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速降至一年新低!內需陷冰點、成長靠出口苦撐 專家警告:北京「工業至上」模式難以為繼
根據最新官方數據,中國第三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比去年同期成長4.8%,但低於第二季的5.2%。這個結果雖然符合市場預期,達成全年5%的成長目標也還有希望,但《路透》20日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目前過度仰賴出口,而在美中貿易緊張加劇的情況下,這樣的模式能持續多久,外界開始打上問號。
在截至9月底的這3個月裡,中國經濟的成長速度降到一年新低,疲軟的內需讓經濟越來越仰賴出口工廠的運作,也加深了外界對中國結構性失衡的擔憂。這份數據正好在高層於北京召開會議、為下個5年制定國家發展方針之際公布;同時《路透》指出,北京可能會用這份「表面上還算穩定」的成長數據,作為談判籌碼,迎接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和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即將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新一輪會談,以及之後中美領導人在南韓亞太經合會(APEC)的會面——這將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出口撐場面,內需拉緊報
《華盛頓郵報》指出,出口仍是中國經濟的一個亮點,即使在貿易戰升溫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銳減,但對其他地區的銷售成長,暫時抵消了部分衝擊。不過,國內消費依舊疲軟、遲遲無法回溫;內需低迷迫使中國製造商只能靠降價搶單、在海外市場打價格戰,並犧牲利潤才能勉強維持訂單。
中國一家鋁製品出口公司的銷售人員方傑明(Jeremy Fang,音譯)告訴《路透》,公司在拉丁美洲、非洲、東南亞、土耳其和中東的銷售雖然增加,但仍無法彌補美國市場80%到90%的訂單損失,導致公司整體營收下滑約20%。
方傑明甚至開始學西班牙文,想比其他中國同行更快搶進拉美市場,一年出差次數比去年多了一倍,但即便如此,他也坦言:「現在得狠心打價格戰。客戶要殺價,你不敢猶豫,寧可降個10到20美元也要拿下訂單。」
北京今年設定的全年經濟成長目標是「約5%」,官方仍聲稱經濟「穩中向好」,但同時暗指美國是造成全球貿易秩序混亂的主因。中國國家統計局在20日的新聞稿中表示:「自第三季以來,某國濫用關稅措施,衝擊了全球貿易與經濟秩序。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讓國際貿易成長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不斷加劇,使外部環境更加複雜。」
內需疲軟、房市低迷、信心下滑
激烈的出口競爭也反過來削弱國內景氣,《路透》指出,許多企業為了撐住,只能降薪甚至裁員。英國經濟研究諮詢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研究主管伊凡斯-普瑞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國實際的成長速度可能比官方數據更低。
伊凡斯-普瑞查德在分析報告中寫道:「整體來看,中國的經濟成長勉強撐住,但實際水準可能比官方聲稱的要差一些。而且中國的成長越來越依賴出口,用出口的成長去彌補國內需求的疲軟,這種模式並不持久。」
中國9月的工業產值年增6.5%,是3個月來最高,但零售銷售卻跌到10個月新低、僅成長3%;同時,新屋價格在9月創下近一年的最大跌幅,今年前三季房地產投資更是暴跌近14%。伊凡斯-普瑞查德指出:「如果北京不更積極地刺激消費支出,中期成長可能進一步放緩。」
新「五年計畫」:強調科技突破而非民生消費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週召開的四中全會格外受到矚目。這場會議將決定中國2026年至2030年的「第十五個五年」計畫方向,會中除了習近平外,還有超過300名高層官員出席;會議預計將持續到本週四。
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會議雖會重申「提振內需」的口號,但核心仍會聚焦在「科技突破」與「產業升級」,尤其強調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以「國家安全」為優先——這意味著政策資源仍會集中在製造業,而非民生消費。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中國政治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認為,這次會議將延續北京對「工業自給自足」的重視,以鞏固中國在「長期對抗與不確定時代」中的國家安全。他寫道:「這次的核心訊息是『延續』。習近平沒有改變他的劇本,而是更進一步強化。未來可以預期更多由國家主導的創新、更多投入尖端科技的資金,以及更多支持工業體系穩定運作的政策。」
出口轉向歐亞非,美中對峙持續升溫
《路透》表示,若中國能改變成長模式,轉向以消費驅動,將有助緩解全球貿易緊張,然而,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北京有意改變工業導向的發展模式。
中國雖大幅減少對美出口——9月對美出口年減27%——但對歐盟、東南亞和非洲的出口卻分別成長14%、15.6%和56.4%。同時,中國利用其在稀土生產上近乎壟斷的地位,作為與華府談判的籌碼;川普因此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再加徵100%的關稅,但也釋出訊號,表示雙方願意降溫。
若美國真的對中國商品實施「三位數關稅」,這形同事實上的貿易封鎖。不過,一些中國投資人認為北京在這場貿易戰中能撐得更久。水慧資產管理公司(Water Wisdon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袁玉瑋告訴《路透》:「相較之下,中國更能承受壓力。最糟的情況也只是老百姓勒緊褲帶、部分工人失業;但在美國,只要砍薪一兩成,民眾就會上街抗議。中國能撐得比美國久。」
信心喊話:未來五年持續5%成長
在四中全會召開前幾天,中國前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國有望在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維持每年4.5%到5%的經濟成長率。朱光耀17日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辦的論壇時說:「我們對今年完成經濟發展目標充滿信心,全年經濟成長大約會在5%左右。我個人認為,未來5年我們都能保持4.5%到5%的年增速,這將為實現2035年的發展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最終的五年計畫將於明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正式通過,屆時將為多個領域設定發展目標與政策重點。朱光耀在17日指出,未來5年,中國的「高品質發展」將依賴人工智慧、機器人以及相關產業的支撐;他同時承認,美國對高階晶片的出口限制確實削弱了中國的計算能力,但他仍對中國的AI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認為中國在落地應用廣泛、發電能力強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根據能源智庫「Ember」的資料,中國在2024年共生產超過1萬太瓦小時(terawatt-hours)的電力,超過美國、歐盟和印度3國的總和。朱光耀同時強調,中國將持續推動減碳目標。《南華早報》指出,習近平在上個月宣布,中國的碳排放量目標是到2035年減少7%到10%;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相對保守」的目標,為未來的經濟政策保留彈性空間。
刺激政策:要不要再加碼?
根據《路透》,整體而言,中國今年前9個月的GDP成長5.2%。若第四季出現偏離目標的跡象,北京可能會加快基礎建設投資,尤其是目前已提前發行2026年的地方債,以便刺激支出。截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年減0.5%,顯示基礎建設仍有擴張空間。
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今年可能不需要再推出新地刺激方案;但也有人指出,消費疲軟、投資放緩與房市低迷仍需要政策支持。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Lynn Song)表示:「中國今年大概能達標,所以政策急迫性可能降低。但信心不足導致的消費疲軟、投資不振與房價下滑,這些問題仍得正面處理。」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20屆四中全會今開幕 料聚焦科技創新、年均4.5%經濟增速
20屆四中全會今日(10/20)起一連4天在北京舉行,將敲定未來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政策方向。中國學者向港媒分析,「十五五規劃」將明確科技創新為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而提振消費將成為重點目標之一。
太報 ・ 1 天前「內捲」將成四中全會焦點 華爾街日報:中國經濟恐將陷入全面停滯
20日將召開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華爾街日報18日指出,中國正深陷一種競爭過度的循環,這場激烈的內鬥正在摧毀企業利潤,讓勞工陷入殘酷的生存競賽,並助長通貨緊縮的惡性螺旋。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這種現象被稱為「內捲」(involution),這是1個原本冷僻的學術詞彙,如今
自由時報 ・ 1 天前
29歲中國男遇婚騙!認識4天就結婚「花費近130萬」 不到一個月就離婚「女子已遭逮捕」
根據《大皖新聞》的採訪,何男去年透過老家太湖的職業紅娘王女留下聯繫方式,今年4月王某邀約,稱可在貴陽安排合適對象。4月20日,王女帶何男至花果園商圈的臻熙婚戀相親,對方是年長何男5歲的陸女、且過去曾有過婚史,何男表示不在意,最後雙方於4月24日雙方辦理結婚登記。...
CTWANT ・ 15 小時前
四中全會開幕之際 中國經濟增速再放緩
中國經濟增速第三季度再度放緩,其中零售業增加值更是降到了近一年來的最低點。這也為10月20日開幕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添加了壓力:中國經濟亟需解決消費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這一長期結構性問題,但是地緣政治形勢又迫使北京繼續將資金投入高科技產業。
德國之聲 ・ 1 天前
葛里爾批中國企圖恐嚇 警告勿阻企業投資美國
中國日前包括把韓國最大造船企業之一、韓華海洋株式會社的5間美國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在聲明表示,企圖恐嚇不會阻止美國重建造船基地,也不會阻止美國對中國瞄準關鍵工業領域以佔據主導地位的行為做出適當回應。
中時財經即時 ・ 13 小時前
北京迄今未宣布「川習會」 川普亞洲行充滿不確定性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出訪亞洲多國,是重返白宮後首次踏上這塊重要區域。川普將先赴馬來西亞、日本,緊接著是在南韓登場的「川習會」。不過中國官方迄今未證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南韓與川普會面,也讓川普的亞洲行壟罩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下。
太報 ・ 14 小時前中國打造透明海洋天網 中俄聯演已現獵殺雛形
美國國防媒體《Defense One》警告,中國解放軍正建構「透明海洋」(Transparent Ocean)感測體系,其威脅性在今年8月中俄於海參崴舉行的「海上聯合-2025」演習中已初見端倪。演習中,中俄部隊即時共享水文氣象與海空航跡,目標是讓深海潛艦無所遁形,展示解放軍在西太平洋打造的「隱形天
自由時報 ・ 11 小時前
坤達涉閃兵不在台灣!吳宗憲曝他行蹤 認了「很煩惱」:回台好好面對
演藝圈名人閃兵爭議,今(21)日檢警再執行第三波掃蕩,修杰楷、陳柏霖、Energy書偉(張書偉)、棒棒堂小杰遭拘提到案,震撼娛樂圈。其中,Energy坤達因為在今晨湊巧飛出國,因此未能到案說明,對此,吳宗憲也證實是到加拿大溫哥華錄製節目《綜藝玩很大》。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黃子佼認了「離婚孟耿如」!二審開庭稱不懂法律求輕判:要給扶養費
黃子佼涉購買持有多達2259部未成年性影像,一審遭判刑8月,全案上訴二審,今(21日)高等法院開庭,黃子佼開庭時親口承認已與孟耿如離婚,還稱自己「不懂法律」希望法官輕判,因為還需要給扶養費。
太報 ・ 7 小時前
快訊/明4縣市達停班停課標準!北北桃宜雨彈炸整週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雙重影響,北部、東部地區今(21)日起雨勢明顯增強,氣象署預估降雨將一路下到週六(25)...
FTNN新聞網 ・ 7 小時前
吳宗憲抵達加拿大「3句吐心情」 坤達一抵達就急「返台投案」
21日檢方開啟第三波兵役調查,今年2月、5月已經分別執行過兩波掃蕩,拘提3名共犯及多名藝人,像是王大陸、陳零九、威廉、Teddy等欲閃兵或閃兵成功的役男。21日一早修杰楷、陳柏霖、棒棒堂的小杰以及Energy書偉都被拘提,坤達也在名單內,不過他一早人飛到加拿大錄《綜藝玩很大》,他一下飛機便會返台。吳宗憲則表示,「勇敢面對,剛下飛機,蠻無言的」,他也表示坤達已經返台,其他人則待在加拿大繼續工作。
裴璐|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8 小時前
達標卻不放假?雙北雨量爆表 氣象粉專點名市長怒嗆「不如廢掉」
(記者許皓庭/綜合報導)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北台灣自20日起持續豪雨不斷,部分地區雨 […]
引新聞 ・ 9 小時前
MLB/季後賽罕見大低潮 大谷翔平靠「改變習慣」上演史詩級G4
洛杉磯道奇隊於國聯冠軍戰第4戰以5比1擊敗釀酒人,連兩年闖進世界大賽,而大谷翔平在這場封王之戰中展現前所未見的「完全體」。他以先發投手身份投出6局10次三振、無失分,並在打擊端擊出3支全壘打,其中第二發更直擊右外野看台屋頂,成為球場傳奇畫面;他也一掃陰霾,獲選為國聯冠軍賽MVP。
鏡報 ・ 1 天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老公「捐精」給弟媳 人妻發現後發16篇文飆罵…結果被告了
南投埔里一名60歲吳姓婦人,因為近年才發現老公20年前曾「捐精」,讓弟媳生下孩子,覺得自己被瞞了20多年,非常不滿,竟然打電話恐嚇小叔夫妻,還揚言要殺了他們的女兒,還在臉書社團發了一共16篇文,把小叔夫妻的名字都寫出來,並寫下「你自己無法生育,叫老婆跟自己親哥哥生小孩」等16篇發文。最後小叔夫妻受不了,提告吳姓婦人,法官判她有期徒刑4個月、拘役40天。
鏡報 ・ 1 天前
川普當面咆哮澤倫斯基,烏克蘭這下慘了!《金融時報》驚爆:川普對普京要求照單全收,強逼烏方「割讓頓巴斯全境」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9日晚間引用多位知情人士說法,揭露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17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晤時,不僅粗暴地拋開烏克蘭前線地圖,更直接轉達克里姆林宮的旨意,威脅澤倫斯基接受俄羅斯總統普京「割讓頓巴斯全境」的苛刻條件,否則烏克蘭將面臨被「摧毀」的命運。《金融時報》指出,澤倫斯基此次再赴華盛頓,主要是想說服川普提供......
風傳媒 ・ 1 天前
郝龍斌有藍縣市長力挺為何輸給鄭麗文?沈富雄揭關鍵原因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外界原先預期國民縣市長紛紛表態力挺下,郝龍斌在國民主席改選有明顯優勢,但最終卻讓鄭麗文異軍突起、成功翻盤。對此,前立委沈富雄也分析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演藝圈「閃兵13傑」為何都被拘提到案!原因曝光
一句玩笑話「好男不當兵」近年來在演藝圈似乎被「廣泛實行」,從王大陸遭爆出開始,第一波辦了9位藝人,到今(20日)又有5名藝人涉案,去除人在國外暫無法到案的坤達,合共「閃兵13傑」為何都被直接拘提到案的原因也曝光。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主席!議員吐露基層焦慮 曝一票人「氣到想退」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由前立法委員鄭麗文爆冷擊敗被視為組織動員代表的郝龍斌,成為國民新任主席,後續政壇變化,備受各界討論。就有議員爆料已有不少人對此結果「氣到想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