,所以第二代產品將無限期推遲。而根據彭博名記 Mark Gurman 的說法,蘋果其實從未打算按年更新該產品線。
Yahoo Tech ・ 23 小時前
新竹通APP不好用 議員憂成錢坑
新竹市政府推出的新竹通APP今年8月上線,但民進新竹市議員施乃如指出,新竹通評分低,且錯誤修復速度慢,APP內甚至無回報機制,要求市府訂定使用預算規範,勿放任其成為「錢坑APP」,市府回應,會依各界回饋意見及需求,持續規畫擴增各項整合服務。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是德攜手聯發科 推進Pre-6G整合感測與通訊技術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7日電)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今天宣布,與聯發科攜手推進Pre-6G整合感測與通訊(ISAC)技術,將資料傳輸與感測功能整合於單一無線電架構,是邁向6G實驗部署的關鍵一步。
中央社 ・ 1 天前高通公布Qualcomm Dragonwing IQ‑X嵌入式處理器 以AI PC經驗提供具出色能耗效率的AI工業級處理器
高通宣布推出Qualcomm Dragonwing IQ‑X高階工業級處理器,旨在解決當前工業處理器難以面面俱到的痛點,結合具有出色單執行緒的CPU,具備達45 AI TOPS的N
Cool3c ・ 11 小時前
示警DeepSeek等中製AI風險 國安局揭位置、截圖都遭洩
國安局今(16)日公布針對DeepSeek等5款中製生成式AI語言模型檢測結果,指出抽測的AI模型皆有要求位置資訊、蒐集截圖、強迫同意不合理隱私條款等問題;生成內容則出現「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偏頗資訊,並排除「人權」、「六四天安門事件」等特定關鍵字。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資安院:資安防護仍須強化 應透過弱點掃描強化管理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17日電)114年度公務機關暨特定非公務機關資安事件原因統計近日公布,資安院指出,今年截至10月底,兩類機關於資安事件型態呈現明顯差異,反映防護需求不同,但在系統防護上均仍有改善空間,建議應透過弱點掃描強化管理。
中央社 ・ 1 天前
阿里巴巴AI助手「千問app」上線 立即塞爆網路
大陸「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人工智慧助手「千問app」,今(17)日正式開放公測,網頁與PC版同步開放。據阿里巴巴表示,「千問app」的應用場合,涵蓋辦事、地圖、健康、購物等多個生活場景。而「千問app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三星推出Galaxy Tab A11+萬元內Android平板 主打11吋大螢幕與支援AI智慧功能
三星的Android平板產品提供自旗艦到平價、從大螢幕到一手可掌握的廣泛產品類型,其中Galaxy Tab A9+是在相當受消費者歡迎的高CP值平板,也是台灣連續兩年Android
Cool3c ・ 11 小時前德國新法擴大政府權力 可禁用特定中國製造商零件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歐洲版14日報導,隨著德國對中國立場日益強硬,聯邦議院(Bundestag,國會下議院)近日批准一項新法案,將賦予內政部新的工具,以網路安全風險為由,禁止在關鍵行業使用特定製造商的零件。據報導,這項德國政府即將獲得的新權力,將禁止有風險的中國技術供應商參與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大集合》玩坐氣球襲胸籃籃?胡瓜慘遭炎上 節目急發116字聲明道歉
綜藝天王胡瓜主持的《綜藝大集合》17日到雲林麥寮出外景,有網友PO出錄影截圖,發現胡瓜玩坐氣球遊戲過程中,不小心摸到助理主持人籃籃的胸部,遭網友炎上批評,不過許多網友也緩頰說:「這一看就知道不是故意的。」對此製作單位今天也做出回應。蔡維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