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否重擁核能,再生能源不可拋
⊙詹順貴
最近能源議題新聞多,而且紊亂甚至矛盾,除光電是否會污染水庫水質,分別有環團開記者會譴責與聲援,離岸風電3-2、3-3期招商條件搖擺引發的爭議,在地居民對四接、中火提起撤銷環評行政訴訟,民眾提環評法、國家公園法、發展觀光條例等修法限制地面型光電的設置,環境部也正研擬光電應環評的認定標準外,最重要的莫過於11月7日TVBS報導賴總統親自召見經濟部長龔明鑫,指示「不要再搞綠電」,且須於2027年前處理好核三重啟事宜;11月5日賴總統重申政府預計在2030年前挹注9,000億元,加速引導綠能、儲能、節能等能源轉型。
後兩則新聞放在一起看,明顯即有矛盾之處,政府既然要投入9000億元加速引導綠能、儲能、節能等能源轉型,怎會又指示「不要再搞綠電」?如果加上TVBS的報導出現「搞」字這類中國非常普遍的習慣用語,更令人懷疑其真實性,何況賴總統競選時的能源政見是「持續推動『非核、減煤、增氣、展綠』的能源轉型工程」,其中再生能源的占比要從2025年的20%增至2030年30%,縱使近來部分南部光電案場爭議多,想來也不至於甘冒大不韙,悖逆世界潮流與快速放棄自己的政見直接指示經濟部「不要再搞綠電」。
駁斥假新聞是必要,更得指出方向何在?
該新聞一出,總統府與經濟部均快速回應,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不客氣地表示「賴總統從未指示不要綠電,也未曾為核三廠重啟設定任何時間表。該則報導內容嚴重不實、無中生有」;經濟部發布聲明指「此種說法完全子虛烏有,龔明鑫部長未曾有接受總統任何相關指示」,可見應是紅媒的刻意操作。
令人玩味的是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僅是澄清「未曾為核三廠重啟設定任何時間表」,並未否認要重啟核三,對照近日經濟部長龔明鑫、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受訪的公開說法,顯然是已經決策將由台電先啟動自主安全檢查,確認有重啟條件,再走修法後的重啟(屆期後再運轉)程序,只是對於核能安全的慎重,沒有直接限定重啟時間而已。由此可見,台灣剛進入「非核家園」,很快又要開始倒數計時重新擁抱「核能家園」的時刻。
除核能業者基於切身利益、貪圖政府以人民納稅錢提供便宜電力供其賺錢的工商企業大老,或像台灣一群自以為是的「核能流言製造者」無視台灣特殊地理環境條件與地緣政治盲目擁核外,近年擁核聲量大增原因,還包括被帶風向誤以為再生能源較貴,台灣核能發電占比仍過半,充滿相對剝奪感的青年人,認為天然氣接收站或再生能源會破壞海洋與潮間帶生態、水質,轉而支持核能的部分認同環保理念人士,許多因真心認為台積電是台灣護國神山,為滿足台積電與未來AI產業高耗電而認為台灣應該重新擁核的企業界乃至社會人士。
這些人也都代表是民意,政府(執政)勢必認真看待,但認真看待的同時,如何以科學理性客觀的數據與論理來進行社會溝通,這是賴政府一再強調的三大條件之一「取得社會共識」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與步驟,也將是賴總統未來大挑戰之一。
重啟核電流程多,豈是瞬間就可行?
就核三(乃至核二)的重啟而言,綜合現實面與依《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第3項、《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第16條、第16條之1、第16條之2等規定,需要走的行政流程包括:
一、台電自主安全檢查,檢視是否具備重啟條件。
二、具重啟條件時,提換照申請書與再運轉計畫送審,其中換照申請書必須檢 附以下文件:
整體性老化評估及老化管理報告。
時限老化分析報告。
相關終期安全分析報告及運轉技術規範之增修內容。
輻射相關議題查核評估報告。
耐震安全評估說明。
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文件。
三、執行完成再運轉計畫後,提出執行結果報告。
四、前二款經核定後,換發運轉執照。
完成以上行政流程,固然就能重新裝填燃料棒繼續運轉(要併聯發電,還需測試),但其中會出的現實問題,尚有1、走完以上行政流程,需時多久?2年、3年?5年、7年?2、老化零件的採購難易如何?進行圍阻體內零件更換的操作技術難易?3、如何加強或改善爐體的耐震安全?4、是否需環評?5、在兩岸地緣政治緊張關係下的燃料棒的採購、運送問題,以及6、以上林林總總所需經費若干?反應到發電成本,每度多少錢?也都是能否重啟必須務實考量的重大議題,絕非想當然爾,政策拍板重啟,送審申請文件獲核准,就可以直接裝填燃料棒運轉發電。
技術是否可行是大學問,經濟可行又是另個話題
以上流程與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可以簡單地用「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或財務)可行性」加以歸納。在「技術可行性」面向,重視的是技術的安全與穩定,所以重啟前必須進行相關爐體、零件的老化評估與安全分析;「經濟(或財務)可行性」則是評估分析其成本效益(包括所需期程),但如考量中國對台封鎖威脅,從國安角度看,可以較不用考量「經濟(或財務)可行性」。
再以「核融合」為例,迄今仍只是實驗室瞬間產出能量的技術,遠不具備穩定性,欠缺「技術可行性」,因此「經濟(或財務)可行性」根本完全不用討論。至於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藉由核分裂產出能量的技術固然穩定,但各類型SMR的安全性或多或少仍備受懷疑;而且已有歐美SMR開發廠商因不敷成本而陸續退出,可見SMR是否都具備「經濟(或財務)可行性」仍有疑問。
台灣要不要從後追趕,投入高度敏感的「新核能技術」研究,是一項獨立議題,要不要與能不能引進已商業化的「新核能技術」,則是另一項較不具敏感度的議題。就商業使用的引進來說,縱使「新核能技術」已具備「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或財務)可行性」,在地理環境條件與地狹人稠的台灣,仍需要克服設置地點的選址難題與核廢料處理問題(核廢料處理問題理論上應屬「技術可行性」的一環),因此,就賴政府高舉重啟核能的三大前提條件而言,其中「社會共識」(包括選址後的在地居民抗爭)與「核廢料可以處理」都會是難題,因此,時程上的不確定性更加難以掌握。
何妨由童董組團討論核電的所有條件
既然核三(乃至核二)的重啟評估,是由台電負責,建議近年擁核聲量最高、又有足夠資力、社會聲望的童子賢董事長,與其空言擁核,將上述各項難題丟給賴政府與台電,何妨親自邀集各方專業人士組成專案顧問團隊,提供經費交給此一由其自組的民間專業顧問團隊針對有可能引進的現行已知「新核能技術」進行全面性評估,評估項目包括前述涵括穩定性與安全性的「技術可行性」、具備成本效益的「經濟(或財務)可行性」、選址條件,以及最重要的選定場址後如何進行在地社會溝通與取得台灣整體社會共識、如何處理核廢料(例如與美國核能業者簽約確保回運)等等,讓台灣社會有科學客觀詳實的資訊可以一起理解與對話。
而且無論是評估核三(乃至核二)重啟或考量引進新核能技術,都不可能也不應該放棄再生能源的發展。核電占比過半的法國,於2012年提出逐步減低核能依賴的能源政策方向,計畫於2025年前將核電占比從75%降至50%,同時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拉高占比,以達成減核願景;為實踐上述政策目標,於2015年7月通過極具野心以發展綠能目標的能源轉型法案(Energy Transition For Green Growth ACT)。歷經福島核災的慘痛經驗後的日本,縱使又重新推進核能,也非直接放棄再生能源,而是同步積極推動。
台灣擁有世界絕佳的風場、充足的日照,可供發展風電與光電,此外,四面環海,有取之不竭的氫能料源,還有許多地熱,這些可供發展的再生能源,皆是真正無懼中國封鎖、具有戰略價值的自主能源,其中離岸風電與氫能還兼具能源轉型與新型產業發展功能,縱使少部分案場因不肖業者的短視近利,漠視法令與環境生態而被過度渲染與污名化,賴政府與執政應擔起的責任是積極取締、遏阻不肖業者與回應澄清,而非直接屈服放棄或轉為消極發展。反觀台灣想重新使用核能,則仍須仰賴美國鼻息(兩國簽有《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目前美國也積極支持)。因此,衷心奉勸賴政府:不管是否重擁核能,再生能源不僅不可拋,還應更加倍積極發展,才有可能安撫當年一起反核、擁綠的支持者疑慮。
作者是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
其他人也在看

冷空氣明殺到「冷剩14度」 3地區越晚雨勢越大
冷空氣明起報到,各地降溫明顯,氣象署預估北部低溫恐從20度跌至16度,東北季風挾帶水氣也將帶來降雨,基隆北海岸與宜蘭更有局部大雨。雖未達冷氣團或寒流等級,週三仍偏涼冷,週末冷空氣減弱後氣溫才有望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下週「跳水式降溫」剩13度!鄭明典曬1圖曝:北極冷空氣南送台灣
入秋最強冷空氣將在明(17)日南下,最低溫可能來到13度。前中央氣象局鄭明典指出,北極上空極冷的空氣,目前有5個分支往外突出,其中1支將把冷氣南送到台灣,不過這波影響比較顯著應該是在日本北方。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強冷空氣南下「雲街」現蹤!北台灣率先轉濕冷 低溫下探16℃
各地天氣轉涼了!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表示,今起一波東北季風正逐漸南下增強,北台灣率先感受到天氣轉濕轉涼;同時前氣象署長鄭明典也分享衛星雲圖上已出現代表冷空氣南下的「雲街」跡象,顯示冷空氣影響正逐步擴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最強冷空氣「挑戰首波冷氣團」!明全台大降溫這天剩12度 濕→乾時程曝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溫方面,西半部高溫約27至30度,東半部則為25至27度,各地低溫普遍為19至22度,早晚感受較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變冷番薯!入秋最強冷空氣要來了 北部、東北部「這2天」恐探12度
別被現在溫暖的陽光給騙了!中央氣象署今(15)日表示,雖然今明兩天北部和宜蘭回暖,但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提醒,全台早晚仍偏涼,注意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此外,下週一(17日)開始,今年入秋最強冷空氣來襲,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冷空氣南下後,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將轉為有雨,氣溫也急速下滑,「下週二、週三(18日、19日)是這波冷空氣最強勁的時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北台灣剩最後一天太陽!專家:下周起溫度溜滑梯 2時段雨勢猛烈
在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摧殘過後,台灣迎來了短暫3天的好天氣,氣溫保持在舒適的20至25度左右,南部則是來到30度,不過專家提醒,周一(17日)起,隨著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壞天氣又將到來,呼籲北台灣的民眾把握周日最後一天暖陽,屆時下午與深夜兩時段雨勢較為猛烈。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全台降溫!連2天低溫剩12度 「雨最多」地區曝
氣象署今晨4時許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東北風明顯增強,今晨至明晚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澎湖縣局部地區有平均風9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橙色燈號),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宜蘭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
CTWANT ・ 8 小時前
要變天了!今午後轉涼、多地有雨 氣象署曝「這兩日」冷氣團最強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近期天氣逐漸轉涼,終於不再像前陣子炎熱得令人難受,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今(17)日說明,受東北季風影響,多地溫度將持續下滑;且從下半天開始,迎風面地區如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地區、宜蘭等地,雲量或雨勢都會逐漸增多。溫度方面,同樣從今午之後就會開始下滑,尤其北部、宜蘭等地,明(18)日整天恐都低於20度。葉致均也指,大約週三(19日)清晨至週四清晨,將是這波冷空氣最強的時間點。他說明,等到週三、週四左右,中部以北、宜蘭地區,低溫甚至可能進一步降至15至17度,其他地區也恐剩18、19度,與前面幾日相比明顯轉涼。連中南部地區,屆時高溫可能也會掉到22至25度,與這幾天接近30度落差不小。直到週五之後,葉致均表示,雖然有些冷空氣仍會南下填補,但溫度依舊會開始回升;週六回溫則更為明顯。至於雨量方面,葉致均則說,今早東北季風尚未完全南下,雲系仍集中長江出口海一帶,所以台灣雲量暫時較少;但之後開始逐漸南進,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宜蘭、基隆北海岸等地,雲量將不斷增多,其餘地方則仍維持晴朗天氣。另,從今日下半天開始,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降雨就會開始明顯增加,民眾需特別留意。並也因如此,今晚以後天氣也會明顯轉涼,同樣必須注意。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表示,東北季風將逐漸南進,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宜蘭、基隆北海岸等地,雲量將不斷增多。(圖/民視新聞)所以接下來兩天,葉致均表示,北台灣地區民眾,一定要記得攜帶雨具備用;不過週三之後,整體水氣會出現減少趨勢,可能剩北部、東部地區仍可能有些降雨。但總而言之,與接下來兩天相比,之後的下雨量會逐漸緩和。由於東北季風及雲區迅速南進,今天的天氣變化最為顯著,上半天全島仍偏高溫;葉致均指,北部、宜蘭可上看26至28度;中南部及花東甚至可能接近30度。但隨著鋒面南推,各地下半天氣溫皆會陸續下滑,且迎風面地區更為有感。原文出處:快新聞/要變天了!今午後轉涼、多地有雨 氣象署曝「這兩日」冷氣團最強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出門帶傘!2縣市大雨特報 下到晚上「行政院全面迎戰」!藍白又強修財劃法 卓榮泰嘆:造成更大問題「鄭黃會」敲定了 黃國昌:11/19日下午舉行
民視影音 ・ 3 小時前
把握今日最後暖陽!明起東北季風再增強 大雨炸5地最強時刻曝
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提醒民眾,把握週日最後暖陽,週一起東北季風將會再度增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週一迎入冬首波冷氣團 全台最低溫恐下探13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今天(16)艷陽高照,好天氣週一就會變調。最強冷空氣南下,挑戰入冬以來首波冷氣團,全台大降溫,周一入夜後,北部、東北部有感變冷,週二週三低溫下探15度,甚至沿海及空曠地區可能到13度,就連南部地區,低溫也只剩17度左右。
民視 ・ 22 小時前

好天氣只剩一天!東北季風增強全台轉濕涼 北部、宜花恐有局部大雨、低溫下探15度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東北季風稍減弱,台灣今(16)日迎來難得的穩定天氣,但早晚仍偏涼。中央氣象署提醒,雖然白天有機會見到陽光,各地體感舒...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入秋最強冷空氣東北季風轉強!氣溫溜滑梯一週天氣先看
多雲到晴舒適溫暖,迎風面降雨漸增多 近日天氣多雲到晴舒適溫暖,迎風面降雨漸增多,目前有一高氣壓1032百帕,在北緯36度,東經141度,即在日本東方海面,向東移動,時速20公里。週一開始東北季風增強,各地天氣轉涼,各地低溫從19至22度,降至15至日夜溫差大,請留意溫度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一週天氣概況先看。
景點+ ・ 18 小時前
迎入秋最強冷空氣!北台灣先降溫「愈晚愈冷」跌至15℃ 專家曝最凍時刻
今(17)日東北季風增強,將是入秋以來抵達臺灣最強的一波冷空氣,氣象署表示,北台灣氣溫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桃園以北及宜蘭上半天氣溫約21到24度,到了晚上會降到19、20度。氣象專家林得恩透露,這波冷空氣最冷時段會落在明晚至後天(11/18晚至11/19);11/20白天起,溫度逐漸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東北季風報到轉濕冷!北台灣愈晚愈涼 迎風面留意局部大雨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東北季風今(17)日增強,中央氣象署指出,強度將比過去幾波來得強,北台灣氣溫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桃園以北及宜蘭上半天氣溫約21到24度,到了晚上會降到19、20度,晚歸的朋友建議多添加衣物。由於迎風面水氣多,雨勢愈晚將愈明顯,將有機會出現局部大雨。
民視 ・ 9 小時前


暖陽剩今天!11/17東北季風增強降溫 宜蘭5地區迎大雨
東北季風將增強,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週一(17)宜蘭局部地區將會迎來一波大雨,同時北台灣也有下雨機會,全天感受濕冷,低溫將下探15度。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明天天氣降雨增 冷空氣17日南下 北部18日起連三天溼涼下探15℃
中央氣象署今天(15日)表示,明天北部及宜蘭氣溫回升,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17日(下周一)東北季風增強,冷空氣南下,18至20日北部溼涼,溫度最低的時間點,可能落在19日晚間到20日清晨,氣溫下探攝氏15度。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